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当今在世者,无人不知雷锋。学雷锋做好事成了跟毛主席万岁一样的圣经预言刻进了"帝恩爱"(DNA)或 “埋没人” (memory),成为时代回声的反讽。
跟雷锋相比,严光作为古代的模范人物典型,比雷锋可有名太多了。风格大相径庭,那个是真善美呢?
跟雷锋相比,严光作为古代的模范人物典型,比雷锋可有名太多了。风格大相径庭,那个是真善美呢?
严光是什么人?
严光生于西汉末年,又名遵,字子陵,会稽郡馀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东汉高士(隐士)。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前5年1月15日,汉光武帝刘秀出生。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提起光武帝,我们会想到光武中兴,会想到云台二十八将,会想到阴丽华,这些典故或许并没有那么耳熟能详,就如光武帝在历史上的表现一样,温暖而又不眩目,一提起来,却倍感真实而动人。

严光生于西汉末年,又名遵,字子陵,会稽郡馀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东汉高士(隐士)。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前5年1月15日,汉光武帝刘秀出生。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提起光武帝,我们会想到光武中兴,会想到云台二十八将,会想到阴丽华,这些典故或许并没有那么耳熟能详,就如光武帝在历史上的表现一样,温暖而又不眩目,一提起来,却倍感真实而动人。

在刘秀身上,同样还有一个代表友谊的故事,为历代诗人所称颂——这便是光武帝与严光的故事。严光字子陵,他少有高名,与刘秀既是同学,也是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想要让严子陵入朝为官,他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在几十载的光阴中,双方虽然一为君王,一为草民,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友谊,乃至促膝长谈、同室而寝,不曾因为出入仕的问题而变化。
一个高风亮节,一个通情达理,这层友谊穿越了身份与地位,战胜了贫富贵贱,怎能不让后人动容呢?
刘秀即位后,严光变更姓名,藏身不见。后齐国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汉光武帝曾经召见严子陵到宫中,晚上并睡同一床。严子陵睡觉时把脚放在刘秀腹部。次日太史说:“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说:“朕故人严子陵共卧尔。”
汉光武帝曾经召见严子陵到宫中,晚上并睡同一床。严子陵睡觉时把脚放在刘秀腹部。次日太史说:“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说:“朕故人严子陵共卧尔。”
《游学射观次壁间诗韵》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历学习的心境和感受。
走遍人间鬓尚青,
尔来乐事满余龄。
傍潭秋爽鉏甘菊,
豋岳春暄采茯苓。
闲倚松萝论剑术,
静临窗几勘丹经。
严光本是逃名者,
安用天文动客星。
走遍人间鬓尚青,
尔来乐事满余龄。
傍潭秋爽鉏甘菊,
豋岳春暄采茯苓。
闲倚松萝论剑术,
静临窗几勘丹经。
严光本是逃名者,
安用天文动客星。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陆游游历学习的心情和满足感。诗的开头写道:“走遍人间鬓尚青”,意味着作者已经历了很多岁月,但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接着,他说自己近来的乐事满足了他的心愿。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在潭边的景色。秋天的清爽气息中,作者欣赏着鉏甘菊的美丽。而春天的暖阳下,他采集着茯苓。这些景色和活动都给作者带来了愉悦和满足感。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在闲暇时的学习和思考。他倚着松树和藤蔓,讨论剑术的技巧。静静地坐在窗前,研读丹经。这些场景展示了作者对学问和知识的追求。最后两句提到了严光,他是一个逃避名利的人。作者问道,为什么要用天文学来解释客星的运动呢?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冷漠态度,强调了他对自由和追求真理的追求。
陆游还有两首名诗词表达了对严光的崇敬和追随之意。
夜观严光祠碑有感
陆游 〔宋代〕
我昔过钓台,峭石插江渌;登堂拜严子,挹水荐秋菊。
君看此眉宇,何地著荣辱?雒阳逢故人,醉脚加其腹。
书生常事尔,乃复骇世俗。正令为少留,要非昔文叔。
平生陋范晔,琐琐何足录!安得太史公,妙语写高躅。
陆游 〔宋代〕
我昔过钓台,峭石插江渌;登堂拜严子,挹水荐秋菊。
君看此眉宇,何地著荣辱?雒阳逢故人,醉脚加其腹。
书生常事尔,乃复骇世俗。正令为少留,要非昔文叔。
平生陋范晔,琐琐何足录!安得太史公,妙语写高躅。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译文]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情绪,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情绪。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态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免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尘世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体现渔父并不投身于追随名利,只求悠闲、自在。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来打鱼,在潮以前系缆,在潮落时回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这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起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受到目前。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苍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反对光武征召,但也有求名心。陆游因而认为:“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似,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境,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情绪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知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好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观念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观念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观念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指责当年这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动机,简单地觉得它是悲观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再次征召他,不至。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逝世。光武帝【此处存疑。光武帝六十二岁去世,如果严子陵死于光武帝之前,那两人年龄上应该是两辈人】很伤感,下诏赐钱百万、谷千斛。严光葬于富春山。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
赞颂严光的大诗人相当多,仅举几例:
箜篌谣
[唐]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译文]
上天切莫登着龙上天,爬山切莫骑着虎。
古来贵贱结交而心不移者,唯有严子陵与汉光武帝。
周公被称为大圣人,也不容下管叔与蔡叔。
汉谣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说尽了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
兄弟尚且与路人一样,我的心要服从谁呢?
