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官中国来信之 评点中国(42)

作者:change?  于 2023-10-2 23: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致侄女

1901年3月29日  在轮船上

我们于3月11日离开北京,在天津逗留了一夜。拉各斯代尔领事开车带我们去看了因去年夏天那场可怕的战斗而成为历史遗迹的地方。

发生在天津但那些战斗很激烈。中国人显示出的勇气远远超出了那些了解他们的外国人的想象。他们下定决心,英勇作战,使外国军队遭受了痛苦的考验。外城的城墙被夷为一片平地,现在成了一条大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定是令人心酸的一幕。应外国人的要求,塘沽拆除了堡垒。

我们在上海待了好几天,然后去了香港。格林上校邀请我们到桥上去看美丽的港湾。我们在这个英国港口受到了热情的款待。麦卡拉上校在纽沃克船上接待了我们。所有人立正敬礼,向一位公使表示敬意。有些与我们一起度过围困期的陆战队士兵也在船上,我们见到他们真是非常高兴。

在香港逗留了两天之后。我们启程去广州。关于这个美丽的地方我能说出比你从书上读到的更多的东西吗?这个独一无二的,古老兴旺的,浓缩型的大城市令我着迷。这里的一切都是广州式的。中国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自己从而使自己与所有其他城市区别开来。在上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上海,而不是天津,北京或广州。内陆城市也有各自的个性,有它们自己的工业,有自己的方言。但它们书写的文字及其涵义在整个帝国都是统一的。搜集资料的人会发现在中国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是如此。由于这种资料非常丰富,因此这种现象也就变得相当有趣。

我正处在一个所谓异教徒的国度里。我们受过的教育说异教徒是迷信,残忍和无知的化身。但我发现,这些品质在那些被称为文明的基督教国家里和那些构成这些国家的个人甚至我自己的身上也能或多或少地找到痕迹。

我在远东所学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尽力根除我所谴责的存在于他人身上也存在于我的品质中不好的方面,同时浇灌并精心培育在我自己的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小小小藤蔓,这样的藤蔓也存在于别人的生活中,我欣赏并颂扬它。我把这一过程叫做根

除恶习。

外国人在广州的定居点位于一个岛屿上(廣州沙面島),晚上它会被一道上锁的大门隔在城外。这个岛上有一些两三层的楼房,它们常带有宽宽的走廊。这里的气候和植被都带有典型的热带特征。宽阔的街道,棕榈树和其他品种优良的树木,美丽的花朵,灌木,草坪,公园,花园和林荫道。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为外国人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1860年至1880年间远眺沙面的风景。
1860年至1880年间远眺沙面的风景
1870年代沙面内的风景。
1870年代沙面内的风景
1880年左右沙面与对岸沙基大街之间风景。
1880年左右沙面与对岸沙基大街之间风景
旧日于沙面的广州轿夫与所载的外籍侨民
旧日于沙面的广州轿夫与所载的外籍侨民
廣州沙面島今貌 (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岛上建有白天鹅宾馆等星级酒店,因此经常可见外籍人士在此留连。沙面传统上是各国驻广州领事馆的集中地区,但因应领事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市内其他区域的快速发展,多数领事馆已经从沙面迁出,随着美国领事馆在2013年7月迁往珠江新城,现时岛上只剩波兰领事馆留守。岛上目前驻有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等行政机关,广药集团美晨集团等企业总部。)

除了坐轿子或走路,人们设法驱车在广州那些非常狭窄的街道内穿行。有些街道不过六英尺,另外一些则有八到十英尺的宽度。那里房子的高度从两层到四层不等。每个店铺的入口处都有一个小神龛。街道上悬挂着很多颜色绚丽,样式别致的招牌。它们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人来做的,所以城里看不到动物的踪影。女人在这里的船上或街上干活,这类的事情华北的女人几乎不做。

我们的旅途非常有趣。每个店铺都专卖不同的东西,比如银器,木雕,象牙,刺绣,丝绸,抽绣,皮饰,珠宝,扇子,瓷器,铜器,古玩,烟花,亚麻布,鞋子,衣服。这里还有肉市和菜市。

