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内,有一尊陈抟睡像,极为雅致。神像大都正襟危坐,独陈抟为睡像,何故?——陈抟以善睡闻名,史载“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有“睡仙”之称。陈抟善睡,其实是一种道家修炼之法。据传他睡功之深,已达到令世人惊叹的地步。在许多有关陈抟的记载中,都有他善睡的记述。在他自己的诗中,也处处流露出“睡意”。此诗“紫绶纵荣争及睡”一句乃其一也。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民间尊称他为陈抟老祖,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曾隐居于武当山九室岩,后又隐居于华山云台观修道。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相传,陈抟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妇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日益聪明颖悟。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点都不会忘记,以诗著名。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
归隐 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①紫绶:借指高官厚禄。 ②争:通假字,同“怎”。
③剑戟:借指武将。 ④危主:危亡时的帝王。
⑤聒:ɡ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白话】
十年来为了功名在红尘间游走,
回首往事惟有游历过的青山频频入梦。
当官纵然荣耀,怎比得上安稳的酣睡,
住在红漆大门里虽然富贵,不如安贫乐道的生活。
听到打打杀杀扶救君主的事我就发愁,
听到醉生梦死的笙歌我就心烦。
带着我的旧书归隐旧地,
去享受鸟语花香的春天吧。
五代时,天下大乱,陈抟隐居于武当山,修炼神仙炼气之术。 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学习“锁鼻术”—即不让气从口鼻进出的高深气功术,所以精于睡功,睡下去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有时甚至睡三年。后来隐于华山,常和关西逸人吕洞宾等来往。
陈抟虽然隐居,但也关心世事。五代时,朝代更替有如走马灯,每一新朝登台,陈抟听说后都紧皱眉头。唯独听说赵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这回天下定了。”从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闻说陈抟名声,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坚辞回华山,高卧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带着亲笔信去请陈抟,陈抟却回信说:“数行丹诏,徒烦彩凤唧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又说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体浮乎云烟”,就此长住华山,直至118岁时仙化。老祖真言(白话版)“现在一般人,汲汲担心衣食不足,饿了吃,困了睡,鼾声轰响,四周都可听到,一夜当中几回醒来,那是因为被名利扰乱了意识,被美酒和佳肴弄昏了心志,这是世俗的睡相。
至于那仙家的睡法,留藏着直气内息,漱饮着甘泉玉液,肺气出纳的门户牢不可开,精神活动停止不可启动。然后召苍龙守住东宫,让白虎把牢西室,真气在丹田中运转,神水在五脏中循环。然后元神脱出泥丸九宫,恣意游行在碧霄,踩着虚空,如履实地,—升天际,如走平地。冉冉徐行,与祥风一起遨游;飘飘荡荡,和闲散的云朵一起出没。因此经历昆仑山的紫府仙宫,周行洞天福地,咀吸日月的精华,赏玩烟霞变幻的绝景,访问真人,讨论仙家的真谛,和仙子相约,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沧海扬起灰尘,指点阴阳,长啸以舒散形神。游兴尽,便足蹑清风,身体浮驾着落日的余晖回来。所以,这一睡,不知道岁月迁移。哪里还愁什么陵谷变迁?”
