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聂文蔚》 [2017/04]
- 奥巴马致女友:我每天都和男人做爱 [2023/11]
- 爱国者的喜讯,干吃福利的绿卡族回国希望大增 [2017/01]
- 周五落轨的真的是个华女 [2017/03]
- 法拉盛的“鸡街”刚刚又闹出人命 [2017/11]
- 现场! 全副武装的警察突入燕郊 [2017/12]
- 大部分人品太差了--- 中国公园里的“黄昏恋” [2019/12]
- 年三十工作/小媳妇好吗 /土拨鼠真屌/美华素质高? [2019/02]
- 亚裔男孩再让美国疯狂 [2018/09]
- 看这些入籍美加的中国人在这里的丑态百出下场可期 [2019/11]
- 黑暗时代的明灯 [2017/01]
- 看看谁给华涌女儿过生日了? [2017/12]
- 智利中國留學生攻擊支持香港遊行的臺灣炸雞店 [2019/08]
- 当今的美国是不是还从根本上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 [2017/10]
- 文革宣传画名作选之 “群丑图” 都画了谁? [2024/01]
- 国民劣根性背后----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坏! [2023/10]
- 香港的抗争再次告诉世人 [2019/06]
- Why Xi Jinping’s (Airbrushed) Face Is Plastered All Over China [2017/11]
- 中国女欢呼日本地震 欧洲老公惊呆上网反思 [2024/01]
- 加入外国籍,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谈多数华人的愚昧和少数华人的觉醒 [2018/02]
- 周末逛法拉盛,还是坐地铁? [2017/10]
- 春蚕到死丝方断, 丹心未酬血已干 [2017/03]
- 1919年的两本书之:凯恩斯如何预见德国的崛起和后果 [2019/12]
为什么以色列和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彼此?
作者:乔什·哈默
发布于 2025 年 5 月 4 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 9:00
“美国能从美以关系中得到什么?”这个问题经常被文化精英、大学生和年轻毕业生提出。以色列国在上周庆祝独立日——“以色列独立日”(Yom Ha'Atzmaut),而加沙战火仍在肆虐,与伊朗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因此有必要正视这一担忧。
事实上,美国从与以色列的密切关系中获益良多。或许最明显的就是增强了国家安全和在世界舞台上的威慑力。
自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犹太民族参与重塑了中东的政治版图,这主要有利于美国。
SHAWN THEW/EPA-EFE/Shutterstock
简而言之,以色列的敌人就是美国的敌人。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以色列对那些手上沾满美国鲜血的对手采取军事或秘密行动。
举个例子,美国在偏远的塔楼22号军事哨所发生的悲剧就发生在约旦最东北角,靠近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三角交界处。

拜登总统的绥靖政策使得反美派系得以在中东活动——而且往往造成致命的后果。
路透社
2024年1月28日,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恐怖民兵组织对22号塔楼发动了无人机袭击——一架攻击无人机避开了该哨所的防空系统,击中了基地,造成三名美军士兵死亡,另有47人受伤。
士兵的死亡是不必要的,但却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的几个月里,拜登政府数月来一直拒绝回应伊朗支持的针对美国在中东军事基地的160多起袭击。
以色列表示,真主党特工在黎巴嫩使用了数千台传呼机,这是战略和战术规划与执行的妙招。
@Osint613

2024年4月1日,以色列国防军对伊朗驻叙利亚大马士革大使馆旁的一座辅助建筑进行了定点清除,击毙了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穆罕默德·礼萨·扎赫迪。
即使扎赫迪并非下令精确发射无人机的真正人选,其对伊朗支持的、试图摧毁和摧毁美国海外军事资产的伊斯兰暴徒的威慑作用也是一样的。
说实话,每当以色列摧毁伊朗的军事或情报资产时,同样的情况都会发生。
