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加拿大 原因何在

作者:change?  于 2025-5-17 04: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放弃中东、裁撤核武,为哪般?

除了核霸权,美国还放弃了她在世界各地的霸主地位,特别是在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至关重要的中东地区。正如政治学者法瓦兹.格尔格斯在他的新书《奥巴马与中东》(Obama and the Niddle East)中指出的那样,“美国的影响力......子20世纪40年代末冷战开始以来已降至最低点......美国既不像过去那样发号施令,也无法支配这片地区。我们正见证中东地区美国时代的结束。” 中国、俄罗斯和其他新兴国家不断壮大的实力也限制了美国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影响。美国似乎正沦为一个衰弱的巨人,成为第二个加拿大。

衰退不仅对美国造成影响,也会对美国人产生影响。我们面对的情景,不仅仅是美国地位的大幅度下降,美国的生活水准也严重滑坡。在某些方面,美国与一些新兴国家交换了位置。他们越来越强大,美国却越来越虚弱,他们获得了影响力,美国却丧失或将之放弃。他们迅速增长,美国却冒着经济崩溃导致国家沦为世界二流甚至三流之国的风险。

谈论美国的衰落甚至是崩溃,这似乎令人惊异,回想起来,就在几年前,美国还处在世界的巅峰。事实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军事力量无与伦比,她的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她的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美国的优势开始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美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但美国成为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则是在苏联解体后的1992年。因此,必须对美国在20世纪下半叶所获得的成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美国时代仅有六十年。而美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领袖只有短短的20年。想想持续了一千年的罗马时代,再想想统治世界达数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和大英帝国,相比之下,美国的统治不仅短暂,而且已岌岌可危。

两个多世纪前,美国缔造者就已经预测并精心构思了她的全球优势,这些缔造者齐聚费城,相信他们为一种新型社会创建了一种模式。他们称之为“时代新秩序”,或者用汤姆.佩恩的话来说,美国的生日是“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日”。这些缔造者深知,他们处在一个独特的位置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指出,历史上的国家靠“机遇和武力”所建,但缔造美国靠的却是“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这些缔造者创造了一种通用范例,因此,乔治.华盛顿可以宣布,美国的事业也是“人类的事业”。与此同时,这些缔造者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国家,他们相信,这个国家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事实证明,他们的预言完全正确。

不过,他们不可能知道的是,他们也为西方文明创造了最后一个最好的希望。许多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是西方文明的化身和保卫者,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西方文明的领导权不停地发生转移,从15世纪的葡萄牙到16世纪的西班牙,从17世纪的法国再到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但不管怎样,接力棒总是在欧洲强国间传递。直到20世纪,欧洲才丧失了统治地位,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三个重要的欧洲强国(英法德)夷为平地。

1964年,政治学者詹姆斯.伯纳姆出版了《西方国家的自杀》(Suicide of the West)。 伯纳姆指出:“西方文明已在世界权力结构中经历了一段极为快速的衰退和下滑。”伯纳姆不是在谈论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准,他指的是西方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下降。伯纳姆指出,20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控制着世界近2/3的不动产。细心的观察者不可能看不到,“1914年时,西方文明的势力范围,几乎就是整个世界”。可在短短几十年内,西方国家的控制范围便大大减少。一个接一个西方国家放弃了他们的殖民地,有时候是主动放弃,有时候是经历了一场战争。但不管以何种方式,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洲的那些国家获得了独立,也就是说,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控制。“如果这个过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继续进行,”伯纳姆写道,“那么,仅仅从数学上推断,西方国家将彻底完结。”由于这种级别的历史性收缩很少会发生逆转,因而伯纳姆相信,“西方国家在衰退,已奄奄一息。”

伯纳姆漏掉了一项关键的发展:领导权已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与英国和法国不同,美国不是一个控制殖民地的国家(实际上,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并未以英国和法国的方式为自己寻求殖民地,恰恰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一直鼓励英国,让她的殖民地获得独立。因此、美国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与欧洲不同,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美国的理想以及美国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吸引力。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写道:“以力取胜,半胜而已。”美国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她的制度和价值观被接纳,而不是强加于人。尽管如此,对美国的成功也应有清醒的认识,一旦美国倒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拾起接力棒。美国时代的结束,似乎也是西方文明终结的信号。

