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最先闻 松子落空山

作者:change?  于 2023-10-17 01: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已有1评论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至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聞


Ode to the autumn wind
Where does the autumn wind come from
rising it sees off the geese
entering courtyard trees at dawn
it wakes a lone traveler first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羁旅之情,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诸家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
翻译这首诗的美国著名译者Red Pine 是这样介绍作者和这首诗的:
刘禹锡(772-842)出生于运河名城徐州的一个儒家家庭。 尽管他担任过太子参事、礼部副郎等重要职务,但因写讽刺当权者的诗而两度被贬。 秋风让刘想起他生命中夏天的结束和失去皇宠。 他像大雁一样,向南飞去,远离他被流放的首都。 但与雁不同的是,他是独自旅行。 庭院是旅人客栈的庭院。
(Liu Yu-hsi (772-842) was born in the Grand Canal town of Hsuchou to a family of Confucian scholars. Although he held several important posts, such as advisor to the heir apparent and vice-minister in the Ministry of Rites, he was twice demoted because of poems he wrote satirizing those in power. The autumn wind reminds Liu of the end of the summer of his life and of the loss of imperial favor. Like the geese, he is headed south, away from the capital from which he has been banished. But unlike the geese, he is traveling alone. The courtyard is that of a traveler's inn)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永贞革新,又稱永貞改革,指中国唐朝中期唐顺宗依靠王伾、王叔文,进行的试图打击宦官特权的政治革新运动,此運動得到新晋士族的支持,受到守旧大臣的反对,最後宦官俱文珍等人逼唐順宗內禪予其子唐憲宗,是為永貞內禪,改革結束,推動改革的二王八司马均遭貶斥。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以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临平山上。丘,一作“邱”。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懷君屬秋夜 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應未眠


To Secretary Ch’iu on an Autumn Night
Out walking and singing of cooler days
I think of you on an autumn night
pinecones falling on deserted slopes
the recluse I suspect not yet asleep



英译者Red Pine这样说明这首诗的:
这首诗是韦应物(737-792)写给丘蔚之弟丘丹的。 
韦应物当时担任苏州太守,丘丹曾短暂担任他的秘书。 丘却决定宁修道,便辞官渡江,隐居扬州西北门外的平山隐居。 平山也是大明寺所在地。 几十年前,佛教僧侣释鉴真方丈离开这座寺庙前往日本,他被认为是将佛教、中医和汉语介绍给日本人的人。 因此,平山虽然不是一座大山,但山坡上并非完全荒无人烟(译者把“山空”译作“deserted slopes”)。不过,现在是第八个满月,即中秋节,亲戚和朋友通常会在一起过夜,韦应物试图想象他的朋友一定会感到多么孤独。 松子仍然是中国隐士的重要食物来源。 但在这里,韦应物用它们来强调丘丹的孤独,那里唯一的声音是松果掉落的声音。 还要注意的是,中国这个地区的夏季酷热难耐,任何秋天的迹象都是受欢迎的——尤其是第一口凉爽的空气。
(Wei ying-wu (737-792) wrote this poem to Ch'iu Tan, the younger brother of Ch'iu Wei. Wei Ying-wu was serving as prefect of Suchou at the time, and Ch'iu Tan had served briefly as his secretary. However, Ch'iu decided he would rather cultivate the Tao, and he quit his post,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retired to a hermitage on Pingshan, just outside the northwest gate of Yangchou. Pinghsan was also the location of Taming Temple. Several decades earlier, the Buddhist monk Chief-chen left this temple and travelled to Japan, where he was credited wi5h introducing Buddhism,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the Japanese. Thus, the slopes of Pinghsan, which was not a large mountain,were not exactly deserted. Still, this was the eighth full moon, 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 when relatives and friends normally spend the night together, and Wei tries to imagine how lonely his friend must feel. Pine nuts remain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for recluses in China. But here, Wei uses them to emphasize Ch'iu Tan's isolation, where the only sound is that of falling pinecones. Note, too,  that the summers are sweltering in this part of China, and any sign of autumn is welcome--- especially the first breath of cool air. )
此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或五年(789)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丘员外,即丘丹,排行二十二,曾官仓部员外郎,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时丘丹隐于临平山中学道,韦应物与他屡有往还唱酬。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临平山上。丘,一作“邱”。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韦应物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古雅闲淡的风格美。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怪異風格的驚奇候選人?彭博社這樣介紹柯文哲