伊朗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部署了臭名昭著的路边简易爆炸装置,导致数百名美国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丧生,伊朗对此负有直接责任。通过其黎巴嫩代理人真主党,以色列还毫无疑问地对1983年4月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爆炸案和1983年10月贝鲁特军营爆炸案负有责任,这两起爆炸案分别造成63名无辜平民和241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死亡。
除了基地组织,或许还有伊朗政权本身,没有哪个恐怖组织比真主党手上沾满美国人的鲜血更多。
寻呼机

寻呼机行动已筹划多年,并消灭了数千名真主党武装分子。
Abaca Press/INSTARimages
2024年7月30日,以色列国防军在贝鲁特消灭了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福阿德·舒克尔。舒克尔不仅要为上周末在戈兰高地踢足球的12名德鲁兹(以色列-阿拉伯)儿童遭屠杀负责,他还是真主党高级官员之一,对贝鲁特军营发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遭屠杀负有责任。美国国务院长期以来将福阿德·舒克尔列为“特别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并在海军陆战队军营爆炸案后悬赏500万美元捉拿他。
此后数十年,以色列国防军一直无所作为,但最终在2024年7月30日兑现了承诺,将这位双手沾满美国鲜血的超级恐怖分子送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不到两个月后,历史重演:在近一年的火箭弹袭击系统性地摧毁了以色列北部地区的人口之后,以色列国防军终于决定大幅升级其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行动。
22号塔楼

美军驻约旦军事基地22号塔楼的卫星图像,该基地遭到伊斯兰国袭击;三名美军士兵丧生。
Planet Labs/AFP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9月20日,以色列再次对贝鲁特发动空袭,消灭了真主党高级指挥官易卜拉欣·阿基尔。阿基尔和舒克尔一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国国务院列为“特别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因为他在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的致命卡车爆炸案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事实上,阿基尔的赏金比舒克尔高出200万美元。
一周后,以色列国防军向真主党交付了重磅炸弹:领导真主党三十余年的秘书长哈桑·纳斯鲁拉在贝鲁特的一次大规模爆炸中身亡,而就在几分钟前,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发表了一场激烈的演讲。
纳斯鲁拉的袭击发生在摩萨德针对黎巴嫩和叙利亚真主党突击队进行的一次大胆、精密且精彩的行动之后:以色列精心策划了针对真主党持有的个人寻呼机、对讲机和其他手持设备的大规模爆炸。
总体而言,以色列在2024年9月短短几周内几乎摧毁了真主党的所有组织领导层。

新书《以色列与文明:犹太民族的命运和西方的命运》
以色列国防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义正辞严地消灭了如此多的真主党高级领导人,为美国军方和美国人民做出了卓越的公共服务——这是对这些凶残的极端圣战分子数十年来在各方面犯下的可怕罪行的公正报复,这些极端圣战分子双手沾满了美国人的鲜血。
在2024年这个关键时期,以色列国防军并没有专注于真主党而忽略了其他圣战组织。在贝鲁特福阿德·舒克尔遇刺事件发生不到12小时后,以色列又进行了一次令人震惊但基本无关的定点清除行动,同时还消灭了哈马斯政治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他是2023年10月7日德黑兰大屠杀的主谋之一。
2024年10月16日,以色列再次出击,在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最南端的据点拉法赫的一次偶遇中,击毙了叶海亚·辛瓦尔——“西姆查特·托拉”屠杀事件的主谋,也是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长期组织领导人。
作者:乔什·哈默。
图片由乔什·哈默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内塔尼亚胡总理听信了拜登总统等意志薄弱的西方领导人,坚决反对以色列国防军入侵拉法赫,以色列就不可能追捕辛瓦尔。
以色列在2024年这些备受瞩目的袭击中传递出的信息再明确不过了:我们能够,也一定会追捕你——无论你试图躲藏在哪里。
