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看家宴

作者:delilah  于 2006-10-21 11: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身心的港湾|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家人吃家宴,我们看家宴。
十一,和老妈网上相见,老妈叫老爸来,老爸更瘦了,但精神气色还好。说完家常琐事,老妈说,XXX死了。听完无语,XXX是父母同事。去年,在父母家楼下,路遇他,还打过招呼。得知,他得癌症几年,在化疗,看来精神还好,没想这麽快就走了。唉。
老 妈说,小弟一家要来吃中饭,等他们来了,见一面。小弟夫妇很忙,离父母家也远,平常难得一见。去年回来后,网上只见过2次,一次新年,一次春节。小弟怕老 妈累着,也不愿来。但小侄子和弟媳喜欢来,小侄子的借口是,奶奶做的饭好吃,估计是没人玩,觉得孤单,弟媳则喜欢人多的大家庭气氛。我对老妈说,年记大 了,做那末多人的饭,太累了。以后节假日,到饭店里包一桌算了。老妈说,饭店的饭吃不惯,也不放心。我问,中午做什麽吃,老妈说,有鸡有鱼,早上简单吃 点,中午等小弟来了聚餐。中饭是我家的国庆家宴,要照顾小弟一家早点回去。老妈问我吃的什麽,我万分惭愧地说,面条。
我家平时吃得不错,但重大节 日的重大活动之一,还是聚餐,当然,家人见面为主,吃饭为辅。聚餐的采购和掌勺,总是令我兴奋的活动。节前,看看父母单位分的东西,决定还需要再买些什 莫。到市场上转悠,也是一种享受。北京主要街头,早摆上各种造型的花坛,彩旗飞舞。商店里,张灯结彩,花红柳绿,肉菜蛋鱼,玲琅满目。人也是少不了的,挤 来挤去的人气,已是记忆里的印象了。东西采购齐了,老妈帮我将原料弄好, 先做一些冷盘,炖菜,等人来齐后,我才开始抡大勺,明火爆炒。
从我记事 起,老爸就喝酒。但量不多,每天1-2两。老爸很少买好酒,老妈说,要喝就买好一点的酒,又不是没钱。老爸总说,口味不对,好酒假的多,中低档酒喝着放 心。工作后,每当重大节日,我家小孩都会给老爸买酒,有时买新上市的酒,有时买老爸喜欢的酒,如出差,就买些当地的特产酒。老爸喜欢的酒,中档为主但常 变。以前,他喜欢古井贡酒,后来变成剑南春,一度喜欢五粮液,又改成泸州老窖。他喝过茅台,说不好喝,可能是为给我们省钱。后来,市场上高档酒假酒很多, 他喝衡水老白干。现在,节日时,喝点茅台,五粮液,平时多喝金六福,有时也喝二锅头。老爸曾给丈夫茅台和五粮液喝,丈夫说,五粮液比茅台好喝,我喝什麽酒 都喝不出个所以然,所以,尽找便宜的喝----别人买单的除外。
没多久,小弟一家来了,小弟夫妇气色还好,就是瘦,我直眼馋。弟媳见到丈夫,叫声 宫爆鸡丁,算是打招呼,这是给他起的外号。小侄子不愿露面,到处躲。我向他们展示我才买的大南瓜,他们口是心非地称赞几句,那个劲看不劲吃的大南瓜的英 姿,很快转移话题。小侄子跑到客厅和老爸下象棋,小弟给他们拍照。为让我们看得远些,老弟将镜头转向客厅。客厅里,家具的摆置还是老样子,挂了许多红色的 中国结和小灯笼,有点节日的喜庆。打过招呼,他们干自己的事,我能听见,他们谈话的声音,厨房里做饭的声音。
到吃中饭的时候,老爸和小侄子收起棋盘,老妈和小弟陆陆续续从厨房往外端菜,大盘小蝶,摆满一桌。我没好意思问,都有哪些菜,远远地看着猜。以我的经验,十碗八盘,荤素都少不了,考虑到健康原因,吃得会比过去清淡些。从餐桌上盘碗推测,有凉菜,炒菜,汤等,主食仍是米饭。
弟 媳端出一个大蛋糕,忽然记起,国庆日也是小侄女的生日。那个蛋糕价格不菲,她总是到新桥饭店去订,看颜色估计是巧克力的,样子不怎麽样,色彩浓艳,样子挺 窃。至少,自我感觉,我如努努力,也能做。小侄女吹蜡烛,丈夫说,问她许了个什麽愿。我说,她不一定许愿,况且,许了愿也不会说的。切蛋糕后,只有小孩子 吃,父母没吃。丈夫说,不吃也好,高糖对老年人不健康。
他们在客厅里鱼贯入座开宴,我和丈夫安静地看宴。为让我们看得清楚些,对着摄像机的那边桌 子不坐人,镜头正对着老爸老妈。老弟知道我们一定在这里贪婪地看着,时不时地向摄像头举杯,挟菜示意,还不怀好意地坏笑。我们在这边哈哈大笑,他们听见 了,说,姑姑在笑呢。小辈们难得一见,边吃边聊,小孩子高声叫嚷。老爸老妈知道我们在看,为保持长者风度,闷头吃饭,偶然插几句话。尽管父母表情严肃,但 看着全家人都形在神在-------我们在摄像机里,心里也高兴。丈夫说,应让他们看看我们买的酒杯,我说,算了吧,他们有更好的。前些时候,在亚洲店见 印有生肖的白瓷中型酒盅,丈夫一定要买,这在北京,也就是地摊上的水平。我仔细看着他们大吃大喝,说,没见老爸喝酒。丈夫说,他在喝,酒杯在右手那边。我 仔细看,果不其然。丈夫指着老爸身边的地方,很留恋地说,那曾是我的位子。弟媳问,谁喝啤酒,没人响应,自己去冰箱里拿了一瓶。家里或是喝白酒的主,或是 不能喝酒的主。
那顿家宴,他们在那里热热闹闹地吃了有一个钟头,我们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看了一个钟头。有道是,宴不在大,有家就行。万里之遥,近在眼前,家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内,一切还是那末熟悉。他们吃得温馨,我们看的眼馋。为安抚丈夫,我说,他们没吃宫爆鸡丁。
多年受的教育,要时刻想着世界上2/3受苦人,闹得我像回事似的,有天降将大任于斯也的雄心壮志。后来发现,有些受苦人,比我活的还滋润:大雪天的,我还骑自行车上下班,那些受苦人都开汽车给资本家打工。闹得我现在比较没出息,只要父母身体健康,家人平安,我就很知足了。
现在想好了,春节时,如有可能,还要看家宴。
后记:后来发现,以世界受苦人为范本教育后代,不是中国专利。丈夫说,小时,每当他们剩饭,婆婆总说,还不快吃完,非洲人还在挨饿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1 05: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