如果任何人觉得无聊,那---这首歌触及到了任何人都无法触及的灵魂深处,旋律如此流畅,让你想抓住那个特别的人,用双臂拥抱他们,活在那一刻,永远不会离开……祝所有拥有那个特别的人的人好运!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0 回复 change? 2023-10-17 10:00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郡洛阳县人。唐朝著名诗人、哲学家,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生平
出身背景
刘禹锡的籍贯和族系,不同史料记载差异极大。《旧唐书》记载刘禹锡是彭城郡人,《新唐书》记载他祖先出自中山郡,《元和姓纂》记载刘禹锡世代居住在吉州,属于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庐陵刘氏,刘禹锡自己撰写的《子刘子自传》自称是中山郡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岑仲勉认为,刘禹锡自传称中山郡人,旧唐书称彭城郡人,大概都是指郡望。

刘禹锡的七世祖刘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随北魏孝文帝迁入洛阳。父亲刘绪,之后为了避安史之乱,迁居嘉兴。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刘禹锡幼年即开始学习写诗,19岁前未曾离开过江南。

文史学家卞孝萱曾提出刘禹锡是匈奴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永贞革新
主条目:永贞革新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参与当年度的科举考试,并与柳宗元同时位列进士榜上。

又举博学宏词科,被拔擢为太子校书。之后,淮南杜佑上表推荐刘禹锡可以管书记,因此升任监察御史。此时的刘禹锡锐意仕途,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因病驾崩,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在皇帝支持下,为解决当时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动了永贞革新。刘禹锡深受王叔文器重,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对当时的朝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两度贬谪
主条目: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即位不久,中风病重,不能发声,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联合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钧等逼宫,迫使唐顺宗禅让予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由于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压力,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共有八人,史称“八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在被贬期间,刘禹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词》十余篇,并深感不得志,创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元和九年(81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被召回长安,欲任南省郎。但是刘禹锡在游览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又名《玄都观桃花》),讽刺时政,招致不满,不久又被贬为播州刺史。

后经御史中丞裴度以其母年迈为由说情,改授连州刺史。因为思想的极度苦闷,刘禹锡开始将佛法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与僧人多有往来,但并没有陷入消极的精神状态中。元和十四年,刘禹锡母亲去世,遂回洛阳守丧。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授夔州刺史。长庆四年,调任和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卸任,并于次年春返洛阳。大和二年再次游览长安玄都观,作《再游玄都观》诗,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与自己决志。

晚年
刘禹锡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入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因裴度推荐,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三年,改官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831年),裴度罢知政事,刘禹锡也被外放,任苏州刺史。大和八年,任汝州刺史。大和九年改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秋,刘禹锡因患足疾,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裴度写诗唱和。后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晚年多病,会昌二年(842年)秋逝世,享寿71岁。临终前写文章《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墓
刘禹锡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有7.5米,周长约有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成就
哲学思想
刘禹锡曾在《天论》一书中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各自的规律,其作用不同,有时人胜天,有时天胜人。

诗歌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刘禹锡
        维基语录上的刘禹锡语录
刘禹锡擅于写诗,诗风朴实流畅,其诗作受到当时的众多诗人及民众的喜爱,其与白居易的交情甚笃。今存诗八百余首,内容丰富,一部分是反映人民生活、抨击社会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咏史、怀古、抒情的作品,一部分是融入民歌风情、民间景况的作品,还有一些描绘山川风光的作品。由于他重视友情,与友人酬唱的作品也非常多。

所作多首《柳枝词》《竹枝词》《杨柳枝词》融入民歌特色,广为传唱。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两首政治讽刺诗,与他一生政治遭遇有关,从中可见他的性格,亦是重要作品。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咏古诗、怀古诗中多有佳作,如《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等。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韵文
《陋室铭》是韵文中借物抒情的名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陋室铭被中华民国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列为必读之课文,之后也为中国大陆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所收录[。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散文
刘禹锡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产生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鄙弃骈体文,认为文章应该是“见志之具”,重视论说文,骚赋也比较有特色。其中最有分量者如《天论》、《华佗论》、《明贽论》等。

评价
文学方面,刘禹锡是中唐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同时,尤以诗歌著名,与白居易交好,合称“刘白”,多有诗歌应酬。白居易称他为“诗豪”,相当推崇。政治方面,刘禹锡是王叔文永贞革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参与者。他热爱生活,关注民生,具有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些特点在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3 08: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