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实力是中东地缘政治的通用语——这一点常常被许多美国人和其他道貌岸然的西方人忽视,但务实的以色列人却鲜少忽视。
如果美国对伊斯兰主义采取同样冷静的态度,那将是美以关系的又一巨大馈赠。
以色列,独立日快乐。继续打击坏人吧。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所有人。
乔希·哈默是《新闻周刊》高级特约编辑,也是新书《以色列与文明:犹太民族的命运和西方的命运》(Radius Book Group出版社)的作者,本书改编自该书。
乔什·哈默 (Josh Hammer) 谈拜登总统任期背后的真正“操纵者” (让你领教犹太式真话的魅力)

2025年的哈默
出生:约书亚·本杰明·哈默
1989年2月12日(36岁)
美国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县
教育背景:杜克大学(理学学士)
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
职业:
政治评论员、媒体主持人、专栏作家
以《乔什·哈默秀》闻名;著有《以色列与文明》
配偶:希尔·科恩(2023年结婚)
约书亚·本杰明·哈默(Joshua Benjamin Hammer,1989年2月12日出生)是一位美国保守派政治评论员、律师和专栏作家。他也是《以色列与文明:犹太民族的命运和西方的命运》一书的作者。他是Creators Syndicate的专栏作家、《新闻周刊》的高级特约编辑,以及《新闻周刊》播客和每周联合广播节目《乔什·哈默秀》的主持人。
早年生活和教育
哈默出生于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县的一个犹太家庭。他从小就在一个他称之为“经过相当改革”的犹太教堂里长大。
哈默于2011年毕业于杜克大学,获得经济学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从事反垄断研究工作。他后来于201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在法学院期间,他积极参与联邦党人协会和埃德蒙·伯克协会的活动。他还是克莱蒙特研究所和詹姆斯·威尔逊研究所的研究员。
职业生涯
从法学院毕业后,哈默在凯易律师事务所休斯顿办公室工作了16个月。之后,他担任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法官詹姆斯·C·何的书记员。在成为《每日电讯报》编辑和TheBlaze撰稿人的同时,他还担任第一自由研究所的法律顾问。
从2020年开始,哈默加入《新闻周刊》担任观点编辑。此后,他担任高级特约编辑。 他还是《新闻周刊》播客和联合每周广播节目《乔什·哈默秀》的主持人。同样在 2020 年,他加入了创作者辛迪加 (Creators Syndicate) 担任专栏作家,并成为亲国家保守主义的埃德蒙·伯克基金会 (Edmund Burke Foundation) 的研究员,他的学术研究“专注于英美法理学传统”。 2023 年,他被任命为佛罗里达州棕榈滩自由研究所的研究员。他最近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发表在《哈佛法律与公共政策杂志》上的文章《共同利益原旨主义》,他在文中试图理论化一种“中间立场”以及原旨主义和共同利益宪政主义的融合。 2021年,哈默与自然法学者哈德利·阿克斯(Hadley Arkes)、马修·彼得森(Matthew Peterson)和加勒特·斯内德克(Garrett Snedeker)共同撰写了颇具影响力的宣言《更好的原旨主义》,主张“一种植根于美国宪政原则和实践的更大胆、更稳健的法理学”。 哈默还为《圣托马斯大学法律期刊》撰稿。 他曾主持过《与乔什·哈默一起审判美国》(America on Trial with Josh Hammer),这是一个主要关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法律播客节目。哈默仍然是德克萨斯州律师协会的成员,并担任“第三条计划”和“互联网问责计划”的高级法律顾问。
南方贫困法律中心报道称,在哈默任职期间,《新闻周刊》的观点版块“已成为极右翼活动人士撰写观点文章的中心”, 并指出该版块推崇杰克·波索比克和迪内希·德索萨等阴谋论者,并发表有关新冠疫情的阴谋论。
2022年12月,哈默出席了纽约青年共和党俱乐部的年度庆典,出席嘉宾包括波索比克、史蒂夫·班农、玛乔丽·泰勒·格林和彼得·布里梅洛等著名极右翼人士。
哈默是《以色列与文明:犹太民族的命运和西方的命运》一书的作者,该书由半径图书集团出版。
保守派行动主义

在2023年匈牙利保守派政治行动大会上
