美国外交官中国来信之 逍遥驴游(3)

作者:change?  于 2023-7-30 02: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致侄子

西山

1898年9月15日

9月12日,我们离开西山去游览长城和明十三陵。路上用的交通工具是我们从北京找来的。我们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一个架在骡子身上的轿椅。轿椅由一个赶骡人,一头驮轿椅的骡子和架在它背上的轿椅构成。

我们全部人马包括四头用来骑乘的毛驴,一头专门驮行李的毛驴,四个赶驴人,两辆马车,两个赶车人,八头骡子。除此之外,我们还带了三匹小马,一名马夫,大管家陆,二管家刘,主厨和一名苦力。想一想我们得为四个人四天的旅行做多少准备!我肯定我们的队伍一定非常壮观。你叔叔康格先生骑马,你的两个堂妹骑毛驴,驴子身上驮着镶有红边的深紫色马鞍,绿脖子上挂着饰有流苏的铃铛,我坐轿椅。每只驴子都由一个赶驴人照应着。他们穿着蓝色的衣服,徒步跟在旁边。我们轮流坐轿椅,每小时一换。

放眼望去,路的两边是静心耕种的农田,天里的高粱,大豆,小米和荞麦长势良好。但这儿的庄稼地很小,只有几公顷,相对于我的家乡爱荷华州的农庄来说,只能算个花园。可在中国,这就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农庄了。中国人很节俭,不管什么庄稼他们总能充分地利用它的每一部分。农民以村为单位居住在一起,只有死去的人才能占用庄稼地。在一些乡间可以看见孤零零的墓地,而在其他地方可以看见建在围墙内的家族宗祠。这些家族宗祠内建有神殿和庙宇,庙宇内供着神像;里面竖有各种石碑;石径小路铺砌得平平整整,松柏四季常青。中午1点,我们就像在公使馆时一样吃午饭,就连各种菜式和形式也是一样的,这多亏仆人们把食品,桌布,碗碟,甚至鲜花都带过来了。

下午3点钟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开始出发,直奔长城的南口关城。傍晚六点抵达目的地。我们径直从客栈的大门来到开阔的院子里。这既是客栈的前院,又是块晾东西的空地。我们的房间已经准备就绪。不过这个中国客栈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四合院,里面有许多个小庭院和平房。每个房间靠墙的一面都设有一排炕。这些炕,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床,大约五到七英尺宽,两英尺高,炕壁和炕顶都由砖头砌成。冬天来临时可以这炕的下面生火取暖。炕上铺着草席,席子上通常还会放着一个小小的矮凳。此外,房间里还有一张三平方英尺的大桌,两把椅子,两张凳子或长凳。房间的地面上通常铺着砖,窗户上糊着纸。每次歇息,我们都会要两个房间,两间的摆设和装饰居然一模一样。除了客栈提供的用品外,仆人们准备了我们路上可能要用到的所有东西。大管家陆负责开支;二管家刘负责照顾我们的饮食,看管携带的物品,准备我们的轿椅;苦力负责收拾碗碟,铺床叠被。大家各司其职,一切井井有条。我们要做的只是戴上帽子,手套,骑上毛驴,排好队,然后就可以出发了。这样的安排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办事方式,按部就班,秩序井然,显示出一种从容和谐之美。

9月13号。这一天的经历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整个夜晚公鸡喔喔地啼叫,伴随着毛驴的嘶鸣,羊羊的羊叫,还有运货队悠扬不绝的的驼铃声,各种声音交织成一首如梦似幻的催眠曲,伴随着我们徜徉在梦乡里。

美美地用完早餐后,我们出发去14英里之外的长城。我们把马车留在南口关。穿越南口关真是一段令人愉快的经历。山路一直婉转而上,但比较宽阔而且路况良好。路的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石头河床,上面有潺潺溪水流过,多么惬意的一段旅程啊!我们看见成百上千头骆驼,它们昼伏夜出地赶着路。肥美的羊群和川流不息的骡队是这片土地显得生机勃勃,繁荣兴旺。骡队运输的货物常常是羊毛,兽皮,茶叶,

水果,粮食,草料,棉花等各种商品。一路上我们还看见晒得黑黝黝的蒙古汉子赶着他们的牛群,以及和我们一样坐着轿椅,骡车和骑着毛驴的人们,但不同的是他们几乎都是做生意的,中国人似乎都不了解外出旅行的乐趣,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条道路受到妥善养护,它穿越崇山峻岭,连接着北京和蒙古国,俄国。而我们在中国走过的其他道路似乎都没有很好地维护,公路看上去更像乡间小道。然而对于很少旅行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路况也就可以了。

