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官中国来信之 唯一途径 (12)

作者:change?  于 2023-8-9 08: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致侄子

北京 美国公使馆

1899425 


 仔细 地探究中国人复杂的思维方式是正确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唯一途径,但是这种细致的探究往往 会把最用功的学生也 差点儿弄昏头(CAREFUL following of the intricate thought-methods of the Chinese is the only way to reach accurate conclusions about China and her people, but this careful following almost baffles the most diligent student)。有一天,我和一位英国先生聊了起来。他在中国居住了很多年,对中国和汉语颇有研究。他说在我结束学业从美国返回中国时,一位中国学者对我说从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起,我就开始关注你學業上的进展情况。我建议你去做关于中国名著的研究,这对你来说一定会很有意义。我将会指导和帮助你。于是这位先生按照他的话去做了。现在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从这些名著中他发现了各种思想的宝库,而且这些思想无论从它的深度,广度和传承等各方面来看都是具有世界性的。 


我非常想弄明白中国人在名誉,财富面前令人难以理解的表现以及导致这些表现的根源和原因。从德高望重的学者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分别拥有各自不同的思想观点,并能始终坚持这些观点。他们之间的差异对于想要理解这一切的我们来说既非常复杂又特别有趣。凡事都讲保护,讲节省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整个帝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人看来,不应该丢弃任何东西。他们一贯坚持的团结精神是是这个庞大国家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基础,尽管有些国家预言它的气数将尽。 


公元前1122年到公元前249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公元前550年孔子诞生,他的道德思想和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人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变是后世作家无人能比的。在中国,学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于是孔子成为中国的圣人。他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一位真正的领袖和哲学家。尽管他不是某一教派的创始人,但仍然被奉若神明。在中国的古籍中,有九部被认为是经典名著,有人告诉我说这九部著作奠定了中国的宗教,伦理,哲学,教育和礼节的基础。这些著作的精神实质就是做人要崇高伟大,品德高尚和正直善良。 


北京的孔庙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庙内各式建筑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在最为宏伟的一座大殿里有一块孔子树的碑,皇帝来孔庙祭祀时会站在碑前拜祭。这里也有一些碑是为孔子最忠实的追随者树立的,在这座寺庙的建筑内,围墙边以及院子里的每一座碑都是为纪念中国的某位圣贤或著名学者而建的。这里还有很多停放棺木的灵柩台,台边立着驮在龟背上的巨型石碑,这类灵柩台都朝南。孔子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于感激,在整个帝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孔庙。但是直到公元一世纪,统治者才颁布法令为他建立第一座正式庙宇。在整个中国大地上,他说的话已成为经典,常常被引用。他会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谈判专家,他的著作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困难,平息社会高低阶层之间的矛盾。他强调崇敬祖先,主张尊敬父母,年长者,当官的或官位高于自己的人。按照他的教诲,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他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且承担起处在这一位置上应承担的责任。孔子教育孩子如何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相处,如何与普通百姓,达官贵人,上级主管以及由上天定下的帝国的统治者相处 


周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它结束语公元前249年,随之而来的是秦朝。在中国的历史上,秦始皇同时因为他的旷世功绩和残酷暴政而举世闻名,而且二者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开挖大运河,修建万里长城,为了彰显个人荣耀,他下令焚毁所有的书籍,包括哲学书籍和孔子著作。他不遗余力地敦促执行他的命令,然而他的命令受到了抵制,大量的文献古籍被保存下来并得以流传后世。可是人们没有,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那个黑暗的,个人意志凌驾一切之上的时代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而难以弥补的,历史总是能够勾画出一幅明暗层次分明的画卷,无论这段历史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无论它是处于高潮还是低潮时期,无论它是喜还是悲,也无论这段历史所推崇的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自私的还是无私的。 


明朝是严格意义上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朝的统治开始于1368年,1644年被满族人推翻。1403年,明朝的永乐皇帝将都城从南京迁址北京,也是这个永乐皇帝兴建了著名的明朝皇陵,它位于北京西北部40公里处。 


皇帝贵为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任免文武百官,其中包括各省的的总督和其他一些高级官员。朝廷设立了很多部门,通过它们皇帝实施对天下百姓的统治,其中总理衙门是外国使者和清朝皇帝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整个帝国的统治系统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每个官员似乎都敬畏其他官员,但这一切使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 


公元一世纪,佛教进入中国。汉明帝派遣使臣出访,希望可以带回有关外国神明的信息(是耶稣基督吗?),因为他对此曾有所耳闻。使臣到达印度,了解了佛教,他们感觉找到了他们要找的神明,于是他们将佛教的教义和佛像带回并呈现给皇帝。他们并没有接触到基督教,因而也就没有基督教的概念。于是佛教就被确立为中国的国教,在整个帝国,到处都可以见到由金银铜黄铜黏土或木头制成的佛像。基督教在公元500年至公元805年期间开始传入中国。1682年耶稣会成员获准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处永久居住点,公元1557年左右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在澳门建立了第一个外国定居点。所以直到现在,澳门还保留着葡萄牙城市的风貌。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基督教在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才得到认可。但虔诚的传教士们仍然心存感激,因为基督教的教义终究还是在这里找到了听众,基督教的精神也开始呈现在这些自给自足的人们面前。 