哈默是一位直言不讳的保守派人士,在多家出版物上就保守派的政治、法律和文化问题发表直言不讳的评论。 哈默为福克斯新闻、福克斯商业、Newsmax和One America News Network等电视台的节目撰稿。 哈默积极探讨犹太人和犹太复国主义相关议题;他曾与彼得·贝纳特就巴以冲突进行辩论,并与艾伦·德肖维茨就2023年以色列司法改革争议进行辩论。
哈默与彼得·贝纳特就巴以冲突进行辩论
哈默参与了参议员泰德·克鲁兹2016年的总统竞选活动。 2022年1月,哈默受邀前往佛罗里达州州长官邸与州长罗恩·德桑蒂斯会面。哈默目前是“美国时刻”、纽约青年共和党俱乐部和犹太枪支联盟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2023年5月,哈默与他人共同创立了“犹太人反对索罗斯”组织,这是一个由反对乔治·索罗斯政治影响力的犹太人组成的联盟。
个人生活
哈默描述了自己在一个“非常、非常同化”的犹太环境中长大,但后来成为了正统犹太教徒(Orthodox)。
2022年12月,哈默在耶路撒冷的西墙向希尔·科恩求婚。 他们于2023年12月结婚。
====

2010年的贝纳特
出生:彼得·亚历山大·贝纳特
1971年2月28日(54岁)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教育背景:耶鲁大学(文学士)
牛津大学学院(哲学硕士)
配偶:戴安娜·哈特斯坦(2003年至今)
子女:2
亲属:罗伯特·布鲁斯坦(继父)
彼得·亚历山大·贝纳特(Peter Alexander Beinart,/ˈbaɪnərt/;1971年2月28日出生)是一位美国自由派专栏作家、记者和政治评论员。他曾任《新共和》编辑,也为《时代》杂志、《大西洋月刊》和《纽约书评》等期刊撰稿。他已出版四部著作。
他是纽约市立大学克雷格·纽马克新闻学院的新闻学和政治学教授。他还是《犹太时报》的特约编辑、《纽约时报》的特约观点专栏作家、MSNBC的政治评论员以及中东和平基金会的研究员。
早年生活和教育
贝纳特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他的父母是来自南非的犹太移民。他的外祖父来自俄罗斯,他的外祖母是来自埃及的塞法迪犹太人。他父亲的父母来自立陶宛。他的母亲多琳(Doreen,娘家姓皮纳尔)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人权电影项目主任,父亲朱利安·贝纳特(Julian Beinart)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教授。他的继父是戏剧评论家兼剧作家罗伯特·布鲁斯坦。
贝纳特就读于剑桥大学的白金汉布朗和尼科尔斯学校,并于1989年毕业。之后,他在耶鲁学院学习历史和政治学,是耶鲁政治联盟的成员,并于1993年获得阿尔菲厄斯·亨利·斯诺奖。他曾是牛津大学学院的罗德学者,并于1995年获得国际关系哲学硕士学位。
职业生涯
贝纳特于1995年至1997年在《新共和》杂志担任执行主编,之后担任高级编辑直至1999年,并于1999年至2006年担任该杂志的主编。在此期间,他还为《新共和》撰写“TRB”专栏,该专栏曾被《纽约邮报》和其他报纸转载。2007年至2009年,他担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贝纳特是纽约城市大学新闻与政治学副教授。他曾为《时代》杂志、《纽约时报》、《纽约书评》等期刊撰稿。他还曾出现在各种电视新闻讨论节目中,并且是MSNBC的政治评论员。他在《前进报》的主编称他为“神童”。[13][14] 他还是《每日野兽》的高级政治作家。 2012年3月12日,贝纳特在《每日野兽/新闻周刊》上推出了一个新的群组博客“锡安广场”(Zion Square),两周后更名为“开放锡安”(Open Zion)。 同年,贝纳特还被《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2013年11月4日,《国土报》宣布贝纳特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受聘担任专栏作家。 同一天,《大西洋月刊》传媒公司表示,贝纳特将于1月加入《国家期刊》,并为《大西洋月刊》网站撰稿。《每日野兽》发表声明称,“开放锡安”将停刊。2017年,贝纳特离开《国土报》,成为《前进报》的专栏作家。并一直在那里工作到2020年,之后加入《犹太时报》担任特约编辑。
2018年8月,贝纳特在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被以色列安全局(Shin Bet)拘留,并被问询他是否出席了约旦河西岸的抗议活动以及是否公开批评了以色列政府对巴勒斯坦人的政策。贝纳特称,与其他人的经历相比,他的经历“微不足道”,尤其是那些途经以色列主要机场的巴勒斯坦人和巴勒斯坦裔美国人。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曾向以色列安全部队询问此事的缘由,并被告知拘留贝纳特是一个行政失误。声明继续说道:“以色列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欢迎所有人——无论是批评者还是支持者。”
