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有一通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番僧景净撰碑文,朝官吕秀岩(有云此人即仙人吕洞宾)书文并题额。碑高 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于陕西。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额上方可见荷鲁斯之眼,旧说以为”祥云莲花十字“,非是
[注:关于荷鲁斯之眼:
荷鲁斯之眼是一个自古埃及时代便流传至今的符号,也是古埃及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符号之一。荷鲁斯是埃及诸神中太阳神之一之鹰头神,以神眼运照四方,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神王之权。]
埃及太阳神荷鲁斯及其神眼
[注:据资料,在古埃及语中,荷鲁斯之眼称为“华狄特”(Wedjat,又作瓦吉特、沃婕特),这个读法和古埃及历史最悠久神祇之一眼镜蛇女神华狄特(复仇之神)相同,所以这个符号最早是代表沃婕特的眼睛。沃婕特是代表太阳的神明,这个眼睛意谓是沃婕特无所不见,能察知世间万物的神圣之眼。由于古埃及诸神的复杂关连,因此后来在一些神明上也能见到这种眼睛符号,例如在早期的壁画上便发现这个符号代表着荷鲁斯的母亲(一说是荷鲁斯的妻子)哈索尔(Hathor)的眼睛。最终这颗神圣之眼成为了法老的守护神—-鹰头神荷鲁斯的右眼。有时荷鲁斯之眼的镜像图形便代表着荷鲁斯的左眼,即月亮,或者代表着另一古埃及神托特的眼睛。]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来自吐火罗(波斯)的”大秦“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
大秦,非中国之大秦,而是指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欧洲人所谓拜占庭),并不是意大利那个西罗马帝国。
《说文》:”景,日光也。““景者,光明广大之义。”顾名思义,景教就是拜光明教。
景教碑文上方的图纹,是一只眼睛的象征。这只眼睛也就是埃及和古中东地区的景教(光明教)所崇拜的神眼——太阳神荷鲁斯之眼。
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主要位于亚洲)其国教并非天主教,而是基督教中的希腊正教(东正教)。景教非东正教,而是流行于中东地区小亚细亚、叙利亚、波斯地区的古老光明教与东正教的结合信仰,被西方的天主教廷视作异教的信仰。
光明教又称祆教、琐罗亚斯德教,亦即摩尼教,宋元以后称为明教。在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即在民间有所流行,元末曾经非常盛行。
景教起源于中东,西方宗教史有人将其归属于亚述教会,亚述教会被基督教史家认为是原始的基督教会,曾经广布在小亚细亚和中东的、迦勒底(包括以色列和黎巴嫩)以及伊拉克以及伊朗。
但景教不承认耶稣和圣母玛利亚为真神,不承认上帝(圣灵)与圣母和圣子的三位一体,这是其与正统欧洲天主教及耶稣教的根本区别。光明教及光明会作为秘密信仰,在中古时代在欧洲意大利、英国、法国与共济会的秘密信仰相合流。
[注:景教与东正教有某些共同点,因此模糊意义上被混同于东正教的东方支派,即所谓Nestorius 聂斯脱里异端教派。聂斯脱里被西方部分基督教史家认为是景教的创始人。聂斯脱里教派属于一种基督教异端,实际是光明教在东正教中的变种。聂斯脱里(约386~451年),叙利亚人,早年曾在叙利亚安提阿修道院作修士,428年出任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大主教。他信仰安提阿学派(Antiochene School141Antiochene School)的密宗教义,主张宇宙唯一真神是光明。这个教派否认耶稣的神性,认为耶稣并非基督(救世主)。他相信基督有两个位格,一个是人,一个是神,此即“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受予耶稣的神性,因此反对将她作为神膜拜。
公元431年,罗马帝国基督教会在以弗所会议(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开,试图调和多个教派信仰的冲突,但在会议上,聂斯脱里的主张被集体认定为异端,其教派亦定作非法,聂斯脱里被革除主教职务,被放逐而客死埃及。]
明末耶稣会士认为此碑记中的景教来自东正教的聂斯脱里教派。但该教派早在公元5世纪已经被罗马帝国列为异端禁止传播,到公元7-——8世纪反而能在中国大为流行,是不可思议的,景教不可能是东正教中早被禁绝的的聂斯脱里教派。
在基督教统治时代,光明教是秘密流传的异教,光明会、共济会是其传播的组织形式。共济会的秘密信仰源头并非基督教,而是来自东方被溯源于亚述巴比伦神殿的古老光明教,所以光明教别派称为光明会。
总之,景教我认为就是来自古老的亚述、巴比伦古光明教,汉唐时期自吐火罗、波斯传入中国,这个古老宗教有诸多支脉及变种,故也被称作祆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明教。东正教的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曾试图把古老的东方(亚述、巴比伦、埃及)的光明信仰与基督教信仰相调和,但是未能成功。
[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简称琐教,也称拜火教、光明教、摩尼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远古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许多民族信仰的宗教。在中国也称为“祆(音:xian)教”——即仙教、炎人教。史學家陈垣(1880-1971)1923年發表《火祅教入中國考》,谓:火教主神“曰天神,曰火神,曰胡天神,皆唐以前之稱。祅字起於隋唐末唐初,北魏南初時無有,魏書康國傳雖有祅字,然魏收書西域傳原佚,後人手持取北史西域傳補之。北史西域傳之康國傳,則又全採自隋書,故與其謂祅字始見於魏書,母寧謂祅字始見於隋唐。祅蓋唐初之新造字也。”
