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仿吾的行

作者:change?  于 2024-1-7 22: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夜深了,屋外的蛙声,蚯蚓声,及其他的杂虫的鸣声,也可以说是如雨,也可以说是如雷。几日来的日光骤雨,把庭前的树叶,催成作青葱的广幕,从这幕的破处,透过来的一盏两盏的远处大道上的灯光,煞是凄凉,煞是悲寂。你要晓得,这是首夏的后半夜,我们只有两个人,在高楼的回廊上默坐,又兼以一个是飘零在客,一个是门外天涯,明朝晨鸡一唱,仿吾就要过江到汉口去上轮船去的。

天上的星光撩乱,月亮早已下山去了。微风吹动帘衣,幽幽的一响,也大可竖人毛发。夜归的瞎子,在这一个时候,还在街上,拉着胡琴,向东慢慢走去。啊啊,瞎子!你所求的,究竟是什么东西,为的是什么呀?

瞎子过去了,胡琴声也听不出来了,蛙声蚯蚓声杂虫声,依旧在百音杂奏;我觉得这沉默太压人难受了,就鼓着勇气,叫了一声:

“仿吾!”

这一声叫出之后,自家也觉得自家的声气太大,底下又不敢继续下去。两人又默默地坐了几分钟。

顽固的仿吾,你想他讲出一句话来,来打破这静默的妖围,是办不到的。但是这半夜中间,我又讲话讲得太多了,若再讲下去,恐怕又要犯起感伤病来。人到了三十,还是长吁短叹,哭己怜人,是没出息的人干的事情;我也想做一个强者,这一回却要硬它一硬,怎么也不愿意再说话。

亭铜,亭铜,前边山脚下女尼庵的钟磬声响了,接着又是比丘尼诵《法华经》的声音,木鱼的声音。

“那是什么?”

仍复是仿吾一流的无文采的问语。

“那是尼姑庵,尼姑念经的声音。”

“倒有趣得很。”

“还有一个小尼姑哩!”

“有趣得很!”

“若在两三年前,怕又要做一篇极浓艳的小说来做个纪念了。”

“为什么不做哩?”

“老了,不行了,感情没有了!”

“不行!不行!要是这样,月刊还能办么?”

“那又是一个问题。”

“看沫若,他才是真正的战斗员!”

“上得场去,当然还可以百步穿杨。”

“不行,这未老先衰的话!”

“还不老么?有了老婆,有了儿子。亲戚朋友,一天一天的少下去。走遍天涯,到头来还是一个无聊赖!”

小尼姑终于还俗了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_小尼姑终于还俗了小说_番茄小说官网

仿吾兀的不响了,我不觉得讲得太过分了。以年纪而论,仿吾还比我大。可怜的赋性愚直的这仿吾,到如今还是一个童男。去年他哥哥客死在广东。千里长途,搬丧回籍,一直弄到现在,他才能出来。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侄儿侄女,十多个人,责任全负在他的肩上。而现在,我们因为想重把“创造”兴起,叫他丢去了一切,来干这前途渺茫的创造社出版部的大事业。不怕你是一块石,不怕你是一个鱼,当这样的微温的晚上,在这样的高危的楼上,看看前后左右,想想过去未来,叫他怎么能够坦然无介于怀?怎么能够不黯然泪落呢。

朋友的中间,想起来,实在是我最利己。无论如何的吃苦,无论如何的受气,总之在创造社根基未定之先,是不该一个人独善其身的跑上北方去的。有不得已的事故,或者有可托生命的事业可干的时候,还不要去管它;实际上盲人瞎马,渡过黄河,渡过扬子江后,所得到的结果,还不过是一个无聊。京华旅食,叩了富儿的门,一双白眼,一列白牙,是我的酬报。现在想起来,若要受一点人家的嘲笑,轻侮,虐待,那么到处都可以找得到,断没有跑几千里路的必要。

像田舍诗人彭思一流的粗骨,理应在乡下草舍里和黄脸婆娘蒋恩谈谈百年以后的空想,做两句乡人乐诵的歌诗,预备一块墓地,两块石碑,好好儿的等待老死才对。爱丁堡有什么?那些老爷太太小姐们,不过想玩玩乡下初出来的猴子而已,她们哪里晓得什么是诗?听说诗人的头盖骨,左边是突起的,她们想看看看。听说诗人的心有七个窟窿,她们想数数看。大都会!首善之区!我和乡下的许多盲目的青年一样,受了这几个好听的名字的骗,终于离开了情逾骨肉的朋友,离开了值得拼命的事业,骑驴走马,积了满身尘土,在北方污浊的人海里,游泳了两三年。往日的亲朋星散,创造社成绩空空,只今又天涯沦落,偶尔在屈贾英灵的近地,机缘凑巧,和老友忽漫相逢,在高楼上空谈了半夜雄天,坐席未温,而明朝又早是江陵千里,不得不南浦送行,我为的是什么?我究在这里干什么呢?