当我们参观其中一座宏大的庙宇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向导给我们讲了几个世纪以来代代相传的宗教仪式。我跟你说说其中一个我们很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一切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们来到一尊大佛前,大佛身上披挂着所有他该披戴的东西,还外加两块“算命牌”,这两块牌子的形状就像一个长颈葫芦被劈成两半并在一起,然后在大佛面前撒开。如果这两半都是扁平面朝下,那就说明是吉兆,如果是一半朝上一半朝下,那就是不好不坏,如果两个扁平面都朝上,那就预示着恶运。这种动作他们会重复三次,如果神灵预示好运,他们就会去实践他们的愿望,如果是恶运,那他们就会放弃打算。

我们的向导如此解释这个习俗:“比如我想去旅行或想进某个工厂。那我们就到这里来,拿着这两个算命牌,求佛祖显灵,然后我把牌子撒开。我相信佛祖通过这些牌子告诉我的话,所以我就按照他的意思去做。”

领事带我们去看了三个被囚禁在笼子里的海盗。他们被当街示众,这样路人就可以看到他们所受的折磨。他们光脚站在地上,手被锁链困在一起。每只笼子刚好是一个人的高度和宽度。这三个人白天都被隔在笼子里,晚上他们会被放出来,但还棏受到严密的监禁。有的犯人会被判六个月监禁,其他的被判一年,多年或一辈子,还有一些犯人被判饿死。这些判决的目标就是使他们受到的惩罚能与他们所犯的罪行相抵消。

据说,李鸿章凭借严厉的律法在这里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游览了这座美丽的古城,参观了这里奇异的庙宇,行会,店铺和狭窄的街道。看来广州人是中国人中优秀的阶层,他们既勤劳又俭朴。

2023年的广州夜色 街女闪闪

我脑中有不少对中国人的看法还没有说出来或写出来。这拒绝接受或憎恶他们的很多习俗,想法和行为的同时,我又真诚地钦佩他们的许多品质。外国人被认为是可憎的侵略者,因此,中国人心里充满仇恨。根据他们的法律,惩罚应与罪行相抵。外国人的刑罚也是一样,只是方式不同。这只是思想方式上的斗争,每种方式都极力维护自己。由于长期形成的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不愿意让外国人插手自己内部的事务,不愿意让外国人打破这一套井然的秩序。

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而深刻的隔阂。外国人决定关闭中国根深蒂固的习俗,而中国则尽力争取保留这些习俗。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李先生和美国领事安排我们去拜访一位高官,并与之共进晚餐。这位官员是广东最有权势最有财力的道台大人。

晚上6点半的时候,在一队举着火把节的士兵的陪同下,我们坐着轿子进城。沿途的大门在我们靠近的时候打开,又立刻在我们身后关闭。每件事看起来都怪怪的,昏暗灯光里站着的那些人带着怀疑的目光,那是一片阴郁凄凉的景象。狭窄的街道在飘忽不定德灯光下看起来更狭窄。我们前面,身边和后面都有很多灯笼和火把。城里的每个区域都有一个门,晚间都会被关闭。刚才那些门就是为了让我们进来才开的,我们进来后就又关上了。

走了大约四十五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这位官员宫殿一般的官邸。穿过很多庭院,我们在一个大院里通往客厅的门前停了下来。我们被告知周先生是当地的按察使,作为商人和钱庄主人,他是华南最富有的人之一。

当我们进入那个摆放了很多椅子的大院时,李先生上前迎接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周先生和他那些富有的官场弟兄。他们陪同我们进入那座祖传的大厅,里面尽是华丽的匾额和装饰。在这里,我们和周夫人见了面,接受了敬茶。他们11岁的小儿子走进来,并被介绍给我们。

接着,我们经介绍认识了他们的11个女儿。这些姑娘都裹着小脚,她们的衣着颜色非常鲜艳,装饰优雅。这场景美得让人目眩。她们的脸几乎完全被染成白色,然后又很雅致地被染成红色,下唇被点了一个深红的红点。

