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中国演变和大秦景教中国流变

作者:change?  于 2023-12-26 03: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Throwback Thursday: When Ming Dynasty Temple was Burning

明朝,清朝,还是唐朝?

中国关于圣诞节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上面有当时过圣诞的记载“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观耀以来贡”。

而中国人参与过圣诞的记载则是“开眼看世界”的清朝外交官员。1868年张德彝在作为翻译随团出使英国时,亲身经历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圣诞节,随后郭嵩焘,曾纪泽等清朝外交官都在日记里记载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西方早期圣诞节。刘锡鸿更是在自己的日记里在一次受邀的圣诞晚会上见到了后来圣诞老人形象的前身,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圣诞老人并不是一直就有的,直到19世纪末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他一出来便被后来的清朝驻美国公使张荫桓所记录,不过在这位清朝外交家眼中圣诞老人不过是个给孩子们分发玩具的货郎。圣诞节进入中国是与中国人耻辱的鸦片战争分不开的,随着西方人从口岸进来的除了坚船利炮还有传教士,他们带来了圣诞节。在通商口岸随着西洋人的不断增加,圣诞节也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堂,而是在西方人聚集的社区里开始了过节气氛。

因圣诞节与中国传统的冬至之间自相差三天,而且是紧随中国冬至而来,因此在当时有了一个很符合中国国情的称呼“外国冬至”。在中国人的眼中西方人过圣诞是学中国人过冬至来的,毕竟冬至是要在圣诞前面不是?在清朝中国人过冬至可是要放假的,西方圣诞的时间也正好与中国冬至假期重合。在当时过冬至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不是小事,亲朋好友之间也是要相互赠送礼品的,因此有“冬至如过年”的说法。

不光民间要庆祝,就是当时的官府,朝廷也是要举办庆典的,因此一直到民国初年中国冬至一直压着“外国冬至”成为百姓心中在这个时间段里最为重要的节日。随着后来采取阳历时间。中国的冬至习俗虽然还在,节日气氛没了,于是原本在中国一直被压制的“外国冬至”,圣诞节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渐渐的外国的冬至成为了新节日,而中国冬至如过年也仅仅存在了回忆的脑海里。从上世纪20年代上海,每到圣诞各家公司,商店的橱窗里便到处都是花花绿绿,路边圣诞老人便开始站在路边增添节日气氛,为商家招揽生意,所有人的人都开始赶外国冬至的热闹了。

广州岭南大学由美国联合长老会于1888年创办,1925年为全体学生举办圣诞野餐。
Chinese Christmas card 1944
1944 年的圣诞贺卡,上面有一名国民党士兵(照片)



中国古代如何庆祝圣诞节
发表者 Natalya Patolot
圣诞节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节日。 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绝大多数教堂和基督徒都会在圣诞节组织庆祝活动。 也许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当基督教传入当代中国时,中国人就开始庆祝圣诞节。 事实上,整个唐朝的教堂就已经在庆祝圣诞节了。

公元635年,叙利亚传教士阿洛本抵达长安。 唐太宗奉行“宣示外来教义”的开放政策,派时任内阁总理房玄龄“以贵宾代表迎见西郊”,开启了景教在中国的扩张的第一阶段。 此后,传教士前往中国鼓励福音传播。

唐代景教在中国的扩张,圣诞节庆祝活动和教堂仪式是绝对必要的。 圣诞节那天,唐代宗向教堂捐赠了礼拜用品,表明了他对景教的支持。 这在唐朝皇帝中是很少见的。 一些人认为,他的早期经历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在安石乱国叛乱期间,景教传教士伊思陪伴着名将郭子仪。 伊思因协助郭子仪平息叛国企图而获得皇帝赐予的紫袍。

广平王在唐代宗统治下解放长安、洛阳的战役中担任元帅。 郭子仪将军是当时主力大将。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唐代宗和郭子仪的属下认识伊思,但有人认为,唐代宗可能因为镇压叛乱成功并得到皇帝的感激而赠送圣诞礼物来鼓励景教徒。

唐朝的圣诞节庆祝活动应该是非常严肃的,因为这是亚洲教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并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历史数据来支持这一点。 也许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考古发现,帮助我们了解唐朝的圣诞节。


