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身浮沉情亦真--王禹偁的诗

作者:change?  于 2024-2-27 02: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王禹偁(954—1001)北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次年迁知制诰(知制诰,中国古代官名。 唐 翰林学士 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 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 外制 ,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 内制 。)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格调清新旷远 。淳 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真宗即位,召还,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春日
门冷官闲似死灰
人言今日是春来
犹残旧赐银幡胜
且向山州当酒杯
(幡胜,中国民间风俗。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制作的装饰品,有的形似幡旗,故名幡胜。立春日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范成大《鞭春微雨》诗:“幡胜丝丝雨")

【渔家女摄影图片】人像摄影_太平洋电脑网摄影部落
言怀 
宦途日日与心违
人事纷纷任是非
却为游山置行李
渔家船舫道家衣。
译文:
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
然而我却选择游山,将行李置于山间。
我像渔家一样乘船漂泊,穿着朴素的道家衣袍。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春日官舍偶题 
薄宦苦流离,壮年心已衰。
鶑花愁不觉,风雨病先知。
晓月晃竹屋,寒苔叠槿篱。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译文:
薄宦艰苦流离,年富力强的时候,心灵早已感到衰弱。
闻不到鶑花香,因忧愁涌心头,先知道风雨来,因病痛而敏感。
晨月辉映着昏暗竹屋,寒苔叠压着篱上槿花。
无人来慰藉我的孤寂,庭院里的柳树也自觉低垂,仿佛也感同身受。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听泉 
平生诗句多山水,谪宦谁知是胜游。
南下阌乡三百里,泉声相送到商州。
译文:
平生创作了许多描绘山水的诗句,身陷谪宦之中,谁能知晓这其实是一种胜过旅游的经历呢。我南下离开阌乡,行程长达三百里,一路上泉水的声音似乎在为我送行,直到我抵达商州。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武平寺留题 
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
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
译文:
县斋的东面是禅斋,您公务退了又有什么妨碍去引领鹤来。
长久以来喜欢座中的感觉如同进入了幽深的洞府,可是又羞愧衣上沾满尘埃。
竹林里的声音冷冽地撼动着秋日的窗户雨,山影苍翠地笼罩着清晨的庭院苔。
我最难忘的是去年飘雪的日子,煮茶煨栗的夜晚回想起来依然深深地印在心头。

全诗主题以山居生活为背景,写作者自我安慰、慰藉心灵的心境,描绘了静谧的山居环境和寂寞的内心感受。诗人把县斋东面的禅斋和引鹤的情景作为自己安度晚年的休闲之地,虽然如同洞府一般幽深美好,但又不免感到外在尘埃的侵扰。竹林声寓意秋日的凉爽和禅修的宁静,而山影笼罩庭院苔则更添山居的静谧。结尾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山居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慨。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 
锦衣西去道何光,卜葬伊川旧钓乡。
留守开筵亲举白,故人垂泪看焚黄。
重寻泉石应多感,旋插松楸未着行。
一月归程如有暇,云间时到读书房。
译文:
锦衣西去道何光,穿着华丽的衣袍向西方出发,引发了众人的瞩目。卜葬在伊川,这是个古老的钓鱼乡。
留下来的人开设宴席亲自举杯祝贺,情感真挚,令人感动。而离别的故人目送着焚烧的黄纸,泪水滑落脸庞。
重回到曾经的泉水和石头之间,应该会引发很多情感,让人心生感慨。旋即插入松树和楸树之间,却还没有踏上行程。
回程只需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有空闲的话,会到云间的读书房里去阅读。 

