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陆元方出自吴郡陆氏太尉枝,曾祖父陆琛为陈朝给事中、黄门侍郎,祖父陆山仁为荆州当阳县丞,伯父陆柬之为著名书法家,官拜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父亲陆玄之仅至豫章尉。
陆元方最初中了司成明经(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开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足以为官,补三水、扶风、渭南三县尉,又通过了八科举,授里行监察殿中三御史。
武则天年间,他曾受任出使岭南,当时这是需要走海路的。船起航后,风浪大作,船中人害怕。陆元方说:“我是受命,不是图私利,神岂会害我?”下令船继续前行,不久就风平浪静了。
回朝后,他被任为殿中侍御史,当月升凤阁舍人、秋官侍郎,兼太子中舍,又判秋官,守凤阁。武则天曾在内殿赐宴,男宠张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数人在前博戏,宰相韦安石疏奏称:“蜀商等贱类,不合预登此筵。”于是看左右令逐出他们,在座者皆失色。武则天因韦安石言辞正直,深慰勉之。时任凤阁侍郎的陆元方在座,退下后对人说:“这是真宰相,非吾等所及。”
在秋官侍郎任上,他被酷吏来俊臣诬告,但和大多数被其弹劾的官员的命运相反,武则天没有处置他,还手敕予以赦免,长寿二年(693年)九月还升他为行鸾台三守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实质宰相。
证圣初年(694年末),武则天不满权相李昭德,将其外贬,宰相周允元和司刑少卿皇甫文备上表弹劾陆元方和其他几位宰相——内史豆卢钦望、同平章事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不能匡正李昭德。五位被弹劾的宰相都被贬为刺史,陆元方被贬为绥州刺史。
陆元方不久又被召回任检校春官侍郎,又转试天官二侍郎、尚书左丞兼司尉卿。一次,他被弹劾只选拔朋友做官,武则天愤而免其官,只许他白身履职。陆元方继续推荐官员,武则天问他怎敢如此,他答:“臣只知道举荐自己了解的人,不在乎是朋友还是仇人。”更推荐朋友崔玄*,称他有宰相之才。武则天相信他没有偏袒了,圣历二年(699年)八月再任他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曾问陆元方宫外有何事发生,陆元方答:“臣是宰相,大事肯定会禀报,不敢拿民间琐事烦扰陛下。”因而忤逆了武则天,腊月被罢相为司礼卿,后又改太子李显右庶子。后又任文昌左丞,前后掌选官及科举各两年,病卒。赠越州都督。开元十八年,又赠扬州大都督。
隋朝猛将来护儿的两个儿子来恒、来济都有才学,陆元方说:“来护儿,儿把笔;虞世南儿带刀言。”陆元方诚实谨慎,第二次拜相时,无论武则天何时任命官员,都先咨询他,陆元方将自己的推荐意见密封送入,并不泄露自己的私恩。陆元方临终时,取来前后给武则天的奏稿并焚烧了,说:“我对别人的阴德多了,这肯定会为后人造福。”他还有一个密封的匣子从不让人开启,死后家人开启了,原来里面都是前后的敕书。诸子陆象先、陆景倩、陆景融后来都官居要职,其中陆象先在唐睿宗、唐玄宗年间为宰相。唐德宗年间,陆元方得以续图凌烟阁。
- 《旧唐书》史臣曰:陆元方博学大度,再践钧衡,当则天时,非有忠贞,应无黜责,绥州之任,抑又何惭!观其济海无私,狂风自止,临终焚藁,温树始彰。故知正可以动神明,德可以延家代。
===
陆龟蒙,字鲁望,元方七世孙也。父宾虞,以文历侍御史。龟蒙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刺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
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文成,窜稿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虽少,其精皆可传。借人书,篇帙坏舛,必为辑褫刊正。乐闻人学,讲论不倦。
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身畚锸,茠刺无休时,或讥其劳,答曰:「尧、舜霉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
