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将成为一种回忆,并沦为当代的笑柄---当自杀成为国策

作者:change?  于 2025-5-15 01: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博你一笑



20世纪中叶,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存在,还是不存在。用他的话来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哈姆雷特的问题:" 生存,还是毁灭。“ 在加缪看来,人类已在一个充满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了数千年,上帝创造了这个宇宙,并将意义和目的赋予人类生活。加缪写道,但现在,我们通过科学和理性发现,宇宙毫无意义,只是有闪烁,旋转的星球和天体构成的一个星群。 上帝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换句话说,他并不为我们而存在。因此,人类不得不到别处寻找终极意义,但已无处可寻。所以,生命已变成莎士比亚所说的”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喧哗和骚动,却毫无意义。“借用古老的神话传说,加缪将人类的困境比喻为不停推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石头滚下山去。



在加缪看来,问题并不仅仅是宇宙缺乏意义,人类的欲望同样毫无意义可言。因此我们的处境非常荒谬,”这种荒谬源自人类需求与这个世界毫无理性的沉默所发生的冲突“。 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一悲惨的现实,他们通过从事各种琐碎的事情来逃避生命的无意义。但加缪提出,对正人君子而言,这种逃避不是办法。他指出,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荒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考虑。是该活在悲惨的荒谬中,还是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加缪认为,自杀是合乎道德的选择。

当然,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考虑过,甚至实施过自杀。不过,通常情况下,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个人的绝望,因为生命对他们而言不再重要,或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太痛苦。加缪最初提出存在主义,正是人类普遍层面上的绝望(我们都处在相同的困境中),他认为自杀不仅是人们该做的事,而且应该被我们视为一种符合道德的选择,甚至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尽管这个观点似乎不可接受,但在某种程度上,最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就把人类视为地球上的害虫。


既然人类如此,那么,国家也可以如此。当然,想自杀的国家十分罕见。我想不出有哪个国家曾试图自我毁灭。这大概是因为国家和人类一样,有一种求生的本能。国家的求生本能就是其国民求生本能的总和。 那么,为何一个国家要试图自我毁灭或自杀呢?有时候,一些国家被其他国家征服,或是其内部发生了崩溃,但他们从不寻求自我毁灭。一个半世纪以前,亚伯拉罕 林肯评论道,如果有一天美国倒下的话。那么究其原因,不会是因为外部手段,也不会是因为内部的瓦解。确切的说,那将是美国人咎由自取。在一次演讲中,林肯说:

会不会有一个大西洋彼岸的军事强国远涉重洋,一举把我们毁灭呢?绝不会!所有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军队联合起来,把地球的全部财富(我们自己的除外)充当他们的军费,由拿破仑率领着他们苦战一千年,也休想依靠武力在俄亥俄河喝上一口水或是在蓝岭留下一个足迹。那么,危险究竟从何而来呢?我的回答是,如果危险果真来临,它必然是在我们内部产生,而不可能来自外部。如果我们命该遭殃,那么,始作俑者肯定是我们自己,遭毒手的也是我们自己。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我们要么永世长存,要么死于自杀。(-At what point shall we expect the approach of danger? By what means shall we fortify against it?-- Shall we expect some transatlantic military giant, to step the Ocean, and crush us at a blow? Never!--All the armies of Europe, Asia and Africa combined, with all the treasure of the earth (our own excepted) in their military chest; with a Buonaparte for a commander, could not by force, take a drink from the Ohio, or make a track on the Blue Ridge, in a trial of a thousand years.

At what point then is the approach of danger to be expected? I answer, if it ever reach us, it must spring up amongst us. It cannot come from abroad. If destruction be our lot, we must ourselves be its author and finisher. As a nation of freemen, we must live through all time, or die by suicide.)