作品与观点
贝纳特担任《新共和》杂志主编时,该杂志在社论中支持2003年入侵伊拉克;贝纳特被认为是该杂志支持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力量之一。 2004年,贝纳特在担任编辑期间为《新共和》撰写了一篇社论,如此评价该报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我们感到遗憾,但并不羞愧……我们发动战争的战略基础已经崩溃。”2010年,贝纳特表示,他支持伊拉克战争的动机是担心萨达姆·侯赛因正在研发核武器,而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毫无根据的。
贝纳特是2006年出版的《正义之战:为什么自由主义者——而且只有自由主义者——才能赢得反恐战争并使美国再次伟大》一书的作者。[33] 这本书源于2004年《新共和》的一篇文章,该文章认为民主党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伊斯兰极权主义的威胁,是自由主义者对国外强硬干涉主义的辩护,尤其着眼于改革中东各国。
贝纳特的第二本书《伊卡洛斯综合症:美国傲慢史》(2010)源于他想要理解自己为何在伊拉克战争中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该书“以近期事件的阴霾为背景,回顾了过去一百年的美国外交政策,发现其根源在于……宏大理念和不劳而获的自信的残余,这一点在对三场不必要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贝纳特的第三本书《犹太复国主义的危机》(2012)阐述了他对巴以冲突的看法。贝纳特特别指出,犹太复国主义者倡导的政策,尤其是在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政府领导下的政策,与自由主义理想日益格格不入。
贝纳特的第四本书《加沙毁灭后的犹太人:清算》于2025年1月出版。[36] 他在书中指出,“犹太文本、历史和语言被用来为[加沙人口的]大屠杀和饥荒辩护”。
个人生活
截至2012年,贝纳特居住在纽约市。他遵守犹太教规,定期参加正统犹太教堂的活动,并将孩子送往犹太日校。
出版物
《正义之战:为什么自由主义者——而且只有自由主义者——才能赢得反恐战争》。纽约: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6年。ISBN 978-0-06-084161-4。
《伊卡洛斯综合症:美国傲慢史》。纽约:哈珀柯林斯出版社。 2010年。ISBN 978-0-06-145646-6。
彼得·贝纳特(2010年6月10日)。“美国犹太建制的失败”。《纽约书评》。
《犹太复国主义的危机》。纽约:时代图书。2012年。ISBN 978-0-8050-9412-1。
《加沙被毁后的犹太人身份:清算》。纽约:阿尔弗雷德·A·克诺夫出版社。2025年。ISBN 978-0-5938-0389-9。
========

2011年的布鲁斯坦
出生:罗伯特·桑福德·布鲁斯坦
1927年4月21日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逝世于2023年10月29日(享年96岁)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职业:戏剧评论家、制片人、剧作家、教育家
教育背景:阿默斯特学院(文学学士)
耶鲁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
配偶:诺玛·奥夫斯特罗克(卒于1979年)
多琳·贝纳特(结婚于1996年)
子女:两个继子,包括彼得·贝纳特
罗伯特·桑福德·布鲁斯坦(1927年4月21日-2023年10月29日)是一位美国戏剧评论家、制作人、剧作家、作家和教育家。他在担任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戏剧学院院长期间,创立了耶鲁话剧团,并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哈佛大学创立了美国话剧团和高级戏剧培训学院,并在那里担任创意顾问直至去世。他还曾担任《新共和》的戏剧评论员。他还为《赫芬顿邮报》评论政治。
布鲁斯坦曾任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并是波士顿萨福克大学的杰出驻校学者。[1] 他于1999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士[2],并于2002年入选美国戏剧名人堂[3]。 2003年,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国家艺术新闻项目[4]的高级研究员;2004/2005年,他担任南加州大学国家艺术基金会戏剧与音乐剧新闻学院[5]的高级研究员。2010年,他被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授予国家艺术奖章。