追星: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圣诞节简史

据估计,到 2021 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教基督教国家。即使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仍将是日历上最重要的文化和宗教节日之一。 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基督徒。 除了在该国的精神意义外,这个节日的商业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但无论我们谈论的是宗教还是消费主义,圣诞节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正如西澳大利亚大学亚洲研究教授加里·西格利 (Gary Sigley) 2007 年所写,圣诞节对中共来说是个问题,“因为它在城市景观中的明显可见性只会强化这样一个事实,即党国曾经对公众的垄断” 空间早已被侵蚀。”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中共重塑意识形态和合法性的核心,圣诞节也陷入了愈演愈烈的文化霸权政治之中。

湖南长沙的大学生,
College students in Changsha, Hunan,
2014 年 12 月,湖南长沙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抗议圣诞节,标语上写着:“抵制圣诞节:中国人不庆祝外国节日。” 资料来源:中新社。

2014年12月,当国际媒体报道中国教堂的十字架被撕毁时,中国媒体争论圣诞节是否对中国文化构成威胁。 西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学生称庆祝圣诞节是“严重的盲目崇拜外来事物”。 学生们显然受到了学院本身的鼓励,学院安排了圣诞节前夕强制放映一部关于传统文化的三小时官方纪录片,在此期间,教学人员告诉学生“任何庆祝圣诞节的人都会受到纪律处分”。

与此同时,在正在进行拆除十字架活动的温州市,当地教育部门发短信要求中小学“不得在校园内举办任何与圣诞节相关的活动”。

一些中国人对这些表面上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表示声援。 其他人则认为它们愚蠢且不必要。 《信息时报》的评论员梁云峰认为,与圣诞节相关的限制是不合时宜的——他说,不适合“我们多元化的时代”。 “当然,公民可以选择不庆祝圣诞节,也可以选择在传统节日中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至于别人是否过节,他们无权干涉!”

怀着圣诞节的矛盾情绪,我们应该记得,习近平于 2010 年 3 月访问了芬兰的圣诞老人村,两年半后,他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和站在制高点的坚定的传统文化捍卫者。 在那里,在一个温馨的北极小屋里,他与圣诞老人——西方帝国主义最快乐的象征——一起拍照。

习和圣诞老人
xi and santa
2010年访问芬兰时,时任中国副主席习近平与圣诞老人合影。

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消费现象,圣诞节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 那么,在 1978 年那个关键的 12 月中国正式制定改革道路之前,人们是如何对待和谈论圣诞节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深入到了那个充满历史和政治花絮的深不见底的红色袜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报道圣诞节的到来是在 1946 年 10 月 18 日,就在纳粹战犯、盖世太保创始人赫尔曼·戈林自杀几天后。 这本书是用苏联作家伊利亚·埃伦堡(Ilya Ehrenburg)写的一篇关于美国及其“有毒报纸”的哀歌作为礼物包装的,他说,这些报纸不断地谈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1946年秋,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和平谈判失败,中国陷入了血腥的内战之中。 在刊登埃伦堡这篇文章时,《人民日报》才成立五个月,是罗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的官方机关报,还不是中国的喉舌。 共产党 ——1948 年 6 月 15 日的样子。
Ehrenburg’s essay “Blood and Ink”
爱伦堡的散文《血与墨》
1946年10月,爱伦堡的文章《血与墨》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爱伦堡的文章《血与墨》尖锐批评了抱怨“俄罗斯没什么可看的”的美国记者。 “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说,”埃伦堡写道,“他们看不到任何可以在美国报纸上登上头条新闻的东西。 他们看到的是例行公事的日常工作,但他们却渴望轰动的事情。”

我可以告诉他们很多让我们兴奋的事情。 当我们看到曾经生产轰炸机的工厂现在开始生产婴儿摇篮时,我们感到很兴奋。 当我们看到曾经制造坦克的工厂现在正在制造牛奶罐时。 这也让我们兴奋不已。