老祖吟睡诗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玄。陈抟睡仙功(希夷睡)
男左边而卧,屈其左臂,女反之;左手心垫于面手下方,张开虎口,左耳安于大拇指和食指开空的地方,以使耳窍通炁(气);头脊对峙朴重,舌顶上腭,屈其左腿,恬然安贴于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于左腿之上,右手心贴放于肚脐之上,凝神于脐内丹田。
释义:1、姿势:身体侧卧床上(右侧卧为例),右腿伸直,左腿微屈,放在伸直的右腿上,右手掌贴在太阳穴处,虎口环耳,拇指尖顶耳后骨陷处,左手劳宫穴盖在肚脐上或左风市穴处。
2、心法:周身放松,观想睡在绿草地上或浮于水面上,四周空旷,白气氤氲。
3、口诀(初学者可不用):“嗡”,默思“元亨利贞”。
4、作用:本法有采气、养气的作用。浩然正气充满天地间,奥妙无穷,惟勤习者方能知之!久练强健筋骨、安神养精,让人身心舒畅,食欲、睡眠好,对背、颈、椎骨、臂、腿病疾及寒症有防治或辅助疗效。
5、关于口诀:道家称之为咒语,佛家称之为真言,瑜伽称之为特音。《易经》曰:“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修炼功法时都会有相应的口诀沟通天地自然及内外诸气

苏六朋,字枕木,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画人物得元人法,亦效黄慎,时有奇致,作细笔者尤佳。张维屏,黄培芳诸人修禊,多属六朋绘图。亦工山水。其作品以写社会现实生活为多,极为逼真。《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第1524页。生活年代在嘉庆至光绪初年之间。六朋十多岁时到罗浮山宝积寺读书,跟随能诗能画的德堃和尚学画。六朋学成后,来到广州城,长期在城隍庙摆摊真画养家。六朋在卖画之余,留心观察人物动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到了中年,名气渐响,便开设画室卖画兼授徒。六朋的画,刚中见柔,能收能放,功力甚深,他的山水花鸟画也很有造诣,浅降重彩都能画,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全能画家。六朋在艺术上取得这么高的成就,除了师法前人这外,还由于他善于向生活吸取营养。人们常称赞他的历史人物画,传世作品有《苏武牧羊图》、《却美图》、《醉太白图》等,六朋还是一位有思想有正义感的画家,一生对黑暗社会现实深怀不满,为此,他专门创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诙谐的讽刺画。这些作品,开创了近代漫画创作的先河。深受有识之士和民众的欢迎。
人在日常生活里,于不同的时刻,会有各样不同的情态。安静时显娴雅,生气时有愠色,失意时露恓惶,得意时会忘形。
要论一个人愉悦可人的模样,眼神温和、嘴角挂着笑意,大抵是最好看的。但要论一种极致的神态,我以为一个人在醉酒微醺时,才是最惹人、最有意思的。佳酿润滑入口,兴致渐起,眼神迷离,平日的持重放下了,束缚的举止洒脱了,心中明镜似的道理,说出来也比平常多了许多的色彩。不过,因为醉态是一种极致的表情,要画出它大约是很难的。
苏六朋(1791-1862),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
苏六朋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 其笔下的小商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
人物体系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逸,甚具大手笔之神韵。他善于画"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
苏六朋一生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深怀不满,为此,他创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诙谐的讽刺画,深受市井百姓的欢迎。
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他生活在清代晚期的广东。少年的时候即喜爱绘画,他专程到罗浮山,拜宝积寺的名僧德堃和尚为师学习绘画。学成后,他来到广州,在城隍庙外摆摊卖画,并且以此养家为生。清同治元年(1862),苏六朋在广州病逝。
