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心情-----屈大均 vs.谢维里亚宁

作者:change?  于 2023-9-21 23: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已有1评论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介子,号翁山、莱圃。广东番禺人,祖籍荆湖北路秭归(今湖北)。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的前半生致力于反清运动,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眷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编纂。屈大均为言志,弃传统的“岭南”称谓而不用,采用“广东”作书名,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作品。其中,《广东新语》一书为屈大均的传世之作
“岭南三大家”中首屈一指的屈大均,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独特贡献。在诗学理论方面,屈大均秉承儒家思想,提倡以诗言道,主张诗人要有高洁的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行;强调诗歌要以“丽”为美却不失其“则”,以比兴入诗,寻求诗歌诗画结合的艺术境界和中和朴素之美。在诗歌创作上,屈大均实践其诗学理论,创作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诗歌佳作,既具有忧国忧民的侠骨,又不失情真意切的柔情。。

屈大均

晚年屈大均像,《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

屈大均 的诗歌

天边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
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读陈胜传
闾左称雄日,渔阳谪戍人。
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云州秋望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与诸将登大甑山作
乱后江山但夕阳,边尘千里接荆襄
三军岁暮归无日,一夕天寒卧有霜。
白草不堪多战骨,黄云何处少沙场。
深闺梦里人谁在,咫尺龙堆是故乡。

undefined


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谢维里亚宁(1887——1941),谢维里亚宁是其笔名,意为“北方人”,原姓洛塔列夫 Igor Severyanin (Russian: И́горь Северя́нин; pen name, real name Igor Vasilyevich Lotaryov: 。他是俄罗斯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诗人,俄十月革命前曾积极参与诗歌运动,1905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本人崇尚未来主义。在1918年莫斯科市综合博物馆由诗人勃留索夫主持的“诗歌之夜”朗诵会上,他曾被大家推举为“诗王”(而我们熟知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名列第二),颇为轰动一时,且名声大震。诗人由于家庭原因于当年移居爱沙尼亚,并在此结婚生子。在20年代——30年代初曾随妻子克鲁特在全欧洲进行音乐巡回演出。之后诗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贫病交加,倍尝人世的坚辛,诗风也有了巨大的转变,多为思念故乡之作。1941年由于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使他又一次失去了回国的机会,当年的12月20日死于塔林。出版诗集有《思想的闪光》(1908年),《高脚杯中泛起泡沫》(1913年),《香槟酒中的菠萝》(1915年)。



谢维里亚宁的诗歌 

请等一下

请等一下——俄罗斯要苏醒,
她将再次苏醒来,崛起昂扬。
她不会再用自己被夸大的文明
失信于西方……

俄罗斯要崛起,是的,她要崛起,
眼镜蒙蔽了她蓝色的眼睛,
河流要像火山一样奔腾,——
到那时,世界将对她心生崇敬!

俄罗斯要崛起——将把一切论争平定……
俄罗斯要崛起——将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
西方再也不能
从无用的文化中将萌芽夺去。

精神抖擞,如同对待宗教一般,
狂热地信仰,严肃地思索,
在她可怕的深处必然将
培育出全新的花朵……

这一刻终将来到,——俄罗斯要苏醒,
真理要苏醒,谬误将躲藏,
世界将为她燃起庄严的荣耀之光,——
太阳的国度——东方!

1923年



这——是真的?

这—— 是真的?这可不是梦幻?
这可不是那诱人的欺骗?
这是生活中怎样的新生啊!
我放声痛哭!我为自由陶醉!

怎么,莫非存在于思想中的一切
从今后真的可以诉诸语言?
谁也不会再被流放西伯利亚?
谁也不会再被投入河底深渊?

很难相信:一旦这都是谎言?
歌吟因剧烈的痛苦而抖颤……
然而在有着巨大可能性的国度里
化不可能为可能并不新鲜!