我们随后参观了周夫人的私人房间。这些房间里有很多雕刻品,绣花挂件和中国最值钱的摆设,美得令人震惊。

我们得知这是第一次有外国人进入到这些私人房间里。这次参观揭开了中国文化和家庭生活中罕见的篇章。这里还有很多其他房间,所有这些房间的风格协调一直,庄严高贵。这些尘封的房门庄重而沉着地向外国人敞开了。

接着,有人陪我们前往戏台,并让我们在台前的餐桌旁就坐。这个戏台被汽油灯照得雪亮,戏台本身和戏服都艳丽夺目,鲜艳华美。这出特别为美国公使而演出的戏讲述了一位官员由于贡献突出而获得升迁的故事。

粤剧花旦常见造型

名角们首先上台公使和他的随行人员表示欢迎,并表达了他们的良好祝愿。李先生在每幕戏开始之前好心地为我们做翻译。在场的人员,环境,音乐,演唱,表演,戏装,舞台——所有的一切营造出卓越而和谐的整体效果。

香港粤剧 《帝王花》据称是巅峰之作

中国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隐含着期待回应的意义。外国人不懂这些历史久远的戏服所表达的含义,似乎没有理会对中国人来说都很熟悉的礼节。当他们表现出尊重和敬意的时候,我没能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为此感到难过。

他们早已形成了不变的礼仪习惯,并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了年轻人。对于各阶层的人来讲他们都知道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下该怎么做,并严格按照这些礼节去行事。这样几乎总会产生好的效果。

中国女士都坐在我们上面的露天阳台上。房间里还有很多桌子,桌边坐着其他中国官员。我们在那儿待到10点半。我们表示要先行告退就离开了,而那些清政府官员们一晚上都待在那儿享受盛宴。

专为美国而安排的戏结束后,我们又被带着参观了其他由最精美的中国艺术品装饰的房间。吃饭时,他们的儿子就跟我们道了别。周夫人再次露面,热情而礼貌地问候我们。我们再没见到他们的女儿们。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你,我们这个晚上玩的很开心。

在我们的旅途中随处可以看到人们对美国公使的敬意,因为中国对我们的政府很尊敬。

我们快乐地告别了这座陌生的古老城市!

在香港,亨利爵士布莱克夫人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亨利爵士是这个英属岛屿的总督。晚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和所有人都起立,共祝英国国王健康。他说全世界由英国统治的地方都已形成一个习俗,那就是祝愿敬爱的女王健康,现在是祝愿国王进口,所有人都在一个固定时间去表达这种敬意和爱戴。这样,24小时中每一个小时都有人惦记中他们的国王。

我们对此表示赞同,因为我们意识到太阳永远不会在大不列颠的领土上落下。这是一个好习俗,在祝酒声中记住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开姆夫少将命令舰船下水,随后我们参观了最好的一艘战舰——“肯塔基号”。这艘战舰动力强大,机械设备精良。乐队的演奏,士兵的敬礼,礼炮声,军官们的立正姿势,巨大战舰上有条不紊的秩序和整洁都使这艘舰船显得庄严壮观。

介绍这艘当时强大战舰的视频


当我们向舰船靠近时,船上多次鸣放礼炮来欢迎美国公使。直到最后一声礼炮响过,公使一直都脱帽站在那儿注视着战舰。

当我们离开香港,离开海湾,经过“肯塔基号“时,船上的乐队奏起乐曲,并向美国公使扬旗三次表示敬意。

格林船长升起美国国旗,向他们扬旗回礼。

我们现在真的在回家)的路上了。


1902 年清末中国城市人文景象


重庆老街小巷乐趣[2022]

亨利爵士(Sir Henry Arthur Blake )