(林肯总统《莱塞姆演说》1838年)
林肯 from artsandculture.google.com

当然,林肯并未暗示美国(或美国人)应该主动寻求毁灭。毫无疑问,他认为这种结果必然是灾难性错误和愚蠢所引发的不可预见的后果。但我想在这本书中表述的是,美国时代正在结束,部分原因是有一群位高权重的美国人想让它结束。美国梦正在破灭,因为某些美国领导者希望如此。换句话说,衰落,已成为一个政策目标。如果这种衰落继续以目前的速度进行,我们所知道的美国将不复存在。实际上,这个国家正在自杀。

事实证明,美国的自杀是一项计划的结果。这个计划不仅仅是为了毁灭。也是为了重建--它试图重建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家,用奥巴马总统的话来说就是”重塑美国的工作“。尽管奥巴马承认该计划的存在,但他并不负责这个计划;更准确地说,是它对他负责。这项计划在奥巴马之前就已经出现,存在的时间也将比他更长久。对毁灭和重建美国的50年计划来说,奥巴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他卸任后。会有其他人接手这项工作。这项计划最令人恐惧的是,大多数美国人对所发生事情一无所知。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他们的懵然无知正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这里有必要一开始就强调指出,美国国内拥护美国衰落的人并非叛徒或仇美者。他们致力于毁灭美国是因为他们真心相信,美国应该被毁灭。他们的行为是美国强大的道德批判的结果,这个问题从未被有效地驳斥过。它也很难被驳斥。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批判都沉默以对。有些人咆哮回应,也有些人希望改变话题。这些无效的反驳使得独立观察人士认为,这种批判无从驳斥。

结果,我们的中学和大学里普遍传授这种批判,并被华盛顿特区的执政者们欣然接受。这种批判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必须衰落,这样才能让其他国家崛起。目前,这一基本原则已被美国国内外政策所接受。国家自杀的计划已然实行。如果让它继续实施,美国时代的终结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只需要数年,而不是数十年。美国人的生活将衰退,“美国梦”将成为一种回忆,并沦为当代的笑柄。在那些促成这一切的人看来,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他们坚信,就像加缪所说的那样,自杀是一种合乎道德的做法。

翻阅专家和学者的著作,美国衰落的说法随处可见。“美国完蛋了吗?”2011年12月出版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y)期刊的标题上这样问道。贾科莫.基奥扎在《政治科学季刊》上警告说,曾经强大的美国,现在“正面临着最终衰败的前景”。 史蒂芬.科恩和布拉福德.德隆在新近出版的《影响力的终结》一书中设想了美国的悲惨命运。他们预测道:“美国人的生活水准将下降,美国将失去其统治地位和影响力。” 美国不再能主宰世界,因为“其他国家…..将拥有全部的金钱。”法里德.扎卡利亚曾是一位热心的美国拥护者,现在也改变了论调。他的新书名是《后美国时代》(The Post-American World)。整个领域内,评论家们商讨着如何防止衰落,或是如何应对衰落。几乎没有人说这种衰落纯属无稽之谈,或是指出美国的前景将日新月异。

这种衰落似乎有三个明显的指标。首先,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快速增长的经济相比,美国的经济停滞不前、日益衰落。斯蒂芬.沃尔特在近期的文章《美国时代的终结》中写道:“2025年前,中国经济的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最快在2016年(奥巴马离任的那一年),中国(而不是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个看似不可避免的情况一旦发生,将是几百年来第一次由一个非西方,非英语国家领导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时代与美国经济优势时代相重叠,一旦经济优势不复存在,美国时代也将正式结束,这种说法似乎很公正。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旦失去其霸主地位,就再也无法恢复。

其次,美国深陷债务危机之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17万亿的国家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换言之,这个数字比美国一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额还要大。半数债务是奥巴马执政时期累计下来的,平均一年一万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奥巴马在两个任期内将使财政赤字增加一倍以上。美国的债主,大部分是外国,例如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因此,债务产生的财富从美国转移,涌向其他国家。今天,不再是美国拥有世界,而是世界正在逐渐掌控美国。此外,如果美国继续以奥巴马的速度累计债务,要不了多久,这个国家将宣告破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并不在于这个问题已极其严重,而在于总统似乎对此异常冷漠,好像稳坐钓鱼台。我们知道的东西,他也知道。结果可以预料。富国就像富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承受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最终,债权人会出现,拿走你的房子和汽车。

最后,美国正丧失她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些国家忙着构建,更新他们的核武库,而奥巴马政府却将核武器大力削减。根据《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已将数千枚核弹头减少为1550枚。2013年,奥巴马提出将把这个数字进一步削减至1000枚左右,他说他打算裁撤所有的核武器。美国削减核武器的做法能否促进世界和平,尚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削弱美国的军事优势。