1917年



有些日子

有些日子:我憎恨
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母亲。
有些日子:她未在近前,
我用所有的事物把她歌唱。

一切,一切在她那里都很矛盾,
她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甚至处女,——相信在世上有奇迹,
这一切都世俗无比。
如同雪——扁桃仁。扁桃仁的冬天。
还有手风琴——和钟。
日子散发着烟尘。透明的烟尘。
还有乌鸦,——和鹰隼。

拆毁伊维尔钟楼。
咒骂的——是母亲,抚爱的——是母亲……
而你努力,你想要
更加宽广的拥抱!

我——是俄罗斯人,而我知道些什么?
我坠落。我奔向天空。
我连自己都不懂,
而我是百分之百的俄罗斯人。

1930年夜。



生活的渴望

生活——是名副其实的生活!
给我生活吧,——我恳求企盼!
生活的激流!语言的生活!
生活,我对你无限热恋!
我正呼吸困难……再多些生活吧!
生活,如海洋里的水滴那样多。
生活无边无际!在世界上有多少
痛苦和罪恶,生活就有那么多!……



奇怪人生

人们相逢只是为了分别,
人们相爱只是为了离弃,
我想痛哭我想大哭,
我不愿意再生活下去!

人们发誓只是为了背叛诺言,
人们幻想只是为了诅咒心愿,
啊,谁答是懂得享乐的虚幻,
就让他活活去忍受熬煎!

身在乡村却想住着都市,
身在都市又想住着乡村,
到处都看得见人的脸孔,
就是找不到一颗人心!

就像美常是丑那样,
丑之中有时也有美蕴含,
有如卑微有时很高尚,
无辜的唇舌有时也凶残。

如此怎不让人又哭又笑,
如此怎能让人生活下去,
当人们有可能分别?
当人们有可能离弃?



生活的霞光

我想象生活的霞光是一片光明,
是普世幸福,永远像白天一样明净。
我的眼睛如火一般燃烧,
我是那么勇敢、欢乐而又热情。

世界是那么美好、奇妙。
我以为可以像游戏一般过完一生……
生活的霞光使我如此天真,
生活的霞光使我如同孩童!

生活的晚霞是消逝的激情,
熄灭的,是力量和热情,
我是那么惋惜、那么心疼,我不知道――
这是否是幻想的破灭,可最后时刻已经临近。

临终时刻,它嘲讽地、无畏地挺进,
我充满忧愁骨瘦形消……
生命的晚霞――生活中的一切照样光明!
生命的晚霞――是所有人的晚晴!

1907年



古典爱情

在那个时代 梦幻聚集在
人们的心中 透明而清朗。
曾经多么美好,多么新鲜
我的爱情、荣誉和春天的玫瑰。

夏天逝去,到处淋漓着眼泪
国家无存,也没有了她的国民。
多么美好,如今多么新鲜
那回忆逝去岁月的玫瑰

但是时光向前——暴风雨已经平息
俄罗斯返回家园,找寻尸体。
多么美好,多么新鲜的玫瑰
我的祖国将把它撒进我的棺材里。

Do Apple Trees Bloom or Leaf First? | ehow

我的葬礼

我被人们放进瓷棺,
躺在苹果花儿般的雪褥上,
人们像埋葬苏沃罗夫那样
把我—— 新人中的新人埋葬。

马车是载不动诗人的——
时代将拉着灵车向前。
你们会把鲜花奉献给我:
含羞草,百合花,紫罗兰。

映着乐队奏出的音乐火花,
伴着娇柔的马玲花的叹息——
她—— 我盼望的人儿——
悄声唱起费丽娜的波罗涅茲。

人人都兴高采烈,
善心洋溢在人们脸上,
而我的不朽将光耀他人,
温暖千家,像日月一样。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0 回复 change? 2023-9-22 05:52
生于南海西场(今广州市荔湾区),父屈宜遇入赘邵家。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字骚余,号非池。十岁时随父亲回归番禺老家,恢复屈姓,更名大均。