爱伦堡表示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想法——他说,资本主义媒体“已将这种想法深深植入许多美国人的心中”——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法国有句老话,”他写道,“如果你谈论圣诞节,圣诞节就会到来。”

几周后,圣诞节再次来临,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外交部长会议在纽约举行,旨在制定战胜纳粹德国的国家之间的和平条约。 12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称“圣诞节前有可能达成协议”。 两天后,该报报道称,“今年的圣诞节或许会在四大国之间的和谐气氛中度过”。

 Ilya Ehrenburg,
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Ilya Ehrenburg)是中国《人民日报》第一篇提及圣诞节的文章的作者。

第二年,著名的北京大学男女生沈崇在圣诞节前夕被一名美国士兵强奸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和谐。 《人民日报》的报道与美国报纸的报道略有不同,报道称:

平安夜(12月24日晚)八点,北大新生沉某从电影院出来,身后跟着两名美国士兵,一左一右。 他们把她强行拖到长安街附近的北平马球场的树林里强奸了她。

据该报报道,另一名男子(显然是一名士兵)目击了这一犯罪行为,他通知了警方。 后来有报道称,偷听到打斗的人试图阻止这两名士兵,即美国海军陆战队下士威廉·盖瑟·皮尔森和二等兵沃伦·T·普里查德,但被赶走了。

皮尔森和一名美国领事官员试图声称受害者是妓女,但她实际上是清朝官员林则徐的孙女。 1947年1月18日,沉冲在军事法庭听证会上出庭,指认皮尔森就是袭击她的人,并称她与这名士兵扭打了三个半小时。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称,警察医生康和正医生作证说,“一个健康的女孩如果抵抗袭击,可能会受到更多伤害。” 据报纸报道,沉用“轻柔的声音”讲述了她的苦难经历:

“我的困境就像一只老鼠被猫抓到一样。 我不可能伤害他,因为老鼠不能伤害猫。 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哭,就像老鼠被猫爪抓住一样颤抖。”

芝加哥论坛报
The Chicago Tribune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了1947年军事法庭审理美国士兵强奸中国学生沉冲一案的情况。

后来被称为“北平强奸案”,引发了中国的广泛愤怒,并帮助抵制美国军队在中国的存在。 1947年1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称,全市“爱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军野蛮行径”的请愿活动。

就在北平的国民党高层忙着讨论如何让美军度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假期时,美国士兵实施了一起可怕的强奸案,而且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文章的标题是“愤怒的浪潮”。
 People’s Daily

1949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喉舌《人民日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提及圣诞节。 在一首纪念苏联独裁者约瑟夫·斯大林 70 岁生日的诗中提到了这一点。 斯大林被描绘成一位无产阶级圣诞老人,为世界上受压迫的人们带来礼物。

十二月二十一日,
是你出生的那一天,
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这就是“圣诞节”。
斯大林同志,
您向世界传递了珍贵的礼物,
您为饥饿和寒冷的人提供小麦和温暖的外套,
你呼召流亡者回家,
你给愚昧的人以文化,
你们解放了那些失去自由的人!

  人民日报
1949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首纪念斯大林70岁生日的诗《我们感谢您! 我们渴望你!”
如果说苏联的圣诞节是表达温暖和同志情谊的话,那么美国的圣诞节则是资本主义的贪婪及其造成的痛苦的象征。

1950年12月15日,20世纪20年代曾就读于华盛顿州立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诗人、散文家方令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我如何见证“美国之路”》的感言。 ” 方回忆说,当她离开美国时,当她的轮船慢慢驶离时,她感到自己再也不会访问这个悲惨的国家了。

为什么我对美国没有任何感情? 这并非没有道理。 六年来,我所看到的美国生活是庸俗的、偏见的、冷酷的、冷漠的,就像一个脆弱的肥皂泡,一阵微风就会破裂,一个巨大的空虚,其伪装令人眼花缭乱。

方写道,在纽约,连阳光和空气都被资本家控制了。 那些富有的人可以负担得起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光线。 与此同时,穷人则忍受着黑暗和狭窄的环境。
fang
她写道,邻居们“因饥饿而消瘦”,并且很难找到工作。 “在圣诞节,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他们甚至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她说。