生平与事业
罗伯特·桑福德·布鲁斯坦于1927年4月21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父母是布兰奇·哈夫特·布鲁斯坦和马克斯·布鲁斯坦。[6]他在曼哈顿上西区长大,与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住在同一栋公寓楼里。[6][7]在小学和中学时期,他的梦想是“成为阿蒂·肖的继任者,成为摇摆乐队的领袖”。[8] 他曾就读于音乐与艺术高中[9]和阿默斯特学院,并于1948年获得学士学位[10](期间曾短暂攻读中世纪历史研究生课程);之后,他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了一年戏剧文学与批评;之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于1950年和1957年获得戏剧文学与文化批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导师是莱昂内尔·特里林。他的论文主题是剧作家约翰·马斯顿。[11] 大学休学期间,他在商船队的油轮和胜利号上服役,后来又在长岛的国王角学院就读。他还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于1953年至1955年在英国学习,并在诺丁汉大学执导戏剧。[12]在康奈尔大学、瓦萨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后,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戏剧文学全职教授。1966年,他成为耶鲁大学戏剧学院院长,并一直任职至1979年。正是在1966年这段时间里,他创立了耶鲁话剧团。[13]
1979年,布鲁斯坦离开耶鲁大学前往哈佛大学,在那里创立了美国话剧团(ART),并成为英语教授。在哈佛大学,他创办了高级戏剧培训学院。2002年,他从ART艺术总监的职位上退休,之后继续在该学院任教。自2007年起,他成为萨福克大学的杰出驻校学者,教授莎士比亚分析课程。[14]作为 1966 年至 1979 年耶鲁剧院的艺术总监以及 1980 年至 2002 年 ART 的艺术总监,布鲁斯坦监督了 200 多部作品,参演了 8 部作品,导演了 12 部作品。
个人生活与逝世
布鲁斯坦与女演员诺玛·奥夫斯特洛克(Norma Ofstrock)结婚,直至其于1979年去世。(布鲁斯坦是诺玛与前妻所生儿子菲尔·凯茨(Phil Cates)的继父)。这段婚姻育有儿子丹尼尔·布鲁斯坦(Daniel Brustein)。[6] 1996年,他与活动家兼学者多琳·贝纳特(Doreen Beinart)结婚;通过这段婚姻,他成为记者彼得·贝纳特(Peter Beinart)和让·斯特恩(Jean Stern)的继父。[6]
布鲁斯坦于2023年10月29日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6]
评论写作
布鲁斯坦于1959年至“约2000年”担任《新共和》的戏剧评论家[15],后来为《赫芬顿邮报》撰稿。他撰写了十六本关于戏剧和社会的著作:
1964年:《反抗戏剧:一种现代戏剧方法》(Little, Brown出版社),ISBN 0-929587-53-7 – 收录了关于易卜生、斯特林堡、契诃夫、萧伯纳、布莱希特、皮兰德娄、奥尼尔、阿尔托和热内的论文,被认为是“现代戏剧的标准评论文本”[16]
1965年:《不满的季节:1959-1965年的戏剧观点》(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ISBN无 – “收录了他1959年至[1965年]期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最佳作品”[17]
1969年:《第三剧院》(Knopf出版社),ISBN 0-671-20537-4 – “收录了他1957年至1968年间创作的作品……不仅涉及戏剧,还涉及文学、文化和电影”(摘自序言)。[18]
1971年:《革命如剧场:新激进风格札记》(利夫赖特出版社)ISBN 0-87140-238-6 – 探讨校园骚乱、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自由大学的命运、新的革命生活方式、美国社会的颓废,以及激进替代方案的感伤主义和虚假的情感主义[19]
1975年:《文化观察:1969-1974年戏剧与社会论文集》(克诺夫出版社)ISBN 0-394-49814-3 – “就这些尖锐的劝诫而言,你只能祝愿牛虻好”[20]
1980年:《关键时刻:1973-1979年戏剧与社会的反思》(兰登书屋)ISBN 0394510933 – “演出还能继续吗?”《捐赠的未来》、《艺术家与公民》以及其他关于美国戏剧的现状。[21]