早年生活、家庭和事业
布莱克出生于爱尔兰利默里克。 他是科巴利城堡的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 of Corbally Castle,约 1805 年 - 1850 年 11 月 19 日出生都柏林圣安)的儿子,出生于戈尔韦,是爱尔兰警察局的县督察,其妻子简(M. Mobarnan,蒂珀雷里郡) 莱恩(蒂珀雷里郡兰斯帕克,1819 年 3 月 5 日 – ?),蒂珀雷里郡兰斯帕克的约翰·莱恩的女儿,戈尔韦郡科巴利城堡彼得·布莱克的孙子(? – 1842 年,戈尔韦郡彼得井) 妻子(1800 年 5 月 14 日结婚)玛丽·布朗 (Mary Browne),阁下的女儿。 约翰·布朗和妻子玛丽·科克斯,第一代阿尔塔蒙特伯爵约翰·布朗和妻子安妮·戈尔的孙女。 他被列入戈尔韦郡基尔莫伊兰科巴利城堡布莱克的后裔中,彼得·布莱克(? – 1712)的后裔,彼得·布莱克于 1697 年 12 月 20 日被授予戈尔韦郡基尔莫伊兰科巴利的土地,他的妻子玛格德琳·马丁 ,布莱克。 彼得·布莱克是理查德·布莱克爵妻子盖尔斯·基尔万的儿子。

布莱克最初是在爱尔兰银行担任职员,但只干了 18 个月,就辞职并于 1857 年开始在爱尔兰警察学院实习。两年后,他成为一名特别督察。 1876 年,他被任命为蒂厄姆(爱尔兰西部一个特别动荡的地区)的驻地法官,在那里他以明智和活跃而闻名。 1882年,他被提升为特别驻地县令。 

早期殖民服务
1884 年,布莱克被任命为巴哈马总督,一直担任到 1887 年。1886 年,他被任命为昆士兰州州长,但由于殖民地大臣纳茨福德勋爵与昆士兰州总理之间的纠纷,他在没有进入政府的情况下辞职。 ,托马斯·米尔怀斯爵士,关于任命。1887 年,他移居纽芬兰,担任总督直至 1888 年底,并于当年 11 月 7 日被封为爵士。 [5] 1889年,他成为牙买加总督兼总督。 应岛上立法机关和公共机构的要求,他的任期于 1894 年和 1896 年延长至 1897 年。

香港总督
1898 年 11 月 25 日,布莱克被任命为香港总督,直至 1903 年 11 月为止。 在他抵达香港前五个月,英国政府与清政府谈判达成协议,将新界租给英属香港99年。 在他的任期内,布莱克派遣殖民地行政人员前往新界,以维护对当地庞蒂氏族的控制。 各氏族反抗英国占领新界,导致六日战争爆发; 英国陆军军官威廉·加斯科因指挥下的一支主要由印度人组成的军队成功击败了庞蒂部族,布莱克采取了友好的合作政策以防止进一步的麻烦,并允许他们保留有关土地继承、土地使用的传统法律和习俗 和婚姻。
布莱克于1903年11月12日出席最高法院大楼(1985年至2011年香港立法会)奠基仪式后立即离开香港。 

香港后
布莱克于 1903 年在香港任期结束时被任命为锡兰总督,并一直担任该职位直至 1907 年。这是他在殖民地服务部门的最后一个职位。 刚刚退休的布莱克给乔治·莫里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因未能获得枢密院的闲职以感谢他 41 年的公共服务而感到痛苦。

布莱克夫妇退休后搬到科克郡约尔的默特尔格罗夫,他们都在那里去世并被埋葬。 

个人生活

温斯洛·荷马的孩子们在棕榈树下
布莱克结过两次婚:珍妮·欧文于 1862 年结婚(她于 1866 年去世),伊迪丝·伯纳尔·奥斯本于 1874 年 2 月 7 日在爱尔兰结婚(她是国会议员拉尔夫·伯纳尔·奥斯本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奥利弗,嫁给了约翰·伯纳德·阿巴斯诺特。 在他担任巴哈马总督期间,温斯洛·霍默为他的三个孩子画了一幅水彩画《棕榈树下的孩子》。 这幅画随后出现在 BBC 电视节目“Fake or Fortune?”中。

