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闽妓 迷夏梦

作者:change?  于 2025-7-10 00:1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大热天的,看看故人们怎么纳凉?

清代大诗人吴梅村的“欢”诗,似乎是另一种直白的情趣。画面直白 话中有话外 温柔乡里 欢情在子夜

【子夜歌六首(代友人答闽妓)】

白玉绛罗围,枝头荔子垂。待侬亲用手,缓缓褪红衣。

澎湃新闻

△其二
郎来索糖霜,莫持与郎吃。郎要口头甜,不如自尝蜜。

△其三
榕树参天长,郎栖在何处?随郎不见榕,累侬望乡树。

△其四
绿叶吐红苗,纱窗月影高。待郎郎不至,落得美人蕉。

△其五
佛手慈悲树,相牵话生死。为郎数还期,就中屈双指。

75种线描佛手,慈悲送给有缘人- 全民收藏网

【新翻子夜歌四首】

欢今穿侬衣,窄身添扣扣。欲搔麻姑爪,教欢作广袖。

麻姑爪的典故:仙女麻姑应仙人王方平之召,曾于东汉桓帝时降吴郡胥门蔡京家,化为一美丽少女,手纤长似鸟爪。蔡京见麻姑指爪纤细,因产生“搔痒”之想。神仙王方平认为是亵渎神明,故加以体罚。

麻姑与他的神仙哥哥王方平
大家都知道麻姑献寿,其实,在民间麻姑又称寿仙娘娘,或者虚寂冲应真人,是民间信仰de一位女神。麻姑属于道教人物,据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古时候经常以麻姑喻高寿,女性过寿大多赠送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那么这个麻姑到底何方神圣?说到麻姑就不得不提她哥哥王方平,王方平东汉时期人,名远、字方平。汉桓帝时当过官,精通天文、河图、道鑯学。《广异记》中记载王方平的故事。
太原那个地方有个叫王方平的人,非常孝顺。有一天他的父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眼看着一天天的加重病情,做儿子的心急如焚,整日煎汤熬药侍奉左右,已有一个多月没脱衣服睡觉了。这一天,坐在父亲床前就睡着了,这时,他看见两个青面獠牙的个鬼在说话,其中的一个说:“他儿子整日在这看着不好下手,我想咱俩还是钻进他父亲的肚子里吧,这样他就会死掉了。”另一个说:“如何钻进去?他也不张嘴。”先头的那个说:“等他喝稀粥的时候,咱就随粥而入嘛!”
两个鬼就这样约好了,王方平突然惊醒,想起梦中的事情,于是他找来了一个能盖住碗的盖子,并且吩咐下去,烧一锅开水坐上笼屉。在他父亲喝粥的时候,他就把那个盖子猛地盖到碗上,然后快步拿到笼屉里蒸上,一会功夫就听到笼屉里的两个鬼在吱吱哇哇地叫唤。蒸了很久再打开一看,满碗都是肉!不久,父亲的病就好了。
后来王方平辞官隐居,汉桓帝听说他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就强迫他出山,召见他,桓帝问王方平他的天下大汉朝将如何,王方平没有说话,只是在宫门的门板上写了四百余字,皆说将来之事,暗示汉朝即将大乱。桓帝看罢很不高兴,命人将字刷洗掉,可是却怎么也洗不掉,最后命人用刀刮,可是刮也刮不掉,原来墨迹已入木三分,越刮越清楚。后来王方平去了四川隐居修炼,据说于三国魏青龙年间在平都山(在今丰都县境内)得道飞升。
王方平有一个妹妹,非常美貌,这个妹妹就是麻姑。据说,自从王方平隐居之后,麻姑一直孝敬在老父亲身边,后来父亲仙逝,她便去了麻姑山修炼。再后来他遇到了寿星,给了她一个大桃子,她吃完之后,便成仙了。她把那桃核种下,结出的桃子又大又甜,人们吃了之后会长寿。在一些老太太过寿时,麻姑经常会出现,送上一个大桃子,这个老人就会延年益寿。也所以她常常会和寿星老人在一起。