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张又新为《水说》七种,其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挈壶置杯不复饮。
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
宽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方下,龟蒙卒。光化中,韦庄表龟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赠右补阙。
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别离》唐朝·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野庙碑》唐朝·陆龟蒙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

《春晓》唐朝·陆龟蒙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冬柳》唐朝·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唐朝·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早行》唐朝·陆龟蒙
水寒孤棹触天文,直似乘槎去问津。 纵使碧虚无限好,客星名字也愁人。

《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唐朝·陆龟蒙
明时非罪谪何偏,鵩鸟巢南更数千。酒满椰杯消毒雾, 风随蕉叶下泷船。人多药户生狂蛊,吏有珠官出俸钱。 只以直诚天自信,不劳诗句咏贪泉。
《京口》唐朝·陆龟蒙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东风料峭客帆远, 落叶夕阳天际明。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离骚》唐朝·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舞马》唐朝·陆龟蒙
月窟龙孙四百蹄,骄骧轻步应金鞞.曲终似要君王宠,回望红楼不敢嘶。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舍》唐朝·陆龟蒙
旋取山上材,驾为山下屋。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看压新醅寄怀袭美》唐朝·陆龟蒙
晓压糟床渐有声,旋如荒涧野泉清。身前古态熏应出, 世上愁痕滴合平。饮啄断年同鹤俭,风波终日看人争。 尊中若使常能渌,两绶通侯总强名。

通侯-- 秦汉时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称彻侯、列侯。 爵通侯。 ——《汉书·李广苏建传》 通侯是爵位名,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朝代:唐朝|作者:陆龟蒙
近来唯乐静,移傍故城居。闲打修琴料,时封谢药书。
夜停江上鸟,晴晒箧中鱼。出亦图何事,无劳置栈车。
倩人医病树,看仆补衡茅。散发还同阮,无心敢慕巢。
简便书露竹,尊待破霜匏。日好林间坐,烟萝近欲交。
倭僧留海纸,山匠制云床。懒外应无敌,贫中直是王。
池平鸥思喜,花尽蝶情忙。欲问新秋计,菱丝一亩强。
故山空自掷,当路竟谁知。只有经时策,全无养拙资。
病深怜灸客,炊晚信樵儿。谩欲陈风俗,周官未采诗。
福地能容堑,玄关讵有扉。静思琼版字,闲洗铁筇衣。
鸟破凉烟下,人冲暮雨归。故园秋草梦,犹记绿微微。
水影沉鱼器,邻声动纬车。燕轻捎坠叶,蜂懒卧燋花。
说史评诸例,论兵到百家。明时如不用,归去种桑麻。
禹穴奇编缺,雷平异境残。静吟封箓检,归兴削帆竿。
白石堪为饭,青萝好作冠。几时当斗柄,同上步罡坛。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黄金如可化,相近买云泉。
野入青芜巷,陂侵白竹门。风高开栗刺,沙浅露芹根。
迸鼠缘藤桁,饥乌立石盆。东吴虽不改,谁是武王孙。
疏慵真有素,时势尽无能。风月虽为敌,林泉幸未憎。