当自杀成为国策

书名《一个国家的自杀》2014年出版
作者 Dinesh D’Souza
迪奈什.德苏萨


一个国家的自杀- 图书- 豆瓣



(林肯总统《莱塞姆演说》1838年)

莱塞姆演说全文中译

作为亚伯拉罕·林肯最早发表的演讲之一,这篇演讲受到了历史学家的仔细研究和争论,他们认为它对他后来的公共政策有着广泛的影响。林肯发表这篇演讲时28岁,刚刚从一个贫困的拓荒村搬到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

威廉·赫恩登(William Herndon)于1844年成为林肯的律师合伙人,他这样描述此事:“我们在斯普林菲尔德有一个社团,它囊括并掌控着当地所有的文化和人才。与其他社团不同,它的会议是公开的,为社区带来了巨大的荣誉……这篇演讲的灵感源于几周前圣路易斯发生的一起暴徒焚烧黑人的事件。林肯把这件事作为他演讲的素材……这篇演讲发表在《桑加蒙日报》(Sangamon Journal)上,为这位年轻的演说家赢得了声誉,他的名声很快便传到了他所居住的地方之外。”

政治制度的永续:
1838年1月27日,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青年会堂演讲

今晚演讲的主题是政治制度的永续。

在太阳下发生的伟大事件的记录中,我们,美国人民,发现我们的记录以公元十九世纪为纪年。——我们和平地占有着地球上最美丽的部分,就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而言。我们处在一套政治制度体系的治理之下,它比以往任何历史记载都更有助于实现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当我们登上人生的舞台时,就发现自己是这些基本福祉的合法继承者。我们并非辛勤劳作,去获得或建立这些权利——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他们曾经坚韧、勇敢、爱国,如今却已逝去,令人惋惜。他们的任务(他们也英勇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是自己拥有这片美好的土地,并通过他们自己,将这片土地赐予我们;并在这片土地的丘陵和山谷上,建立起一座自由与平等权利的政治大厦;而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将前者,不被侵略者亵渎;后者,不被时间的流逝所腐朽,不被篡夺所撕裂,传承给命运将赋予世界的最新一代。感恩先辈,公正对待自己,对子孙后代尽责,热爱我们整个种族,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我们忠实地履行。

那么,我们该如何履行呢?——危险何时会降临?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抵御它呢?——难道我们指望某个跨大西洋的军事巨人踏上海洋,一举将我们碾压吗?绝不可能!——即使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所有军队联合起来,把地球上所有的财富(除了我们自己的)都装进他们的军事宝库里,在拿破仑的统帅下,用一千年的时间,也无法用武力从俄亥俄河汲取一口水,也无法在蓝岭山脉留下任何痕迹。

那么,危险何时会降临呢?我的答案是,如果它真的降临到我们头上,它必然会从我们身边涌现。它不可能来自外部。如果我们注定要毁灭,那么我们自己也必须是它的创造者和终结者。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国家,我们必须永远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自杀身亡。


我希望自己是过于谨慎了;但如果并非如此,那么即使现在,我们中间也存在着某种不祥之兆。我指的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对法律的日益漠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狂野的激情取代法院的冷静判决,用比野蛮暴徒更恶劣的暴徒取代司法行政官员。这种倾向在任何社会都极其可怕;而现在它就存在于我们这里,虽然承认这一点会让我们感到不快,但否认它的存在则是对真相的违背,也是对我们智商的侮辱。暴徒暴行的报道构成了当今时代的每日新闻。这些暴行遍布全国,从新英格兰到路易斯安那——它们既不是前者永恒的积雪所特有的,也不是后者烈日炎炎所特有的——它们并非气候的产物——也不限于蓄奴州和非蓄奴州。同样,这些暴行也出现在南方那些寻欢作乐的奴隶主中间,也出现在这片生活规律、热爱秩序的土地上。——因此,无论其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同的。