△其二

含香吐圣火,碧缕生微烟。知郎心肠热,口是金博山。
错金铜博山炉_大公网
博山炉,又称博山香炉,是中国古代焚香时使用的一种熏炉。博山炉出现于西汉,盛行于汉魏时期,主要材质为青铜或陶瓷,以炉盖呈山形为特征。

△其三

欢有颔下貂,与侬覆广额。脱侬头上珠,为欢嵌宝石。

女子看到男子有颔下的貂皮,于是男子将其取下为女子覆盖在宽阔的额头上,展现对女子的关怀爱意,体现了两人之间亲密的情感交流。

△其四

龙团语羊酪,相逢土风异。为欢手煎茶,调和见欢意。

龙团是宋代皇家贡茶,为团状或饼状的茶叶,上面印有龙纹图案。它是小龙团的一种,是精选的建州茶,专供皇帝饮用。
团茶的由来
苏东坡在读过唐人薛能的“姜宜煮更夸”诗后,认为唐人饮茶有“河朔脂麻气”。所谓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奔放”,但失茶之真香。所以说,杂香料者,香气浓重而浊;而香气浓重,就宜于麻木之俗鼻。冯时可在《茶录中》就明确指出:“香重者,非上品也。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明确指出:“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而朱权则在《茶谱》中说:因为陆羽过多地渲染和崇尚奇特古朴,所以将茶叶碾成细末,再以其膏脂做成茶饼。
团茶的历史
北宋仁宗时,为这种茶饼设立了龙团、凤团、月团等繁多的名目,茶中还杂有各种香料,茶饼的表面则涂饰金银重彩;“不无夺其真味”。这些做法或多或少地都侵夺了茶的自然香味。一直到大观宣和年间,才有漕臣郑可闻制银丝冰茶,始不用香,名为胜雪。文震享在《长物志》中记载郑可闻始制银丝冰芽时,也称其“以茶剔叶取心,清泉渍之,去龙脑诸香”云云。
由于加入了龙脑香料的团茶饮用后令人有头闷心烦的感觉,所以朝廷天子不甚喜欢,于是就有了制作新茶不加香料的命令,也有了顺天意而研制的新茶等等;而民间也逐渐改去了掺杂香料的习俗……这恐怕也是龙脑香料熏茶,虽到明清时遗风尚存,却难已发展、延续之重要原因。清人俞樾在《今人瀹茗之法起于明初》一文中说:“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云: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陆羽有灵,必俯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

快看!新墨西哥州被洪水淹没!灾难性的山洪卷走房屋——鲁伊多索的道路变成了河流


【子夜歌十三首】

欢是南山云,半作北山雨。不比薰炉香,缠绵入怀里。

△其二
夜夜枕手眠,笑脱黄金钏。倾身畏君轻,背转流光面。

△其三
故使欢见侬,侬道不相识。曾记马上郎,挟弹门前立。

△其四
微笑佯牵伴,低头误弄弦。众中谁卖眼,又说是相怜。

△其五
双缠五色缕,与欢相连爱。尚有宛转丝,织成合欢带。

△其六
浅碧鱼文缬,轻红杏子花。比来妆束素,加上木兰纱。

△其七
侬如机上花,春风吹不得。剪刀太无赖,断我机中织。

△其八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明珠。明珠胜明月,月落君踌蹰。

△其九
指冷玉箫寒,袖长罗袂湿。此夜坐匡床,春风无气力。

△其十
夜色吹衣袂,新声出绛纱。相逢更相认,银烛上铅华。

△其十一
舞罢私自怜,腰肢日弱弱。总角诸少年,亏他隻言好。

△其十二
玉枕湘文簟,金炉凤脑烟。君来只病酒,辜负解香钿。

△其十三
出门风露寒,欢言此路去。妾梦亦随君,与欢添半臂。





夏梦,1933年2月16日出生于上海。

她最初接触戏剧是在中西女中 (McTyeire School),这是一所由卫理公会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私立精英女子学校。1947年,她随家人移居香港,就读于玛利诺修院学校。 1949年,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她被选中在中西女中的英语剧作《圣女贞德》中担任主角。
MottoLIVE, LOVE, GROW 積中發外,智圓行方

