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沃夏克的协奏曲被称为“至高无上”

作者:change?  于 2025-2-13 03: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音乐欣赏



在所有大提琴协奏曲中,德沃夏克的协奏曲被称为至高无上supreme”(纽约时报1904-09-12)、“最伟大the greatest”(Battey,Robert,《思乡之情》,《Tibbets》第 22 章(编辑)(1993 年),作者克拉彭,约翰 (1979),《德沃夏克》,诺顿出版社,纽约)王者king.”(Yoell,John H.,《德沃夏克在美国:唱片目录》,《Tibbets》附录 C(编辑)(1993 年),第 404-417 页;关于大提琴协奏曲,第 412-414 页)

A.DvoŘÁK(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 王健,大提琴 - 朱利安·拉赫林,指挥

这是中国大提琴手王健和乐团的演奏。 指挥朱利安·拉赫林是立陶宛出生的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挥家。他是耶路撒冷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和克里斯蒂安桑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 104,B.191,是安东宁·德沃夏克的最后一部独奏协奏曲。这部作品于 1894 年为他的朋友大提琴家汉努什·维汉所作,但于 1896 年 3 月 19 日由英国大提琴家利奥·斯特恩在伦敦首演

结构
这首乐曲是为一个完整的浪漫管弦乐队而作(除了第四支圆号),包含两支长笛(第二支双簧管短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两支巴松管、三支圆号、两支小号、三支长号、大号、定音鼓、三角铁(仅最后一个乐章)和弦乐,采用标准的三乐章协奏曲格式:

快板(B 小调然后 B 大调;约 15 分钟)
柔板,我不会停止(G 大调;约 12 分钟)
终曲:中速快板 — 行板 — 生动快板(B 小调然后 B 大调;约 13 分钟)
总时长:约 40 分钟。

一个日语留言表达了对这次演奏感受:
@Mineyuki Ohata-f5p
王健演技最好!
大提琴声音很棒!
这是一种“真正的大提琴声”,比马友友的演奏更深沉、更美妙、更令人印象深刻。
王健和大卫芬克尔。
对我来说,这两位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大提琴家。

(@峰幸大畑-f5p
ジャン・ワンのベ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
素晴らしいチェロ・サウンド!
ヨーヨー・マなどより遥かに深く美しく立派な「本物のチェロ・サウンド」だ。
ジャン・ワンとデイヴィッド・フィンケル。
私にとって、この2人が今のところ最高のチェリスト。)


历史
1865 年,在职业生涯早期,德沃夏克开始创作 A 大调大提琴协奏曲(B. 10)。这首曲子是为德沃夏克创作的,德沃夏克和吕德维特·皮尔在临时剧院管弦乐团中相识,两人都曾在那里演奏。他将大提琴乐谱(钢琴伴奏)交给皮尔审阅,但两人都没有完成这首曲子。1925 年,这首曲子从他的遗产中被追回。

汉努什·维汉等人曾要求创作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但德沃夏克一直拒绝,称大提琴是一种很好的管弦乐器,但完全不足以创作一首独奏协奏曲。据约瑟夫·米歇尔说,德沃夏克喜欢中音区,但抱怨高音区鼻音重,低音含糊不清。在给朋友的信中,德沃夏克写道,尽管他长期以来一直持保留态度,但他自己可能对自己决定创作大提琴协奏曲的决定最为惊讶。

德沃夏克在纽约市担任国家音乐学院院长的第三任期期间创作了这首协奏曲。 1894 年,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维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也是一位作曲家,他完成了他的《第 2 号大提琴协奏曲(E 小调,作品 30)》,并在 3 月 9 日开始的一系列音乐会上首演了这首曲子。德沃夏克至少听了两场这首曲子的演出,并受到启发,决定按照维汉的要求创作自己的大提琴协奏曲。赫伯特曾是 1893 年 12 月 16 日首演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的管弦乐队的首席大提琴手。赫伯特的中间乐章是 B 小调,这可能启发了德沃夏克以相同的调性创作他的协奏曲。这部作品于 1894 年 11 月 8 日开始创作,并于 1895 年 2 月 9 日完成。