我的确有点伤感起来了。栏外的杜鹃,又只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在那里乱叫。

“仿吾,你还不睡么?”

“再坐一会!”

我不能耐了,就不再说话,一个人进房里去睡了觉。仿吾一个人,在回廊上究竟坐到了什么时候才睡?他一个人坐在那深夜黑暗的回廊上,究竟想了些什么?这些事情,大约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第二天早晨,天还未亮的时候,他站在我的帐外,轻轻的叫我说:

“达夫!你不要起来,我走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招商公司的下水船,的确是午前六点钟起锚的。

一九二五年五月在武昌作

(原载一九二五年六月六日《现代评论》周刊第一卷第二十六期,据《达夫散文集》)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1984年5月17日),原名昌惁,又名灏,字仿吾,以字行,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等,男,湖南新化人,中国教育家、革命家、文学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


成仿吾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兵器处代理处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先后担任陕北公学校长、华北联合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等职务。

生平

早期活动

成仿吾祖父成明郁为清末光绪年间进士,曾担任武强县和行唐县知县。[1]早年父母双亡,十岁时在西门书屋住校读书。1909年,考入设在新化县城的高等小学堂。1910年,随哥哥成劭吾同往日本留学[2]。1914年在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期间,接触西方文学,并读了歌德、席勒和海涅的许多作品。1917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学习,期间学习了法语。1918年5月,参加反对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中日军事协定”的学生活动。留日期间,先后结识郭沫若、郁达夫等人,逐渐对文学发生兴趣[3]。1920年初,成仿吾创作了处女作《一个流浪人的新年》。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创造社,先后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及《洪水》等文学刊物,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4]。作为创造社的代表人物,成仿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又注重表现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5]。


1921年4月成仿吾回国后,先到上海,旋转赴长沙。初在楚怡工业学校任教,继又兼长沙兵工厂技正(总工程师)。1923年11月,在《创造周报》发表《国学运动之我见》,批评了社会上盲目研究国学的风气,斥责整理国故是倒行逆施的狂妄,认为这是“遗害更加百倍的清谈”[6]。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赴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任理学院物理力学主任教授,兼黄埔军校教官。1926年3月,经上海到广州,继续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并兼任黄埔军校兵器科技正,后又任黄埔军校兵器处代理处长[3]。


1927年7月,成仿吾受黄埔军校教育长兼代校长方鼎英之托,携带五万日元巨款到日本为军校购买器材。到达上海后,从潘汉年处知道中共组织经费困难,成仿吾便从这笔款项中拿出一万余日元,资助给中国共产党作活动经费[3]。1928年2月,成仿吾在《创造月刊》上发表重要论文《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7],他认为文学革命和新文学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学运动应该再进一步实现“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变,为时代提出了同五四时代反封建主题不同的崭新的反资本主义的主题[8][9]。5月,成仿吾离开上海赴欧洲;8月,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移居柏林,并担任德国共产党中国语言支部宣传委员[3]。


参加革命战争

1938年陕北公学部分负责人合影。后排左起:宋侃夫、江隆基、成仿吾、周纯全。

1931年秋,成仿吾自德国回到上海,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11月初,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工作,担任鄂豫皖苏区省委宣传部长兼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和红安中心县委书记[3]。1933年10月,鄂豫皖省委决定派成仿吾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成仿吾到达上海后,同鲁迅取得联系,得知中共中央已经撤离上海。随后,经上海中央局安排前往中央苏区[10]。1934年1月,成仿吾到瑞金向周恩来汇报根据地局势,并参加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教育委员[11]。会后,成仿吾留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工作。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0月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高级班教员、教务主任。1936年11月,中国文艺协会在保安县成立,成仿吾任干事[12]。


1937年11月,陕北公学成立,成仿吾任校长[13]。1938年,与毛泽东、周恩来、徐特立等共同倡议成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8月,成仿吾与徐冰翻译《共产党宣言》。193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成仿吾担任校长。7月,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和华北联合大学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罗瑞卿任司令员和政委,成仿吾任副司令员兼任独立旅(华北联大)旅长和政委,向山西前线迁移[14]。10月,华北联大到达河北灵寿县陈庄。此后,成仿吾除任华北联合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外,还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后改称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北方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晋察冀边区文协委员、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议长等职[3]。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继续负责华北联大工作。1948年6月,华北联大与晋冀鲁豫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吴玉章任校长,成仿吾和范文澜任副校长。8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成仿吾为政府委员[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成仿吾塑像,位于东北师范大学