人心方寸之间,便有山海几千重。
轻信了朋友,对着面,心里也像隔着九疑峰。
花开必有花谢,桃李树不如松树坚贞。
管仲与鲍叔那样的友谊早已消亡,何人可以继承他们的风尚?
李白另一首诗专写严光并自比之--
《酬崔侍御》
[唐]李白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注释】
(1)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职到湘阴(今属湖南)。曾作有《赠李十二》诗赠李白。
(2)严陵:即严子陵,名光,东汉人。少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严光变更姓名隐遁。刘秀遣人觅访,征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万乘:指帝王。按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3)碧流:指富春江。
(4)客星:指严子陵。严子陵与光武帝共卧,足加与帝腹。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见《后汉书。严光传》
(5)元非:原非。太白:指太白金星。
(6)扬:扬州与金陵相近,三国孙吴置扬州于建业,及隋平陈,始移扬州于江北之江都。见《元和郡县图志。润州。上元县》此以扬州代指金陵。
【今译】
严子陵不愿意做汉光武帝的随从,回归富春江,醉卧空山,闲钓碧流。我也像老严一样,客星辞帝座,回归江湖,并不是太白金星醉卧扬州。
钓台
李清照〔宋代〕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译文]
大船只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来往,小舟也是为了追逐名利才来。
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羞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李清照〔宋代〕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译文]
大船只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来往,小舟也是为了追逐名利才来。
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羞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汉隐士严子陵的崇敬之情,作品主要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前两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巨舰”指得是向往财富极力去获取财富的人。“扁舟”指通过结交认识权贵从而获取名利的人。这两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无论是为利,或者是为名,皆是一些向往钱财和权力的唯利是图的人,与隐者严子陵不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违背,从而表现出隐者严子陵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杜牧
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
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
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
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杜牧
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
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
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
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这首诗写于大中二年(848)正月初一,当时杜牧任睦州刺史,而好友邢群则任歙州刺史。两人都由京官外放到偏远的地方任职,同病相怜,加上此时又正值新春佳节,更是备感凄凉。 [全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表达了不得志的苦闷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四句写山水风光。山岩上长满了绿色植物,看起来仿佛有千尺那样高,斜斜地倚靠在溪流旁边。这样幽雅的环境,人迹罕至,东汉初的严光曾把这里当作钓鱼的地方。穿过层层叠叠的山峰,远远就能看到像丁字形汇流的江水。这里气候温暖,在别的地方只能在腊月开放的梅花,可以推迟到来年还能依旧绽放。江南的风物是如此美好,为什么不干脆就留在这里呢?