总督夫人 伊迪丝·伯纳尔,布莱克夫人(娘家姓奥斯本;1846年2月7日至1926年4月18日)于 1874 年 2 月 7 日在爱尔兰结婚(她是国会议员拉尔夫·伯纳尔·奥斯本的女儿)。 1874年,她与鳏夫、爱尔兰皇家警察副督察亨利·阿瑟·布莱克结婚。 由于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一直在为她安排合适的婚姻,所以夫妻俩私奔了。  婚后,伊迪丝被剥夺了继承权。 他们曾一度受到马尔菲尔德之家的朋友理查德·巴格韦尔和哈里特·巴格韦尔的庇护。 这对夫妇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他们首先搬到贝尔法斯特,看到亨利于 1876 年被任命为驻地安官 (RM),并在陆地战争期间被任命为“特别 RM”。 当他收到暗杀威胁时,伊迪丝会带着枪与他同行。 尽管丈夫有工作,布莱克还是同情浪漫的民族主义,并与安娜·帕内尔成为了朋友。 是一位爱尔兰植物插画家和作家,以其对巴哈马、牙买加和锡兰等国家动植物群的研究而闻名。 

插图和写作
1872 年,布莱克游览了欧洲,访问了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西西里岛、希腊和土耳其。 在这些访问期间,她绘制了当地建筑、艺术和文化的草图,并在她的第一本书《南欧十二个月》(1876 年)中发表了这些草图。 布莱克的第二本著作是 1879 年的《共济会的现实》。布莱克的丈夫于 1884 年首次在英国殖民部门任职,担任巴哈马总督(1884 年至 1887 年),随后担任纽芬兰总督(1887 年至 1888 年)、牙买加(1889 年至 1897 年)、香港(1898 年至 1898 年)。 1903 年,以及 1903 年至 1907 年的锡兰。布莱克与他一起旅行,她没有招待当地的英国侨民社区,而是专注于植物学和绘画。 她用水彩画研究当地的动植物,并从大自然中画出。 这些作品于 1894 年在都柏林科学与艺术博物馆展出。她对牙买加鳞翅目生命阶段的研究有 196 件,现藏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学图书馆,她的更多作品由国家植物园收藏 花园,都柏林。 据说,在巴哈马期间,她的腰上缠着一条宠物蛇。 

布莱克创作了风景画,并描绘了 1888 年纽芬兰普拉森提亚铁路的开通。 她为许多英语和美国科学期刊撰稿,并积极参与了这对夫妇所居住国家的发展。纽约的美洲原住民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她收藏的 100 多件来自巴哈马的美洲原住民文物 。 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语言学家,会说 9 种语言,包括爱尔兰语、俄语和汉语。温斯洛·霍默 (Winslow Homer) 为这对夫妇的三个孩子画了身着阿拉伯服饰的画。 1907年,布莱克在斯里兰卡开设了一座佛教尼姑庵,以她的名字命名。

1907 年亨利退休后,布莱克一家返回爱尔兰。 他们定居在科克郡约尔的默特尔格罗夫,那里仍然保存着许多布莱克的素描本。 楼梯是她用植物插图装饰的。 作为布莱克夫人,她出版了三部戏剧:《萨温节前夜》、《伊甸人的探索》和《天鹅》,全部改编自爱尔兰神话。 

1918 年丈夫去世后,布莱克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但仍继续作画。 1926 年 4 月 18 日,她在默特尔格罗夫去世。这对夫妇被埋在房子的花园里。

她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收藏于 1984 年得到保存,并因其科学价值而闻名。

著作 :
非小说类:
南欧十二个月。 伦敦,1876 年。
共济会的现实。 查普曼和霍尔,伦敦,1879 年。
《北美评论》卷中的“牙买加的栗色人”。 167 (1898),第 558-568 页。

戏剧:
萨温节前夕
伊甸的探索
天鹅


Lady Edith Blake, Irish polyglot, botanical artist and travel writer

Tipperary woman spoke nine languages, wrote three plays, and painted watercolours exhibited in the British museum

Lady Edith Blake wrote on a wide array of topics based on her experiences abroad, including a history of the Maroons of Jamaica, the restora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position of women in China and life and death in Ireland.

