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06 [2021/01]
- 如何老去 [2023/09]
- 活杀 [2023/11]
- 跑反 [2023/10]
- 80年代淮北农村交通/运输工具 [2023/09]
- 大人物来了 [2021/01]
- 小东京与大洋狗 [2023/10]
- 鬼子来了 [2023/11]
- 月嫏娘 [2023/09]
- 狗百岁- God bless [2023/10]
- 两个时空的变幻和重复 [2023/12]
- 脸 [2023/11]
- “可管?” “管!” [2023/11]
- 上海男人之爱美食 [2023/11]
- 改革与腐败 [2023/11]
- 70年代农村生活 [2021/01]
- 反智化趋势 [2024/04]
- 红卫兵老将与原生家庭 [2023/10]
- 中文电影 [2020/12]
- 何为浪漫? [2017/02]
- 世界真小 [2017/05]
- “一把刀”是个护士出身 [2024/06]
- 35年前的今天 [2024/06]
- 回不去的家 [2021/01]
- 不安全感 [2017/03]
- 60年之二 [2023/04]
- 真心话与实话 [2023/04]
想起了好几个“起跑线”不同的例子。
某女生非常聪慧,加上家里重男轻女,幼年留在家里成为一个负担。于是家长让她四岁上学。这个女生一路读到研究生,可能中间又跳了一级。虽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开始求学路上始终没有办法交到心智程度类似的朋友。等到她结婚生子,千方百计让孩子9月一日出身,一定不要早上学,重复她当年的遭遇。
另外几个“大器晚成”的例子。某外科医生心灵手拙,一直到工作的第六七八九年始终是遭人白眼。主要是慢,手笨则慢。偏生口才了得。你一个手术室等他慢慢做来,还讲个不停,你说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要不要着急上火?后来大约这个大哥工作到第15~20个年头,忽然开窍,做腔镜手术有了质的飞跃。居然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