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光在空中荡漾(六) [2017/05]
- 秋光在空中荡漾(十) [2017/10]
- 秋光在空中荡漾(七) [2017/06]
- 秋光在空中荡漾(十五) [2018/09]
- 秋光在空中荡漾(十二) [2017/12]
- 秋光在空中荡漾(十四) [2018/06]
- 秋光在空中荡漾(五) [2017/05]
- 外篇一 - 秋光只荡漾到半空 [2017/05]
- 秋光在空中荡漾(一) [2017/03]
- 春之飘荡(中欧行)(28k字) [2017/03]
- 秋光在空中荡漾(四) [2017/04]
- 外篇二 - 请在秋光中带我穿越 [2017/12]
- 秋光在空中荡漾(三) [2017/04]
- 秋光在空中荡漾(二) [2017/04]
- 烟雨平生(南美行) (25k字) [2017/03]
- 忽然恍然 [2017/03]
- 秋光在空中荡漾(九) [2017/09]
- 削与不削 [2017/03]
- 春和景明 [2017/03]
- 夏夜之梦 [2017/03]
- 搅和的梦 [2017/03]
今天一早,选择的行程本是两站,不过,最终只是没有延续下去。从阿维尼翁到奥朗日没有成行,另作改天的行程。
最近,一直在琢磨两个名词。不知,是行前就已有此念头,还是到了法国之后 - “过去”与“未来”。中文很大程度的优势是,一字成文,望字起意。字与字的组合,总能体现更多重的关系,很奇妙,不感叹博大精深不行。同时,也可说成咬文嚼字,游戏文字。倒并无意与专业的汉学家相较,自知水平有限。只是,当下在火车上,寻着思绪,在左摇右晃中,拿捏着这种情绪。没有太多预先准备的计较,亦无虑于是否周详或精准。
“过去”,掉个可成为“去过”;拆散可成为“过”与“去”。“过”,主要是相较于某时,某物,某地,已经离开,不再了。略为引申,也有偏离正常水准,如“过高”、“过低”、“过错”之解。说起“过”字,在我有限的阅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当属《射雕英雄传》,郭靖为杨康之子,杨过,起名字一节。那是一位大侠的情怀寄托与思想传递,还有父债子还的内涵。不知,多少伦理纲常在此体现。说实话,我觉得挺难为一个所谓没啥文化的大侠。原文如下:
郭靖想了一会,道:“我与他父亲义结金兰,只可惜没好下场,我未尽之义,实为生平恨事。但盼这孩子长大后有过必改,力行仁义。我给他取个名字叫作杨过,字改之,你说好不好?”
回到“去”字,多指离开,出发,走了。是以言者为中心,“去”者离开、消逝;“来”,也基于此表达,为一个向中心接近、靠拢的过程。当然,去还有先前之意,如“去”年。把“过”与“去”放在一起,过去言及曾经发生,去过言及曾经抵达,业已离开。说“来”说“去”,是一种状态表达,并无其它深意可究。只是,人的思维总是最自由的,可以任意发展、发散、发疯。。。
而与“过去”相比较起来,“未来”的解释,就太直接,多少有些乏味,意即尚未到来的,并未发生的,也无事实可言。未来的,似乎可谈的就无有资本了,毕竟不曾到来的,多说只能算做发梦,妄言而已。
2016-10-02 Nimes to Avignon (照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