20世纪50年代,当中国深陷朝鲜半岛冲突之际,圣诞节代表了中国的战斗力量——人民志愿军,对抗冷酷的“入侵美国军队”及其资本主义主子的人性。

195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称,人民志愿军为美国和英国战俘安排了圣诞晚会:

尽管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信仰基督教,但士兵们按照基督教习俗装饰了现场。 战俘们一进入会场,就被英文横幅和象征着自由的红色蜡烛和银色警铃装饰的“圣诞树”所震撼。

《人民日报》援引一名被称为奥尔森的“42岁”囚犯的话说,他作为俘虏所受到的待遇比他在二战期间在德国所经历的要好得多。 据报道,奥尔森说:“德国人是基督徒,但他们不允许我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军士长 威廉·奥尔斯
master Sgt. William H. Olse
军士长受审的消息。 1955 年 1 月 13 日,《纽约时报》报道了威廉·H·奥尔森“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报道。

事实上,他就是威廉·奥尔森军士长,这名士兵后来因与“红军”勾结而在美国受审。 奥尔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言论批评了资本主义和美帝国主义,后来他否认了这一言论。 “这次回国,我就不再当兵了。 如果大佬们执意再次开战,我就叫他们拿起武器,自己走!”

当圣诞节前后的新闻涉及苏联集团成员时,《人民日报》的总主题集中在和平、团结和友谊上。 1956年圣诞节,该报报道称,“北京的孩子们”在北京少年宫为来自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的孩子们策划了一场盛大的圣诞节庆祝活动。

大厅里的一棵巨大的圣诞树上挂满了彩灯。 窗帘上装饰着童话般的鹿、兔子和熊。 灯光暗下来,孩子们一边享用着烤花生和栗子,一边观看了动画电影《谢谢你小猫》的私人放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0DUXOqv20

与此同时,在美国,圣诞节仍保持着阴郁的气氛。 1957年1月16日,当一场针对百花运动的暴力反弹正在酝酿之中,中国正在悄然走向灾难性的大跃进时,《人民日报》对《纽约时报》的一篇严峻报道感到欣喜。

据《纽约时报》去年12月27日报道,圣诞节假期期间,美国有883人因各种事故死亡。 其中,车祸死亡705人,火灾死亡54人,其他事故死亡123人。 报道称,这是圣诞节假期历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一次。

1957 年圣诞节,《人民日报》报道了 1956 年格什温音乐剧《波吉与贝丝》在苏联的巡演,美国的经济苦难再次被记录下来。 这次巡演在列宁格勒和基辅进行,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中共的报纸重点报道了演员们返回美国后的艰难生活。 《人民日报》报道称,“他们的生计没有保障,彻底失意,他们在绝望中度过了圣诞节。”

目前还不清楚《人民日报》从哪里获得了有关《波吉与贝丝》演员们悲惨遭遇的信息,但此次巡演本身的记录者之一就是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他与莱昂诺尔·格什温一起参加了这次巡演,费用由《纽约客》支付。 ,作曲家的妻子。
目前还不清楚《人民日报》从哪里获得了有关《波吉与贝丝》演员们悲惨遭遇的信息,但此次巡演本身的记录者之一就是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他与莱昂诺尔·格什温一起参加了这次巡演,费用由《纽约客》支付。 ,作曲家的妻子。

Truman Capote’s account
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 对在苏联演出的《波吉与贝丝》的描述发表在 1956 年 10 月 27 日的《纽约客》上。
无论如何,美国精英的虚伪性暴露无遗。 这些艺术家在苏联之旅中受到称赞,回到了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肮脏生活。 据《人民日报》报道,“然而,美国总统在圣诞致辞中睁大了眼睛,说美国人民过着‘繁荣’、‘和平’和‘快乐’的生活。”

该报以 20 世纪 50 年代共产主义先驱的方式,激烈地补充道:“艾森豪威尔所谓的‘圣诞致辞’应该被称为愚人节致辞。”

到1957年圣诞节,中国近30万名艺术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包括作家丁玲,在反右运动的迫害中遭到扫荡。