苏六朋擅画人物,师法元人及黄慎,晚年专攻意笔人物,常写释、道、仕女及市井风俗,表现各种人物形象,神态逼真。亦善于指画,精致绝妙。其山水、花卉设色浓淡相宜,意境雅致。
苏六朋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其笔下的小商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人物体系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溢,甚具大手笔之神韵。他善于画“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苏六朋所作的山水画与花卉设色亦以落笔浓淡相宜,变化雅致而为士林赏识。
他的《桐荫听琴图轴》工精细致,俨如宋代的李公麟;而他的率意写意作品《停琴听阮图卷》,宗法黄慎的画风。除了人物画之外,苏六朋还能够画山水、花鸟,以及浅降重彩,可以说他是一个全能的画家。苏六朋一生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深怀不满,为此,他创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诙谐的讽刺画,深受市井百姓的欢迎。
他的画艺在晚年时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评。其所作的《清平调图》、《东山报捷图》、《太白醉酒图》、《加官进爵》等被后人视为岭南画界之珍品。
更多作品欣赏
蘇六朋 丙辰(1856)年作 高士圖(四幅) 屏軸
蘇六朋 書法 扇面
蘇六朋 聽琴圖 立軸
蘇六朋 探梅圖 立軸
蘇六朋 三顧茅廬 手卷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山水人物 立軸
蘇六朋 扇面(兩幀) 鏡心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贈琴圖 立軸
蘇六朋 山水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清溪雅集圖卷 手卷
蘇六朋 簪花圖 立軸
蘇六朋 松下老翁 立軸
蘇六朋 東坡玩硯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鏡心
蘇六朋 庚子(1840年)作 松山高卧圖 鏡心
蘇六朋 山水 鏡心
蘇六朋 戊申(1848)年作 歸壑圖 立軸
蘇六朋 丙午(1846)年作 人物 立軸
蘇六朋(1798~1875)羅浮女遇仙圖 立軸
蘇六朋 拜石圖 扇面片
蘇六朋 荻灣漁唱 立軸
蘇六朋人物
蘇六朋 碧園雅聚 團扇鏡心
蘇六朋 1854年作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仕女松石圖 鏡心
蘇六朋(1798~1875)行旅圖鏡片
蘇六朋 神仙人物
鈐印∶蘇六朋、無間緣、枕琴 款識∶丁酉春月枕琴蘇六朋書於柳塘吟館。
蘇六朋 一家詞賦 立軸
一家詞賦。俊夫大兄先生雅屬,枕琴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印、枕琴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鏡心
蘇六朋 1833年作 人虎同夢圖 立軸
題識:風動幡動總歸無用,喜惡兩忘人虎同夢。秀青老和尚法鑒,癸巳除夕枕琴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白)
收藏印:仁智眼福(朱)、憶蘭閣珍習元(朱)、錦露齋藏(朱)、露蘇閣珍藏(朱)、李載和尚仁智珍藏(朱)
蘇六朋 己亥(1839)年作 人物 立軸
己亥九日枕琴道人蘇六朋指墨。鈐印:蘇六朋 枕琴指頭
蘇六朋 采芝圖 立軸
采芝圖,蘭亭大兄先生鑒正,怎道人六朋。鈐印:蘇六朋印
蘇六朋 山水 人物 橫幅
蘇六朋 竹林人物 鏡心
題識:仿陳老蓮筆意於芝草琅薶長生安樂軒。枕琴居士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枕琴、夢卯香閣
蘇六朋 月夜攜琴圖 鏡心
蘇六朋 癸丑(1853)年作 人物 立軸
介紹:塵世雖逢開口笑,蘭氐須插滿頭歸。雨亭四兄大人雅屬,癸丑九月六朋。
鈐印:蘇六朋印 枕琴 藏印:陳氏松坡祕玩
蘇六朋 聽琴圖 立軸
鈐印:枕琴 題識:畫卻春山理素琴,翠深香暗落花蔭。豈知中有胡笳恨,吹折關山一寸心。勉亭三兄先生屬畫並正,浮山樵客蘇六朋。
蘇六朋 1843年作 拜石圖 立軸
鈐印:蘇六朋印
題識:元章愛研復愛石,探瑰挾素久為癖,不允足拜自寫圖,乃知真名不虛得。癸卯春暮畫於平競無是軒,怎道人蘇六朋。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1841年作 人物故事 四屏
