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客来兮 [2018/05]
- 幸福感(二) [2017/07]
- 上海、香港的百年竞争 [2017/09]
- 新八十一梦 巡遊 [2017/11]
- 五人小组 [2017/08]
- 潮流时尚-幸福感(五) [2017/08]
- 谈吃 [2017/10]
- 秋天 [2017/09]
- 幸福感(一) [2017/07]
- 喜不过乐,悲不过伤 [2017/10]
- 幸福感(四) [2017/08]
- 幸福感(三) [2017/07]
- 糖葫芦 [2017/07]
- 红玫瑰 [2017/07]
- 音乐,西洋音乐,民族音乐,国乐 [2017/06]
- 2017-07-13 [2017/07]
刚刚看了高房子电影,觉得自己很幸福,我本来有恐高症,记得当年在工厂实习,攀爬上十几米高的烟囱就头昏眼花,我此生没上过什么高楼大厦,只是脚踏实地的活着。
上海陆家嘴是中国的骄傲,是世界奇迹,奇形怪状的建筑,在五光十色的装饰下有感人的华丽景象,他是今日中国的代表,集高贵,妖艳,强大,富裕,挥霍,爆发等特色。
30多年前上海仅有一幢称为全国之最的高层建筑“国际饭店”。二十四层,84米高的国际饭店是洋人设计华人造,鹤立鸡群处在上海滩中心。今天上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数也数不清,我相信按城市计上海已经是世界之最。30年前上海到处是旧平房,还有滚地笼等,三代同一室也不少,上海人平均居住仅1-2平方米/人,而今家家有自住公寓,几乎每人有一间房。变化之大四海注目。
我不知上海房屋价格爆涨的确切的日子,而我记得2002年5月在上海展览馆看房产推介会时,其价格在八、九千/平方米,听友人讲一年前相似房产价格在五、六千/平方米。那个时间点好像是是第一次房价爆棚。是否这就是2001年北京申请奥运会成功的延伸效果。我还记得2006年上海房价在二万上下平方米。上海房价赶超纽约是喜事,是骄傲,他使千千万万的人在十几年时光里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富豪,虽然当下好多人在抱怨再买不起房子了,实际上,三十年来大多数人都一样讲房价太贵,而有钱人一直在买房产。
我算过一本帐,大着胆子算,假定一对夫妇有二个儿女每月工资共200元,自50年代起省吃俭用后每月余120元,12个月积余1440元,为好算些计一年可省下1500元。十年一万五千,到90年代退休四十年,最多可结余六万。那么又是哪个时间段可以买得起房子?上海除了80年代开始做生意的成功者外又有谁买得起房子?
我知道90年代中期前上海的商品房很少,所建房屋都是公房,都归单位分配或动迁安置。当政策变动后,大部分公房几百块一平方米的价格象征性地买给居住者完成产权转换。这就是当年买房的真实故事。
今天凡赶上那个年代的上海人都是大大小小的富人。可事实真相在那里,房子还是老房子,只是价值变了,80年代、90年代的房屋建筑,2000年后的房屋结构,再加上新世纪的房屋概念都大不相同。陆家嘴新浦东,新住宅小区,站在大街上看世界超一流样板,心中自豪无比,激励,梦想。而梦想与现实是无法统一的。自豪不是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