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次回乡(二)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四) [2018/0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二)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三)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一)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五) [2018/0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六)(写于多年前)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五)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七)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九)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二)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八)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八)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一)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六) [2017/11]
- 那一次回乡 (一) [2017/03]
很快我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不过是临时性质的,为一家餐车油炸鱼和薯条。餐车将去汉密尔顿参加一年一度的农业机械展,需要一位能开手波车兼会守炸炉的临时工,由于我在国内就开手波车,于是被相中了。
老板夫妇来自广东新会,老板娘精明泼辣,老板稳重能干,来纽十年,凭着一辆餐车买下了一幢大屋。
记得那日凌晨四点,我载着老板娘和两位员工上了南下汉密尔顿的高速,那是我来纽后第一次驾车,道路生疏,天黑路暗,我只有镇定前行,有段路我直接开到了对面的车道上,幸亏看到了对面来车远远闪灯,赶紧开回自己的车道。
到了展览会场,把车开至摊位,接着就是紧张的准备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早餐高峰。
那一日,生意火爆,我在油炉前不停地炸着鱼和薯条,由于油烟的熏烤,我完全没有饥饿的感觉,只是不停地机械重复着单调的动作,到了晚上收摊后才有胃口吃下一颗橙子。
就这样一连干了三天,三天后,在回奥克兰的车上,我得到了200元的报酬。
第三份工作是应聘一家炸鸡店的杂工,老板的要求是手脚利索,能够切五刀就把一只鸡分成七份。
我的笔杆子和嘴皮子都还算利索,只是手脚的利索程度与老板的要求差距甚远,我砍了十来刀才能切好一只鸡,于是只干了两小时就被老板炒了鱿鱼,这两小时我得到了10块钱的报酬。
不久后我成为一家洗涤厂的杂工,厂内两台巨大的洗涤机器整日轰鸣,厂内闷热潮湿,我的工作是拎起装满待洗物的大筐倾入洗涤罐内,然后从罐内取出洗好的物品,分拣后送去熨烫、折叠。
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群国内过来的大妈、大叔,他们有时会调侃我干活吃力,笑话我不是干体力活的料。我自己也觉得勉为其难,不过唯有强自硬撑,毕竟我也有些自尊,不想被人看扁,落个扫地出门的结局。
不过那时我确实瘦弱,由于来纽前一直安坐室内,从事着案牍文字、迎来送往的工作,往日劳心,今日劳力,实有不同也。
我对自己说:既然选择了这里,除了适应,别无他法。
有一次,干了半天活后,还没到休息时间,我已是精疲力尽,打开洗涤罐后,闷热的湿气扑面而来,让我呼吸短促,当我提起满满一筐待洗物准备倾入洗涤罐时,突觉头晕目眩,差点一头栽倒在地。
那一刻,我确实有些悲哀,觉得自己实在无能,瞬时一阵伤感侵入我的全部身心。
今日,坐在温暖的房间内,回忆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往日的一幕幕场景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令我心酸,让我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