字号        字翁山、泠君、介子、一灵,号一灵道人、华夫、罗浮山人、罗浮布衣、菜圃、莱圃、屈沱、非池、骚余、骚馀、南海遗民    室名        死庵、祖香园、骚圣堂、忠养堂、道援堂、二史草堂、四百三十二峰草堂

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补南海生员。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陷广州,四年(1647年)屈大均参加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等起兵抵抗,同年失败,陈邦彦被执,磔以死,大均收陈等人之骨骸。后受父命,至肇庆,向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因父殁急归。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再围广州,为躲避追捕,屈大均在番禺圆岗乡金瓯山(又名雷峰山)海云寺(今已废)剃发出家,法名今种,字一灵,庵号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朝之意。

顺治九年(1652年)以后,屈大均以化缘为名开始云游四海,奔走吴越、幽燕、齐鲁、荆楚大地,北游关中、山西,入会稽,至南京谒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寻得崇祯死所哭拜,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交往。又东出山海关,留意山川险阻,暗图复业。他在辽东凭吊袁崇焕督师故垒,写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关内后,积极游走于齐鲁与吴越之间,在会稽与魏耕、祁班孙等秘密联络郑成功,后张煌言与郑成功合兵率军沿长江而上,攻克芜湖、徽州府、宁国府,攻下三十馀州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事败,郑成功还至厦门,张煌言败走浙东天台。顺治十七年(1660年)秋,屈大均访南京,与朱彝尊同游山阴,参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康熙元年(1662年)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遣戌宁古塔,大均避居桐庐。康熙四年春天,屈大均从岭南北上金陵,秋天在南京,游吴门时结识杜恒灿,是年冬天,二人相携前往陕西, 岁末至潼关。康熙五年三月,与王弘撰相邀登华山。下山后,王弘撰之兄长王弘嘉赠屈大均书法“古丈夫洞草堂”六字。康熙五年(1666年)和李因笃结交,同游西安,六月自富平至代州(今山西代县),寄居清雁平兵备道副将陈上年家中。后来在代州见了顾炎武,并到太原访傅青主。在李因笃等人的撮合之下,是年秋天,屈大均在山西续娶明朝将领王壮猷之女王华姜。康熙五年秋天,屈大均至代州西八里柏林寺瞻拜唐晋王祠,晋王即李克用、李存勗父子。康熙六年八月,屈大均自代州东门经易州、涿州入北京。康熙七年,携家自代州出发,次年八月抵达番禺故里。康熙九年,移家东莞,是年正月,王华姜病逝。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昆明起兵,屈大均赴广西,向吴三桂上书谈论兵事,被委任广西按察司副使,监督孙延龄军。不久知吴只想划江称王,遂托病辞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塽降清,屈大均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病逝,年六十七。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大家”,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屈大均的著作被清廷列为禁书,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乾隆上谕谓屈氏著作“篇篇皆诋毁圣朝语”,为“违碍”“悖逆”文字,严旨索求查禁,屈氏子孙遂抱版自首),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其馀著作可知尚有三十馀种。张德瀛评:“屈翁山词,有《九歌》、《九辩》遗旨,故以骚屑名篇。”

墓葬
主条目:屈大均墓
屈大均死后,其家人惧怕遭清政府查缉,不敢为他立墓碑,长时间不向外人透漏其墓地。雍正七年(1730年),屈大均之子屈明洪自首,广东巡抚傅泰追查屈大均著作,发现“多有悖逆之词”于是上报刑部,刑部拟掘屈大均墓戮尸枭首,雍正帝开谕免除戮尸。1928年乡里民找到屈大均墓地,捐资重建了墓穴。

屈大均墓地今在离莘汀村两三公里的新造镇思贤村,整个屈大均墓成一个“凸”字形,正中约一米高的青石碑上刻着“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墓表竖立在坟后右侧,碑文为书法家吴道撰书。其父屈宜遇、其母黄太君墓在屈大均墓左右上方,其子、媳之墓在左下方。1985年广州市政府拨款修葺墓区,墓右建“思贤亭”一座,屈大均墓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9-8 18: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