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修身口诀!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作者:change?  于 2024-3-3 05: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草书《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在76岁写的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共8行85字。这一书帖是作者在信手疾书中一气呵成的,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尽得天真烂漫。为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


神仙起居法 

行住坐卧处 手摩胁与肚 

心腹通快时 两手肠下踞 

踞之彻膀腰 背拳摩肾部 


才觉力倦来 即使家人助 

行之不厌频 昼夜无穷数 

岁久积功成 渐入神仙路 

乾祐元(948)年冬残腊暮 

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 

杨凝式


五代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


五代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局部

杨凝式(873年-954年),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苏轼评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别号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因生于癸巳年,又号癸巳人,同州冯翊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祖籍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唐朝、五代官员。

父杨涉是唐哀帝时的宰相。咸通十四年出生,天祐二年(905年)进士,官秘书郎。后汉时成为太子少师,故称杨少师。

杨凝式形貌寝陋,性格狂放不羁,人称“杨风子”,朱温篡唐,其父代表旧朝传送国玺,凝式力谏父亲不可,为防殃及全家,患下佯狂之疾,常称疾告归。显德元年冬,卒,享年八十二岁。工书法,尤精行草,常在光洁的壁上恣意挥洒,壁尽方止,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黄庭坚最为推崇,将其书法与吴道子的画誉为“洛中二绝”,认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又说:“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草堂十志图跋》传世。

杨凝式诗作

《题怀素酒狂帖后》

    十年挥素学临池,
    始识王公学卫非。
    草圣本须因酒发,
    笔端应解化龙飞。


杨凝式《韭花帖》:萧散简远,疏密有致,直追晋唐气韵

《韭花帖》,纸本墨迹,高26厘米,宽28厘米,7行,63字,五代杨凝式书。


此帖存世墨迹有多本,其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其二为台湾兰千山馆藏本;其三为罗振玉百爵斋旧藏本(后佚),一般认为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韭花帖》结体欹侧,布白疏朗,行气贯通而舒朗空灵,给人以萧散简远而天真烂漫之感,历来为书家所推重。黄庭坚谓:“凝式如散僧入圣。”董其昌云:“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一、杨凝式其人及《韭花帖》的主要内容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希维居士、癸巳人、关西老农、杨风子,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

《旧五代史》载:“凝式长于歌诗,善于笔札,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之上题记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焉。”书学欧阳询、颜真卿,上溯二王。其书在宋代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代表作除《韭花帖》外,有《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杨凝式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继之以五代战乱的时期。时局动乱,朝代更迭,为求自保,杨凝式甚至要以“疯病”求得免祸,“(后)晋时,以礼部尚书致仕,闲居伊洛之间,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人高其才,莫之责也。”

从杨凝式存世的书法作品看,楷书、行书、草书都有,且风格多有变化。这些帖的内容或者是关于健身养生的,或者是写风花雪月,或者写神仙道士,没有一个是庄重严肃的,何以会如此呢?时世变乱,人间事不可说,也不值得挂心,所以,他只有到世俗以外的世界里去寻求乐趣了。这使他的书法作品既奇逸纵迈少庄严,萧散天真而暗合自然,直追魏晋气韵。

黄庭坚谓:“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又云:“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与鲁公二人。其后杨少师颇得仿佛,但少规矩,复不善楷书。然亦自冠绝天下后世矣。”

米芾言:“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海岳书评》),“凝式书天真烂熳,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书史》)

《韭花帖》是杨凝式致友人的一通手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正感饥饿,恰逢友人来信,并馈赠韭花,充饥之后,作此信答谢。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飱。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馐。充腹之余,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此札虽仅63字,而书法娟秀疏朗,文辞典雅,历来备受赞赏。

刘墉《论书绝句》:“绝爱杨风草法奇,西台晚出尚追随。相门华组甘抛却,五代完人更首谁。”

王文治《论书绝句》:“韭花一帖重璆琳,千古华亭最赏音。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

李瑞清评:“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思翁以景度津逮平原,化其顿挫之迹,然终身不出范围。”

启功《论书绝句》:“非狷非狂自一家,草堂夏热起龙蛇。壸公忽现容身地,方丈蓬山是韭花。”

二、《韭花帖》的传承及书法艺术特色

《韭花帖》曾入宋宣和内府和绍兴内府。元代为张晏所藏。明时旭项元汴、吴桢等递藏。

据传说,《韭花帖》入清内府后,乾隆时鉴书博士高士奇酷爱此帖,利用职务之便,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则据为己有,直到他死后,流入民间,清末民初为罗振玉购得收藏,1945年失于长春寓所,至今下落不明。

《韭花帖》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其书法艺术特色表现在:

1、疏雅有致的章法。《韭花帖》字距、行距之大是历代墨迹中少有的,布白极多而气不散,格调甚为清雅。

2、 疏密生姿的结体。结构或长或扁、或收或放、或疏或密,呼应揖让一任自然,如“乍、报、韭、切”等字之极收与“秋、伏、察”等字之极放形成鲜明对比。

3、轻重合度的用笔。《韭花帖》的用笔有一个特征,就是起笔较重,形成字的首笔粗壮,与其余笔画相较,产生强烈的对比,顿挫起伏合度,方圆协调,随性结字,逸态横生。

《韭花帖》的真伪之争一直存在。徐邦达、启功认为清内府藏本为摹本,且此本确定为清内府旧藏。但也有意见认为是真迹,只是这些意见尚未成为主流意见。同时,徐邦达、启功认为罗振玉藏本为真迹。

【释文】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輖(zhōu ) 同“朝”,有早晨之义。
::飧(sūn ) 晚饭。
::羜(zhù ) 出生五个月的小羊 ,也指肥羊。
::馀(yú ) 剩余的意思,多指食物的剩余,例如:馀年。

杨凝式《韭花帖》高清单字▼

【1】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

【2】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

【3】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

【4】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

【5】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

【6】谢伏惟鉴察。谨状。

【7】七月十一日,状。


杨凝式《韭花帖》长 卷▼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2-14 02: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