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媒体认为犹太哲学家应该得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change?  于 2023-10-5 11: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博你一笑


这个帖子题目和内容都是扯淡,但强烈推荐看这个良心视频,这位台湾吴医师真的没话讲,保你得益不少又舒心。
腰椎間盤突出 3招自我復健治療!有效緩解近一半坐骨神經痛⚡️深層放鬆腰椎間盤、肌肉韌帶壓力 復位突出關節|吳國斌中醫師|腰痛 腳麻無力 大小便失禁

以下是扯淡,不喜勿看。
犹太人的历史不比中国人短,经历这些千年,犹太人流浪到全世界,在英美的帮助下成立了以色列国,这里有一半的犹太人是它的国民,另外至少一半在美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双重国籍,全部犹太人口约一千七百万。犹太人有各种各样的成功,但从人口上讲完全是濒危物种。拿得出手的作家找不到了,怎么办?凉拌!看看这个怎么样?

这家犹太媒体 Forward 《前进》10月2日刊登一篇文章如下:


这位犹太哲学家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玛莎·努斯鲍姆的哲学有力地论证了人文学科在一个对艺术不屑一顾的世界中的重要性

玛莎·努斯鲍姆今年可能不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该奖项涉及政治因素,互联网上的共识是获胜者不会来自北美或欧洲国家。 此外,严格来说,她的作品并不是文学,尽管她写过一部戏剧。 相反,努斯鲍姆是一位哲学家。 尽管如此,她的作品仍值得获得文学最高奖。

在近代史上,哲学领域变得越来越分析性,依靠神经科学和脑部扫描来支持关于存在和知识的主张。 也许这是为了在一个最重视 STEM 科目和可盈利技能的世界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大学已经开始削减他们的人文学科项目。 社会正在远离哲学关于美好生活的经典问题。

这使得努斯鲍姆的工作更具开创性。 这位 76 岁的哲学家的作品长期以来一直以情感、创造力和叙事的重要性等问题为中心,使哲学的基本问题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她的作品坚定地支持文学和人文学科,是抵御这个想要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思想并支持流行哲学(例如有效利他主义的粗暴功利主义学派)的世界的重要堡垒。 对于文学奖来说,还有什么比一位有力地、令人信服地主张艺术价值的女性更重要的呢?

她的著作——数十本书和数百篇已发表的论文和散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散文,作为获取她所暗示的哲学思想的一种方式。 “玛莎通过运用文学技巧来描述生活经历的细节,改变了哲学的面貌,”她的一位同事、哲学家南希·谢尔曼在 2016 年《纽约客》对努斯鲍姆的简介中说道。

对于努斯鲍姆来说,文学是道德想象的一种基本形式,使人们能够进行有关伦理和哲学困境的叙事工作。 (在她关于性和正义的一些著作中,她倾向于米德拉什解释。努斯鲍姆在第一次结婚前皈依了犹太教,嫁给了哲学家艾伦·努斯鲍姆。)

努斯鲍姆在 1990 年出版的《爱的知识》一书中,反对她认为学术界出现的将文学与现实生活伦理割裂的惯例。 “文学的诱惑常常能让我们回到一个更丰富、更复杂的世界,”她写道,“小说的魅力可以引导读者克服否认复杂性、逃避混乱感觉的倾向。” 她还动人地写道,在讨论难以把握的情感和真理话题时保持神秘感的重要性,并求助于文学在不“违反”思想的情况下表达思想的能力。

努斯鲍姆的哲学不仅仅涵盖文学,她的学术任命也体现了她广泛的兴趣。 她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和哲学系联合任命的系主任——芝加哥大学是一所拥有大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并且还在神学、南亚研究、古典学和政治学系任教。 她在业余时间是一位狂热的跑步者和音乐家,并曾接受过演员培训。 她还与其他哲学家——包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有过一系列的恋情,这让人想起另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艺术人物:弗里达·卡罗和迭戈·里维拉,或者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 她是诺贝尔知识分子名人的最佳候选人。