看过乐谱后,哈努什·维汉提出了各种改进建议,包括两个华彩乐段,一个在第三乐章的末尾。但德沃夏克只接受了几个小改动,没有接受任何华彩乐段。第三乐章是对他嫂子约瑟芬娜·考尼佐娃(Josefina Kaunitzova,原姓切尔马科娃)的致敬,她于 1894 年 11 月给他写了一封信,说她病得很重。 具体来说,在胜利的结尾之前,缓慢而忧郁的部分引用了他的歌曲《别管我(Kéž duch můj sám)》,作品 82,B.157,第 1 号,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歌。她于 1895 年 5 月去世,此后这首协奏曲被进一步修改。


德沃夏克写信给他的出版商:

我把我的作品交给你,前提是你必须保证,任何人——甚至我的朋友维汉——未经我的同意和许可,不得对作品进行任何改动,而且不能出现维汉在最后一乐章中所做的华彩乐段;作品的形式必须符合我的感受和想法。

他写道,终乐章应该以渐弱的音调逐渐结束,“就像呼吸一样……然后是渐强,最后几小节由管弦乐队演奏,以暴风雨般的节奏收尾。这是我的想法,我不能放弃”。

1895 年 9 月,汉努什·维汉首次在卢扎尼与作曲家私下演奏了这首协奏曲。尽管德沃夏克拒绝了维汉提出的大部分修改建议,但他仍然非常希望维汉能公开首演这部作品,并承诺让维汉担任这一角色。克拉彭描述了未能如愿的一系列事件。伦敦爱乐协会秘书弗朗西斯科·伯杰于 1895 年 11 月写信给德沃夏克,邀请他在伦敦举办一场音乐会,演奏他的部分作品。德沃夏克同意了,并提议由维汉担任独奏,举办他的大提琴协奏曲首演。伯杰提议的日期是 1896 年 3 月 19 日,但这个日期对维汉来说不方便(可能与波西米亚四重奏的音乐会日期冲突,维汉已经与该四重奏签约)。爱乐协会坚持这个日期,并在没有征求德沃夏克的意见的情况下聘请了英国大提琴家利奥·斯特恩。这位作曲家起初拒绝参加音乐会。“伯杰感到震惊和非常尴尬”,因为音乐会已经做过广告了。克拉彭推测维汉解除了德沃夏克的承诺。斯特恩前往布拉格,在德沃夏克的监督下准备他的演出。到 3 月初,一切都已商定,首演于 3 月 19 日在伦敦皇后大厅举行,由德沃夏克指挥。斯特恩演奏的大提琴是 1684 年的“将军基德”,这是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仅有的 60 把大提琴之一。

在伦敦演出后,斯特恩再次在可能是第二次公开演出中担任独奏,于 1896 年 4 月 11 日在布拉格演出,后来又在伦敦演出。 1896 年 12 月和 1897-1898 年期间,英国和美国的几位大提琴家和指挥家演奏了这部协奏曲,其中包括 1897 年 1 月在芝加哥的斯特恩。维汉继续演奏这部协奏曲,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是在 1899 年 1 月在海牙,后来在 1899 年 12 月 20 日在布达佩斯首次由德沃夏克指挥。尽管在维汉第一次公开演出之前已经举行过很多次,但他和德沃夏克仍然是好朋友。

这部协奏曲于 1896 年由柏林的 N. Simrock 出版。

作品
第一乐章以柔和的方式开始,单簧管引入主题。整个管弦乐队随后以宏大的方式演奏主题,然后由圆号独奏引入次要的抒情主题。独奏大提琴以一段类似即兴的部分开始,以 B 大调陈述主题,随后是三重和弦。然后,大提琴对主题进行了各种精湛的处理,最后到达 D 大调的柔和主题,接着是令人兴奋的全奏部分。在发展部分,管弦乐队逐渐转调为降 A 小调,大提琴将管弦乐队引导到 B 大调的胜利全奏部分,随后是再现部分和技术上令人精疲力竭的尾声,其中似乎有无尽的八度、双音和精湛的演奏。乐章以重述第一个主题结束,标记为宏伟和极强。