详述所有这些暴行的恐怖行径既冗长乏味,也毫无意义。密西西比州和圣路易斯发生的暴行或许是最危险的例子,也是最令人发指的。在密西西比州,他们首先绞死了常客;这群人当然不是为了谋生,也不是一种非常有用或非常诚实的职业;但这种职业非但没有被法律禁止,实际上还得到了仅仅一年前立法机关通过的一项法案的许可。接下来,涉嫌密谋发动叛乱的黑人在该州各地被抓获并绞死;然后是被认为与黑人结盟的白人;最后,从邻州来此办事的陌生人,在许多情况下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就这样,绞刑的过程不断上演,从赌徒到黑人,从黑人到白人,再从白人到陌生人;直到每条路边的树枝上都悬挂着死人;其数量几乎足以与当地原生的西班牙苔藓媲美,成为森林的帷幕。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圣路易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那里只有一个受害者被献祭。他的故事很短;或许,如果说有什么比这更冗长的故事了,那么它或许是现实生活中所见过的最悲惨的故事了。一个名叫麦金托什的混血男子在街上被抓住,拖到城郊,用铁链拴在树上,真的被烧死了;这一切都发生在他成为自由人、处理好自己的事务、与世无争之后的一个小时内。

这就是暴民暴政的后果;这样的场景在这片不久前以热爱法律和秩序而闻名的土地上越来越常见;而关于这些故事,即使到了现在,也已经变得耳熟能详,除了闲聊之外,再无其他。

但你或许会问:“这与我们政治制度的延续有什么关系?”我的回答是,关系很大。相对而言,它的直接后果不过是小灾大祸;它的危险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容易将其直接后果视为唯一的后果。抽象地来看,维克斯堡赌徒的绞刑并无大碍。他们构成了人口的一部分,在任何社会中都比无用更糟糕;他们的死亡,如果没有树立恶毒的先例,对任何人来说都绝不是值得惋惜的事情。如果他们每年都因瘟疫或天花而从生存的舞台上消失,那么正直的人或许会从中受益匪浅。——关于圣路易斯焚烧黑人的正确推理也与此类似。他因残忍地谋杀了城里一位最值得尊敬的公民而失去了生命;如果他没有那样死去,那么不久之后,他必定会依法而死。至于他本人,情况就是这样,也可能是其他情况。——但无论哪种情况,其教训都令人恐惧。——当人们今天想着绞死赌徒或烧死杀人犯时,他们应该记住,在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的混乱中,他们绞死或烧死一个既不是赌徒也不是杀人犯的人,和绞死或烧死一个既不是赌徒也不是杀人犯的人,同样有可能;而明天的暴徒们,如果效仿他们树立的榜样,可能,而且很可能会因为同样的错误,绞死或烧死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如此,那些无辜的人,那些一直坚决反对各种违法行为的人,也和有罪的人一样,成为暴徒暴行的牺牲品;就这样一步步地发展下去,直到所有为保护个人人身和财产而筑起的城墙都被践踏和忽视。但这还不是罪恶的全部。——通过这些例子,通过实施此类行为却逍遥法外的例子,那些精神上无法无天的人,在实践中也变得无法无天;由于他们习惯了不受任何约束,只害怕惩罚,因此变得完全不受约束。——他们一直把政府视为最大的祸害,因此他们庆祝政府的停止运作;他们祈祷的无非是政府的彻底毁灭。而另一方面,善良的人,热爱安宁、渴望遵守法律、享受法律福利的人,他们乐意为保卫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产被毁,家人受辱,生命受到威胁,人身受到伤害,却看不到任何好转的迹象;对一个不给他们提供任何保护的政府感到厌倦和厌恶;并且不太反对他们认为不会有任何损失的改变。因此,通过这种暴民统治精神的运作——所有人都必须承认,这种精神现在在国内广泛传播——任何政府,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组成的政府的最强大的堡垒,都可能被有效地摧毁和摧毁——我指的是人民的忠诚。每当这种影响在我们中间产生;每当邪恶的民众被允许成百上千地聚集在一起,烧毁教堂,破坏和抢劫食品商店,将印刷机扔进河里,枪杀编辑,随意绞死和烧死令人讨厌的人而不受惩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政府无法持久。由于这些事情,最优秀的公民的感​​情会或多或少地与它疏远;因此,它将没有朋友,或者朋友太少,而这少数的几个人又太弱,以至于他们之间的友谊无法有效。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下,具有足够才能和雄心的人们不会不想抓住机会,发起攻击,推翻这美丽的结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结构一直是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们最美好的希望。