后四句抒情。诗人鼓励朋友,“现在是太平盛世,明君在上,你既然手握一方军政大权,就应该放手去做,不要辜负了朝廷对你的期望。跟你相比,我自认老朽,留恋的就是幽静独处的这一方田园,可以寄托我有限的人生。”这实际上是借安慰鼓励对方,来发泄心中的牢骚不满。最后,诗人还表示,“对仕途已经不抱有太大的期望,现在思念的只有阳羡别业那山谷的风和烟雨。现在若辞官归去的话,阳羡离睦州不远,赶去还来得及。
温庭筠《西江上送渔父》
却逐严光向若耶,钓轮菱桌寄年华。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
不见水云应有梦,偶随鸥鹭便成家。
白苹风起楼船暮,江燕双双五两斜。
此诗首二句提纲挈领,点明渔父如严光般隐居若耶溪的生活。三至六句写漂泊水上,随遇而安,如鸥鹭般匿与芦苇丛中安睡,如此才是真的容与自然之中。末二句评家们有争议,有的认为只是写水上所见而已, 有的则认为写楼船日暮仍劳劳不休,还要测风远去,借此反衬渔父从容闲适的生活。从前六句中尚难看出飞卿是否有意讽刺世上劳劳不休之人,因此两说均言之成理,可并存。此诗重点在于随遇而安上,飞卿用了四句的篇幅写渔父“偶随鸥鹭便成家”,其中的“偶”字犹能传递出一种无目的性的生活,正与道家自然而然的哲学思想契合,此应为此诗主旨。
却逐严光向若耶,钓轮菱桌寄年华。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
不见水云应有梦,偶随鸥鹭便成家。
白苹风起楼船暮,江燕双双五两斜。
此诗首二句提纲挈领,点明渔父如严光般隐居若耶溪的生活。三至六句写漂泊水上,随遇而安,如鸥鹭般匿与芦苇丛中安睡,如此才是真的容与自然之中。末二句评家们有争议,有的认为只是写水上所见而已, 有的则认为写楼船日暮仍劳劳不休,还要测风远去,借此反衬渔父从容闲适的生活。从前六句中尚难看出飞卿是否有意讽刺世上劳劳不休之人,因此两说均言之成理,可并存。此诗重点在于随遇而安上,飞卿用了四句的篇幅写渔父“偶随鸥鹭便成家”,其中的“偶”字犹能传递出一种无目的性的生活,正与道家自然而然的哲学思想契合,此应为此诗主旨。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赞语,遂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天下。
宋人题严子陵诗曰:“一着羊裘便有心,羊裘岂是钓鱼人;当时只着蓑衣去,江水茫茫何处寻?”
朱元璋著有《严光论》,其中说:“今之所以获钓者君恩也。假使当时聘于朝,拒命而弗仕,去此而终无人用,天子才踈而徳薄,民受其害,天下荒荒,若果如是,乐钓欤?优游欤?朕观当时之罪人,罪人大者莫过严光、周党之徒,不正忘恩,终无补报,可不恨欤!”
清人袁枚对严光很不以为然,作诗云:“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宋人题严子陵诗曰:“一着羊裘便有心,羊裘岂是钓鱼人;当时只着蓑衣去,江水茫茫何处寻?”
朱元璋著有《严光论》,其中说:“今之所以获钓者君恩也。假使当时聘于朝,拒命而弗仕,去此而终无人用,天子才踈而徳薄,民受其害,天下荒荒,若果如是,乐钓欤?优游欤?朕观当时之罪人,罪人大者莫过严光、周党之徒,不正忘恩,终无补报,可不恨欤!”
清人袁枚对严光很不以为然,作诗云:“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毛泽东的同学萧子升写《评〈严先生祠堂记〉》的文章表示异议。萧瑜认为严光拜访光武帝,表明其爱慕虚荣。
毛泽东早年评价严光说:“严光,东汉气节之士也。光武既立,征之,不就。访之,以安车迎至。帝坐匡床请出,光卧应日,尧舜在上,下有巢由。当光之至也,大司徒(首相也)侯霸(光学友)迎之。光与书日:君房足下,致位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该顺指要领绝,侯以书览帝。帝曰:狂奴故态也。后世论光不出为非。不知光者,帝者之师也。受业大学时,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办天下之事,光即力讲气节,正见俗而传教于后世。且光于专制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
宋代文莹的笔记《湘山野录》卷中载:
范仲淹被贬睦州知州,船过严子陵祠下,正好碰上当地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鼓呐声天,彩旗飘扬,神来神往,众人唱着《满江红》迎神,有这样的词句: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范仲淹听了很有感触,他说:我不擅长音律,但我也要撰一绝句送神。这首绝句为: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后来,当地的习俗中,就将范仲淹的这首绝句当作经典传唱了。
范仲淹听到的这首《满江红》一定是不全的,但是,仅有的几句,桐江的神韵已经初现:烟波浩淼,这是一种水烟,继而生腾成的云烟,像从绿缸裏染过一样,两岸崖壁峭悬,严陵滩畔,还有鹭,还有鱼,鹭在飞翔,鱼在飞跃。
七里严陵这一带,应该是富春江景色最美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原来就叫《富春山图》,富春山,就是严陵山,别无选择。我曾经说过,黄公望画富春山图,不仅仅将自己融入了富春山水,也是向严光致敬,严光的隐士之风,一直吹拂指引着他,他画山居图,也实现了自己隐归的愿望。
范仲淹的绝句,意思也相当明白。东汉大地,各路英豪纷出,东汉王朝网罗了大批人才,可是,就有这麼一个人,一个怀有宏图大志,却不愿为官的人,他真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我的羊皮大衣非常暖和,我的竹丝斗笠非常结实,我要纵情山水,这高高的钓鱼台,就是我的灵魂所在!范仲淹写这麼一首绝句,显然不过瘾,别急,这不是刚刚碰到这样的场景吗?我会好好来祭拜严先生的,一定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永远的范仲淹,永远的严子陵。
朱元璋著有《严光论》