釋文:1.枕琴道人畫。2.浮山山樵枕琴蘇六朋。3.羅浮道人枕琴畫於留芳堂之外野。4.辛丑冬月畫於桂林紅棉畫屋,焦道人蘇六朋。
蘇六朋 1893年作 蘇武牧羊 扇面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麻姑晉壽 立軸
蘇六朋 流水清音圖 立軸
蘇六朋 達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騎驢圖 立軸
蘇六朋 19世紀 人物 冊頁(兩開)
蘇六朋 癸丑(1853年)作 樹下撫琴圖 立軸
他的《桐蔭聽琴圖軸》工精細緻,儼如宋代的李公麟;而他的率意寫意作品《停琴聽阮圖卷》,宗法黃慎的畫風。除了人物畫之外,蘇六朋還能夠畫山水、花鳥,以及淺降重彩,可以說他是一個全能的畫家。蘇六朋一生對當時黑暗的社會深懷不滿,為此,他創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詼諧的諷刺畫,深受市井百姓的歡迎。
字枕琴,號南水村佬、南水漁郎、南溪漁者、羅浮樵子、浮山山人、浮山七十二洞天樵子等。廣東順德南水村人。青年時居羅浮山讀書,並向寶積寺僧德堃學習書畫,後至新會鄉下當塾師。中年移居廣州石亭巷,以開館授徒和賣畫為生。室名作「石亭池館」、「枕琴廬」、「畢竟如是軒」等。
【名稱】清 蘇六朋 清平調圖
【年代】清代
【簡介】立軸,紙本,設色,縱132厘米,橫101.5厘米,廣州美術館藏。
【名稱】清 蘇六朋 東山報捷圖
【年代】清代
【簡介】紙本,立軸,縱238厘米,橫117厘米,現為廣州美術館藏。
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雅與寧靜。山間一隅,樹木蔥蘢,一道清泉逶迤婉轉,自山石之間緩緩流下,水聲淙淙,使畫中環境顯得更加寂靜安寧。對弈的二人神情專註,彷彿心無旁騖。畫家通過對人物形體、姿態與服飾的具體描繪區分出二入主與客的關係。主人謝安的身體全部展現在觀眾面前,他神態高雅,氣度雍容,衣冠線條宛如行雲流水,簡潔酣暢。客人的身體有一半被掩映在樹後,他給觀者的只是一個側面,作者採用了這樣一種對比的方式,有意弱化客人的形象,其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畫中主人的地位,從而使謝安的形象不言自明,雖是少許變化,卻是別具匠心。
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巧妙的地方,就是在畫面的右上方,婉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匹戰馬風馳電掣般飛奔而來。這一處微小的安排恰恰是這件作品的關鍵,戰馬上的特使是剛剛從戰場上歸來向謝安捷報的,這正是這幅《東山捷報圖》的主題所在。作者有意把這—人一騎安排在這樣的—個角落,是為了避免縱馬狂奔的強烈動感破壞了畫面的整體和諧與寧靜。觀者在看至撻匹奔馬的時候,彷彿能夠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使畫面在舒緩與寂靜之中平添了一種緊張與躁動,能夠在—幅作品中處理好這種動與靜的強烈對比是需要深厚功力的。整幅作品結構嚴謹,造型生動,筆法細緻,設色淡雅。在山崖的暈染中,十分注重水分的應用,使崖石顯得滋潤透亮,如同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水氣,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秀美華滋的韻味,色彩明快清爽,淡而不薄。樹木的勾勒皴擦細膩精到,法度森嚴,頗有唐寅與仇英的遺韻。
蘇六朋 仕女 立軸 材質、形制:紙本設色 尺寸:47.5×41.5cm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尺寸:27×33cm
蘇六朋 山水人物 團扇
山水人物 四屏 設色紙本
鈐印:蘇六朋印、枕琴題識:一、枕琴道人畫。二、羅浮道人枕琴畫於留芳堂之別墅。三、浮山山樵枕琴蘇六朋。四、辛丑冬月畫於桂林紅棉書屋,怎道人蘇六明。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怎叔、南水村佬等。順德人。生活於嘉慶、光緒間。曾從大佛寺釋德學書畫。一生以賣畫為生。善畫山水、花鳥,尤精人物,喜以民間風俗為題材,甚得粵人賞識。又擅指畫,別有奇趣。復工書法,字體結構嚴謹,行、草、隸書並佳,尤善作擘窠大字。有《蘇六朋中國畫選集》出版。質地:設色紙本
款識:六朋。 鈐印:秋琴六朋(朱文)石樓吟叟(白文)
松蔭對弈圖 立軸 設色絹本
