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心病

作者:delilah  于 2006-10-21 12:0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身心的港湾|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老妈这一辈子心病很多:小时候没给小弟找个好保姆,弄得他后天不足,身体不好;没有及时鼓动老爸调整住房,将大弟分出去住,弄得老了老了没有一个清静的地 方呆;没有看管老爸喝酒,弄得他心藏病发作等等不足而一。但估计她最大的心病,还是年轻时一时鬼迷心窍,目光短浅地放弃进大学的机会,参军离家,一去就是 30多年,没能圆她的大学梦,也没有一个光辉的职业,至今提起来,还是长吁短叹地后悔。

老妈的老家是一个文化习气较浓的地方,女孩子只要想上学,家里又不太困难,都可以一直上下去,所以那里女孩子的文化水平都很高,老妈是高中毕业,这在她那 一代人中,已经不算低了。老爸的老家就不一样,重男轻女很严重,认为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供女孩子上学是赔本买卖,女孩子读2-3年书。就退学回家干农活 了。

老妈讲,那时她已接到大学录取书,读园艺专业,将来做园艺师--这是她最喜欢的行业,后来我家住一楼,她将窗前的一小块地开辟为菜园和花园,种菜和种花搞得不亦乐乎。我曾经的一大乐趣,就是到农贸市场给老妈买花木和菜苗,这是后话。不过,她最终没能迈进大学的校门。

老妈高中毕业又接到大学录取书的那年,解放军进川了,到处招兵买马,青年学生是他们专攻的对象之一。老妈的一个好友没经住诱惑,参军走了。我姥爷姥姥过世 的早,姨姨舅舅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家庭,老妈等于没有家庭,只有这个好友。老妈又没有那种独立性很强,我行我素的现代女子的气魄,从众心理较强,看到同学们 都参军了,加上好友一走,自己挂单了,日子不好过,上大学的心气也没了,因此也就糊糊涂涂地跟着好友上了征途,放弃了她应有的远大前程。这一征,就征到国 外了。

老妈讲,她们这批学生兵开始时当文工团员。从武汉坐船,坐车,一家伙就拉到东北了。正值冬天,军需供应跟不上,她们还是单衣单裤,冷还不说,最受不了的是 饮食习惯。她的家乡以大米为主食,除了在武汉停船时,吃的最后一顿米饭,红烧肉--老妈后来提到那顿饭,眼中还是一幅幸福的样子--再没见过大米,顿顿是 东北大茬子粥,高粱米饭。她们这些学生兵那吃过这些,直吃的人人眼光发绿,胃里反酸。在丹东休整训练了几个月,老妈这些学生冒牌兵就和其他的真正的作战兵 一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支援亲密邻邦--朝鲜去打美帝去了,不知那时老妈是不是冻得哆哆嗦嗦的跨过江去的。

后来,回国,复员,老妈也有机会进大学门,但还是和大学失之交臂。解放初期,一些著名的大学专门为政府干部开班,叫工农速成班,估计相当于现在的成人教育 吧。人大就以办此类的班出名的,那时中央各大机关中,数数尽是人大的校友。但那时, 老爸专心工作,经常出差,老妈家里家外一把手,被我们几个小孩闹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经力圆她的大学梦,至今,我都觉得欠着老妈一笔高等教育和 远大前程的债。

每当老妈羡慕他人的高等教育经历,感叹自己没有抓住人生机遇,没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时,我都开导她,那时上大学也未必是好事,她可能一辈子走不出故乡的 土地,还不成了井底之蛙了,哪有现在这样,可以放眼全国来的潇洒。而且,她的家乡在文革中是全国闻名的武斗之乡,海陆空都上了,就差扔原子弹了。她如果在 高校,很可能小命不保。不论如何,老爸的那个红五类出身,也是老妈的一个保护伞,使老妈在历次运动中省了不少麻烦。

正是老妈的人生遗憾,使她对教育非常推崇,对经商有些鄙视,以致我们姐弟中没有一个大款,老妈对将可过得去的日子倒也不抱怨。时至今日,我离开大学已经很久了,但仍觉得,我是在为老妈上学,在还她的大学梦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9 12: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