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如果说法国人和中国人在审美上有什么区别,那男士蓄须应该算一个。
虽然中国古人言“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但在日常生活中,留胡子的中国男士还是占少数。但对于走在潮流前端的法国型男来说,蓄须是凸显自己个性和审美的重要标志: 胡须与发型一样,是成为一个法兰西潮男的重要密码。
时尚是个圈。法媒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25岁至40岁的大批男士重新爱上了已经过气多时的 “八字胡”。纵观法国历史,以八字胡为代表的“蓄须风潮”在法国以及全球的型男时尚圈中不断“轮回”。
曾经“过气”的八字胡重新受到法国男士喜爱。
因“颇具男子气概”
八字胡重新受到青睐
其实,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留胡子在法国非常流行。法国女士也非常青睐留着胡子的男士,最著名的要数路易七世的前妻埃拉诺了。
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在和王妃埃拉诺结婚一段时间之后剃掉了胡须,埃拉诺看到后非常生气选择了与他离婚,然后改嫁给了留着漂亮胡子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之后,亨利二世为了夺回埃拉诺陪嫁给路易七世的土地,两国开启了三百余年的争夺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胡子大战”。
在当时胡子是高贵与尊严的象征,国王在举行重大活动时,在下巴上戴用头发做的很长而且整齐的假胡子,不仅是国王,就连女王女王也戴上了用黄金做的假胡子。
而最近重回流行的“八字胡”则一度被认为是权力和军威的代表。因为在法国历史上,继高卢人之后,拥有至高君权的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和拿破仑三世,以及19世纪的军人都被要求留八字胡。
不过,除了这几个历史阶段以外,八字胡一直鲜有人问津。
近年来,法国潮男们为了展示个性、性感或者男子气概,开始追求把各种造型的“八字胡”当成“时尚道具”。其中,牙刷式、上翘式、高卢式以及獠牙式的八字胡不断涌现在城市街头。
奢侈品店的导购员托马自5年前开始留八字胡,他在接受法国电视2台的采访时表示,“尽管这个胡子会引来一些议论,但是我在街上的 回头率也高了不少。”
留了剃、剃了再留,
蓄须习惯“命途多舛”
时尚来得快去得也快。到了19世纪中叶,留胡子就不再流行了,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油画中看出来。直到19世纪中叶之后,胡须又突然开始在西方流行起来。科学家、艺术家、革命家等,都留着扫把似的大胡子。由此可见,胡子的去留与人类进化以及历史文化发展有关。
亚历山大大帝。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在古希腊,迫使一个男子剃夫胡子,这是对他的最大侮辱。但到了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他要求自己的士兵平时必须把脸刮干净,以免战场上徒手搏斗的时候被对方抓住胡子。这一习俗一直保持到古罗马时期,罗马皇帝屋大维和恺撒都不留胡子的。后来,留着大胡子、被视为野蛮人的日耳曼人击败了罗马人,男人们又重新留起了象征威武的大胡子。
留着八字胡的彼得大帝。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有趣的是,法国国王在位期间,有一次和御林军一起喝酒,酒后打雪仗时不小心打伤了嘴唇,为了掩饰伤口不得已蓄了胡子。因为国王留了胡子,全国就上行下效起来了。胡子岂是人人可以留的?于是王室规定只准贵族可以自由留胡须,一般老百姓想留胡须就必须缴胡须税。1553年更是颁布了法令,规定凡没有资格留胡须而又不缴胡须税的人,罚劳役。
《最后的晚餐》中耶稣留着胡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耶稣就是留着胡子的形象,因此基督教徒们大多蓄须。在中世纪的欧洲,胡须是判断男性是否到了婚育年龄的标准,而天主教的神职人员终生不能结婚的。为了化解这一尴尬和矛盾,天主教廷正式规定神职人员必须定期刮胡子。由于神职人员的崇高地位,普通男性也开始刮起了胡子,蓄须则再次成为野蛮、贫穷的象征。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没有时间刮胡子,取胜归国的英军士兵们大多是大胡子,一时间蓄须重新风靡欧洲。随后不久,德皇威廉一世登基,他标志性的“海豹胡”也成为了权威的象征。他的孙子威廉二世觉得“海豹胡”还不足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他把胡须两端向上高高翘起,形成了更张扬的“牛角胡”。
威廉二世。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来到近代,为了方便打理,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欧洲人率先发明了“卫生胡”,而这被“明治维新”的日本学了过去,这种人中留一小撮浓密胡子的造型被电视剧集广泛使用,成了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标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一次性刀片的发明以及电动剃须刀产业的发展,男性社会再次进入了面部光洁的时期......
千禧年之后兴起“胡子月”
关注男性健康
但与历史规律不同的是,现代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时尚理念更加推崇“人本”和“个性化”。因此,一些人开始选择用“留胡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引起大众关注。
图源:网页截图
自2003年起,法国等欧洲多国的一些活动人士开始将11月定为“八字胡月(Movember)”——由八字胡(Moustache)及11月(November)两个单词拼凑成的新词。留着八字胡或临时贴上假八字胡的男女老少在这个月会通过各种运动呼吁人们关注前列腺癌、睾丸癌及其他男性疾病。今年11月中旬,在巴黎举行的“八字胡跑”就筹得善款6000欧元。
这个活动是通过“Movember” 官网举办的,想参加这个活动的人或者组织,需要先在官网上注册。参与的男性们需要在11月1日剃干净胡子,以一张干净清爽的面孔参赛,然后用整个月去留八角胡,络腮胡(Beards)或山羊胡(Goatees)是不可以出现的。
参与活动的男士。图源:网页截图
目前,Movember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年度运动。每年十一月,全球多国都会有大量男女蓄起或戴上真真假假的胡须,变身“胡子哥”或“胡子姐”,一同为男性健康筹集善款。
参与活动的女性蓄须者。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当然啦,留胡子也不是个容易的事。网站的规定倡议,男士们最好能在蓄须期间打扮成一个绅士。也就是说,除了要知道怎么修胡子的形状以外,还要对自己做形象管理。留胡子并不意味着变成“邋遢鬼”,而是要留出“绅士风”的胡子,才算高手。若是弄得脏脏的,就算打着慈善的旗号,也很难不被嫌弃。
今年的胡子月已经过去了,你身边有人蓄起胡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