我知道美国人民深爱着他们的政府;我知道他们会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我知道他们会长久地忍受苦难,而不会考虑换一个政府。然而,尽管如此,如果法律不断被藐视和漠视,如果他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权利仅仅被一群反复无常的暴徒所掌握,那么他们对政府的感情疏远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这迟早都会到来。

那么,危险就可能降临到这一点上。

问题又来了:“我们该如何抵御它?”答案很简单。让每一个美国人,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人,每一个祝福子孙后代的人,都以革命的鲜血发誓,绝不违反国家的任何法律;也绝不容忍他人违反这些法律。正如1976年的爱国者们为捍卫《独立宣言》所做的那样,为了捍卫宪法和法律,让每一位美国人都献出自己的生命、财产和神圣的荣誉;让每个人都牢记,违反法律就是践踏父辈的鲜血,就是在损害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自由。让每一位美国母亲都对在她怀里咿呀学语的婴儿灌输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让法律在学校、神学院和大学里被传授;让法律写进启蒙课本、拼写课本和年鉴;让法律在讲坛上被宣扬,在立法机构中被宣布,在法庭上被执行。简而言之,让法律成为国家的政治宗教。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富人和穷人、严肃的人和快乐的人,无论性别、语言、肤色和身份,都在它的祭坛上不断地献祭。

只要这种情绪在全国普遍,甚至非常普遍地盛行,一切破坏我们民族自由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一切企图都将是徒劳的。

当我如此迫切地敦促严格遵守所有法律时,请不要理解为说没有恶法,也不要理解为说不会出现任何尚未制定法律来解决的不满。——我的意思并非如此。但我的意思是,尽管恶法(如果存在)应尽快废除,但在它们仍然有效时,为了树立榜样,仍应虔诚地遵守。在未制定法律的情况下也应如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为其制定适当的法律规定;但在此之前,如果不是太过难以忍受,就让它们忍受吧。

没有任何冤屈适合用暴民法来救济。在任何情况下,例如废奴主义的颁布,必然有两种情况之一是正确的:要么是这件事本身是正确的,因此值得所有法律和所有善良公民的保护;要么是错误的,因此应该被法律禁止;在这两种情况下,暴民法的介入都既没有必要,又不正当,也无可厚非。

但是,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假设我们的政治制度会受到威胁呢?我们难道没有维护它们五十多年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再维护五十倍之久呢?

我们希望没有充分的理由。我们希望所有危险都能被克服;但断定任何危险都不会发生,本身就极其危险。现在和将来都存在着许多危险的因素,这些因素以前从未存在过;而且并非微不足道,不值得关注。我们的政府自成立至今一直保持其原有的形态,这并不足为奇。在那段时期,它曾有许多支柱支撑着它,而这些支柱如今已腐朽不堪,支离破碎。在那段时期,所有人都觉得它是一场悬而未决的实验;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当时,所有追求名望、声望和卓越成就的人,都期望在那场实验的成功中找到它们。他们的一切都押注于此:——他们的命运与之密不可分。他们的雄心壮志,渴望在世人钦佩之时,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命题的真理。迄今为止,这个命题充其量不过是些问题,毫无意义。他们若成功,将永垂不朽;他们的名字将流传于郡县、城市、河流和山脉;他们将永远受到崇敬、歌颂和敬仰。若失败,他们将被短暂地称为恶棍、傻瓜和狂热分子,然后沉沦被遗忘。他们成功了。这项实验是成功的;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赢得了不朽的名声。但猎物已被捕获;我相信,随着猎物的捕获,追逐的乐趣也随之终结。这片荣耀的田野已被收割,庄稼已被占有。但新的收割者将会出现,他们也将寻找新的田野。认为雄心勃勃、才华横溢之人不会继续涌现,就等于否认世界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即便他们真的出现了,他们也会像前人一样,自然而然地寻求满足自己统治欲望。那么,问题在于,支持和维护他人建立的大厦,能否带来这种满足感?答案是肯定的。许多伟人足以胜任他们应该承担的任何任务,但他们的野心除了国会席位、州长职位或总统职位之外,别无所求;但这些人并非雄狮家族或雄鹰部落的成员。你以为这些位置能让亚历山大、凯撒或拿破仑满意吗?——绝不!杰出的天才不屑于走人迹罕至的道路。他们探索的是前人未曾探索过的领域。——他们觉得在为纪念他人而建的纪念碑上,再添新篇章,毫无意义。它否认在任何首领手下效力已足够光荣。它不屑于追随任何前任的脚步,无论他们多么杰出。它渴望并渴望获得荣誉;只要可能,它就会得偿所愿,无论是解放奴隶,还是奴役自由民。那么,期待某个拥有无上天赋,并拥有足以将其推向极致的野心的人,在我们之中出现,这难道不合理吗?而当这样的人出现时,需要人民团结一致,拥护政府和法律,并且普遍具备智慧,才能成功地挫败他的阴谋。