酒材经夏阙,诗债待秋征。只有君同癖,闲来对曲肱。

《正月十五惜春寄袭美》唐朝·陆龟蒙
六分春色一分休,满眼东波尽是愁。花匠凝寒应束手,酒龙多病尚垂头。无穷懒惰齐中散,有底机谋敌右侯。见织短篷裁小楫,拏烟闲弄个渔舟。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 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所作《村夜二篇》《杂讽九首》关心民生疾苦,抒发内心苦闷。《新沙》讽刺地方官吏征税剥削无所不至。《筑城词》谴责武将不顾民命以求功高等,都与皮日休乐府精神相近。其七绝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怀苑陵旧游》《白莲》等作,情趣清高,神韵颇佳,后人有“诗中画本”“取神之作”的赞誉。但其与皮日休唱和之作,往往次韵酬和,夸多斗险,长达千字。故《唐音癸签》讥其“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入诗”。
陆龟蒙的散文,尤其是小品文在晚唐别树一帜,颇引人瞩目。如《野庙碑》《冶家子言》《小鸡山樵人序》等篇,抨击社会丑恶现象,讥讽当世弊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富有锋芒与光彩。 陆龟蒙的诗对宋代诗人所追求的“平淡”美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其散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陆龟蒙生于败落世家,但其自幼聪颖,通六经大义,尤其擅长《春秋》。865年,谒睦州刺史陆墉,墉处之于龙兴观老君院。869年,举进士,因遇停贡举而返,遂隐居松江甫里。877年,郑仁规任湖州刺史,陆龟蒙前往归附,不久郑仁规罢任,陆龟蒙返回故里,不免时遭饥寒。后李蔚想启用陆龟蒙,陆龟蒙不肯赴任。约881年,陆龟蒙病卒。

《耒耜经》
中国历代农书多以讲农艺为主,即使像《王祯农书》将农具作为重要内容编进书中,也仍然只是全书的一部分。《耒耜经》专讲农具,这在古农书中是不多见的。全篇分量不大,文字还有些古奥,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对犁 的各部结构,使用功能,尺寸大小,所用材料等都作了详细而准确的记述,以致直到近代阎文儒还可依此文的记载复制出唐代犁来。《耒耜经》中所记述的“犁”“爬”“砺礋”“碌碡”等四种农具,都沿传到今天,还在许多农村有效的应用着。
《耒耜经》首先在序文中交待了陆龟蒙的写作动机。他认为,人类开始农耕以来,无论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都不能离开农具。他甚至说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而不了解农业和农具,那不就和禽兽一样了吗!他主张上层人士应该向农民学习,应该仿效古圣人一样参加农业劳动。为了让更多的人都了解农具并不遗忘,所以他写了这篇《耒耜经》。然后,作者就对犁作了详细的论述。他说“耒耜”是农书中的用语,是“学名”,人民群众习惯上把“耒耜”叫做“犁” 。 这就是说,所谓“耒耜经”,也就是“犁经”。
犁,作为主要耕垦农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它的雏形。西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曾组织一批能工巧匠,对犁做过较大改进。唐朝的几次“盛世”,农业和农具都有较大进步。这时,在广大农村,除有水田耙、耖、耢,以及碌碡等一系列精耕细作的农具应用于农业之外,在长江下游一些地区,更有曲辕犁的创制和应用。这些都标志着农业技术的深化和前进。
曲辕犁就是在原来直辕犁的基础上演变改进而成的。由于这种犁首先在长江下游得到推广和应用,所以又常被人们称为“江东犁”。《耒耜经》所记述的正是这种犁。
曲辕犁