光明教创始人据说是波斯人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前628年-前551年),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一神的琐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后迁居大夏,琐罗亚斯德教遂在大夏传播。但实际上,光明教起源远比前7世纪为早,苏美尔时代已经存在。原始的光明教并非琐罗亚斯德首创,他可能只是光明教一位比较有名的传道者。
亚述、巴比伦的光明教认为“安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宇宙的设计师,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教把拜火作为信徒的神圣职责。
光明教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最为流行的就是光明教教的若干分支。著名的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也是光明教的信徒。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创立的教派也是光明教的分支。
在萨珊王朝期间(约226—851),光明教被立为波斯国教。光明教亦称摩尼教,摩尼亦先知之名也。
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弟子也有琐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琐教寺院,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在伊朗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Parsi)中至今仍有较大的影响。宗教史家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
【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唐贞观九年(635年)景教(旧说为聂斯脱里派)传教团到达长安。那时,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龄到长安西郊迎接传教团的团长阿罗本(罗宾,Alopen),并召见阿罗本。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
“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使西效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
这一碑文所记,来自大秦(君士坦丁堡的东方罗马帝国)的是一个正式的国家使团。这个使团绝对不可能是聂斯脱里教派的,因为当时该派早已作为异端被禁。这个景教使团,我窃以为应不是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使团,而是来自波斯的光明教使团。
三年后的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唐朝同意景教在中国传教,由唐朝政府资助在长安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当时被称为“波斯寺”(或“波斯经寺”,与波斯有关)。注意这些寺庙所使用的不是大秦而是波斯的名字。
惟“天寶三年有西士佶和,自大秦國來,蒙玄宗詔賚之隆,命羅含及普論等,共十七司祭之士,同于禁宮頒聖經而行修道之事。當時聖旨勅諭裝餙聖堂,親題牓額,大顯光耀,其恩如山,其澤如海也。”这里的大秦究竟是君士坦丁堡罗马还是波斯,则尚存疑。
史载自天宝四年(745年)以后,景教的名称由波斯经教、波斯教变为了大秦景教,寺院的通称也由波斯寺改名为大秦寺。(参见《旧唐书》中大秦寺的记载)。以后唐朝人把景教的寺院和摩尼教、祆教的寺院统称为三夷之寺。
[大秦寺的名称在正式文件中的使用要在唐天宝四年更名之后,但是,也有人认为745年前传抄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也使用了大秦寺的名称,或许是在正式改名之前,存在大秦寺的名称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可能性。]
唐代有多处大秦寺:长安义宁坊大秦寺,洛阳修养坊大秦寺,灵武大秦寺,五郡大秦寺,盩厔大秦寺,四川成都西门外大秦寺等。
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景教乃与佛教、祆教一起遭到禁绝。随着景教在中国的衰落,中国的大秦寺也遭受了严酷的命运,不过在中国的边疆地区,景教信仰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畏兀儿部等蒙古高原和中亚的部落间继续存在着,这些信仰在元代由于朝廷的支持而又一次活跃起来,并在华南的港口城市,如泉州,兴建教堂。但此时教派的名称则与唐朝时的名称已经大为不同。
所必须强调的是,宋元以后这些在中国以景教名义传播的,并非西方罗马教廷的天主教,也不是纯正的东正教,而可能是已经具有东方异端色彩的掺杂有光明教秘义的异端基督教。
在元代基督教下的光明教被称为也里可温教(也里可温,即福音 evangelion 的音译)。元代的景教寺称为十字寺,据《元史》记载,有72所,分布在吐鲁番、哈密、伊犁、沙州、兰州、宁夏、太原、济南、扬州、泉州、杭州、福州、重庆、房山、广州、昆明等地。