我们在上午10点到达长城脚下,并爬上了它的最高点,然后沿着起伏的城墙不停地往上爬,直到来到另一个高点。

从这里我们可以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和蜿蜒的长城。多么伟大的长城啊,无论从它杰出的设计,精湛的建造工艺,漫长的工期,巨额的造价,还是从它耗费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及其所体现的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等任何一方面来看,长城都是一项旷世杰作。它巍然屹立,俨然是在告诉世人建造者的良苦用心,体现了抵抗侵略,稳定国家,强盛国力的想法。你相信吗,长城建于公元前二百多年,那可是两千多年前啊!而且耗时达十年之久。它东起渤海边的山海关,翻越崇山峻岭,横跨中国北部边陲,西至戈壁沙漠,萳达西藏北部。长城东西长1500英里。宽约35英尺,高度为30~50英尺不等。它的外墙由几英尺厚的砖石砌成,中间层由石子和泥土夯实而成,顶部也用和外墙同样的砖石铺就。据说当时参加修建的人数超过一百万,担任保卫工作的士兵也多达30万。关于这些你的百科全书里都有吧?那我就不用继续介绍下去了。

三项丰功伟绩让人们世世代代牢记着一位伟人——秦始皇。第一,他建造了长城;第二,他首次以“皇帝”作为中国君王的称谓;第三,他首次使用“中国”这个名称。但是在中国,人们更多的是把他作为焚书坑儒的罪魁祸首,而不是万里长城的修建者或是这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缔造者。那天,我们在长城的一个烽火台上吃完午餐,接着穿过一道城门,便进入了蒙古。它正是中国当年需要防范的敌人。我们坐在蒙古一侧的岩石上,凝视着这堵经历了多年风雨却保存完好的城墙,想象着两千多年前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垒砌砖石,筑墙建城,思绪仿佛把我们带回过去的岁月。

这时,有人赶着一群猪,大约有两百多头,从蒙古国那边的山区静静地走来。仔细一看,猪的脚上都套着皮套子,以防尖锐的山石刺破猪脚。你会不会认为这很愚蠢呢?这些猪的脚似乎确实不疼,在主人的驱赶下它们温顺地向前跑。在我看来这是耐心和高效的完美体现,耐心表现在制作并给猪穿上这些袜套,高效在于这些袜套确实地保护好猪仔的脚,帮助它们经历长途跋涉最终抵达北京。而这样的耐心和高效是中国人做事的特点。下午3点,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一世界奇观,下山回到南口关。愉快的旅程在夕阳西下时分划下了句号。

9月14日7点,我们一行人坐着马车前往昌平县的明朝陵墓—十三陵。

(此处略去游览描写若干段) 下午一点,我们到达昌平县。由于马车已先行返回,当我们抵达时,整洁的房间,可口的饭菜都已经准备就绪。很快我们就又启程了,前往沙河。我们再一次 我们走在神道的边上,

这样不仅可以看到雕像的正面和背面,还可以欣赏到由骑马人和骑驴人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在这些巨大的雕像中穿行,构成了一幅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恍如梦境一般的优美画面。

下午一点,我们到达昌平县。由于马车已经先行返回,当我们抵达时,整洁的房间,可口的饭菜都已经准备就绪。很快我们就又启程了,前往沙河。我们再一次经过生机盎然的田野,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晚上7点。这里的住宿条件不太好,炕显得破旧且质地粗糙。

9月15日清晨6点,我们就开始了回程之旅。连日旅途劳顿,家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温馨港湾。我们平安地回到西山,旅行自始至终都很顺利圆满。仆人们总是和蔼体贴,负责轿椅的人娴熟地驾驭他的骡子,就连骡子和驴子都温驯听话;马车夫矫健利索地为我们安顿骡子,马车和行李;赶驴人则处处小心谨慎,不停地敲打驴子的头和脚来指挥或提醒它们。没有丝毫的纷乱与嘈杂,一切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离开西山时,马车上的行李都按原样放置得妥妥当当,尽管旅途中拿上拿下,可是从出发地最终到西山,它们都没有改变过位置。临行前我将床上用品放在箱子里以备旅途中使用,此后一路上每次都将它按原样打包放好。

9月15日中午,我们终于回到了西山的“家”里(三山庵,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八大处第三处。 )。老和尚,仆人,保姆和苦力都到门外迎接我们。庭院和房间到收拾棏井然有序,房间里还点缀着一束束野花,不仅明亮整洁,而且清新雅致。陆管家和马车夫,抬轿椅的人以及赶驴人结了账,他们就离开我们回北京城去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4 23: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