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知道的真相

作者:change?  于 2023-11-3 03: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死者知道的真相
安妮·塞克斯顿

致我的母亲,出生于 1902 年 3 月,去世于 1959 年 3 月
我的父亲出生于 1900 年 2 月,去世于 1959 年 6 月

没了
,我说着走出教堂,
拒绝前往墓地的僵硬行列,
让逝者独自乘坐灵车。
现在是六月。 我厌倦了勇敢。

我们驱车前往海角。 我修练
自己在太阳从天空乱闪之处,
在大海像铁门一样晃进之处
我们接触了。 别国有人死了。

亲爱的,风像石头一样落下来
从白心之水中,当我们触摸
我们进入完全接触。 没人孤单了。
有人会为这事杀人,或为类似原因。

那么死者呢? 他们不穿鞋躺着
在他们的石船上。 他们
更像石头
比之如果停摆的大海。 他们拒绝
被祝福,喉咙、眼睛和指节骨。

《安妮·塞克斯顿诗全集》(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1981)

原文:
The Truth the Dead Know
By Anne Sexton

For my mother, born March 1902, died March 1959
and my father, born February 1900, died June 1959

Gone, I say and walk from church,   
refusing the stiff procession to the grave,   
letting the dead ride alone in the hearse.   
It is June. I am tired of being brave.

We drive to the Cape. I cultivate
myself where the sun gutters from the sky,   
where the sea swings in like an iron gate
and we touch. In another country people die.

My darling, the wind falls in like stones
from the whitehearted water and when we touch   
we enter touch entirely. No one’s alone.
Men kill for this, or for as much.

And what of the dead? They lie without shoes   
in their stone boats. They are more like stone
than the sea would be if it stopped. They refuse   
to be blessed, throat, eye and knucklebone.

Anne Sexton, “The Truth the Dead Know” from The Complete Poems of Anne Sext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1). Copyright © 1981 by Linda Gray Sexton and Loring Conant, Jr. Reprinted with the permission of Sterling Lord Literistic, Inc.
Source: The Complete Poems of Anne Sex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1981)


安妮·格雷·哈维 (Anne Gray Harvey) 于 1948 年婚后改名为塞克斯顿 (Sexton),从而与斯威夫特、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一起成为英语文学中名字最完美的诗人之一。 塞克斯顿(sexton)这个词的意思是担任敲钟人和掘墓人的教会官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史。 教堂司事的形象出现在《哈姆雷特》(以及其中的两个掘墓小丑)、艾米莉·狄金森的受挫爱情诗《我不能和你一起生活》和哈特·克莱恩的令人难忘的颂歌《断塔》等经典经典中。 在她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塞克斯顿几乎实现了她的名字为她准备的所有联想——悲剧和喜剧、音乐和忧郁、死亡和嵌入的“性”一词。

塞克斯顿是 20 世纪中叶多变的自白(confession)诗人团体的成员,他的创作形式和方式令人印象深刻,从诙谐的民谣到原始的自由诗。 她以才华打破了诗歌禁忌,坦率地描写了月经、女性自慰、双向情感障碍以及其他当时被认为几乎不可触及的话题。 “塞克斯顿的观众可能会发出不满的声音,或者起立鼓掌,”玛克辛·库明在《塞克斯顿诗全集》的介绍中回忆道。 “它在读书时并没有打瞌睡。” 与她的朋友兼竞争对手西尔维娅·普拉斯 (Sylvia Plath) 一样,塞克斯顿于 45 岁时在自家车库里窒息而亡。

塞克斯顿的头衔本身听起来就像是从墓地里传来的消息。 1966 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集《Live or Die》为《死亡笔记本》(1974 年)和《向上帝划船》(死后,1975 年)铺平了道路。 她的诗包括《绞刑者》、《溺水模仿》、《自杀笔记》、《死亡教父》、《献给门开着的死亡先生》和《想死》。 然后是“死者知道的真相”,这是《我所有的漂亮人》(1962)的开场诗,也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失落诗之一。