送别诗以细腻的笔触,将送别的情感表现得深沉而真挚。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诗人描述了温学士西京迁葬的场景。学士锦衣西去,伴随着光辉的道路,选择了在伊川这个钓鱼的故乡安葬,表现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其次,出现留守者开筵亲举白的情节,反映了送别的热情和亲情。这里的标签可以是"抒情",因为诗人表现了送别时的亲情深厚和深切的情感。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希望重寻泉石、插松楸,暗示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阁下咏怀 
正向承明恋直庐,年来华发已侵梳。
官清自比乘轩鹤,心小还同畏网鱼。
西掖永怀王阁老,北门堪叹扈尚书。
会当辞禄东陵去,数亩瓜田一柄锄。
译文:
正向承明朝廷执掌,恋宠住在直庐中,岁月流逝,华发已经侵染了梳子。
身为官员,清廉自比乘坐仙鹤,谨小慎微,却与畏惧渔网的鱼一般。
在西掖永怀着王阁老的智慧,北门则可叹扈尚书的忠诚。
或许在某个时候,他将辞去官禄,前往东山,立于数亩瓜田,手持一柄禾锄。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官员的生平。他向往朝廷的权力,长时间在官场中执掌大权,年岁渐长,头发已经斑白。虽然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比起乘坐仙鹤的仙人更高尚,但内心却小心翼翼,与畏惧渔网的小鱼相似。他怀念着在西掖的日子,那里有着智慧的王阁老,同时也称叹着北门的扈尚书的忠诚。最后,他或许会主动辞去官职,离开这一切,回到故乡的东陵,过着平凡的生活,务农种瓜,过着清贫的生活。这首诗反映了一个官员在权力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挣扎和迷惘。 

王禹偁被贬商州(今陕西商洛)任团练副使时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写得多又好。商州为“商山四皓”传说的现场。王从不同视角写了这个主题。

商山四皓,简称“四皓”,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乱世而隐居商山,采芝充饥,四人年皆八十多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南山四皓。

世家索隐引《陈留志》云:“园公姓庾,字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曰夏黄公。甪里先生,河内轵人,太伯之后,姓周名术,字元道,京师号曰霸上先生,一曰甪里先生”。

传说这四人是秦始皇时秦朝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其职掌有三: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四皓先生因见秦政暴虐,隐居商山,过着“岩居穴处,紫芝疗饥”的生活。

汉代立国以后,刘邦一直想要网罗德高望重的四人,但却被拒绝。他们过著清贫而安乐的生活,写《紫芝歌》以明志。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后来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贬吕后之子刘盈,另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作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教太子以卑词厚礼请出商山四皓,并将四人奉为太子上宾。

当刘邦看到太子身后有四皓陪同便问道:“我多次召请诸公,避而不见,今诸公何以随我儿相处。”四皓答道:“陛下轻视士人,动辄训斥责骂,臣等不愿受辱,逃匿深山。听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人莫不引颈乐为太子效力,故臣等前来。”刘邦得知太子“羽翼已成”,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因此召来戚夫人并指著四皓说:“我打算换太子,但他们四人辅佐太子,羽翼已成,很难改动了。吕后以后真的是你主子了。”(《史记·留侯世家》)

不久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登皇位,是为汉惠帝。惠帝要封四皓为官,但是四皓谢而不受,重回商山隐居,卒于商洛,葬于商山脚下(今陕西丹凤县的商镇),隔丹江互望,汉惠帝闻讯令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土十斤去商山为四皓墓培土,又在商州城南高车为四皓建庙建祠,以表彰四皓避秦安汉之功。后人仰慕四皓的才学风骨,为其修墓建庙,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四皓古陵冲北斗”为商州八景之一。唐人许浑题诗:
峨峨商岭采芝人,雪顶霜髯虎豹茵。
山酒一壶歌一曲,汉家天子忌功臣。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
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贬任商州团练副使的王禹偁为“商山四皓”撰写了《四皓庙碑·易》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惟圣人乎。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刘,知存也;应孝惠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备,而正在其中矣。”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有《商山四皓图》。