他将以声望为最高目标,尽管他乐意通过行善而非行恶来获得声望,甚至可能更乐意;然而,机会已逝,建设之路已无可建树,他便会大胆地着手推倒重建。

因此,这是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极其危险,而且是以前不可能存在的。

另一个曾经存在,但现在同样程度上已不复存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我们的制度。我指的是革命的精彩场面对人民的激情(不同于他们的判断)产生的强大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我们天性中固有的、在和平、繁荣和自觉力量状态下也如此常见的嫉妒、羡慕和贪婪,在当时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和抑制了;而根深蒂固的仇恨原则和强烈的复仇动机,非但没有互相攻击,反而专门针对英国民族。就这样,迫于形势的压力,我们本性中最卑劣的原则,要么被沉寂,要么化为推进最崇高事业——建立和维护公民及宗教自由——的积极推动力。

但这种情感状态必然会随着产生它的环境而消退,正在消退,已经消退。

我的意思并非说革命的场景现在或将来会被完全遗忘;而是说,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它们必然会淡出世人的记忆,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希望,只要人们还在阅读圣经,它们就会在历史上被阅读和讲述;——但即使它们会,它们的影响力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即便如此,它们也不如刚刚逝去的那代人那样广为人知,感受也更加深刻。在那场斗争结束时,几乎每个成年男性都曾参与过其中的一些场景。其结果是,这些场景,以丈夫、父亲、儿子或兄弟的形式,在每个家庭中都能找到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一部不容置疑的真实见证,在残缺的肢体中,在所受的伤疤中,在所讲述的场景中——也是一部所有人都能读懂、理解的历史,无论智者和无知者,有学问的人还是无学问的人。——但那些历史已经不复存在。它们永远无法被阅读。它们曾是一座力量的堡垒;但是,入侵的敌人所无法做到的事情,时间的无声炮火已经做到了;夷平了它的城墙。它们不复存在了。——它们曾是一片参天橡树林;但不可阻挡的飓风席卷了它们,只留下零星的树干,失去了翠绿,落叶纷纷,没有遮荫,在微风中呜咽,用残缺的枝干与更猛烈的风暴搏斗,然后沉没,不复存在。

它们曾是自由神殿的栋梁;如今,它们已崩塌,这座神殿也必将倒塌,除非我们,它们的后代,用冷静理性的坚实石料凿成新的栋梁来取代它们。激情曾经帮助过我们;但现在已无能为力。将来,它将成为我们的敌人。理性,冷静、精于算计、不带任何感情的理性,必须为我们未来的支持和防御提供一切素材。——让这些素材铸就普遍的智慧、健全的道德,尤其是对宪法和法律的崇敬:让我们始终改进;让我们始终保持自由;让我们始终尊崇他的名号;让他长眠期间,不许任何敌对的脚步踏过或亵渎他的安息之地;这些都将是最终的号角将唤醒我们的华盛顿的基石。

让自由的骄傲之基石安放在这些之上,如同其基石一样;正如人们关于唯一更伟大的机构所说,“地狱之门不能战胜它”。

来源:《亚伯拉罕·林肯全集》,罗伊·P·巴斯勒等人编辑。
评论
斯普林菲尔德演说厅与林肯1838年的演讲 (IHJ)
理解林肯:1838年在演说厅的演讲 (GLI)