正如其献词所揭示的那样,《死者知道的真相》是一首具有双重主题的挽歌:

致我的母亲,出生于 1902 年 3 月,去世于 1959 年 3 月
我的父亲出生于 1900 年 2 月,去世于 1959 年 6 月

这些是玛丽·格雷·斯台普斯和拉尔夫·哈维的实际出生和死亡日期; 他们女儿的诗是在他们相继去世三年后才出现的。 这种自传式的细节现在在诗歌中很常见,但在当时是一种前沿的姿态。 在 1962-1963 年的《哈德逊评论》中,塞西尔·赫姆利 (Cecil Hemley) 的反应很复杂:

毫无疑问,诗人希望我们将她自己与诗中的“我”联系起来。 ……这种对作者的认同的优点是可以增强我们的感情,但缺点就是让我们稍微感到尴尬。 过去的时代对此类问题保持沉默是有充分理由的。 然而,这首诗超越了忏悔,达到了极大的美感。

这与自白主义相去甚远,赫姆利的尴尬似乎既古怪又离题。 由于框架的微小新颖性而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淡化了这首诗深刻而刻意的传统程度。 它的图像几乎可以属于任何一个世纪:教堂、坟墓、灵车、鞋子、石头、船只、大海、大门、像蜡烛火焰一样“排水沟”的太阳。

这首诗的新鲜之处在于它的直率:

没了,我说着走出教堂,
拒绝僵硬地前往坟墓的游行,
让死者独自乘坐灵车。
现在是六月。 我厌倦了勇敢。

我们驱车前往海角。 我修炼
自己在太阳从天空乱闪的地方,
在大海像铁门摇摆进来的地方
我们接触了。 在别国有人死去。

从那句赤裸裸的“消失)gone)
”开始,措辞是如此严肃的盎格鲁-撒克逊语,以至于少数拉丁语单词看起来像是一种奢侈。 在充满单音节的诗节中,游行听起来非常正式,而悬挂在行尾的培养听起来几乎是华丽的。 但从这首诗的主题来看,耕耘也显得僵硬或空洞。 这两个词都意味着进步,这是死亡嘲笑的概念。 两者都与流行风格相比发生了短暂的变化,流行风格就像失落一样简单。

节奏的改变正是这位演讲者所渴望的。 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失去了父母,她带着她不知名的“亲爱的”逃到了海滩。 在那里,两个恋人感受到了一种压倒性的联系,甚至是交流:

亲爱的,风像石头一样落下来
从白心之水中,当我们触摸
我们完全进入接触状态。 没有人孤单。
有人会为此杀人,或为类似原因。

尽管这对夫妇建立了纽带,但“这里”并不是天堂。 “白心之水”可能是荷马“酒色深海” “wine-dark sea.”的激动人心的表亲。 它“像一扇铁门”一样摆动,让人回想起马维尔在《致腼腆的情妇》中穿过的“生命的铁门” “iron gates of Life”,坚持认为如果我们想享受快乐,就必须“撕裂我们的快乐”。 这对恋人似乎被围困、受到威胁:“风像石头一样坠落”,就像用石头砸死的惩罚一样,说话者反映说“人们为此杀人”。 人类和自然力量都为这种强烈的爱付出了代价。

很快,随着塞克斯顿的挽歌接近尾声,浪漫完全消失了:

那么死者呢? 他们不穿鞋躺着
在他们的石船上。 它们更像石头
比大海停摆时更像。 他们拒绝
受到祝福,喉咙、眼睛和指骨。

最后一节只包含三个多音节词:without、reject、knucklebone。 这三者都强化了死亡作为一种禁欲主义的形象。 尸体光着脚,一动不动地躺着。 他们的拒绝与说话者对葬礼的拒绝相呼应:正如她在去坟墓的途中抛弃死者一样,死者现在也放弃了生者的祝福。 最后暴露的指节骨看起来好斗,同时又赤裸。