紧接着这个开篇是冗长的柔板,这是一个抒情的、有点狂想曲的乐章,其中最具华彩部分,独奏大提琴演奏双音,左手在开放弦上拨弦。本乐章以大提琴非常安静地演奏泛音结束。

最后一乐章正式为回旋曲。它以圆号安静地演奏主旋律开始。逐渐渐强的乐章引出戏剧性的木管和弦乐部分。独奏大提琴演奏进行曲式的主旋律。在短暂的合奏部分之后,大提琴以阴沉的旋律进入,然后逐渐消散为 D 大调的欢快五连音。在短暂的合奏部分之后,阴沉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这一次,大提琴将管弦乐队带入 G 大调,其活力让人想起第二乐章,然后犹豫地过渡到 B 大调,首先与首席小提琴二重奏,然后以 B 大调重新演绎主题。乐章慢慢消失(木管乐器中引用了第一乐章的第一个主题),直到管弦乐队在独奏大提琴的推动下,演奏出激动人心且充满活力的结尾。

评价和录音
在所有大提琴协奏曲中,德沃夏克的协奏曲被称为“至高无上”、“最伟大”和“王者”。

几乎所有知名大提琴家都录制过这首协奏曲。著名的录音包括帕布罗·卡萨尔斯、埃马纽埃尔·费尔曼、皮埃尔·富尼埃、格雷戈尔·皮亚蒂戈尔斯基、杰奎琳·杜普雷、伯纳德·格林豪斯、伦纳德·罗斯、约翰内斯·莫泽、戈蒂埃·卡普松、特鲁尔斯·莫克、米沙·麦斯基、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和史蒂文·伊瑟利斯的表演。马友友曾三次录制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分别是在 1986 年、1995 年和 2017 年。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西方唱片公司录制了四张商业唱片(与阿德里安·博尔特和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了 EMI 唱片;与赫伯特·冯·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了 Deutsche Grammophon 唱片;与卡洛·马利亚·朱里尼和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了 EMI 唱片;与小泽征尔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 Erato 唱片)。亚诺什·斯塔克也录制了该作品三次:与爱乐乐团和沃尔特·萨斯坎德合作录制了 Angel/EMI 唱片;与安塔尔·多拉蒂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 Mercury 唱片;与伦纳德·斯拉特金和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 RCA Victor Red Seal 唱片。

马友友录制了五首“大提琴协奏曲”,包括德沃夏克、埃尔加、海顿的其中一首、圣桑的第一首和舒曼的。


再对比一下世界最著名大提琴手美国马友友的演绎,风格相当不同。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 马友友,大提琴 / 卡尔加里爱乐乐团

有个留言说:

这世上没有人比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更能让我流泪(No one on this earth has the power to extract more tears from my face than Yo-yo Ma with that Cello)

还有这样的留言:

大提琴上的短奏、弹奏和八度音阶??我是一名小提琴手,当他演奏这些高难度技巧时,我感到震惊。观众在乐章之间鼓掌;太亵渎神明了!(Sautille, ricochet and octaves on the cello?? I'm a violinist and it blew me away when he did all these difficult techniques. Also the audience clapped between the movements; sacreligieous!)

这个留言是否够打动人:

这上帝的绿色地球上怎么可能没有更多的人观看呢?这很可能是我最近听到的最“漂亮”的古典音乐了(how on god's green earth does this not have more views??? this is quite possibly the most "pretty" piece of classical music i've heard in a while)

这句肯定是语不惊人活不休了:

那是我听过的最感人、最精彩的表演之一。马友友在任期间的成熟让我想起了为什么我还想活着。(That was one of the most poignant and magnificent performances I've ever heart. Yo-Yo Ma seasoned in his tenure reminds me of why I want to be alive.)

这句韩文很情深意切:

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有另一位像马友友一样伟大的大提琴家。他太棒了。我感谢马友友给我如此美妙的音乐。请继续演奏伟大的音乐。我爱你。*(요요마같은 위대한 첼리스트가 앞으로 또 나올까 생각이 들 정도로 요요마는 뛰어나게 잘 합니다  이토록 아름다운 음악을 들려준 요요마께 감사드립니다  오래 오래 좋은 연주를 많이 들려주세요  사랑합니다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2-13 03: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