Nathan Mannion
Wed Sep 5 2018 - 11:00

Edith Osborne led a privileged yet troubled childhood. Her father, Ralph Bernal, was a liberal MP and a member of a fledgling political dynasty while her mother, Catherine Osborne, was the daughter of a wealthy baronet with extensive landholdings across Ireland.

Their marriage was certainly one of convenience and both seem to have actively loathed each other. Her father spent most of his time in London, while her mother remained with Edith and her sister Grace at their estate in Tipperary. In 1863 her mother even anonymously published a thinly disguised attack on her husband titled 'False Positions', which brought his frequent extramarital affairs to public attention.


Her father, Ralph Bernal, was a liberal MP and a member of a fledgling political dynasty.

Catherine also imparted a love for the arts to her daughters, and their home frequently played host to visiting artists and painters, most notably the Swiss landscape artist Alexandre Calame, and the English watercolourist Thomas Shotter Boys. This passion for the arts would remain with both sister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As Edith approached adulthood however, she had to contend with her parents’ paranoid phobia of “fortune hunters”. Her mother felt she alone had the right to determine her daughters’ futures, and would approve any potential suitors. Edith had other ideas, and eloped with widower Henry Blake, then county inspector for the Royal Irish Constabulary. Her family promptly disinherited her and the newlyweds struggled financially at first, but Henry was soon appointed a resident magistrate in Tuam where he oversaw mass evictions, arrests and trials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Land War.

Blake became one of the most hated figures locally and the animosity against him was such that Edith felt the need to carry a pistol on her at all times in case an attempt was made on his life. Yet while her husband was an inveterate servant of empire, she herself was a close friend and supporter of Anna Parnell, founder of the Ladies' Land League, and roundly condemned Charles Stewart Parnell when he supressed it in 1882.

With her husband now subject to repeated assassination attempts, the British administration felt it would be better to move him to a post overseas. After efforts to have him appointed Governor of Queensland were thwarted by the resident Irish community there he was instead installed as Governor of the Bahamas in 1884. It would be the first of five governorships he would hold over the following 27 years - the others being Newfoundland, Jamaica, Hong Kong and Ceylon (Sri Lanka).

While stationed in Newfoundland he was knighted and his wife became Lady Edith Blake. Lady Blake delighted in her life overseas, yet despite her role as governor's wife, she refused to spend the majority of her time entertaining the partners of the various local elites. Instead she chose to indulge her passion for painting.

She specialised in botanical scenes, particularly butterflies, plants and landscapes. She was a technically gifted artist with the ability to capture minute detail. Her work was so highly thought of it was displayed in a special exhibition at the Museum of Science and Art (the precursor to the National Museum of Ireland) in Dublin in 1894. Later she would bequeath her collection of 196 watercolours to the British Museum, now held by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in London.


Blake was also a gifted linguist and could speak nine languages including Irish, Russian and Mandarin. A clear and concise writer, she published two books and three plays, and was also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many leading journals includ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agazine,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and 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

She wrote on a wide array of topics based on her experiences abroad, including a history of the Maroons of Jamaica, the restora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position of women in China and life and death in Ireland. Interestingly while stationed in Hong Kong, two species of oak tree native to the region were named after the Blakes, while later the orchid depicted on the official flag of Hong Kong was named Bauhinia Blakeana in recognition of their efforts to promote the Hong Kong Botanical Gardens.

After her husband's retirement they returned to Ireland in 1907, settling in Youghal in a Tudor manor house once home to Sir Walter Raleigh. The property still remains in the ownership of the family today.

This Extraordinary Emigrant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Nathan Mannion, senior curator of EPIC The Irish Emigration Museum  in Dublin’s Docklands, an interactive museum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how the Irish shaped and influenced the world.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9-22 02: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