与此同时,塞克斯顿的石海至少让人想起艾米莉·狄金森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两个形象:时钟停止的尸体和“像石头一样”关闭的灵魂“阀门”。 “石船”(即棺材)让人想起死亡航行的悠久神话传统,从卡戎划船横渡冥河的灵魂到夏洛特夫人漂流到卡米洛特。 泼洒在这对恋人身上的水花现在似乎已经吞噬并石化了塞克斯顿的想象力。 大海、船只和身体都变成了石头,石头,石头。 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转的。

但如果诗歌冻结成简单的陈述,它们本身很快就会消亡。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保持不安的模糊暗流。 塞克斯顿这首诗的结尾到底是什么(如果有的话)仍然令人感动?

答案之一在于“拒绝”这个双刃剑。 矛盾的是,塞克斯顿赋予死者一个行动——一个强调的行尾动词,结合了冷酷的否定和温暖的反抗。 此外,他们的拒绝反映了说话者的拒绝,因此生者和死者、父母和孩子,每个人都参与了对方的活动(以及象征性的状况)。 “在另一个国家,人们会死去,”演讲者宣称,呼应了哈姆雷特的死亡形象,“一个未被发现的国家,其出处/没有旅行者返回。” 然而,就像幽灵出没的哈姆雷特一样,塞克斯顿发现这种分离并不是那么绝对。 这两个国家被一片阴暗的心理海洋(哈姆雷特的“麻烦之海”,塞克斯顿的石水)和代际之间的不解之缘连接在一起。

塞克斯顿的父母不能像真正的鬼魂一样拜访她,但当她试图摆脱这一切时,他们在“石船”中的想法又回来了。 也许,正如赫姆利想象的那样,他们“及时航行离开了她”,或者也许他们是使者,她自己死亡的预兆,向她飘来。 无论如何,他们的“真理”是她必须学习的,也是她必须教给我们的。

《死者知道的真相》采用了永恒的措辞,其主题与父母和孩子一样古老。 对标题稍加改动,它可能是一个关于匿名演讲者的虚构结构。 然而塞克斯顿小心翼翼地将其呈现为她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赫姆利所观察到的,这可能具有“增强我们感情的优势”; 它还诱使我们将其他传记因素解读到这首诗中。


1959 年,也就是塞克斯顿父母去世的那一年,罗伯特·洛厄尔出版了《生命研究》,被广泛认为是忏悔诗的基础文本。 同年,塞克斯顿与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一起参加了洛厄尔在波士顿大学举办的研讨会。 这两个女人之间的竞争友谊已成为传奇。 在波士顿丽思卡尔顿酒店的欢乐时光马提尼酒中,他们谈论诗歌,规划辉煌的未来,并交换自杀未遂的故事。 他们相互的钦佩中流露出一丝嫉妒:当塞克斯顿获得第一份出书合同时,普拉斯在日记中沉思,而塞克斯顿则垂涎“麦克莱恩的奖学金”,普拉斯和洛厄尔都曾在这家精神病医院就诊。 (她于 1968-69 年在那里教授诗歌研讨会,最终于 1973 年被录取。)塞克斯顿甚至对普拉斯的自杀表现出嫉妒的怨恨,正如她在《西尔维娅之死》(1964 年)中所承认的那样:

......我知道你去世的消息,
味道很糟糕,就像盐一样。

(和我,
我也是。
现在,西尔维娅,
又是你
再次与死亡,
骑车回家
和我们的男孩。)

不可避免地,他们互相影响。 阅读《死者所知的真相》的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方式是将其与普拉斯第一部诗集(1960)的同名诗《巨像》进行比较,也是一位悲伤的女儿写的另一首杰出的挽歌。

