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次回乡(二)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四) [2018/0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二)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三)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一)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二十五) [2018/0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六)(写于多年前)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五)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七)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九)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二)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八) [2017/12]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八) [2017/03]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一) [2017/11]
- 来到新西兰的日子(十六) [2017/11]
- 那一次回乡 (一) [2017/03]
2004年7月28日凌晨,我在睡梦中被唤醒,妻子告诉我羊水破了,把床单都弄湿了,看来宝宝有些等不及了,想早点来到这个世界。由于上过产前课程,我们没有慌张,到了清晨,给助产士打去电话,她约我们早上9点到医院检查,我在紧张中掺杂了一丝兴奋,就要见到宝宝了,真好。
助产士检查后,让我们回去继续等候,晚上9点再来医院生产,同时叮嘱妻子回家后多走动。到家后,朋友过来看望我们, 顺便教妻子做米酒。
朋友走后,妻子冒雨到屋外散步去了,她可真够镇定的,按照助产士的吩咐做着运动,以迎接阵痛的到来。吃过晚饭,阵痛果然来了,妻子在屋内一圈圈地走着,同时计算着阵痛的频率。
到了预定的时间,带上早已准备好的东西,我和妻子一起来到医院,在接待处报上姓名后,一位女士把我们领到7号产房,边走边问“7”在中文中是否吉利数字,还告诉我们她一般不会给华人安排4号产房,这真是一位很有趣的护士。
产房干净而且温馨,除了各种必须的医疗设施,还配备了一个可以淋浴的大卫生间。阵痛来临时,妻子非常痛苦,看到她几乎难以忍受那种疼痛,我扶着她到走廊上转圈,借以转移注意力,舒缓疼痛。
阵痛间歇时,妻子会喝点水,吃些东西,补充一下体能,以迎接下一次阵痛的来临。看到妻子痛苦的神情,我真想替她分担一些,但我只能不停安慰她,告诉她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晚上11点,助产士决定注射催产素,加快阵痛的频率。注射之后,阵痛很快变得更加猛烈,妻子痛得脸上直冒汗,不断地呻吟,我搂着她不停和她说话,尽量给她以安慰。
12点多时,妻子有了便意,助产士检查到宫口都已打开,让她坐在一个器具上,用劲向下憋气。我知道关键时候到了,妻子真是很伟大,她忍住疼痛,按照助产士的吩咐,努力进行每一个步骤,不停地吸气,然后用力往下使劲。
好像经过无数次的吸气和使劲,宝宝露出了一点点头。当把妻子转移到床上时,她好像更方便用力了,她深吸一口气,然后向下使劲,宝宝的脑袋整个露了出来,紧接着身子也滑了出来。
助产士赶紧抱起宝宝放在妻子胸前,宝宝发出了第一声啼哭,当时我只顾手忙脚乱配合助产士,按照她的指示递送东西。看到手脚齐全的宝宝趴在妻子胸前啼哭,一时之间感动得想哭,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妻子还不是很熟练地搂着宝宝,脸上露出疲乏而又欣慰的笑容。
助产士在紧张地将胎盘从妻子的子宫内取出来,胎盘出来后,她舒了一口气。然后她用两支夹子夹住脐带,拿出一把剪刀问我是否要亲手剪断宝宝的脐带,我没有犹豫,接过剪刀咔嚓一下剪断脐带,同时问助产士会不会剪痛宝宝,她告诉我不会的。
看到妻子下体一直流血,我担心地问助产士是否有危险,她告诉我出血量不多,没危险,只是下体有两处撕裂口,需要进行缝合。
缝合伤口用了很长时间,妻子一直搂抱着宝宝,我在一旁协助助产士。处理好伤口后,流血止住了,我觉得自己还算镇定,能够帮上一些忙。
宝宝体重2965克,接近6斤,属于正常体重。只是一直啼哭,助产士说宝宝饿了,让她吸妈妈的乳头,也许还没有奶,宝宝吸了一会儿就吐出来了。
此时已是凌晨3点,我们需要转移到birthcare 去, 也就是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心。我驱车带着母女俩赶到那里,在楼下报上妻子的名字,门直接就打开了。护理把我们领到妻子的床位,由于屋内还有另一位产妇,照顾妻子吃完东西后,我就开车回家了。
想想真是不该,让刚生产后精疲力尽的妻子一人照顾宝宝,而且因为睡过头了,早上我12点才赶到。
后来得知妻子由于太累睡着后,宝宝没盖东西躺在她身边,早上体温有点低,护理把她抱走检查了一会,然后让她趴在妈妈胸口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