如果说美国正在衰退,那么,是什么导致的呢?很明显,不是外部因素。目前没有纳粹或其他足以摧毁美国的威胁。对美国人的生命和美国的利益来说,极端的激进分子是个严重威胁,但他们既无法控制美国的经济,也无法威胁到美国的存在。充其量,他们只是一个外部阻力而已。可是,令人不安的是,对美国最大的拖累似乎来自美国国内。我们正从内部被拖垮。

(待续)《一个国家的自杀--如果世界没有了美国》作者 Denish D'Souza 2014年出版




法瓦兹·A·格尔格斯(阿拉伯语:فواز جرجس;黎巴嫩语发音:[fawˈwaːz ˈʒeɾʒes])是一位黎巴嫩裔美国学者和作家,其研究领域涵盖中东、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社会运动以及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关系。

格尔格斯目前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教授。[1] 他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当代中东阿联酋教席教授,并于2010年至2013年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东中心首任主任。[2]

格尔格斯的著作《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西方与中东民主的失败》于2024年5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3]本书探讨了如果二战结束后美国领导人鼓励独立的中东领导人和人民,而不是支持君主、独裁者和强人,中东的历史可能会有所不同。[4]
传记

法瓦兹·A·格尔盖斯于1959年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的一个希腊东正教家庭。黎巴嫩内战期间,他的家乡遭到战火破坏,他的家人被迫逃往叙利亚,在基督教修道院避难。格尔盖斯在叙利亚待了一年,之后移居美国。[5]

格尔盖斯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在牛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了两年研究员。他曾担任莎拉·劳伦斯学院克里斯蒂安·A·约翰逊奋进基金会中东研究和国际事务教席教授。[6]

格尔格斯著有众多著作和出版物,包括:《塑造阿拉伯世界:纳赛尔、库特布与塑造中东的冲突》(2018年)、《圣战者之旅:穆斯林激进主义内幕》(2007年)以及《远方敌人:圣战为何走向全球》(2009年)。

《华盛顿邮报》将《远方敌人》评选为该领域最佳十五部著作之一。《圣战者之旅》曾连续数月位居巴诺书店和《外交事务》杂志畅销书榜单。

沙迪·哈米德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称,《塑造阿拉伯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且经过深入研究的修正主义历史著作,揭示了在塞西统治表面平静之下,埃及仍然动荡不安的势力……格尔格斯对埃及历史上一个关键时期的重新审视,有力地说明了所有意识形态——即使是那些看似最固定、最坚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都是流动的,并且取决于事件本身。”[7]

在“9·11”事件十周年之际,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格尔格斯的著作《基地组织的兴衰》(2011年)。[8] 一年后,《奥巴马与中东》[9](2012年5月)由佩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

格尔格斯的节目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电视和广播网络上,包括CNN、ABC、CBS、NPR、BBC和半岛电视台。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前的几周里,他经常做客《奥普拉·温弗瑞秀》、PBS的《吉姆·莱勒新闻一小时》和《查理·罗斯秀》。

在“阿拉伯之春”抗议活动十周年之际,格尔格斯警告说,阿拉伯世界社会动荡的根源仍在酝酿,并补充说“现状难以维持,下一次爆发将是灾难性的”。

个人生活

格尔盖斯的妻子是诺拉·科尔顿教授,她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伦敦大学学院全球健康商学院院长。[11] 两人育有四个孩子。