由于元朝的灭亡和伊斯兰教、喇嘛教在东亚的普及,景教信仰在明代以后衰落了。以至到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西安市郊被发现之前,景教几乎已经被中国人完全忘却了。
【景教碑的发现】
大秦景教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或说就是仙人吕洞宾)作书并题额。碑文颂扬的最高真主是“三一妙身、無元眞主阿羅訶”,此神来源不明,或即埃及太阳神阿拉(?)。
景教碑文中又有云:
“懸景日以破暗府。魔妄於是乎悉摧。”——所谓”景日者,即光大之日(太阳)也“(旧耶稣教士注)。
景教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及颂文,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波斯?)古文字。
景教碑在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明清时代来华传教士得知后,争相为其制作拓片,并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遂把碑秘藏保护起来。
第一个看到景教碑的外国人是法籍教士、后来享有盛名的汉学家金尼阁(Nicholas Trigault)。他在利玛窦死后数年来华,用拉丁文编辑利氏日记,于1615年出版,轰动一时。金尼阁于1625年10月就匆匆赶到西安金胜寺,去研究碑上的记录。
1628年,葡籍教士曾德昭 (Alvare de Semedo)年来到西安,对景教碑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考证,又把碑文译成葡萄牙文在欧洲发表。通过他的译介,整个欧洲掀起了一阵轰动。短短十数年间,景教碑在西方宗教界及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旋风。
景教碑与目前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于1799年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碑” (Rosetta Stone)、巴黎卢浮宫收藏,1868年在死海发现的“摩押石碑”(Moabite Stone),和墨西哥国家博物馆收藏,在南美发现的古代亚阿兹特克族的“授时石碑”(Aztec Calendar Stone)并称“世界四大名碑”。四块奇石之中,以景教碑保存最好,堪称“石中之王”(the stone of stones)。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武林韩泰华重造碑亭,但不久因战乱碑寺被焚毁,碑石暴呈荒郊。
西方一些人主张将此重要的景教文物运往欧洲保管。1891年德国公使请求总理衙门设法保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总理衙门汇出100两银子,但到陕西时只剩下5两,只能草草搭一小蓬遮盖。
20世纪初,丹麦共济会员傅里茨·荷乐模(Fritz Halms)出三千金买下此碑,准备运往伦敦。方药雨透露于罗振玉,罗氏立刻转告时任学部尚书荣协揆,乃通令陕西巡抚制止此事。陕西巡抚派陕西学堂教务长王献君与荷尔姆协商,最后荷乐模同意废除购买合同,但荷乐模获准复制一个大小相同的碑模带回伦敦。复制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十分逼真,几可乱真。
1907年陕西巡抚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何尔谟回伦敦后又依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复制了一批,分派各国大学和朝鲜金刚山长安寺。其中一复制模版现展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地下室。
这块石碑上说: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吐火罗)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
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
有两种说法,盩厔说和长安说:
盩厔出土说:日本汉学家佐伯好郎考证在盩厔,根据苏轼《南山记行》诗:“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此外,毛尔(Moule)、冯承钧与向达都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盩厔说。
伯希和、徐光启、李之藻、桑原骘藏、石田干之助等认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西安府金胜寺。
1928年向达到盩厔、楼观考察,在楼观西五里处发现大秦寺遗迹。寺内有《五峰丘木山大秦禅寺铸钟铭》:“……唐太宗敕赐丞相魏徵大将尉迟恭起盖监修……”[5]佐伯好郎认为吕秀岩可能就是吕洞宾,见《救劫证道经咒》。
一说出土于1625年。今学界认为出土时间为1623年至1625年间。(何新)
A Nestorian painting of Christ from the Mogao Caves in Dunhuang, now at the British Museum. The figure is depicted with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elements, with the robes and gestures of a bodhisattva. (VCG敦煌莫高窟的景教基督画,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人物形象兼具东西方元素,衣着袈裟,姿势如菩萨。 (视觉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