但除了让她着迷的所有细节之外,努斯鲍姆的文学作品正是那种值得获奖的范式转变作品,而诺贝尔奖是一种可以确保她的作品得到广泛关注的认可。 更广泛的公众可以帮助争论文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性。 可惜她永远也得不到。


玛莎·C·努斯鲍姆(英语:Martha C. Nussbaum;1947年—),美国著名哲学家,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与法学院的厄恩斯特·弗罗因德(Ernst Freund)法学与伦理学杰出贡献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英国国家学术院和芬兰国家学术院院士。努斯鲍姆以其在政治与道德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等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尤其是她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能力方法(Capabilities Approach)上影响深远的合作。她是2018年伯格鲁恩奖、2016年京都奖、2012年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及2021年郝尔拜奖得主,拥有六十余所院校的荣誉学位。

生平
194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她中学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的私立女校鲍德温学校,毕业后考入七姐妹学院之一的卫斯理学院。但努斯鲍姆发觉卫斯理学院“情感上和社交上都很沉闷”,并在大学二年级后转入纽约大学学习戏剧和古典学。在纽约大学就读期间,努斯鲍姆与后来的丈夫艾伦·努斯鲍姆相遇。毕业后,二人共同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努斯鲍姆在哈佛大学不幸遭遇了诸多性别歧视与性骚扰。她的兴趣也逐渐转向哲学。最终,她于1975年以古典语文学博士从哈佛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努斯鲍姆是第一位入选声名显赫的哈佛学会的女性,并因此遭到了骚扰。

努斯鲍姆最终没能在哈佛大学获得终身教职。据本人后来回忆,部分原因是一些人“对我这个非常直言不讳的女人恶毒的厌恶”。1983年离开哈佛大学后,努斯鲍姆先在卫斯理学院访问了一年,随后前往布朗大学任教。1985年,努斯鲍姆在布朗升任哲学、古典学与比较文学的正教授。1987年,她与艾伦离婚。1987年至1993年,她在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发展研究所担任研究顾问。1989年,努斯鲍姆获得布朗大学的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荣誉。自1995年起,她正式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在受聘于该校的法学院和哲学系的同时,她也在古典学系、政治学系、神学院、南亚研究委员会任职。

努斯鲍姆是美国哲学协会中部分会1999至2000年度的主席[4]。她还拥有包括威廉姆斯学院、多伦多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鲁汶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乔治城大学、埃默里大学等六十余所院校的荣誉学位。

主要著作
Hiding from humanity disgust, shame, and the law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逃避人性︰恶心、羞耻与法律》, 方佳俊译,商周出版,2007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 Luck and Ethics in Greek Tragedy and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Updated Edition 2000)
《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徐向东、陆萌译,译林出版社,2007
《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修订版)》,徐向东、陆萌译,徐向东、陈玮修订,译林出版社,2018
ed. (with Amartya Sen), The Quality of Lif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与阿马蒂亚·森合编)《生活质量》,龚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Poetic Justice: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Public Life, Beacon Press, 1996
《诗性正义:文学想象与公共生活》,丁晓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Cultivating Humanity: A Classical Defens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培养人性:从古典学角度为通识教育改革辩护》,李艳译,上海三联,2013
Sex and Social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omen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Frontiers of Justice: Disability, Nationality, Species Membership,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正义的界限:残障、全球正义与动物正义》,徐子婷译,韦伯文化,2008
《正义的前沿》,陈文娟、谢惠媛、朱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From Disgust to Humanity: Sexual Orientation and Constitu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从恶心到同理:拒斥人性,还是站稳理性 ? 法哲学泰斗以宪法观点重探性倾向与同性婚姻》,尧嘉宁译,麦田,2018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肖聿译,新华出版社,2010
Creating Capabilities: The Human Development Approac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正义的能力理论》,田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Anger and Forgiveness: Resentment, Generosity, and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愤怒与宽恕:重思正义与法律背后的情感价值》,高忠义译,商周出版公司,201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3 08: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