格尔盖斯出生于1958年黎巴嫩内战期间,属于1975年战争一代。据他所说,“我们这一代人被彻底摧毁了——在1975年至1990年间,我们这一代人要么被宗派部落冲突杀害、残害和污染,要么被迫流亡。”[12] 尽管格尔盖斯为了逃避冲突移民到美国,但他的弟弟巴萨姆在1990年的战争中丧生。格尔盖斯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生活,现居伦敦。
作品
格尔盖斯,法瓦兹·A. (2018). 《塑造阿拉伯世界:纳赛尔、库特布与塑造中东的冲突》。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ISBN 9780691167886。
Gerges, Fawaz A. (2016)。《ISIS:历史》。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ISBN 9780691170008。
Gerges, Fawaz A. (2015)。《中东的争议性政治:阿拉伯起义之后的民众抵抗与边缘化行动主义》。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ISBN 9781137537218。
Gerges, Fawaz A. (2013)。《新中东:阿拉伯世界的抗议与革命》。剑桥大学出版社。ISBN 978-1107616882。
Gerges, Fawaz A. (2012)。《奥巴马与中东:美国时代终结了吗?》。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ISBN 978-0230113817。
Gerges, Fawaz A. (2011). 《基地组织的兴衰》。牛津大学出版社。
Gerges, Fawaz A.;Wynbrandt, James (2009). 《巴基斯坦简史:事实档案》。ISBN 978-0-8160-6184-6。
Gerges, Fawaz A. (2009). 《远方敌人》。剑桥大学出版社。ISBN 978-0521737432。
Gerges, Fawaz A. (2006). 《圣战者之旅:穆斯林武装组织内幕》。Harcourt出版社。ISBN 0-15-101213-X。
Gerges, Fawaz A. (2005). 《远方敌人:圣战为何走向全球》。剑桥大学出版社。ISBN 0-521-79140-5。
Gerges, Fawaz A.;Wynbrandt, James (2004). 《沙特阿拉伯简史》。Checkmark Books出版社。ISBN 0-8160-5795-8。
Gerges, Fawaz A. (1999). 《美国与政治伊斯兰:文化冲突还是利益冲突?》。剑桥大学出版社。ISBN 0-521-63957-3。
Gerges, Fawaz A. (1994). 《超级大国与中东:1955-1967年的地区和国际政治》。Westview出版社。ISBN 0-8133-8696-9。



出生于1905年11月22日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逝世于1987年7月28日(享年81岁) 美国康涅狄格州肯特 
配偶:玛西娅·莱特纳 (1934年结婚) 亲属:大卫·伯纳姆(兄)
 学术背景 教育背景 普林斯顿大学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其接受影响者  马基雅维利、索雷尔、帕累托、莫斯卡·米歇尔斯、马克思、托洛茨基 
学术著作 学科:哲学 分支学科:政治哲学 学派或传统 托洛茨基主义(早期)美国保守主义(晚期)
 院校:纽约大学 
著名学生:莫里斯·纳坦森 
著名著作:《管理革命》(1941年)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自由的捍卫者》(1943年) 
著名思想:"管理阶层",  "管理国家"  Managerial class   / Managerial state
受其影响者  奥威尔 弗朗西斯·麦克唐纳 拉夫·戈特弗里德 莫尔德布格

詹姆斯·伯纳姆(James Burnham,1905年11月22日-1987年7月28日)是一位美国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曾任纽约大学哲学系主任。

他的处女作是《哲学分析导论》(1931年)。伯纳姆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著名的托洛茨基主义活动家。他最著名的著作《管理革命》(1941年)对一个日益程序化、因而僵化的社会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在写这本书的前一年,他拒绝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美国保守运动的领袖,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右翼政治理论家。伯纳姆是威廉·F·巴克利的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的编辑和定期撰稿人,文章涉及多个主题。他反对遏制苏联,并呼吁在世界范围内推翻共产主义。

早年生活
詹姆斯·伯纳姆于1905年11月22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他的父亲克劳德·乔治·伯纳姆是一位英国移民,曾担任伯灵顿铁路公司的高管。詹姆斯自幼信奉罗马天主教,但在大学期间拒绝天主教,终生信奉无神论。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之后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师从J. R. R. 托尔金和马丁·达西等教授。1929年,他成为纽约大学哲学教授。

1934年,他与玛西娅·莱特纳结婚。

托洛茨基主义
1933年,伯纳姆与西德尼·胡克一起组织了由荷兰出生的和平主义牧师A. J. 穆斯特领导的美国工人党。伯纳姆支持1934年与美国共产主义联盟的合并,该联盟组建了美国工人党。1935年,他与该党的托洛茨基派结盟,并主张与美国社会党融合。在此期间,他与列夫·托洛茨基成为朋友。伯纳姆为《党派评论》撰稿,也对德怀特·麦克唐纳和菲利普·拉夫等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伯纳姆与托洛茨基主义的接触并不长久:从1937年起,两人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

1937年,托洛茨基主义者被开除出社会主义党,这一举动导致同年年底社会主义工人党(SWP)成立。在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部,伯纳姆与马克斯·沙赫特曼结盟,参与了一场派系斗争,争夺由詹姆斯·P·坎农领导、列夫·托洛茨基支持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多数派的地位,捍卫苏联作为一个堕落的工人国家,抵御帝国主义的入侵。尤其是在目睹了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约瑟夫·斯大林政权入侵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以及1939年11月苏联入侵芬兰之后,沙赫特曼和伯纳姆开始认为苏联是一种新的帝国主义阶级社会,因此不值得社会主义运动给予哪怕是批判性的支持。

