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孤光散 风簇满河星

作者:change?  于 2023-11-16 03:5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舟夜书所见- 知乎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 诗的最后一句写如萤的孤光散作,满河星星,诗人的船不知是飘荡在天上的银河还是地上的河中。生花妙笔记下这浪漫宁静的景象,隽永,清新而又空灵。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反差特别。

舟夜书所见- YouTube
查慎行(1650—1727年),清朝诗人,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现浙江海宁县)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多写旅途的见闻感受,意境清新,擅长白描,自成一家。查慎行的诗主要学习宋人,特别是苏轼和陆游。他注过苏轼的诗,题为《补注东坡编年诗》,共五十卷。他的律诗、绝诗纯为议论,格调老成。古诗有气势。赵翼《瓯北诗话》写:“要真功力之深,则香山(白居易)放翁(陆游)后一人而已。”那“一人”便是指查慎行。他著述甚丰,诗收在《敬业堂诗集》(53集,50卷,收录康熙18年至康熙57年所作的诗)、《敬业堂诗续集》(7集,6卷,康熙57年至雍正5年),文收在《敬业堂文集》,在易学方面有《周易玩辞集解》十卷、《易说》一卷,另著有《人海记》二卷
查慎行
查慎行肖像  选自《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婷婷唱古文】新歌发布《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代〕| 诗歌吟唱舟夜书所见诗歌赏析|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 In Other Words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翻译及赏析-古文迷网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翻译及赏析-古文迷网

《夜书所见》叶绍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No.308 Sztd KidsSong【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原创儿歌/童谣/Learn Chinese song/中文儿歌/古诗- YouTube



论诗五首

 赵翼〔清代〕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野步

赵翼〔清代〕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趙翼(1727年—1814年),字雲崧,號甌北,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文學家、史學家。

生平
早年家贫,二十一岁结婚,妻二十七岁,婚后常住娘家。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夏,选为军机处行走,两次跟随乾隆出塞,参与机要,颇受军机大臣傅恒的器重。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历任广西镇安府知府、廣東廣州府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
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以母病辞官归里,主讲安定书院,潜心讀書。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臺灣發生林爽文之亂,閩浙總督李侍堯邀請趙翼入幕府商研;當時臺灣總兵柴大紀欲從嘉義突圍內渡。趙翼恐棄守城池易引發連鎖反應,力勸閩督封還此旨;不久,乾隆帝命欽差大臣福康安率兵援臺,遂能與守臺官兵裏應外合。
乾隆五十七年,再度主持扬州安定书院讲席。
嘉慶十九年(1814年)卒,年八十八。

趙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主城區東半部分)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趙翼的先祖是宋代宗室,到了他的祖父尚且為官儒林郎,後家道開始中落。他的父親趙惟寬,字子容,以設塾授業為生。趙翼自六歲起,即隨父親就讀於外。十二歲為制舉文,一日能成七藝,人皆奇之。乾隆六年(1741年)他的父親在一家姓杭的大戶家教書時去世。趙翼孤苦伶仃,無以養弟妹。杭家憐憫他,遂留他繼承父業,繼續教書。當時他僅15歲。十九歲入府學,成為秀才。在此後的數年中,他一直應聘為富家課徒。

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職被解僱,饑寒驅迫他離家北上,投奔作幕於京城的親戚。時年二十三歲。抵京後,趙翼以其文才受知於刑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劉統勛。劉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國朝宮史》三十六卷。該書後來在乾隆三十五年完稿出版。

翌年秋,他在順天鄉試中一舉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舉人,又考中明通榜。由於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趙翼在結束《國朝宮史》的編寫之後,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於藏書,加以汪由敦本人深於文學,又極愛趙才。積以日月,趙翼的詩文修養不覺大進。在此期間,趙翼雖在會試中敗北,但仍然以文理暢通而先後考取禮部教習、內閣中書。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入直軍機。此時正值清廷興兵征計西北準噶爾,軍事文書往返頻繁,為趙翼嶄露頭角提供了良機。尹文端公、傅文忠公鹹倚重之。其扈從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筆千言,文不加點,一切應奉文字,幾非君不辦。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成進士。殿試擬第一,高宗以清代陝西未有狀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王文端也。授翰林院編修。擔任方略館纂修官撰文,修《通鑑輯覽》。京察一等後,記名以備用為道員知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順天府鄉試任同考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趙翼出任會試同考官。乾隆三十年(1765年),出任順天武舉主考官。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冬,出任廣西鎮安知府。到任後,他視察全境。當時因購馬補濟滇軍,有關部門改用大筐代替舊小筐收斂糧食。百姓怨聲載道。趙翼允許改回舊筐納糧,改變了常平倉谷出輕入重的弊端。同時對橫徵暴斂的監倉奴和書吏嚴加懲處,制定了各種利民的改革措施。鎮安百姓感激涕零。後奉特旨,赴滇籌劃與緬甸的戰事。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返廣西鎮安府原任。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調守廣州知府。獲海盜一百八人,按律皆當死,乃條別其輕重,戮其魁,餘多遣戍。乾隆三十六年,經調部引見,趙翼任貴州貴西兵備道道員,任上,他查處兩鉛廠謀私利造成虧空的大小官員。改任貴西道經歷,他又除掉短缺工資運費的多種弊端。

乾隆三十七年,上司知道他在雲南參予過緬甸之役的軍務,略次建功之際,在廣州平海盜處理的讞大獄舊案事發,趙翼受彈劾被交部議而降級。乾隆三十八年,奉旨被吏部引見時,他以老母年事高為由,告假回鄉,不再復出為官,朝廷準允辭官。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他取道山東赴京,打算在宦海競渡中再決雌雄。行至台兒莊,忽患風疾,雙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運屈服,掉頭南歸。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餘年的歸隱生涯。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閩督李侍堯征台灣,道常州,邀請趙翼入幕商研。趙翼出謀劃策,指出:靠省錢成功晚,反不如多花費用,給足軍需,早些攻克成功,反而省錢。台灣林爽文起義因而被鎮壓平息。李侍堯奏明皇上,想要啟用趙翼。趙翼堅決辭官,既歸,復以著述自娛。主講安定書院。往來常蘇間,所至名流傾倒,傳寫詩篇,江左紙貴。與錢塘袁枚、鉛山蔣士銓齊名,如唐之“元、白”,合稱“江右三大家”。而君高才博物,既歷清要,通達朝章國典,尤邃於史學,非袁、蔣所及也。存詩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亦為“毘陵七子”之一。趙翼與袁枚、張問陶(船山)合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家居數十年,手不釋卷。所撰《廿二史札記》三十六卷,鉤稽同異,屬辭比事;其於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又撰《陔餘叢考》四十三卷、《檐曝雜記》六卷,雖未逮《日知》《養心》,並足為多聞之助。其餘《皇朝武功紀盛》四卷,亦征史才。所為詩,無不如人意所欲出,不拘唐宋格律,自成一家。有集五十三卷。又《唐宋十家詩話》十二卷。

主要作品:《廿二史札記》、《甌北集》、《甌北詩話》
主要成就: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3 08: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