在《巨像》中,普拉斯的演讲者爬过一座她称之为“父亲”的雕像的巨大残骸,试图将他重新组装起来,但徒劳无功。 风景怪异、原始,是“奥瑞斯提亚”和达利的混合体。 措辞千差万别(猪咕噜声、刺痛声、来苏水),语气既夸张又滑稽,说话者的处境既高贵又徒劳。 用评论家玛格丽特·迪基的话来说,普拉斯采用了“哀悼垂死之神的女性的古老角色,或者照料偶像的女英雄”,但她已经失去了完成任务的所有希望。 她注定要承担无尽的孝道责任,而她后来在爆炸性的《爸爸》中放弃了同样的责任。

《巨像》是普拉斯的第一部杰作,塞克斯顿两年后出版的诗从几乎相反的角度探讨了同一主题,这绝非巧合。 没有神话般的自负。 没有言语上的喧嚣。 讲话者一点也不高贵。 塞克斯顿不是忠诚而是不忠诚的女儿,不是坚持哀悼仪式的悲剧女英雄,而是一个抵抗悲伤的有缺陷的人。 普拉斯诗中死去的父亲仍然消极而神秘。 塞克斯顿死去的父母就像在惩罚他们的女儿一样,断然“拒绝/接受祝福”。

《死者所知的真相》并不比《巨像》优越,但它更加原始——而这种原始是巨大努力的产物。 库明报道说,这首诗“在达到最终形式之前经历了无数次修改,这是一种 a b a b 韵律方案,几乎没有留下烟火的空间。” 一个未出版的版本可以通过录音获得,其中包含诸如“松散的眉毛”和“阳光下脸红的隐士”等短语; 它以传统的及时行乐结尾:“活在当下,活在当下。” 这种救赎性的结局与最终作品的风格化措辞一样陌生。 在这两方面,塞克斯顿都将这首诗精简到了骨子里。

普拉斯的《爸爸》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这场胜出的竞赛中的又一作品。 (如果塞克斯顿可以在父亲的葬礼上抛弃她的父亲,普拉斯可以称她为“你这个混蛋。”)同样,塞克斯顿晚期诗歌中巴洛克式的病态可能是为了超越普拉斯。 两位诗人都将忏悔主义推向了令人震惊的极端,但《死者知道的真相》达到了他们两人都没有再发现(或可能寻求)的赤裸裸。 它既脆弱又坚忍,既口语化又经典内敛。 与狄金森的《我听到苍蝇嗡嗡作响》和菲利普·拉金的《奥巴德》一样,它是该语言中最不令人安慰的死亡诗之一。 它的力量并不取决于私人细节的揭露,而是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我们迟早都会知道的事实。
最初发布时间:2015 年 10 月 15 日

奥斯汀·艾伦(Austin Allen)是《游戏的乐趣》(Waywiser Press,2016 年)的作者,安东尼·赫克特诗歌奖获得者。 他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创意写作。

-------------------------------------------------


赠醉客(증취객)

醉客执罗衫(취객집나삼)
罗衫随手裂(나삼수수열)
不惜一罗衫(불석일나삼)
但恐恩情绝(단공은정절)


李梅窗(이매창,1573年—1610年),朝鲜汉字李梅窓,原名李香今,字天香,号梅窓。由于生于癸酉年,而“癸”与“桂”同音,因此小名桂生、桂娘,也作癸生、癸娘。是全罗北道扶安郡人。朝鲜王朝宣祖时期的妓生、女诗人

李梅窗是县吏李阳从的庶女,朝鲜王朝宣祖时期女诗人、妓生(艺妓),与开城的黄真伊形成了朝鲜名妓的双璧。李梅窗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擅长玄琴、歌舞,擅写汉诗、时调,被评价为“有诗累百余首脍炙一时”。写有秋思、春怨、遣怀、赠醉客、扶安怀古、自恨等诗作。《梅窓集》是李梅窗的诗集,留有五言绝句20首、七言绝句28首、五言律诗6首、七言律诗4首,共58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k3b_VY6No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3 08: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