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街景 [2013/12]
- 咬牙4年 [2018/10]
- 为了安全,回国的人要保持低调 [2013/07]
- 小心co-signer的承诺 [2009/03]
- 中国式相亲遭遇滑铁卢 [2013/11]
- 我的一路走来--乳腺癌的治疗 [2017/05]
- 黄脸婆 [2011/08]
- 面 [2014/01]
- 回国踩到的几个雷--2 [2019/11]
- 回国踩到的几个雷 [2019/11]
- 继父与继子 [2012/02]
- 洋姜—jerusalem artichoke [2010/11]
- 再看癌症 [2017/08]
- 北京的一些餐厅,一些地点的餐馆 [2008/09]
- 警惕信用卡盗用者 [2008/12]
- 又赚一年 [2018/11]
- 保姆 [2011/11]
- 出租鬼 [2011/03]
- 动车之痛 [2011/07]
- 泡菜坛子 [2009/11]
- 那些年—海鸥牌手表 [2012/06]
-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 [2010/10]
- 庆丰PK狗不理 [2011/11]
- 弹指之间 [2011/11]
- 看开些 [2011/02]
- 结婚纪念日 [2010/04]
- 染头发及各花入各眼 [2012/03]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也可能我从小得乃父的遗传,对乐器情有独钟。记得老妈曾经不止一次地叨念过,语调很有点后悔没有挖掘我这未来音乐家的潜能。老妈讲我小时候很有点音乐天
赋,5岁时,老妈单位有架老凤琴,也没人教我,我就自己站在风琴面前---我只有凤琴高,不能坐下来,弹一些简单的曲谱,不过这事我记不得了。可能是老爸的踩鸡脖的拉京胡的遗传基因作怪,我家第一个为弦乐艺术献钱的后辈是老弟。那时他还在工厂,化了大价钱买了小提琴和吉他(那时,他月工 资才40多大洋,我记得那个吉他是二手货,苏联吉他,还开价50多元,他挺有超前意识的,那时候就开始负债消费了,找老妈借钱买的。后来还没还钱不知道, 不过,看他后来管账的精明劲,估计还钱的可能性不太大),无师自通地弹弹拉拉,尽管水平还达不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是一些曲目也还能拉得不跑调,听出个所 以然来,至少不会将古曲春江花月夜听成陕北的爬山调。
我自5岁之后,就没有摸过乐器,倒是听过不少乐器。那是在兵团时,到新的地点打前站,邻屋住的是一位新从9连合并过来的男知青,名字记不得了。他 平时寡言少语,收工后,一个人闷在屋子里拉二胡,乐曲凄凄惨惨的,常将我拉的心里沉甸甸地,差点单相思,后来得知,他父亲才过世。至此,才知道,除了老爸 的音色气宇轩昂的京胡外,胡琴家族中还有这样的忧忧郁郁的多情亲戚。
自老弟有了乐器,我那久的违遗传细胞又开始作怪,有时趁他不在家,偷偷地打开琴盒来玩。那时,也没想到要上个野鸡班什麽的,正正经经地学个乐器, 只是瞎玩,连定音和调弦都不会,咱艺低人胆大,看了看小提琴似乎比吉他好摆弄,上紧弓弦就开始锯,和弦还拉不好,就开始跳级拉颤音。有一天,我正在屋里锯 小提琴,那时我家还住在筒子楼里,隔壁的阿姨和老妈在厨房做饭,那阿姨问,是你儿子在拉琴吗,老妈讲,是女儿。阿姨出于礼貌说,真没想到,你女儿拉的还不 错。老妈挺实诚,还当真了,回家还对我说,阿姨夸你呢。我可知道半斤八两,你想,连个整曲都拉不下来,时不时跑调的人,那水平能好到哪里去。后来,锯了一 阵小提琴,老没长进,我也烦了,不再偷玩老弟的琴了。
有一阵,老弟为了赶时髦,像所有的家长一样,恨不的子女是全才,要培养小侄女的艺术细胞,用我的回国指标买了一架电子琴。小侄女手指细长,教琴的 老师曾建议让她学钢琴,说要不然真是可惜了得。我们一是拿不出买钢琴的钱,二是知道小侄女将来不能靠弹钢琴吃饭,最后还是让她上的电子琴班。每到星期天, 像赶场一样的出去学琴。
家里摆着架电子琴,不知怎麽又勾起老妈对我小时候弹琴的回忆。那时,老弟琴弹得不说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是叮叮咚咚满屋响。老妈就在老弟面前找平 衡,讲你姐小时候,琴弹得可好了,好像以此为她没能培养末流音乐家的失职行为赎罪一样。说了几次,把老弟的火勾上来了,非要让我献丑。我幼不过,只好弹了 一首极其简单的乐曲,忘了是何曲了,勉强弹的和弦,跑了几次一跑3千里的调,到底还是没能弹完全曲,让老妈很没面子,自此之后,她再也不说我有音乐细胞 了。
再后来,咱有自知之明,不再摸乐器了,倒是听得多了。有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此之后,开始劳心了。
上学时,同屋的一个学数学的女孩,据说还是一位著名国学大师的后代,很有点淑女味道,上了学校的吉他班,每天在屋里开始兹了牙拉地练琴,开始还假模假 式地问一下,弹吉他不打扰你吧,你说我能说什麽,发扬咱中华民族的成人之美的美德,讲你弹吧,没关系。不过,要能在跑调的燥音里看书还真是要有坚强的神 经。万幸,这段折磨人的时间不长,她弹吉他的技术长进很快,不就就能弹得像那末回事了。
从她那里,我熟悉了,致爱丽丝,少女的祈祷,月光曲等名曲。她喜欢音乐,从亲戚那里转录了几十盘音乐带,每天在宿舍了一边做论文,一边听音乐,只有少 数时间是戴耳机听。人说,搞数学和听音乐可以同时进行,因为使用不同的大脑部分,但是搞文科是不能一心二用的,因为用的是同一边的大脑,也就是说,听进音 乐就看不进书,看的进书就听不进音乐,而我的学科,不幸是文科,我还没有修炼到看的进书听不进音乐的程度,多数时侯是,听不进音乐也看不进书。
所以,如果不是看十分专业的东西,我就在宿舍中忍受着她的乐曲,否则只好到图书馆去了。不过,因为她的缘故,我也免费听了许多的中外名曲,也算是有得有失吧。
现在家里有电子吉他,电子琴,但是我已过了对乐器有兴趣的阶段了,摸也不想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