整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人民日报》的圣诞主题似乎始终是战争、混乱和苦难。 1960 年 12 月,该报出于对资本主义生活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幻莫测的季节性兴趣,报道称芝加哥有 600 多人在圣诞节假期期间因事故丧生。

20世纪60年代,越南冲突升级,中国也经历了以文化大革命为形式的血腥政治斗争,对西方和苏联的敌意出现了新的边缘。 《人民日报》上出现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圣诞故事之一发生在 1966 年。这是一位 1952 年参加朝鲜战争的人民志愿军成员对美国战争的第一手报道:

正当美国鬼子们忙着庆祝圣诞节的时候,我们的指挥员命令我们的炮兵部队给他们送去一份小“礼物”。部队突然行动起来,我们的炮手兴奋得直跳三英尺高。 大家都说:这一次我们要让美国人尝尝我们能做什么。 。 。 。 圣诞节早晨,当我们的敌人聚集在操场上时,一枚炮弹在他们头顶上绽放。 敌阵浓烟滚滚,血肉飞扬。 我们的整个敌人阵营都困惑地看到“上帝”。

1966年越南圣诞节休战期间交换和平信息时,《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证实了苏联的虚伪和懦弱。

该报报道称,“美国侵略者”已向一艘苏联军舰上的对手发送了圣诞祝福。 苏联人回应道:“我们祝你们圣诞快乐,并祝 1967 年一切顺利。1967 年 5 月将成为和平之年。”

人民日报怒斥:

这样的信息再次告诉我们,这些渴望“美苏合作”的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总是被美帝国主义杀人犯的拍马屁所压倒。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停滞提供了另一个机会,将西方圣诞节的美好愿景与资本主义枷锁下的真实苦难进行对比。

1973年开始的经济衰退确实标志着战后开始的繁荣的结束,而随着1974年的到来,《人民日报》带着明显的幸灾乐祸的口气评论说,西方正在酝酿着麻烦:

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其他弊病都在爆发。 石油危机加剧了混乱。 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经历“黑暗和寒冷”的圣诞节和新年。

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报告,最后一篇文章提到了改革前时代的圣诞节,在中国引入资本主义及其固有弊病之前,它为阴郁的气氛提供了喘息的机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圣诞节
pla china christmas
1999年12月11日,北京市中心,一名中国士兵在使馆区前站岗,小贩向外国居民出售圣诞树。 照片:斯蒂芬·谢弗/法新社。

这篇发表于1978年11月13日的文章,让我们和《人民日报》的读者一起回到了冰天雪地的芬兰。 在那里,在圣诞老人的土地上,仲夏节“与圣诞节一样受人尊敬”,中共喉舌在北极的“白夜”和北极光中找到了和平与美丽在地平线上盘旋。

圣诞节快乐! 祝你圣诞快乐!



中国现存最早的光明教——唐代的独眼神刻碑(西安碑林大秦碑上有天照独眼)

中国现存最早的荷鲁斯之眼——独眼神文物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有一通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番僧景净撰碑文,朝官吕秀岩(有云此人即仙人吕洞宾)书文并题额。碑高 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于陕西。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额上方可见荷鲁斯之眼,旧说以为”祥云莲花十字“,非是

[注:关于荷鲁斯之眼:

荷鲁斯之眼是一个自古埃及时代便流传至今的符号,也是古埃及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符号之一。荷鲁斯是埃及诸神中太阳神之一之鹰头神,以神眼运照四方,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神王之权。]

埃及太阳神荷鲁斯及其神眼

[注:据资料,在古埃及语中,荷鲁斯之眼称为“华狄特”(Wedjat,又作瓦吉特、沃婕特),这个读法和古埃及历史最悠久神祇之一眼镜蛇女神华狄特(复仇之神)相同,所以这个符号最早是代表沃婕特的眼睛。沃婕特是代表太阳的神明,这个眼睛意谓是沃婕特无所不见,能察知世间万物的神圣之眼。由于古埃及诸神的复杂关连,因此后来在一些神明上也能见到这种眼睛符号,例如在早期的壁画上便发现这个符号代表着荷鲁斯的母亲(一说是荷鲁斯的妻子)哈索尔(Hathor)的眼睛。最终这颗神圣之眼成为了法老的守护神—-鹰头神荷鲁斯的右眼。有时荷鲁斯之眼的镜像图形便代表着荷鲁斯的左眼,即月亮,或者代表着另一古埃及神托特的眼睛。]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来自吐火罗(波斯)的”大秦“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