1949年12月,华北大学改组为中国人民大学,成仿吾任副校长。1953年,调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1958年8月,成仿吾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兼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和文联主席。成仿吾到任后,主持将学校由青岛向济南搬迁。1960年,在大跃进思潮的影响下,山东各高校都扩大招生,由于招生数字过大,新生的质量不能保证。因此,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被招了进来,加之物质生活困难,因而正常的教学活动出现了许多问题。省教育领导部门又通知各校淘汰一部分学生,学校接此通知后,作为校长的成仿吾,不是机械地立即执行,而是给同学分班上课,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习吃力的学生能够跟上班。学习太吃力的,可考虑留级。对于极少数实在跟不上班的,则再视不同情况个别处理。从而使一批学习吃力的学生渡过了难关[16]。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多次被抄家,被游街示众,关入牛棚,还打断两个肋骨,劳动改造数年。[17][18][1]1974年8月,成仿吾离开山东大学,到中央党校专门从事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翻译和校注工作。1978年7月,任复校后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他以极高的效率实现了当年复校当年招生[19]。1982年9月,出席中共十二大,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6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长。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病逝。他被官方评价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20]。


主要著作

《守岁》(小说)1929年,创造社

《使命》(评论)1927年,创造社

《流浪》(小说、诗合集)1927年,创造社

《仿吾文存》(论文)1928年,创造杜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文集)与郭沫若合集,1928年,创造社

《文艺沦评》(论文集)与郁达夫合集,1928年,创造社

《新兴文艺论集》(论文、游记合集),1930年,创造社

《长征回忆录》(回忆录)1977年

《战火中的大学》(回忆录)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仿吾文集》1985年,山东大学

《共产党宣言》(理论)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与徐冰合译,1938年,香港中国出版社

参考

 王启新; 张彩凤. 成仿吾:“山东大学也要像泰山那样高大”. 山东大学新闻中心总编室. 《光明日报》. 2002-01-21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李夫泽. 成仿吾评传.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12–14. ISBN 978-7-5643-0112-5.

 王永均. 黄埔军校名将传.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7: 106–109. ISBN 978-7-205-08742-5.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17. ISBN 978-7-301-03670-9.

 成仿吾. 成仿吾文集.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5: 91.

 梁启超等. 国学大师谈国学.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5: 15-17. ISBN 978-7-5150-1577-4.

 成仿吾.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创造月刊. 1928-02-01, 1 (9)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旷新年. 1928:革命文学.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57-58. ISBN 978-7-02-010846-6.

 孙康宜主编. 剑桥中国文学史 下卷 1375-1949.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543. ISBN 978-7-108-04467-9.

 王树增. 长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139. ISBN 978-7-02-005798-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告. 1934-02-03 [2015-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李向东; 王增如. 丁玲传 上.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5: 154. ISBN 978-7-5000-9545-3.

 李维汉. 回忆与研究.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3: 298. ISBN 978-7-5098-0588-6.

 《罗瑞卿传》编写组. 罗瑞卿传.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71–75. ISBN 978-7-8009-250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1955年 [2015-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史若平编. 成仿吾研究资料.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130-0432-9.

 黄思源. 成仿吾:“妈妈校长”钢铁心. 中国教育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付克义. 革命先辈成仿吾的“钉钉子精神”.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上海行政学院. 2018-11-02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刘炼. 成仿吾:一个参加过长征的大学教授. 光明网. 2004-05-17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4).

 《成仿吾传》编写组. 成仿吾传.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8: 1. ISBN 7-5035-0056-5.

教育职务

新头衔 华北联合大学校长

1939年7月-1942年 继任:

机构缩编

仅保留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院长李常青

陕北公学总校校长

1937年8月-1941年8月 机构撤销

前任:

张如心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1952年10月-1958年8月 继任:

丁浩川

前任:

晁哲甫 山东大学校长

1958年-1974年 继任:

吴富恒

前任:

吴玉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1978年7月-1983年6月 继任:

袁宝华

文化职务

前任:

王统照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1959年7月-1978年7月 继任:

王众音

荣衔

新头衔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1982年6月-1986年4月 继任:

严济慈、巴金、伍修权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7 05: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