电影生涯
1950年,杨梦(本名)和朋友们参观了长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片场。正是在这里,她第一次被剧组人员和制片厂经理袁阳安发现。在袁阳女儿毛梅(一位女演员兼芭蕾舞演员)的帮助下,杨梦接受了邀请,并在17岁时加入了制片厂。受到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启发,这位新晋女演员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夏梦(字面意思是“夏之梦”)。

她的第一个角色是在李萍倩执导的喜剧片《禁婚记》( A Night-Time Wife  1951年)中饰演女主角。这部喜剧大获成功,夏梦也因此一举成名。随后,她又出演了许多角色,包括在曹禺的《日出》中饰演一位悲情的妓女,以及在《寡妇的眼泪》中饰演一位贤惠的寡妇,这两部电影都是在1956年上映的。她在广受好评的电影双世宠妃》(1960年)中饰演封建道德价值观的替罪羊,在香港电影资料馆珍藏的《闺房恋》(1960年)中饰演被剥夺权利的资产阶级,并在《新娘猎人》(1960年)中饰演一位女扮男装的男人。

1957年,夏梦在北京与毛泽东握手。毛泽东身后笑成啥了的是邓小平。

夏梦是少数在文化大革命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映的香港电影明星之一。新华社曾将她比作奥黛丽·赫本。

文化大革命
1967年夏天,夏梦来到广州,亲眼目睹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香港电影很快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长城电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享有盛誉。当时已怀孕的夏梦选择逃避政治运动。1967年9月,在出演电影《春天来了》(1967)后不久,她便辞去了长城电影公司的职务,并在电影上映前悄悄前往加拿大。

回归电影制片
文革结束后,夏梦应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的邀请,出席了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被认为是她自1967年告别银幕以来的首次公开露面。在廖承志的鼓励下,她决定以制片人的身份重返影坛,阔别十年。

1980年,夏梦成立青鸟电影公司,并制作了处女作《投奔怒海》(许鞍华,1982年)。这部电影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并获得了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在制作了《青春英雄》(牟敦飞,1983年)和《家有喜事》(严浩,1984年)之后,夏梦将自己的电影公司出售给了蒋祖义。此后她没有再参与电影制作。

金庸“梦中情人”

夏梦生于上海,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香港公认的西施。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为了接近夏梦,金庸曾特意到夏梦所在的长城电影公司做过编剧。据传,金庸与夏梦共事时,因为夏梦戏称他为“姚家阿姨”,他为此起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姚嘉衣”,所写的影评“姚嘉衣专栏”也脍炙人口。

坊间也有传说,金庸追过夏梦,对于这段情,金庸从未公开谈论过。不过,在他的小说里不难看到夏梦的影子。“射雕”里的黄蓉,“神雕”里的小龙女,《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无论一颦一笑,都跟夏梦相似。台湾女作家三毛就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李翰祥也说:“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代表作

1951年:《禁婚记》

1952年:《一家春》、《娘惹》

1953年:《孽海花》、《门》、《白日梦》、《绝代佳人》、《花花世界》

1954年:《欢喜冤家》、《都会交响曲》、《姊妹曲》

1955年:《不要离开我》

1956年:《日出》、《三恋》、《新婚第一夜》、《新寡》

1957年:《望夫山下》、《春归何处》、《逆旅风云》

1958年:《眼儿媚》、《抢新郎》、《绿天鹅夜总会》、《夫妻经》

1959年:《甜甜蜜蜜》、《豪门夜宴》、《称心如意》

1960年:《碧波仙侣》、《香闺春情》、《佳人有约》、《同命鸳鸯》

1961年:《王老虎抢亲》、《满园春色》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我们要结婚》

1963年:《雪地情仇》、《董小宛》

1964年:《金枝玉叶》、《故园春梦》

1965年:《烽火姻缘》

1966年:《白领丽人》

1967年:《迎春花》

夏夢為換回出軌的夫尋死,只有她晚年幸福近況惹人羨,長城三公主命運太曲折!

为夏梦终身未娶的岑范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0 01: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