古代帝王喜欢舞文弄墨吟诗填词者,一抓一大把,但写大批判文章,批判古先圣贤,却只有一个: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游丐,当过和尚,文化水平低,心理也最变态。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云:“明祖通文义,固属天纵。然其初学问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亦已不少。”如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上贺表,有“光有天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皇帝览之大怒,说:“生者,僧也,讽我曾当过和尚也;光也,薙发光头也;则近音贼。”可怜的徐教授,就掉了脑袋。
这样没文化的大老粗皇帝,能写什么大批判文章,能批判哪个古先圣贤?当然是皇帝出思想,御用文人代笔,以皇帝名义发表。这篇收入《明太祖文集》的大批判文章,题名《严光论》,批判的是东汉高士严光。
严光少有高名,曾与光武帝同学。东汉开国后,他改名变姓,隐居乡野。光武帝派人到处寻访,终于找到他:披着羊裘,垂钓泽中。光武帝派特使专车,“安车玄纁”,将老同学接到洛阳。严光却在宾馆高卧,不愿去拜见皇上。光武帝只好屈尊去宾馆见老同学:“子陵啊子陵,你就不愿出来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说:“帝尧著德,巢父洗耳。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嘛。”光武帝拜老同学为谏议大夫,严光坚辞不就,归隐富春山中。事见《后汉书·逸民传》。
其实,在“官本位”的中国,有官而不做,不算太稀罕;能坚拒帝王之聘,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才最难。所以千百年来,严光被传统知识分子奉为精神偶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北宋范仲淹赞叹道:“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对严光,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理解:不官迷心窍,不汲汲功名利禄,不攀龙附凤,等等。但有一点认识却是共同的:独立自由之精神。历代都有知识分子自我边缘化,隐居不仕,过无官一身轻的生活。历代帝王不仅能容忍,还常常予以表彰。
唯有朱元璋不能容忍,要彻底否定严光。《严光论》大意说:“昔汉之严光,当国家中兴之初,急需用人之际,却悠游林泉,不为君用。朕观当时之罪人,罪人大者,莫过严光之徒。”不仅笔伐,还创设“寰中士夫不为君用者”这一史无前例的罪名,来严惩现实中的“严光之徒”。据朱元璋钦定案例汇编《大诰》,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断指不仕,苏州士人姚润、王谟被征不至,皆被诛杀,籍没其家。御笔亲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连惹不起躲得起的自由也被彻底剥夺。
朱元璋不仅笔伐严光,还口诛孟子。《孟子》书中,记孟子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他勃然大怒:“这岂是臣子应该说的话?”要罢去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若有谏者,以“大不敬”论。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被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合编为一书,名《四书章句集注》,早被钦定为全国统编教材与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牵一发而动全身。朱元璋就命御用文人将《孟子》书中的“反动话”,如“诛一夫”、“民贵君轻”等,共85处,统统删去,编为《孟子节文》,颁行全国学校。
对古先圣贤这样大无畏口诛笔伐,对知识分子这样蛮横霸道,中国历代帝王,除朱元璋,找不出第二个。因为,只有他出身流氓无产者。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知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

渔父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钓车子:现在的渔线轮,又称放线器,卷线器,是抛(海)竿钓鱼必备钓具之一。
橛头船:一种头尾不显着的简陋小船。)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玄真子姓张,名志和,会稽山阴人也。博学能文,擢进士第。善书。云笈七签一一三下书作画。饮酒三斗不醉。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鲁国公颜真卿与之友善。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词。曰:“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天云笈七签一一三下天作夹。词,须臾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像,奇绝踪迹,今古无伦。而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其后真卿东游平望驿,志和酒酣,为水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笑咏。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复有云鹤随覆其上。真卿亲宾参佐观者,莫不惊异。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今犹有宝传其画在人间。出《续仙传》[太平广记 -> 神仙二十七 -> 玄真子]
非常好看的电影《老渔夫与海》,根据海明威小说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