1940年2月,他撰写了《科学与风格:给托洛茨基同志的答复》,在文中他与辩证唯物主义决裂。在这篇文章中,他回应了托洛茨基的请求,即提请他关注“那些应该为无产阶级取代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著作”,并提到了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以及“目前正在合作编写新版《统一科学百科全书》的科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

在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部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之后,各派系在一系列激烈的内部讨论公报中各抒己见。1940年4月初,该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最终以55票赞成、31票反对的结果,以坎农多数票通过了该决议。尽管多数派试图通过继续辩论并允许少数派在党的执政党全国委员会中按比例代表制来避免分裂,但沙赫特曼、伯纳姆及其支持者还是退出了社会主义工人党,并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再次被称为“工人党”。

然而,这次决裂也标志着伯纳姆参与激进运动的终结。1940年5月21日,他致信工人党全国委员会,宣布退出该组织。在信中,他明确表示自己已经远离了马克思主义:

如你所知,我拒绝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 ...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历史”理论,就其经验内容而言,已被现代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所否定。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过时的,要么在应用于当代经济现象时毫无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那些仍然有效的方面,在我看来,并不能证明其理论结构的合理性。

我不仅认为“社会主义不可避免”的说法毫无意义,而且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唯一替代方案”也是错误的;而且我认为,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一种新的剥削社会形式(我称之为“管理社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比社会主义更有可能成为现实。...

因此,无论出于何种意识形态、理论或政治原因,我都无法承认或感受到与工人党(或任何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何联系或忠诚。事实就是如此,我再也无法假装如此,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1941年,伯纳姆写了一本书,名为《管理革命: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分析了他所看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本书被《生活》杂志评选为1924年至1944年间100本杰出书籍之一。

OSS 和《国家评论》

二战期间,伯纳姆离开纽约大学,前往战略情报局(OSS)工作,该局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经乔治·F·凯南推荐,伯纳姆受邀领导政策协调办公室下属半独立的“政治与心理战”部门。[7]

随后,在冷战期间,他呼吁对苏联采取积极战略。作为20世纪50年代初《自由人报》的撰稿人,他认为该杂志过于关注经济问题,尽管该杂志对苏联威胁发表了广泛的看法。在《世界之争》(1947年)中,他呼吁美国、英国和英国各自治领建立共同公民身份,并建立一个反对共产主义的“世界联盟”。伯纳姆的思考对象是霸权世界,而非权力平衡:

我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由美国发起和领导的世界联盟将是一个世界帝国。在这个帝国联邦中,美国凭借其对原子武器的垄断,将拥有超越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决定性物质力量优势。也就是说,在世界政治中,将不再存在权力平衡。[17]

1955年,他帮助小威廉·F·巴克利创办了《国家评论》杂志,该杂志从一开始就在外交政策上与伯纳姆保持一致。他在《国家评论》上撰写了一篇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专栏,其中提到了冷战。[18] 伯纳姆终身为该杂志撰稿,巴克利称他为“自《国家评论》创刊以来对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7] 他的外交政策方针使一些人将他视为第一位“新保守主义者”,尽管伯纳姆的思想对美国右翼的古保守派和新保守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9]

1983年,罗纳德·里根总统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

1978年11月初,他中风,影响了他的健康和短期记忆。[20] 1987年7月28日,他因肾癌和肝癌在康涅狄格州肯特的家中去世。[22] 1987年8月1日,他被安葬在肯特。[

理念:管理革命

伯纳姆1941年版开创性著作的封面

伯纳姆的开创性著作《管理革命》(1941年)基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资本主义的未来进行了理论分析。伯纳姆开篇即指出:“所有社会和经济群体,无论规模大小,都努力提升其在社会中的权力和特权相对地位,这是一条历史规律,迄今为止没有明显的例外。” 他随后权衡了三种可能性:(1) 资本主义是一种永久的社会和经济组织形式,并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2) 它是暂时的,其本质注定会崩溃并被社会主义取代;(3) 它目前正在转变为某种非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形式。[24][25] 由于资本主义在14世纪或多或少有一个明确的开端,因此它不能被视为一种不可改变的永久形式。[26]此外,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等早期经济体系的末期,大规模失业是“某种社会组织形式即将走向终结的征兆”。[27] 大萧条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失业也表明资本主义本身“不会持续太久”。[27]