身为美国人还是那么值得骄傲的事吗?或者像进步人士所宣称的,是一种耻辱?美国人的生活是否建立在一个充斥着盗窃、征服、镇压和谋杀的国家计划基础上?作者为美国的生死存亡深感担忧,除非进步人士的反美呼声得到扼杀,否则美国将不再是象征自由的灯塔。针对持反美观点的左派人士提出的控诉,作者在本书中一一给予尖锐、激昂且不乏逻辑的反驳。
本书全景式解剖当代美国社会的思想纷争,你将了解到:进步主义人士是如何散播谣言,指控美国政府的势力正在进行不公扩张并将“魔爪”伸向纳税人之手的?为什么他们必须警惕进步主义人士所谓的“改革”主张,而那实际上恰是集权主义抬头的契机?美国政局右派当道,但是他们万万想不到,在他们当中隐藏着两位即将颠覆美国的左派领袖——奥巴马和希拉里!奥巴马政府竟然一直缩减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并将权力重新分配给其他国家?为什么说美国是在主动选择衰落?
作者迪内希·德·索萨(Dinesh D'Souza),一位有着25年研究经验的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曾在里根时代任白宫政策分析师。索萨曾先后于美国企业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院出任研究员,并于2010~2012年担任纽约国王学院的校长。索萨通过多本著作成为公共政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亚裔美国人,被《纽约时报》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保守派思想家之一。

目录

第1章 永世长存,或死于自杀:奥巴马的选择
当自杀成为国家政策
放弃中东、裁撤核武,为哪般?
“帝国之基:窃取与掠夺”
种族赔偿:奥巴马的道德颠倒
第2章 保守主义的天堂,进步主义的地狱
美国最大的内部分歧
“令狗屎都蒙羞的哲学家”
奥巴马医改:纵容懒惰
追求下半身自由的进步主义者
第3章 1776 年精神:创建时代新秩序
选举出来的专制政府
“利维坦国家”
肯尼迪基调:官场美国梦
专利权:为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
第4章 1968 年意识形态 解散权力结构
袭击五角大楼:罪有应得?
奥巴马的弥天大谎
自我放纵的20 世纪60 年代
“创造性破坏风暴”愈演愈烈
第5章 毁灭美国,然后重建:激进策略的推进
“迷幻药、大赦和堕胎”党
希拉里:领导美国的接力者
分化、妖魔化、组织和欺骗
“尽你所能,披上道德的外衣”
第6章 “高尚野蛮人”:命运多舛的种族
哥伦布:“令种族灭绝成为政策”
欧洲人与原住民,谁更嗜血?
征服伦理:非理性偏见
贱卖曼哈顿,并非抢劫?
第7章 巨大的新国家:征服欲和普世统治精神
阿兹特兰国:“隐喻”的事实
门罗主义和“昭昭天命”论
政府批准的腐败
不如将整个墨西哥据为己有
第8章 生而平等的悖论:奴隶制原罪
“寄居”在祖国
死灰复燃的奴隶制
所有政治错误中最大的虚伪和危机
“感谢上帝,我的祖父上了那艘船”
第9章 全系统歧视:种族主义
警犬和高压水枪
种族优待举措:以偏纠偏
马丁·路德·金的期票:《独立宣言》
人种竞争的乌托邦框架
第10章 膨胀的美国梦:没有更多边疆
粗暴、精明、好奇心强
强制性慈善
亚当·斯密悖论
盛田昭夫的“供给面”经济学
第11章 贫富分化的罪魁祸首:技术资本主义
“公平份额”的始作俑者
系统性盗窃:知识分子的臆断
连穷人都能吃得肥头大耳
向上分裂的中产阶级
第12章 全球化的奶酪:东西方双重受益
反殖民魔咒
新兴市场的“落后优势”
中国的顿悟
资本主义的铁律
第13章 “温和”的超级大国:横行全球
轰然坍塌的苏联帝国
五角大楼的“核战推演”
作为国际图腾的奥巴马
“越战”:一场愚蠢的战争
第14章 一群人惨遭勒索,一群人不劳而获
温文尔雅的流氓
联邦政府:小偷机构
征服财富创造者
被道德绑架的公平
第15章 全民监控:便于抢劫的踩点
大号“圆形监狱”
毛骨悚然的监视
乔治·奥威尔式专制
没有谁是安全的
第16章 慢性自杀的美国时代:美国的未来
目睹美国时代的终结
东方的崛起:另一个美国故事
非西化的现代化
美国的未来悬而未决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6 22: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