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官中国来信 之 外交智慧应对奇葩思维(4)

作者:change?  于 2023-7-31 02:4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致侄子

北京,美国公使馆
1898年12月16日

在中国的日子自始至终都像是在一场梦里,而且还是一个很奇妙的梦。真希望我能把它清楚地讲给你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世界上其他地区人们有着天壤之别。开始我认为中国人做事没有章法,但最终发现他们做事不仅很有一套,而且更擅长坚持自己的一套做事方式。展现在我面前的一切仿佛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中国百科全书我渴望仔细地阅读研究一番。可我发现刚刚在一页弄明白一个观点,书里其他地方就可能出现与之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本书似乎语无伦次,思想紊乱,似乎这些观点之间缺乏关联,真让我们这些外国人摸不着头脑。 

在我观察中国人的时候,他们也更加敏锐,更加沉着地观察着我。他们过人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快速的适应能力是他们拥有的有力武器。所有这些都从另一角度体现了他们神奇的办事效率。办事高效甚至也体现在他们整个的思维过程中,他们不会遗漏任何细节,每个方面都会加以考虑利用。他们仔细观察你的各种表情,注意你的语音语调,当需要他们表现得无知时,他们又变得木讷愚钝。我很喜欢他们做我的仆人。现在我只能先跟你说说我的仆人,暂时还无法向你描述那些位高权重之人,因为我还不了解他们。 

揩油便宜)是中国人的一门学问。尽管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但我还是把它看作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越是聪明,越是反应快的仆人从你那里揩油越多。他们会一点点地从你那儿占便宜,直到你再也无法忍受为止。这时即使是最努力最忠心的仆人,你也会让他走人。或许,他会有所察觉,一旦怀疑你要辞退他,他就会跑来跟你说夫人,我想你最好另找个人吧。我要走了,因为家母病了。他只是这么说说,其实并不想离开,他这样说只是不想因为被辞退而丢面子。假如任何仆人说他的父亲,母亲,祖父母或是什么人病了,他不能再干下去了,一定得走,你最好接受他的请求,放他走。通常的情况是仆人之间产生了矛盾,他们中的一些人必须离开。 

仆人们分成几个圈子,各司其职。主厨负责管理厨房内大小事务;洗衣房主事负责安排所有清洁工作;带头的马夫管理整个马厩里牲口的饲养,看护和调度;花匠头则主管室外种花栽草,修叶剪枝等方面的工作安排,男仆和苦力则由大管家直接管理。各个部门都要向大管家汇报工作并每月向他报一次账,然后由他负责算出总的账目。 

第一次了解仆人们复杂的分工并查看账目时,我们认为有必要做一些改变。比如说,每个部门都要买煤,而每次买的数量又很少。我们想不如一次多买一些,各个部门都从一处取用。当时谁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然而不久,我们便听到许多抱怨:饭做得不好,衣服没洗好也没熨好,锅炉也烧的不热,房间不暖和。我们询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一问才发现每个部门都要求自己选用煤。他们都说这煤不好使我们这才明白每个部门用煤时的甜头没了,只好恢复从前的做法,于是一切又井然有序起来。接着我们发现,事实上我们外国人买生活必需品也可以做到和各个部门主管一样省钱我们无论是从那些来华时间较长的人那里,还是从自己短暂的经历中都了解到这一点。 

每天早晨,管家都会把前一天的开支情况报给我听。不久前,我把厨师叫来对他说你的开销太大,开支不可以超出既定的数目他告诉我费用增加的原因。但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于是他说夫人,您自己买吧我觉察出他的花招,笑了笑,说不。这是我雇用你做的事,是你分内的事,不是我该做的。如果用这些钱你没法把事办好,那我就要另请高明了。 

管家和他用中文交谈了一阵之后,告诉我厨师会尽力而为。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因为我们的伙食水平照旧,而开支也如我所愿。这位厨师在美国公使馆的厨房已经干了十三年。尽管仆人们在陪伴我们的过程中总是尽心尽力,不过,他们在我们身边越久,从我们身上得到的甜头或是揩油也就越多。他们爱钱,而且锱铢必究。中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深谙并奉行复杂的生存之道,甚至能达到心照不宣的程度。因此我很早就知道我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用和善而不是严厉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才能办成自己要办的事情。 

通常中国人都会非常精心照料所有的动物和植物,能让它们都听自己的话。驴子,骡子和马常常不用套绳索,就任由主人驱使。我认为植物也会具有精心照料它们的人们的一部分特性,甚至无生命的东西也能大约说出主人对待它们是热情还是怠慢。在这方面,这里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表现得完全不一样。这一点非常明显,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在你年轻的时候,应该容许所有的事物,包括人,向你倾诉,你还要潜心聆听。每件事情背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我们乐于聆听,就能洞悉它。即使最平常,最不起眼的事情也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至于你所咨询的事,我认为你可来华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光,但不宜考虑在此定居。你还年轻,我建议你应该待在机会较多的地方。一旦机会来临,就立刻抓住它,让它把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而富足。在你这样的年龄,不要背井离乡,去一个你不了解的地方。你叔叔康格先生曾经收到很多来信,询问年轻人在远东地区是否有很多机会,他并没有把前景描绘得过于光辉灿烂。在中国,一个外国人需要有铁一般的意志才能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你叔叔现在已经基本可以自律了。关于你提出的种种疑问,等你踏上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时就会一一解开。我们会在这里热忱欢迎你的到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4 23: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