大秦,非中国之大秦,而是指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欧洲人所谓拜占庭),并不是意大利那个西罗马帝国。

《说文》:”景,日光也。““景者,光明广大之义。”顾名思义,景教就是拜光明教。

景教碑文上方的图纹,是一只眼睛的象征。这只眼睛也就是埃及和古中东地区的景教(光明教)所崇拜的神眼——太阳神荷鲁斯之眼。

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主要位于亚洲)其国教并非天主教,而是基督教中的希腊正教(东正教)。景教非东正教,而是流行于中东地区小亚细亚、叙利亚、波斯地区的古老光明教与东正教的结合信仰,被西方的天主教廷视作异教的信仰。

光明教又称祆教、琐罗亚斯德教,亦即摩尼教,宋元以后称为明教。在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即在民间有所流行,元末曾经非常盛行。

景教起源于中东,西方宗教史有人将其归属于亚述教会,亚述教会被基督教史家认为是原始的基督教会,曾经广布在小亚细亚和中东的、迦勒底(包括以色列和黎巴嫩)以及伊拉克以及伊朗。

但景教不承认耶稣和圣母玛利亚为真神,不承认上帝(圣灵)与圣母和圣子的三位一体,这是其与正统欧洲天主教及耶稣教的根本区别。光明教及光明会作为秘密信仰,在中古时代在欧洲意大利、英国、法国与共济会的秘密信仰相合流。

[注:景教与东正教有某些共同点,因此模糊意义上被混同于东正教的东方支派,即所谓Nestorius 聂斯脱里异端教派。聂斯脱里被西方部分基督教史家认为是景教的创始人。聂斯脱里教派属于一种基督教异端,实际是光明教在东正教中的变种。聂斯脱里(约386~451年),叙利亚人,早年曾在叙利亚安提阿修道院作修士,428年出任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大主教。他信仰安提阿学派(Antiochene School141Antiochene School)的密宗教义,主张宇宙唯一真神是光明。这个教派否认耶稣的神性,认为耶稣并非基督(救世主)。他相信基督有两个位格,一个是人,一个是神,此即“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受予耶稣的神性,因此反对将她作为神膜拜。

公元431年,罗马帝国基督教会在以弗所会议(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开,试图调和多个教派信仰的冲突,但在会议上,聂斯脱里的主张被集体认定为异端,其教派亦定作非法,聂斯脱里被革除主教职务,被放逐而客死埃及。]

明末耶稣会士认为此碑记中的景教来自东正教的聂斯脱里教派。但该教派早在公元5世纪已经被罗马帝国列为异端禁止传播,到公元7-——8世纪反而能在中国大为流行,是不可思议的,景教不可能是东正教中早被禁绝的的聂斯脱里教派。

在基督教统治时代,光明教是秘密流传的异教,光明会、共济会是其传播的组织形式。共济会的秘密信仰源头并非基督教,而是来自东方被溯源于亚述巴比伦神殿的古老光明教,所以光明教别派称为光明会。

总之,景教我认为就是来自古老的亚述、巴比伦古光明教,汉唐时期自吐火罗、波斯传入中国,这个古老宗教有诸多支脉及变种,故也被称作祆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明教。东正教的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曾试图把古老的东方(亚述、巴比伦、埃及)的光明信仰与基督教信仰相调和,但是未能成功。

[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简称琐教,也称拜火教、光明教、摩尼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远古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许多民族信仰的宗教。在中国也称为“祆(音:xian)教”——即仙教、炎人教。史學家陈垣(1880-1971)1923年發表《火祅教入中國考》,谓:火教主神“曰天神,曰火神,曰胡天神,皆唐以前之稱。祅字起於隋唐末唐初,北魏南初時無有,魏書康國傳雖有祅字,然魏收書西域傳原佚,後人手持取北史西域傳補之。北史西域傳之康國傳,則又全採自隋書,故與其謂祅字始見於魏書,母寧謂祅字始見於隋唐。祅蓋唐初之新造字也。”