伯纳姆同意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即资本家阶级必然会在阶级斗争中失败,但他不同意他们会因为工人阶级过于混乱和软弱而输给工人阶级。相反,他认为一个被称为管理阶级的新阶级将战胜资本家阶级。伯纳姆将这个新阶级定义为负责“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和协调任务”的个人。管理阶级负责指导技术专家,包括“运营主管、主管、行政工程师、监督技术人员;或者,在政府中……行政人员、专员、局长等等”。伯纳姆认为,管理阶级的崛起是由于现代经济日益复杂且范围日益扩大。由于某些任务需要极其专业的技术知识,资本家阶级无法独自完成所有必要的任务。这意味着资本家阶级必须雇佣人员来管理其他从事技术工作的人。这样做,资本家阶级就被淘汰了,因为管理者才是真正控制生产的人。尽管管理者仍然受雇于资本家阶级,但伯纳姆认为这种安排是不可调和的。这最终会导致实际拥有生产的管理者阶级从名义上拥有生产的资本家阶级手中夺取生产。根据伯纳姆的说法,管理者阶级将通过实施生产国有化来夺取权力。鉴于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和规模庞大,伯纳姆认为,这种国有化形式将比个体资本家统治更有效率。伯纳姆认为,“管理革命”将导致资本主义民主的衰落和生产管理控制的兴起,并以“无限国家”为载体。

通过分析世界各地新兴的社会形态,伯纳姆发现纳粹德国、斯大林统治下的俄国以及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的经济形态之间存在某些共通之处。伯纳姆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短暂时期内,一个新的社会已经出现,其中,一个由“管理者”组成的社会群体或阶层发起了一场“争夺社会主导地位、权力和特权以及统治阶级地位的斗争”。[28] 至少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已经形成了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理念,伯利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对此进行了特别阐述。[29] 伯纳姆扩展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无论所有权是公司制还是私人所有,还是国家制还是政府制,统治精英(由官僚和公职人员支持的高管和管理者)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本质界限,与其说是所有权,不如说是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

伯纳姆强调,他所谓的“新政主义”,“让我重申一遍,并非一种发达的、系统化的管理意识形态”。然而,这种意识形态确实促使美国资本主义走向了“管理化方向”:

新政主义也以其自身更为混乱、欠发达的方式,将国家与个人、计划与私营企业、工作(即使是救济性工作)与机遇、保障与主动性、“人权”与“财产权”等重点传播开来。毫无疑问,新政主义的心理效应正如资本家们所说的那样:破坏公众对资本主义理念、权利和制度的信心。其最显著的特征有助于让大众做好接受管理型社会结构的心理准备。[30]

伯纳姆认为,资本家阶级的权力将会衰落,而一个新的管理阶级将会崛起取而代之,领导国家和工业。他认为纳粹德国和苏联都拥有一个管理阶层,其经济模式优于自由资本主义。正因如此,他错误地预测纳粹会赢得二战。[25]
后期著作

在《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书中,他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如果新兴精英阶层保留一些民主的外在特征——政治反对派、新闻自由以及受控的“精英流通”,他们将会更加繁荣。

他1964年出版的《西方的自杀》一书成为战后美国政治保守运动的经典著作,宣扬了伯纳姆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反共产主义的新兴趣。他将政治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综合症,其支持者饱受各种内在矛盾的折磨。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古保守主义作家萨姆·弗朗西斯,后者撰写了两本关于伯纳姆的著作,并以“管理革命”及其由此产生的管理型国家为基础,构建了他的政治理论。

小说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灵感源自伯纳姆的《管理革命》及其对权力的阐释这为奥威尔1949年的小说《一九八四》提供了素材。奥威尔在1945年写道:“伯纳姆对新世界的地理图景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地球表面正越来越明显地被分割成三大帝国……”。小说中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这三个超级大国的设定,部分受到了伯纳姆对罗斯福时期的美国、纳粹德国和苏联作为管理型国家的评价的影响。 1946年,奥威尔总结了伯纳姆的管理革命,并勾勒出《一九八四》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个新社会的统治者将是那些有效控制生产资料的人:也就是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官僚和士兵,伯纳姆把这些人统称为“管理者”。这些人将消灭旧的资本家阶级,压制工人阶级,并将社会组织成所有权力和经济特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私有财产权将被废除,但公有制将不会建立。新的“管理”社会将不再由一些独立的小国拼凑而成,而是由围绕欧洲、亚洲和美洲主要工业中心的超级大国组成。这些超级大国将为争夺地球上剩余的未被占领的土地而相互争斗,但可能无法完全征服彼此。从内部来看,每个社会都将是等级森严的,顶层是人才贵族,底层则是大量半奴隶。