1981年:《场景制造:耶鲁大学动荡岁月的个人史,1966-1979》(兰登书屋)ISBN 0-394-51094-1——布鲁斯坦将自己在耶鲁的时光视为“更大的社会和文化模式”的一部分[22]
1987年:《谁需要戏剧:戏剧观点》(大西洋月刊)ISBN 0-571-15194-9——一本评论和散文集,内容包括“对《猫》和《第42街》等热门剧目、波兰戏剧、关于种族隔离的戏剧以及百老汇对英国进口剧的追捧”。[23]
1991年:《重塑美国戏剧》(希尔与王出版社)ISBN 0-8090-8058-3——评论和散文,主要来自《新共和》杂志,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戏剧的现状。[24] 1994年:《美国的愚蠢民主:罪恶戏剧研究,1987-1994》(伊万·R·迪)ISBN 1-56663-098-3 – “以美国戏剧为视角,探索猖獗的政治正确性背后的驱动力,并评估政府对艺术的监管力度”[25]
1998年:《文化体操:关于种族、政治与戏剧的著作》(伊万·R·迪)ISBN 1-56663-266-8 – “这些文章……关注的是‘艺术之外的考量’——多元文化主义、同性恋权利、女性议题和政治正确性——如何损害当代思想,包括艺术资助机构的思想。”[26]
2001年:《艺术的围城:1994-2001年文集》(伊万·R·迪)ISBN 1-56663-380-X – “开篇散文批判了反文化的三骑士:政治、道德和中产阶级审美的正确性……以及企业资本主义和僵化的多元文化主义”[27]
2005年:《致年轻演员的信:表演的通用指南》(Basic Books出版社)ISBN 0-465-00806-2 – “这是一本面向舞台和银幕表演者的指南,旨在激励苦苦挣扎的剧作家,并重振表演艺术本身的活力。”[28]
2006年:《千禧舞台:2001-2005年论文与评论》(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社)ISBN 0-300-11577-6 – “探讨9/11事件后戏剧界的关键问题,分析特定剧目、新兴和成熟演员以及世界各地的戏剧作品”[29]
2009年:《被玷污的缪斯:莎士比亚作品与时代中的偏见与先入之见》“透过未经玷污的镜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欣赏莎士比亚”
2011年:《咆哮与狂欢:观点、悼词与挽歌》
2014年:《冬日旅程:散文与评论》
布鲁斯坦是1966年WNET电视连续剧《反对派剧场》的编剧和旁白。他还为《赫芬顿邮报》评论当代社会和政治问题。
与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冲突
1996年和1997年,布鲁斯坦通过散文、演讲和个人露面,与非裔美国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就多元文化主义、色盲选角以及其他种族问题对美国戏剧技艺和实践的影响进行了一场长期的公开辩论。布鲁斯·韦伯在《纽约时报》上写道:“这场争执……在1997年达到了高潮,当时在曼哈顿中城市政厅一座座无虚席的剧院前,发生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公开辩论。”
1997 年,奥古斯特·威尔逊 (August Wilson) 与罗伯特·布鲁斯坦 (Robert Brustein) 就多样性问题展开辩论
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与评论家罗伯特·布鲁斯坦就多元文化主义与戏剧的辩论直播。此次讨论由女演员、剧作家兼表演艺术家安娜·迪弗·史密斯主持。普利策奖得主、著名戏剧《藩篱》的作者威尔逊认为,现代戏剧体系危及黑人演员的价值观,因为它被白人社会所主导。美国话剧团艺术总监兼《新共和》戏剧评论家布鲁斯坦则声称,威尔逊的观点鼓励黑人分离主义。这场辩论于1月27日在纽约市政厅举行,是两人去年在戏剧杂志上持续不断的讨论的延续。
其他冲突
布鲁斯坦批评非营利剧院发展商业演出,沦为百老汇的试演剧院。 他的地方剧院同行导演感到被背叛了。《纽约时报》等媒体随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信件。 《波士顿环球报》和《波士顿凤凰报》的评论家抨击布鲁斯坦身兼制片人/导演和戏剧评论家的双重角色,称其存在利益冲突。评论家戴维·拿破仑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其他评论家的话,他们认为布鲁斯坦的双重角色使他具备以洞察力和智慧评论戏剧的独特资格。拿破仑指出,虽然布鲁斯坦有时会评价同事和以前的学生,但他并不总是给予好评。
剧作家
作为一名剧作家,布鲁斯坦既创作戏剧,也改编其他作家的作品。
改编作品
在ART剧院任职期间,布鲁斯坦创作了11部改编作品,包括亨利克·易卜生的《野鸭》[38]、《建筑大师》[39]和《当我们死而复生时》(最后一部由罗伯特·威尔逊执导);根据安东·契诃夫的作品和生平改编的《三场闹剧和一场葬礼》[40];路易吉·皮兰德娄的《恩里科四世》[41];以及布鲁斯坦在ART剧院的最后一部作品,由安德烈·塞尔班执导、阿里斯托芬的《利西翠妲》[42]。