光明教创始人据说是波斯人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前628年-前551年),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一神的琐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后迁居大夏,琐罗亚斯德教遂在大夏传播。但实际上,光明教起源远比前7世纪为早,苏美尔时代已经存在。原始的光明教并非琐罗亚斯德首创,他可能只是光明教一位比较有名的传道者。

亚述、巴比伦的光明教认为“安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宇宙的设计师,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教把拜火作为信徒的神圣职责。

光明教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最为流行的就是光明教教的若干分支。著名的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也是光明教的信徒。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里创立的教派也是光明教的分支。

在萨珊王朝期间(约226—851),光明教被立为波斯国教。光明教亦称摩尼教,摩尼亦先知之名也。

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弟子也有琐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琐教寺院,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在伊朗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Parsi)中至今仍有较大的影响。宗教史家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

【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唐贞观九年(635年)景教(旧说为聂斯脱里派)传教团到达长安。那时,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龄到长安西郊迎接传教团的团长阿罗本(罗宾,Alopen),并召见阿罗本。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

“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使西效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

这一碑文所记,来自大秦(君士坦丁堡的东方罗马帝国)的是一个正式的国家使团。这个使团绝对不可能是聂斯脱里教派的,因为当时该派早已作为异端被禁。这个景教使团,我窃以为应不是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使团,而是来自波斯的光明教使团。

三年后的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唐朝同意景教在中国传教,由唐朝政府资助在长安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当时被称为“波斯寺”(或“波斯经寺”,与波斯有关)。注意这些寺庙所使用的不是大秦而是波斯的名字。

惟“天寶三年有西士佶和,自大秦國來,蒙玄宗詔賚之隆,命羅含及普論等,共十七司祭之士,同于禁宮頒聖經而行修道之事。當時聖旨勅諭裝餙聖堂,親題牓額,大顯光耀,其恩如山,其澤如海也。”这里的大秦究竟是君士坦丁堡罗马还是波斯,则尚存疑。

史载自天宝四年(745年)以后,景教的名称由波斯经教、波斯教变为了大秦景教,寺院的通称也由波斯寺改名为大秦寺。(参见《旧唐书》中大秦寺的记载)。以后唐朝人把景教的寺院和摩尼教、祆教的寺院统称为三夷之寺。

[大秦寺的名称在正式文件中的使用要在唐天宝四年更名之后,但是,也有人认为745年前传抄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也使用了大秦寺的名称,或许是在正式改名之前,存在大秦寺的名称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可能性。]

唐代有多处大秦寺:长安义宁坊大秦寺,洛阳修养坊大秦寺,灵武大秦寺,五郡大秦寺,盩厔大秦寺,四川成都西门外大秦寺等。

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景教乃与佛教、祆教一起遭到禁绝。随着景教在中国的衰落,中国的大秦寺也遭受了严酷的命运,不过在中国的边疆地区,景教信仰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畏兀儿部等蒙古高原和中亚的部落间继续存在着,这些信仰在元代由于朝廷的支持而又一次活跃起来,并在华南的港口城市,如泉州,兴建教堂。但此时教派的名称则与唐朝时的名称已经大为不同。

所必须强调的是,宋元以后这些在中国以景教名义传播的,并非西方罗马教廷的天主教,也不是纯正的东正教,而可能是已经具有东方异端色彩的掺杂有光明教秘义的异端基督教。

在元代基督教下的光明教被称为也里可温教(也里可温,即福音 evangelion 的音译)。元代的景教寺称为十字寺,据《元史》记载,有72所,分布在吐鲁番、哈密、伊犁、沙州、兰州、宁夏、太原、济南、扬州、泉州、杭州、福州、重庆、房山、广州、昆明等地。

由于元朝的灭亡和伊斯兰教、喇嘛教在东亚的普及,景教信仰在明代以后衰落了。以至到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西安市郊被发现之前,景教几乎已经被中国人完全忘却了。