(质疑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取商山四皓之事。
《考异》:“高祖刚猛伉厉,非畏缙绅讥议者也。但以大臣皆不肯从,恐身后赵王不能独立,故不为耳。若决意欲废太子立如意,不顾义理,以留侯之久故亲信,犹云非口舌所能争,岂山林四叟片言所能尼其事哉?借使四叟实能尼其事,不过污高祖数寸之刃耳。何至悲歌,云‘羽翼已成?矰缴安施’乎?若四叟实能制高祖使不敢废太子,是留侯为子立党以制其父也,留侯岂肯为哉?此特辩子欲夸大四叟之事故云然,亦犹苏秦约六国从,秦兵不敢窥函谷关者十五年,鲁仲连折新垣衍,秦将闻之却军五十里耳。凡此之类,皆非事实。司马迁好奇,多爱而采之,今不取。”)

黄慎有《商山四皓图》。
黄慎国画作品《商山四皓图》欣赏-露西学画画

商山
六百里巉岩,岚光霁後添。
经年吟未得,尽日看无厌。
僧舍青当槛,人家翠满檐。
气蒸丹水碧,脉润紫芝甜。
岭碍翻云鹘,峰遮落海蟾。
涧深春有冻,影阔夏无炎。
势斗嵩井华,名欺霍与灊。
石危蹲虎脚,松老髯龙髯。
晓榻便欹枕,晴楼懒下帘。
未能栖岫幌,犹道佐彤襜。
望久衣襟湿,登多屐齿粘。
何当随四皓,深隐避猜嫌。

这一首王禹偁写了商山风光之妙。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四皓庙 其一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
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优游,东朝忽艰难。
高步揖万乘,拂衣归重峦。
飞鸿自冥冥,束帛徒戋戋。
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
更无隠遁士,空有宾客官。
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
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
或依阶下树,陶暑解马鞍。
或借庙前水,乘秋把鱼竿。
吾道多龃龉,吾生利盘桓。
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
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
Image result for 黄慎有《商山四皓图》。
秦皇焚烧了古代的经典著作,汉朝的祖先溺爱儒者的头饰。
百姓们沉浸在痛苦中,四个老人却安享富裕。
白云轻轻飘浮,紫芝不是平常食物。
南山风景美丽宜人,东方国家却突然遭受艰难困境。
我恭敬地向万乘礼拜,轻轻挥动衣袖回到重峦之中。
飞鸿飞向遥远的天际,贵重的礼物却显得微不足道。
古庙依山而建,清风吹拂着人们的寒意。
再也没有隐居的士人,只有一些客人和官员。
况且我作为一个被贬谪的官员,尘土的痕迹污染了祭祀的台坛。
朝服上的华丽腰带让我感到惭愧,佩戴的玉石也使我觉得羞愧。
有时我依靠阶下的树木,消遣炎炎夏日解开马鞍。
有时我借用庙前的水,在秋天垂钓捕鱼。
我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我的生活局限于四处徘徊。
攀登山峰依然没有疲倦之感,喝水时依然感到欢欣满足。
神灵们请不要嘲笑我,我对此心情愉悦且满足。 

Image result for 无人慰幽寂,庭柳自低垂。
问四皓 
四塚累累岂是仙,避秦安汉道空全。
紫芝探处应辛苦,何似腰金食万钱。
译文:
四个坟墓堆叠成山,难道葬的都是仙人吗?躲避秦朝和汉朝的迫害,逃到隐居之地,却发现一片空虚。
寻找紫芝草的过程必定艰辛,何况相比起那些腰间挂着金饰、吃着万贯家财的人来,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凡人即使寻求避世之地,也难以达到仙人般的超脱境界。诗中提到紫芝探寻的艰辛,映衬出现实生活的艰难。最后,诗人以“腰金食万钱”的形象来对比隐士的清贫自在,表达了对于物质追求的反思。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

此处的反思,是从凡俗“正常人”的角度,说明王禹偁的矛盾心理,也揭示了上一篇自觉自己的差距之所在。 王禹偁做官想要有成就不受待见,也常常觉得无聊,对隐逸生活有向往但无法完全适应,只能自我安慰,他的官场生涯也在这种浮沉飘荡中戛然而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2-11 12: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