在ART剧院任职期间,他还执导了其他改编作品,包括皮兰德娄三部曲:《六个寻找作者的角色》(荣获1996年波士顿戏剧奖最佳制作奖);《你是对的(如果你认为你是)》和《今夜我们即兴发挥》。易卜生的《群鬼》[44][45]、契诃夫的《樱桃园》、斯特林堡的《父亲》以及托马斯·米德尔顿的《换子之婴》。[46]
布鲁斯坦还构思并改编了音乐剧《施莱米尔一世》。该剧改编自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故事,并以传统克莱兹默音乐为背景,由大卫·戈登执导并编舞。[47][48]《施莱米尔一世》于1994年在ART[49]和费城的美国音乐剧节(该剧的联合制作方)上演后,在剑桥被多次复排,随后在林肯中心严肃趣味音乐节、旧金山的美国音乐学院剧院[50]、洛杉矶的格芬剧院[51]以及佛罗里达州东海岸和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的巡回剧院上演。[52]该剧也曾在华盛顿特区的J剧院[53]上演。2010年1月,Peak Performances公司在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的卡瑟剧院重新上演了大卫·戈登原作[54],之后又在纽约大学斯基尔博尔表演艺术中心上演了三周。
布鲁斯坦的克莱兹默音乐剧《第二大道之王》改编自以色列·赞格威尔的《施诺尔之王》,由汉库斯·内茨基作曲,于2015年在新话剧团上演[55]。
原创作品
布鲁斯坦的完整剧作包括《恶魔》、《周五无人死》、《整容术》、《春回大地》、《秋回大地》,以及他的莎士比亚三部曲《英吉利海峡》、《致命的恐怖》和《最后的遗嘱》。
《恶魔》于1993年在WGBH电台播出,并作为美国话剧团新舞台季的一部分进行了全球首演。《周五无人死》也在同一系列剧目中进行了全球首演[56],并在新加坡艺术节和莫斯科普希金剧院上演。该剧被收录于玛丽莎·史密斯的选集《新剧作家:1998年最佳戏剧》。[57]
《春回大地》于2006年在玛莎葡萄园岛的葡萄园剧院[58]和华盛顿的J剧院[59]上演。 《英吉利海峡》于 2007 年秋季在波士顿萨福克大学的 C. Walsh 剧院和葡萄园剧院上演。[60] 2008 年秋季,该剧在纽约阿宾登剧院上演,并获得了普利策奖提名。
他的短剧《扑克脸》、《冰上契诃夫》、《剥离》、《AnchorBimbo》、《噪音》、《恐怖短剧》、《机场地狱》、《海滩人最后的诗歌朗诵》、《性换换口味》和《Kosher Kop》均由波士顿剧作家剧院上演,并编纂成一部名为《Seven/Elevens》的戏剧。[61]
布鲁斯坦也是《希波克拉底医生出局了:请留言》的作者,这是一部关于医学和医生的戏剧和电影讽刺选集,由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委托,为其2008年在纳什维尔举行的大会创作。布鲁斯坦的音乐讽刺剧《暴露》于2014年在玛莎葡萄园剧院上演。[62]
奖项和荣誉
布鲁斯坦获得过许多奖项和荣誉,包括:
约1953年:诺丁汉大学富布赖特奖学金, 1953–1955[12]
1961年: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奖学金[63]
1962年、1987年:两次荣获乔治·让·内森戏剧评论奖[64]:1962年因其在《评论》、《党派评论》、《哈泼斯杂志》和《新共和》杂志上发表的评论[65];1987年因其在《谁需要戏剧:戏剧观点》中发表的评论[66]。布鲁斯坦是唯一一位多次获得此奖的人。
1964年:乔治·波尔克新闻奖(评论类)[67]
1984年:第二届艾略特·诺顿波士顿剧院专业卓越奖,当时称为诺顿奖,由波士顿剧院区协会颁发[68],现由大波士顿剧院联盟StageSource颁发[69]
1985年:新英格兰剧院会议颁发的美国剧院杰出创作成就大奖[70]
1995年: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杰出艺术服务奖[71]
1999年: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士[2]
2000年:高等教育戏剧协会职业成就奖(专业戏剧)[72]
2001年:英联邦组织领导奖(马萨诸塞州最高荣誉)[73]
2002年:入选美国剧院名人堂[3][74]
2003年:美国戏剧技术研究所终身成就奖[75]
2003年:国家企业剧院基金主席戏剧成就奖[76]
2005年:甘恩学院表演艺术杰出奖[77]
2008年:尤金·奥尼尔基金会陶氏奖,以表彰其对美国戏剧的杰出贡献[78]
2010年:国家艺术奖章
2011年:演员俱乐部名人堂
此外,布鲁斯坦还获得了皮兰德娄奖章和埃及政府颁发的奖章,以表彰其对世界戏剧的贡献。他的论文现收藏于波士顿大学霍华德·戈特利布档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