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主义也反犹,怎么回事?

作者:change?  于 2025-5-24 02: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观点

和平之手竟在犹太博物馆遭遇“觉醒”恐怖袭击的谋杀
作者:大卫·伯恩斯坦
发表于2025年5月22日下午6:20(美国东部时间)

在华盛顿特区发生枪击事件造成两人死亡后,人们在首都犹太博物馆外举着标语和以色列国旗以示支持。
法新社 via Getty Images

周三晚些时候,两名以色列大使馆工作人员——萨拉·米尔格里姆和亚伦·利辛斯基,两位20多岁、即将订婚的年轻外交官——在参加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为早期职业外交官举办的活动后,在华盛顿特区被残忍枪杀。

我深感悲痛。这项活动是我近20年前担任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区域主任时参与发起的。

目标很简单:促进世界各地新兴外交官之间的理解与和解,即使是来自历史上关系紧张的国家。

这曾是沟通桥梁、和平共处的典范。如今,这里却成了犯罪现场。

初步报告显示,涉嫌袭击者并非隶属于圣战网络,而是一个名为“社会主义与解放党”的激进社会主义组织。

该组织此前曾支持暴力反以色列抗议活动,并呼吁对其所谓的西方帝国主义进行“武装抵抗”。

了解更多

曾煽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被占领的反以色列组织称赞华盛顿特区枪击案凶手:“这是团结与爱的体现”

以色列驻华盛顿特区大使馆工作人员遇害后,克里斯·科莫抨击民主党:“管好你的狗”

恐怖嫌疑人埃利亚斯·罗德里格斯的父亲受左翼民主党议员邀请出席特朗普的演讲
这并非一次孤立的爆发——而是一种世界观的体现。

我们正在目睹的,是一种意识形态框架的致命后果,它将人民和国家僵化地划分为二元对立:压迫者和被压迫者。

我在2022年出版的《觉醒的反犹主义》一书中,就我在进步激进主义领域观察到的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发出了警告。在这些圈子里,我越来越多地看到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复国主义者——被描绘成天生享有特权和压迫者。

这种诽谤很快就从言语发展成威胁,正如我们过去两年在大学校园和城市街头所看到的那样。

现在,它以谋杀的形式呈现。

自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激进左翼运动与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结盟——分析人士称之为“红绿联盟”——愈演愈烈。

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强有力且一触即发的叙事:以色列是世界上最为残暴的压迫者,任何反抗其所谓罪行的行为都是正当的。

这种叙事既错误又极其危险。

事实证明,它对美国年轻人尤其具有诱惑力。

周三枪击案的嫌疑人并非来自中东,也并非在穆斯林国家长大。据说,他是一名西方激进分子。

最应该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是:这种意识形态不再仅仅通过极端主义清真寺或外国媒体传播,而是通过美国精英校园、社交媒体,甚至是K-12课堂传播。

关注今日最重要的新闻
关注晚间更新,掌握最新动态。

现在,我们的许多学校教授的框架,将整个历史和社会简化为权力统治的等级制度。

即使是小学的学生,也被要求将自己置于压迫矩阵中——而犹太人凭借其成功,常常被置于“压迫者”的一边,即使他们成为暴力目标。

这是一种道德颠倒,使学生对犹太人的苦难麻木不仁,并将反犹仇恨正常化为一种英勇抵抗的形式。

如果我们不从根源上——在我们的教育机构、公民话语和行动空间——根除这种意识形态,我们将继续看到其后果在鲜血中上演。

反犹主义并不总是戴着纳粹党十字记号。有时它戴着头巾。

有时它高呼“解放”的口号。

有时它出现在跨宗教对话中,并拔出一把刀。

二十年前,我在犹太社区学院 (AJC) 发起的活动建立在外交高于教条、人际关系高于意识形态纯洁性的信念之上。

周三晚上发生的事情是对这种精神的亵渎。

这也必须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政策制定者以及我们每一位珍视公民社会的人们敲响警钟:我们机构中对意识形态极端主义的崇拜已经失控。

我们必须立即鼓起勇气,停止资助它,揭露它,并摧毁它——以免更多的鲜血以虚假正义的名义流淌。

大卫·伯恩斯坦(犹太人)是北美价值观研究所(North American Values Institute https://navivalues.org/about/)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著有《觉醒的反犹太主义:进步意识形态如何伤害犹太人》f “Woke Antisemitism: How a Progressive Ideology Harms Jews.”。

大卫·伯恩斯坦 | “觉醒”的反犹主义:进步主义意识形态如何伤害犹太人


国学泰斗陈寅恪之女专访!因一句话引杀身之祸, 1969年,在床上含恨而死,骨灰不能入土为安
《大师》是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真实频道以栏目形式打造的一个电视文化工程,是今人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构想,是我们与观众共同走近“大师”、感受伟大的一种尝试,是用敬畏和自信来打造艺术精品的一种努力。通过展现大师的思想和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精髓,彰显民族精神。这可以启示观众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审视和反省我们民族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与历程,重新发现和阐释大师对我们的意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4 02: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