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里旧事---1

作者:delilah  于 2006-10-15 12:4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流金岁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我家进京是沾老爸的光,赶上在机关里掺砂子,就混进来了。那年代不像现在,人走茶凉,部队还真讲仁义,派警卫员最后送到京城。记得那个穿军装带枪的小伙子,看着英武,动真格的不行,晕车吐的一踏糊涂,最后,倒成了我们照顾他了。

小时住和平里。那时,和平里还不像现在这样繁华,感觉也就是个半郊区,没有多少商业和娱乐设施。离的近的只有和平里浴池,副食店,粮店;稍远一点的有,和 平里菜市场,菜市场饭馆,药店,稻香春食品店等,而百货商店,邮局,电影院---后来因相声演员李文华而闻名,就更远了,要在5,6站之外。

有段时间,每到周日,我妈就派我到稻香村买点心,到饭馆买油饼,到菜市场抓母鸡。那年头,人们不爱买公鸡,可能是母鸡油多些。曾经买到过一只5斤重的大油鸡,趴在厨房地上一大堆,让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据说,解放前和平里是片无主坟地,平民百姓抛尸的地方。解放后,建为居民区。这可能也是真的,因为有人曾在不远的北土城捡到过死人骨头。 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是解放后的事,和平里,和平街的,名字挺新派,不像天桥,前门,故宫等,老北京味浓。

那一带主要是机关宿舍,记得有林业,劳动,农业,农垦,化工,机械总局, 民族出版社,几机部,外经以及一些忘了名字的机关宿舍。往北走的和平街,有些著名文艺团体,如中央乐团,东方歌舞团等,每当路过那里,都能听到丁丁冬冬的琴声和吱吱呀呀的吊嗓子声音。

那年代还真有点共产主义早来到的感觉,机关分房子,连家具都配齐了,桌椅大床小床,一应俱全,连饭桌饭凳都备下了。不像现在,新房都是光板房,自己要置备 从大床到饭碗等一应具全的生活用具。住户搬家也省事,只需自备炊具,被褥,就可以进住了,当然,再搬出去时,是不能带走任何一件家具的,那叫偷窃国家财 产。记得,我家所有家具的腿上,都钉着一块小铁牌,上书X字+++号。

那时,人们的工资不高,养小敬老,经济上富裕的不多,估计那些家俱是借不是租,好像没有听过要付租金的事。不过,如果损坏了,就要象征性地赔点钱了事。由 于家俱是单位统一配置,面貌也就千篇一律,以致我到同学家去玩,感觉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亲切,因为大到床柜,小到板凳, 看着就和自己家的一样。

和平里地区有好几所小学,编号从1到9不等。其中,和平里一小资格最老,师资也最强,那里的美术老师,据说是中央美院毕业的,还有好几位区里有名的教师。 尽管一小不是离家最近的学校,我们那一带的住户,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家小孩塞了进去,像现在人们争进重点学校一样。我的同学大多是邻家孩子。放学后排队回 家,我们那一队,常常是走到最后,还有一大帮子人,只等着一到了和平里,那些宿舍楼群内,一帮小孩子哗的一下四散逃离,各奔家门了。

同学中有几个中央乐团子弟。一个女孩的小提琴拉的挺好,每当学校有活动,总会让她来段小提琴独奏。还有一个女孩,妈妈是乐团的合唱演员,当年排练大型音乐 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她和她妈同场献艺,她常常得意地给我们指认剧照中她和妈妈的留影。说实话,那一尺长的照片有上千个人脑袋,人头只比蚂蚁大一点,根本看 不出谁是谁来。不过,她钢琴倒是弹得还可以,有次到她家做作业,她即兴弹奏了一回,印象还是挺深的。

和平里的绿化不错,街道两旁是高大的乔木,楼前楼后是矮矮的灌木丛。我曾经在一个灌木丛中,发现过几个熟透的红樱桃,味道不错。我家楼前有个花坛,冬天一 过,坛里的花草郁郁葱葱,色彩缤纷,很是好看。记得那里有多种颜色的指甲草,到了开花的季节,女孩最喜欢的就是将红色的指甲花挤出汁来,涂在指甲上。一到 季节,每个小女孩的指头都是色彩斑斓,指甲上也是红一块白一块的。

我家住的是一栋5层灰楼,那一带几乎都是这样一群灰红色混杂,以灰色为主的矮楼群。同现在的楼相比,显得很老旧。虽然其貌不扬,据说地基很好,可以维持 50年以上,房子质量也不差,远不像现在的房子,偷工减料,看着漂亮,不定哪天一觉醒来就可能看见空中的太阳了。原来没有感觉,等到76年唐山地震波及到 北京时,房子的质量就分出高下了。

那时,我家刚从乡下干校回来,原来的住房丢了,只能借住在简易筒子楼里。地震过后,筒子楼的西北角楼顶都震松了,房瓦向外支棱着,吓得人恨不得24小时全天监控,睡觉都不敢闭眼,生怕一眼没瞧住,楼角塌了,从3楼折下去。而原来住的那栋老楼,岿然不动,毫发未损。

从我家楼前往南,过了马路,是二层楼的和平里浴池,一楼是浴池,二楼是理发部。那个年月,单位和家里都没有浴室,那是我家的专用澡堂,特别是冬天,父母常 拉家带口地去洗澡。记得有一年冬天,出奇的冷,虽然我家有暖气,但不是很热,老妈怕我们冻坏了,讲, 去浴池洗澡吧,实际上是暖身,等到洗完后,果然全身热乎乎地,这才知道,原来洗澡还有这样的用场。

还有一段时间,不知老妈单位抽什莫风,突然讲究起生活情调来了。老妈的那些女同事们,个个烫了头发,顶着一头老鸦窝,穿着旗袍或者连衣裙在街上飘来飘去 的。老妈开始还坚持不烫发,后来禁不住她们的劝阻,也投降了,头是烫了,但是坚决不穿旗袍和连衣裙。我跟着老妈去了浴池里的女理发部。那时还没有冷烫,第 一次看见老妈顶着满头的电卷,等烫完后,一头的蓬发,确实有了点风度,不过,好景不长,老妈烫头,这辈子也就这一回。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7 15: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