根据《耒耜经》的记载可以知道,这种江东犁是由铁制的犁镵、犁壁和木制的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梢、犁评、犁键、犁槃、犁辕等十一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各有自己的形状和功能,如犁壁在犁镵之上,它们构成了一个不连续的曲面,可用以起土、翻土。犁底和压镵把犁头(镵和壁)紧紧地固定下来,增加了犁的稳定性;策额是保护犁壁的零件;犁箭和犁评是调节耕地深浅的装置;犁梢是操作手柄,驾犁人可摆动犁梢,调节犁垄的宽窄。文章还写明,这种犁是短辕、曲辕,且辕头又装有可以自由转动的犁架,所以整个耕犁,结构相当完备合理。归纳起来,可以看出它有如下优点:首先,改变了犁辕长直、操作笨拙费力的缺点;其次,具有了可以调节的犁评,从而使犁箭升降,达到了调节深浅的目的;同时,由于犁梢和犁底分开,因而可依犁梢摆动幅度,来控制耕垡的宽窄;其四,犁辕前面能转动的犁槃,使犁在牵引中,犁身的自由摆动和换向,都大为方便;另外,犁壁牢固的安在犁镵之上,两者不成连续曲面,即便于碎土,又利于形成窜垡。因而这种犁操作起来,既轻巧方便,又适用于各种土壤耕作。耕作质量好,劳动效率高。以致这种在陆龟蒙撰写《耒耜经》前就形成了的犁,和现在一些农村还经常使用的传统犁相比,除尺寸略有出入外,其结构可以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说明,唐代江东犁,结构形式确实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甚至在十八世纪,这种犁传入欧洲时,对那里的近代铧式犁和以后的机引犁的改良,都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龟蒙坐像
犁耕以后到播种之前,还要使用一系列农具继续进行耕作,如打碎土块、清除杂草、碾平地面等。 故《耒耜经》在最后一段又写道“耕而后爬,渠疏之义也,散壤去荃焉。爬后有砺译焉,有谬礴焉。”即耕了以后就要爬(耙)。爬的作用,一是爬碎耕后形成的大土块(散墢);二是爬除耕出的杂草(去芟)。爬了以后,还要用砺礋或碌碡去镇碎碾平。《耒耜经》是中国江南人撰写的最早的一篇专论农具的文字。 作为当时文学名流的陆龟蒙,肯将一般文人看不起的农具作为著述主题,表达自己的农本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耒耜经》是中国古代留下的宝贵遗产,特别对古农史和中国传统农具的研究,更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渔具
陆龟蒙有钓鱼、饮茶、作诗的嗜好,他对各种渔具和茶具都有了解,并为之写诗歌咏。
养鱼之法世传有《陶朱公养鱼经》,而于取鱼之法却付诸阙如,实际上捕鱼远在养鱼之前,捕鱼之法和捕鱼之具必定更多。陆龟蒙据自己多年垂钓江湖的经验,做了《渔具十五首并序》及《和添渔具五篇》,对捕鱼之具和捕鱼之术作了全面的叙述。在《渔具十五首》“序”中,介绍了13类共19种渔具和两种渔法。19种渔具中有属于网罟之类的罛、罾、罺、罩等;有属于签之类的筒和车;还有梁、笱、箄、矠、叉、射、桹、神、沪、舴艋、笭箵。这些渔具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制造材料和制造方法,以及不同的用途和用法来划分的。两种渔法即“或以术招之,或药而尽之”。在《和添渔具五篇》中,陆龟蒙还以渔庵、钓矾、蓑衣、篛笠、背篷等为题,歌咏了与渔人息息相关的五种事物。总的说来是非常全面的。
茶具
渔具之外,陆龟蒙还有《和茶具十詠》,对茶具作了叙述。唐代的饮茶风气很盛,陆龟蒙本人就是个茶嗜者,他在顾渚山下开辟了一处茶园,每年都要收取租茶,并区分为各种等级。顾渚山在浙江湖州,是个著名的产茶区。据《郡斋读书志·杂家类》载,茶圣陆羽著有《顾渚山记》2卷。当年陆氏与皎然、朱放等论茶,以顾渚为第一。陆羽和皎然都是当时的茶叶名家,分别著有《茶经》和《茶诀》。 陆龟蒙在此开设茶园。深受前辈的影响,他写过《茶书》一篇,是继《茶经》、《茶诀》之后又一本茶叶专著。可惜《茶诀》和《茶书》均已失传。尽管陆龟蒙的《茶书》已失传,然而他所作的《和茶具十詠》却保留了下来,“十詠”包括茶坞、茶人、茶笱、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10项,有的为陆羽《茶经》所不见,可与之对照研究。
其他农学贡献
作为农学家,陆龟蒙的贡献不仅在于农业器具方面,其他诸如植物保护、动物饲养等方面也多有建树。 他对柑桔害虫桔蠹的形态、习性及自然天敌作了仔细的观察,写了《蠹化》一文,尽管他的用意在于借物抒怀,然而此文却是一篇古代关于柑桔害虫生物防治的史料。陆龟蒙观察了凫(野鸭)和鹥(海鸥)对稻粮的危害。写有《禽暴》一文,提出了网捕和药杀的防治办法。陆龟蒙还强调了田鼠对水稻的危害性,写有《记稻鼠》一文,提到了驱赶和生物防治两种防治办法。在动物资源保护方面,他大声疾呼保护渔业资源,在《南泾渔父》一诗中,竭力反对“药鱼”这种破坏渔业资源的做法,极力提倡“种鱼”,采收鱼卵,远运繁殖,借以保护渔业资源。