【景教碑的发现】

大秦景教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或说就是仙人吕洞宾)作书并题额。碑文颂扬的最高真主是“三一妙身、無元眞主阿羅訶”,此神来源不明,或即埃及太阳神阿拉(?)。

景教碑文中又有云:

“懸景日以破暗府。魔妄於是乎悉摧。”——所谓”景日者,即光大之日(太阳)也“(旧耶稣教士注)。

景教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及颂文,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波斯?)古文字。

景教碑在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明清时代来华传教士得知后,争相为其制作拓片,并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遂把碑秘藏保护起来。

第一个看到景教碑的外国人是法籍教士、后来享有盛名的汉学家金尼阁(Nicholas Trigault)。他在利玛窦死后数年来华,用拉丁文编辑利氏日记,于1615年出版,轰动一时。金尼阁于1625年10月就匆匆赶到西安金胜寺,去研究碑上的记录。

1628年,葡籍教士曾德昭 (Alvare de Semedo)年来到西安,对景教碑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考证,又把碑文译成葡萄牙文在欧洲发表。通过他的译介,整个欧洲掀起了一阵轰动。短短十数年间,景教碑在西方宗教界及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旋风。

景教碑与目前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于1799年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碑” (Rosetta Stone)、巴黎卢浮宫收藏,1868年在死海发现的“摩押石碑”(Moabite Stone),和墨西哥国家博物馆收藏,在南美发现的古代亚阿兹特克族的“授时石碑”(Aztec Calendar Stone)并称“世界四大名碑”。四块奇石之中,以景教碑保存最好,堪称“石中之王”(the stone of stones)。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年)武林韩泰华重造碑亭,但不久因战乱碑寺被焚毁,碑石暴呈荒郊。

西方一些人主张将此重要的景教文物运往欧洲保管。1891年德国公使请求总理衙门设法保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总理衙门汇出100两银子,但到陕西时只剩下5两,只能草草搭一小蓬遮盖。

20世纪初,丹麦共济会员傅里茨·荷乐模(Fritz Halms)出三千金买下此碑,准备运往伦敦。方药雨透露于罗振玉,罗氏立刻转告时任学部尚书荣协揆,乃通令陕西巡抚制止此事。陕西巡抚派陕西学堂教务长王献君与荷尔姆协商,最后荷乐模同意废除购买合同,但荷乐模获准复制一个大小相同的碑模带回伦敦。复制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十分逼真,几可乱真。

1907年陕西巡抚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何尔谟回伦敦后又依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模版,复制了一批,分派各国大学和朝鲜金刚山长安寺。其中一复制模版现展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地下室。

这块石碑上说: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吐火罗)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

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

有两种说法,盩厔说和长安说:

盩厔出土说:日本汉学家佐伯好郎考证在盩厔,根据苏轼《南山记行》诗:“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此外,毛尔(Moule)、冯承钧与向达都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盩厔说。

伯希和、徐光启、李之藻、桑原骘藏、石田干之助等认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西安府金胜寺。

1928年向达到盩厔、楼观考察,在楼观西五里处发现大秦寺遗迹。寺内有《五峰丘木山大秦禅寺铸钟铭》:“……唐太宗敕赐丞相魏徵大将尉迟恭起盖监修……”[5]佐伯好郎认为吕秀岩可能就是吕洞宾,见《救劫证道经咒》。

一说出土于1625年。今学界认为出土时间为1623年至1625年间。(何新)

A Nestorian painting of Christ from the Mogao Caves in Dunhuang, now at the British Museum. The figure is depicted with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elements, with the robes and gestures of a bodhisattva. (VCG敦煌莫高窟的景教基督画,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人物形象兼具东西方元素,衣着袈裟,姿势如菩萨。 (视觉CG)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rfw1972 2023-12-27 02:22
俺买东西付钱白妹对前一个人说merry chrismas,对俺说hi,她怎么知道俺不信上帝的
1 回复 屠龙刀之原界 2023-12-27 08:27
圣诞节就是一个节日,基本上和信仰无关了!其实更是一个商业噱头。对于涉外公司,企业,因为世界各地在这一天都放假,顺其自然也就是是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2-9 06:3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