下面我告诉你一件我生活中小小的“大事”。这件事之所以奇妙,是因为此前从未发生过类似事情,而且与中国人通常的做法相去甚远。李鸿章登门拜访你叔叔,在正式谈话结束后,他要求见一下各位女士。在来公使馆之前的几个月里,李鸿章一直在黄河泛滥区巡视。此时他显得非常高兴,于是我斗胆说李大人,如果您和您的家人不介意,我很想拜访一下李夫人他回答说我来安排一下李大人在离开的时候与我们一一握手能  这样一位中国的大学者,朝廷高官和实权人物交谈,我们感到十分欣喜。   第二天,消息传来,说李鸿章的夫人和家人都很希望在某天的某个时候接待美国公使馆的夫人们。 

(I am going to tell you of one little "big" thing that has come into my life. It was wonderful, because never done before -- a great departure for the Chinese. Li Hung Chang called upon Mr. Conger, after making his official call he asked to meet the ladies. On his first call after his visit of several months to the devastating floods of the Yellow River districts he seemed unusually happy, and I ventured to say, "Your Excellency, Li Hung Chang, if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thought, and that of your family, I should be much pleased to pay my respects to Lady Li." His reply was, "I will see." His Excellency shook hands with each of us as he departed. We were delighted to converse with this great scholar, high official, and strong man of China. The next day word came that his wife and family would be pleased to receive the ladies of the American Legation, on such a day and at such an hour.)


----------------------------------

李鸿章访美回来后一言不发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前往美国进行访问。当他踏上美国国土时,突然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都是错误的。归国后,他更是一言不发,那么,李鸿章在美国究竟经历了什么?

晚清有四大名臣,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其中,李鸿章是最有争议的一位,他一生和列强签订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被很多人视为卖国贼。

不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并不是他想签的,清朝的落后和腐败所造成的后果,不能让他一人承担。相反,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还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的觉醒,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鸿章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东乡磨店乡,他一生的命运都和大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让整个大清陷入一片迷茫之中,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竟然也能随意欺辱中国。1896年,李鸿章奉慈禧老佛爷的旨意,去往美国进行长达10天的访问。

在李鸿章第一次看到美国的摩天大楼时,内心感到了极度的震撼和悲凉。他突然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都是错误的,也明白了大清的海军为何被打得抬不起头来。那么美国人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竟让他回国后一言不发?

李鸿章当时在西方世界极富盛名,甚至 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

所以当美国人听到李鸿章来访问的消息,都想要一睹他的风采,一度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场面。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本来是要去海边度假的,听说李鸿章来了,立即取消度假,专程从华盛顿赶至纽约,来接待李鸿章。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还将李鸿章的照片当成头条刊登出来。当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游轮靠岸之时,在一旁等候的两艘军舰特意鸣响19发礼炮迎接,接待的美国高级将领穿着礼服,恭敬地将他请下了船。

在人群的簇拥下,李鸿章看起来非常从容,他全程身穿黄马褂,1米83的身高,在纽约街头十分引人注目。

不过和他受到的欢迎相比,李鸿章的内心却是非常沉重。因为眼前的美国相比清朝,仿佛不在同一个时代。晚期的大清风雨飘摇,百姓们的生活十分艰苦,而眼下的美国却是一派焕然一新的景象。

其实鸦片战争之后,作为务实派的李鸿章就见识到了洋人的厉害,于是决心推动洋务运动,想让大清也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国。为此,他到处敛财,甚至不惜与左宗棠在边防开支上闹翻,就是为了能尽可能的买大炮、造战舰。

李鸿章一直认为,大清之所以多次遭到列强的欺凌,是因为大清的海防太差。但当他率领中国使团访问美国后,他突然之间明白大清帝国和列强的差距,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还在于社会理念和眼界的差距。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李鸿章闹了很多笑话。他先是称赞了美国的高楼大厦,又说在大清不能建这么高的楼,因为很快就会被台风吹倒,而且上下楼也不方便。

虽然有可能是李鸿章的玩笑话,但是这几句话暴露出当时中国建筑业、制造业的落后。即使李鸿章主持创办了很多个近代"第一",从铁路到铁厂,再到第一支海军和机械制造厂,但也拯救不了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清。

李鸿章访美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背负着这么多屈辱的条约进行访问,不知道他的内心是何感受?想必是酸楚不已的吧。

不过这次访问美国也不是李鸿章主动要求的,当时因为甲午战争战败,签订的《马关条约》让国内怨声载道,为了平民愤,李鸿章被罢免官职,在贤良寺闭门思过。

1896年俄国的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清政府决定派出全权特使参加这次典礼,同时顺路考察欧美各强国,寻找强国的秘方。李鸿章因为主导洋务运而且和列强签订过很多条约,与西方打了很多交道,于是被重新启用,成为了这次的“钦差大臣”。

清朝这么对待一位78岁的老人,真是一件令人讽刺的事情。而这次访问也让李鸿章彻底绝望,回国后竟一言不发,可能知道大清已经无可救药了吧。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4 23: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