唐代诗人吴融《奠陆龟蒙文》:“大风吹海,海波沧涟;涵为子文,无隅无边。长松倚雪,枯枝半折,挺为子文,直上巅绝。风下霜时,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武陵深阒,川长昼白,间为子文,渺芒岑寂。豕突鲸狂,其来莫当;云沈鸟没,其去倏忽。腻若凝脂,软于无骨。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烟。” [21]
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昔之隐者,邑里影响昧昧,惟恐闻于人,若诗则有不能自已者,而陆鲁望、魏野、林逋尤喜为诗,其于世之兴衰、理乱、毁誉、得失、荣辱、进退,一切抹杀,而独玩志于烟云泉石之间,其词冲淡幽深,而其名特煜耀。在人者,盖世方卓行之为贤,而夫人者高擦,揭已以警动流俗,万乘诣而不见,千金召而不屈,其迹奇,其声垣赫,而流于人人。” [24]
明代诗论家许学夷《诗源辩体》:“王摩诘、韦应物,白首仕宦,日与风尘车马为伍,乃其诗洁净萧散,殊无一滓秽语;陆龟蒙托迹隐居,假与云山烟水相亲,而其诗怪恶奇丑、反不得中人趣。观者当取其心,无论其迹。若日限于时代,然则晚唐岂无正变耶。” [24]
清代文学评论家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陆鲁望古风律体,不散漫则凑帖,佳诗甚寥寥;每览其诗,仓卒惟恐不尽。然有二绝句可喜,皮袭美不能为也。“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且将丝䋏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水正东流。”“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而人以皮、陆为晚唐高手,且谓皮、陆为唱和劲敌。 [25]
清代官员蒋超伯《通斋诗话》:陆甫里之风致,似较袭美为优。五言如“分野垦多蹇、连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砚拔萍根洗,舟冲蓼穗撑”、“短床编翠竹,低几凭红柽”……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远岫窗中挂钵囊”、“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繁弦似玉纷纷碎,佳使如鸿一一惊”、“登山凡著几纲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诸联,澹冶之间,仍寓冲融之态,不似袭美一味幽奇也。 [25]
清末民国报刊活动家宋育仁《三唐诗品》:其源出于杜子美、韩退之,极力驰骋,排比为多,精意为文,时发深抱,然如祜树生秋,已无风采。夫其散漫渔樵,流连酒茗,天情自朗,故发语犹超。《五歌》《二遗》,独深寄托,开后来之体。《自遣》二十咏,雅怀深致,妙有遗音。 [25]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

一日皮日休在家闲坐,好友陆龟蒙前来拜访,推杯换盏,茶余饭后,二人漫步在村头的小溪边,谈笑风生,心情舒畅。皮日休触景生情,诗兴油然而生,见溪水映着翠竹轻轻摇曳,落叶片片顺流而下,即兴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尽远,志在天台一遇中。”皮日休笑着对陆龟蒙说:“我的诗中有三味药名,请你猜猜看。”陆龟蒙听后微微一笑,暗自佩服其诗文严谨致密,首尾相顾,玄机暗藏,隐而不显。陆龟蒙略加思索,不慌不忙地说:“你的三味中药名应该是藏在上句诗的诗尾与下句诗的诗头,将它们串联起来合读即是药名,应该是竹叶、通草、远志。”皮日休听后大加赞赏,佩服至极。