蘇六朋(1791~1862)字秋琴,號怎道人。廣東順德人。世人稱其與蘇仁山為「嶺南畫壇二蘇」。工畫,最擅長人物畫,內容大多取材於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風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愛的傳說故事。並善於畫「指畫」,作大幅人物畫時常以「指筆兼用」。一指一筆相互配合,能「工」能「意」。
醉酒圖 圓光 絹本
題識:南屏道長正。枕琴六朋。 鈐印:六朋 說明:附入境單。 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南溪漁隱等,別署羅浮道人,清代廣東順德人。羅浮山僧德弟子。畫人物取法宋元,運筆流暢,構思獨特,作細筆者尤佳。
蘇六朋 山水人物 四屏
材質、形制:設色紙本 尺寸:79×17cm×4
蘇六朋 人物(二幀) 鏡心
蘇六朋 知音圖 立軸
鈐印:七十二洞天樵子、蘇六朋印、四百三十二峰山人、怎叔書畫、臣六朋印、石樓吟叟、蘇六朋
題識:
一、撫松雪老人用筆於石亭池館,怎叔作。
二、開瓊筵以坐飛羽,觴而醉月。仿唐六如居士法於石亭池館之琴廬,浮山樵枕琴蘇六朋寫。
三、擬趙松雪先生筆意於如是軒,怎道人蘇六朋寫。
四、仿元人筆意於琴廬,石樓吟叟枕琴。
蘇六朋(款)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1847年作 採菊圖 鏡心 設色紙本
蘇六朋(1791-1862)
鈐印:枕琴、六朋
款識:道光丁未秋八月仿南田翁法,枕琴蘇六朋畫。
鑒藏印:神蘭館藏、楊新鑒題
說明:楊新鑒題並題籤。
蘇六朋 1854年作 聽琴圖 鏡心
蘇六朋 人物中堂 立軸
質地:設色紙本鏡心 丁未(1847)年作
款識∶1道光丁未作枕琴六朋寫 2道光丁未三秋枕琴六朋 3道光丁未冬枕琴六朋 4時在道光九秋枕琴六朋畫
鈐印∶1蘇六朋 2蘇六朋 3蘇六朋 4枕琴書畫
尺寸:109×36 cm 42.9×14.2 in 約3.5平尺
題識:一、懸水三千仞,疾雷聞數里。正暑凜生寒,倚仗者誰子。
七十二洞天樵者蘇六朋。 鈐印:枕琴
二、古琴彈古調,今人誰愛聞。獨向山來因,聲寄白雲。樂生大兄先生屬,時乙未十月望後書於溪南芝草琅玕長生安樂之齋,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印、溪山樵子
三、枕琴道人寫。 鈐印:蘇六朋
四、千年古樹立蒼石,三峰兩峰天出雲。清溪道士坐船上,自按玉簫人不聞。枕琴。 鈐印:枕琴書畫
蘇六朋 壬寅(1842年)作 人物 四屏
材質、形制:四屏 絹本
鈐印:枕琴、七十二洞天散人、南水村老人、蘇六朋印
說明:附入境單。
作者介紹: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南溪漁隱等,別署羅浮道人,清代廣東順德人。羅浮山僧德弟子。畫人物取法宋元,運筆流暢,構思獨特,作細筆者尤佳。
蘇六朋 寒茅圍爐 立軸
題識:枕琴。鈐印:臣六朋印
蘇六朋 沿門乞貧 立軸
蘇六朋 丙午(1826年)作 消夏圖 冊頁 (四開)
題識:1、蓀田大兄大人屬並正,丙午秋八月枕琴蘇六朋
2、無事此靜坐,點意胸中書,怎叔畫石寫他館
3、鐵橋老白,怎叔
4、野老此中無個事,伯舟林外數()禽。六朋
印鑒:枕琴(白)、丁卯(朱)、枕琴(白)、六朋(白)
蘇六朋 文林雅聚圖 鏡心
蘇六朋 人物 團面
蘇六朋 人物 團面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鏡片
蘇六朋 松下高士圖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兩幅) 鏡心
蘇六朋 簪花進爵圖 立軸
蘇六朋 仕女 立軸
鈐印:枕琴
題識:畫卻春山理素琴,翠深香暗落花陰,豈知中有胡茄恨,吹折關山一寸心,勉亭三兄先生屬畫並正,浮山樵客蘇六朋。
蘇六朋,順德人,受業於德堃和尚,後居廣州授徒賣畫。以人物最擅勝場,兼工山水、花鳥、蟲魚。
蘇六朋工畫山水、花鳥,尤以人物故事畫著稱。學吳偉、藍瑛及上官周、黃慎等人的畫法,有粗放、工細兩種面貌,均能揮灑自如。人物畫題材有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也常以市井風俗、平民生活入畫,內容通俗易懂。曾畫《群盲評古圖》、《群盲聚斗圖》等,含諷刺之意。作品雅俗共賞,既為官宦、商賈收藏,也懸掛於茶樓酒肆和鄉村祠堂。亦能畫佛道題材,有《達摩圖》傳世。門生劉簡、陳琛、何作斡、何作裕以及兒子蘇騰蛟、蘇子鴻均傳其法。同縣蘇仁山,字長春,號菩提尊者、杏壇居子等,亦以畫名,世以「二蘇」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