虽然奥威尔部分同意伯纳姆的分析,但他从未完全接受伯纳姆对马基雅维利式管理权力的态度。这种悬而未决的想法启发了奥布莱恩这个人物的创作,他在《一九八四》中探讨权力和政体。

著作
书籍
《哲学分析导论》(与菲利普·惠尔赖特合著)。纽约:亨利·霍尔特公司,1932年。
《管理革命: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纽约:约翰·戴公司,1941年。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自由的捍卫者》。纽约:约翰·戴公司,1943年。ISBN 0-89526785-3。
《为世界而奋斗》。纽约:约翰·戴公司, 1947.
《戴高乐的理由:安德烈·马尔罗与詹姆斯·伯纳姆的对话》。纽约:兰登书屋,1948年。
《共产主义即将到来的失败》。纽约:约翰·戴公司,1949年。
《遏制还是解放?对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探究》。纽约:约翰·戴公司,1953年。
《颠覆之网:地下网络》。纽约:约翰·戴公司,1954年。
《国会与美国传统》。芝加哥:雷格纳里,1959年。ISBN 0-76580997-4。
《熊与龙:莫斯科与北京的关系是什么?》纽约:《国家评论》,与美亚交流协会合作,1960年。
《西方的自杀:论自由主义的意义与命运》。纽约:约翰·戴公司,1964年。
我们所处的战争: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纽约州新罗谢尔:阿灵顿之家,1967 年。

书籍贡献
引言。收录于:列夫·E·多布里扬斯基,《凡勃伦主义:新批判》。华盛顿:公共事务出版社,1957年。

小册子
《战争与工人》(约翰·韦斯特著)。纽约:美国工人党,1935年。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为什么“认罪”?拉狄克-皮亚塔科夫审判研究》。纽约:先锋出版社,1937年。马克思主义者。
《人民阵线:新的背叛》。纽约:先锋出版社,1937年。布尔什维克。
《如何打仗:孤立、集体安全、无情的阶级斗争?》纽约:社会主义工人党和青年社会主义联盟(第四国际主义者),1938年。
《让人民投票决定战争!》纽约:先锋出版社,1939年?》。
《保卫马克思主义(反对小资产阶级反对派)》(与列昂·托洛茨基、约瑟夫·汉森和威廉·沃德合著)。纽约:先锋出版社,1942年。

公开演讲
一个国家为何走向共产主义?1951年3月31日在印度文化自由大会上的演讲。孟买:民主研究服务处,1951年。

精选文章
“反对阿德莱·史蒂文森的案例。”《美国水星报》,第76卷,1952年10月,第11-19页。
“华盛顿能进行政治战争吗?”《美国水星报》,1952年12月,第10-24页。
“美国文化自由协会(ADA)掌控着新边疆吗?”《国家评论》,第14卷,第18期,1963年5月7日,第355-62页。

另请参阅
精英的流通
萨姆·弗朗西斯
保罗·戈特弗里德


保守主义知识分子
亚当斯 安东·巴比特 巴塞维奇 贝尔·贝娄 布鲁姆 布尔斯廷 布拉德福德 巴克利 伯吉斯 伯纳姆 卡尔霍恩 钱伯斯 康奎斯特 丹尼·艾略特 弗朗西斯·吉诺维斯 戈特弗里德·汉森 哈丁 哈佐尼 希梅尔法布 霍普 赫斯顿 雅法·金博尔 柯克 柯克帕特里克 克里夫特 克里斯托尔·库内尔特-莱丁 林德·洛夫克拉夫特 洛里·卢卡奇 曼斯菲尔德·门肯 迈耶 莫尔纳·默里 尼斯贝特·潘格尔 兰塞姆 里夫·桑塔亚那 谢弗 索维尔·施特劳斯 维尔雷克 沃格林 瓦滕伯格 韦弗·沃尔夫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其它[热点杂谈]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7 04: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