陆龟蒙也不甘示弱,接着说:“陆某不才,也赋诗一首,请君点拨,诗中也有三味中药。”说完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续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旧猎郎。”皮日休听后油然而敬之,认为陆龟蒙的诗浑然一体,手法独特,亦巧设玄机,不由得一笑,随口答道:“你的三味中药名应该也在两句诗的衔接处,即紫葛、黄连、地骨是也。” [27]
相传,陆龟蒙在太湖边养有斗鸭一栏,有个宦官从长安出差到杭州,经过陆龟蒙的养鸭场,用弹弓打死了一只绿头鸭。陆龟蒙想杀杀他的威风,就大声说:“啊呀!这只鸭子是会说人话的,苏州府正准备把它进献给皇上,你把它打死了,你说怎么办?”那宦官很害怕,赶紧掏出金子作为赔偿。临走,宦官问道:“这只鸭能说什么话啊?”陆龟蒙说:“它常常叫自己的名字,鸭鸭鸭。”宦官哭笑不得。陆龟蒙把钱还给了他,笑道:“我开个玩笑。”宋代的苏东坡听说了这个故事,特地写了一首诗:“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陆龟蒙家的鸭子,既吃稻谷也吃螺蛳,荤素搭配得好,参加斗鸭活动又锻炼了身体,因此,鸭子们体格健壮,不柴也不肥,煮熟后以卤糟之,又香又嫩,味道绝佳。有时,鸭肉吃完了,但酒席未散,陆龟蒙的妻子蒋氏灵机一动,把桶里准备丢弃的鸭内脏清洗出来,切丁与白果共煮,香浓可口,勾人食欲。久而久之,蒋氏烹饪的鸭与鸭羹,因出于甫里和“甫里先生”家,世人便称之为“甫里鸭”和“甫里鸭羹”。
据《新唐书》记载,陆龟蒙有田数百亩,屋三十间,其田地势低下,雨季积水,便与江水连成一片,常因歉收而食不果腹。于是他经常身负小筐铁锨耕耘劳作,非常辛苦,有人讥笑他太劳累了,他回答说:“尧舜因辛劳而又黑又瘦,禹手足都磨出了老茧。他们都是圣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敢不勤劳吗?”
陆龟蒙有一个习惯,只要发现哪本书中有错谬之处,立即提笔修改;借别人的书,那些装订有损坏的,他重新装订好,有文字谬误的,他就勘正。
陆龟蒙嗜茶,在顾渚山下买了个小茶园,不是为了牟利,他收取茶叶作为田租,只为了自己饮茶使用。他在喝茶时自己评定等级,同时,他还把附近适宜烹茶的好水,比如惠山泉、虎丘井、松江等地的水进行对比,评定优劣。
人际关系
========
枯木寒溪图

《元. 李士行. 枯木寒溪图》为轴装,绢本,水墨,纵171.5厘米,横97.5厘米。画上有作者自题:“蓟丘李士行遵道作。”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枯木”亦作“古木”,并不是指枯死的树,而是指描绘冬季里的落叶乔木,画面上常用来与竹、坡、石相伴。表现枯木类的绘画题材起于北宋苏轼的文人画,至元代日益风行。当时的文人画家们以此来表述他仃寂的心境,宣泄内心苍凉的情绪,同时自励高远的气节;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文入画家们冷眼面对人生枯荣的达观思想以及不愿与世人争荣的避世态度。《枯木寒溪图》就是—幅体现这种精神槌求的作品。
《元李士行枯木寒溪图》将古树、寒溪绘于一图,主题突出,意境幽深,营造了孤淡、苍凉的气氛。画中两棵大树的画法参照了北宋李成的枯树画法和郭熙的蟹爪枝造型,主干刚直、端正;树枝多曲折,且有张力;小枝细密,且劲爽,树身以淡墨渲染,给人以圆浑厚实的视觉感受。近处,坡边寒溪潺潺,枯草平卧,泉石边流动的溪水给荒野平静的气氛平添了几分生气。远处,淡水苍茫,意境荒寒。中部及远处溪水的处理,在远近错落的堤岸分割下,虽平实却不显死板。全图置景极简,在荒野寂寥的映衬下,只有两株高耸的古木在空旷的天际中显得格外鲜明夺目。这是—种象征的手法,以古树的气质来象征君子的气节,彰显着古代文入画家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的清高品格,是—种精神的张扬。如果说此画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表现一种苍凉的景象,不如说是古代文入画家孤独、寂凉心境的写照。枯木脚下画有数株荆棘,比喻与君子(枯木)相对立的小人,寓意着作者对小人的蔑视,抒发了作者坚信正意必然战胜邪恶的信心。
李士行(1281--1328),字遵道,大都(今北京)人。其父李衍为元代画竹名家。李士行承其家学并师法赵孟頫,善画竹木和山水,作品多以描写枯木寒水为主,表达古代文入画家远离世俗的人生态度。仁宗朝(1312--1320)李土行画《大明宫图》呈献仁宗,得官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