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地攤上淘到乾隆水煙筒(附圖) [2018/05]
- 七絕 題照(214)强國粉紅空自豪 [2018/04]
- 沁園春 十九大 [2017/10]
- 七絕 題照(219)專家道是性行為 [2018/04]
- 七絕 題照(114)矢言豪奪金龜婿 [2017/11]
- 七絕 題照(222)淫婦難為無米炊 [2018/04]
- 七絕 題照(217)番邦唯有石頭多 [2018/04]
- 七絕 題照(218)可憐紈袴無良友 [2018/04]
- 七絕 題照(224)豬籠套網擒民妇 [2018/04]
- 七絕 題照(215)国足无緣世界杯 [2018/04]
- 七絕 題照(226)可憐沒落花旗國 [2018/04]
- 七絕 題照(220)封喉一劍指中興 [2018/04]
- 七絕 題照(221)你國雖然很厲害 [2018/04]
- 七絕 題照(229)信仰從來是偽裝 [2018/04]
- 七絕 題照(225)拔絲川普報冤仇 [2018/04]
- 淺談詩鐘 [2017/11]
- 七绝 题照(22)列宁观看脫衣舞 [2017/07]
- 七律 百年百首詠史(38)大飢荒(1) [2017/11]
- 答1115風波一文 [2017/11]
- 七絕 題照(189)不如勤學打飛機 [2018/03]
- 七絕 題照(285)亮刃屠夫施恫嚇 [2018/06]
- 七绝 题照(61)如若子龙逢恶警 [2017/09]
- 七絕 題照(253)豆腐居然泡糞湯 [2018/05]
- 七律 百年百首詠史(37)廬山會議 [2017/11]
- 七絕 題照(113)紅朝狼奶哺人才 [2017/11]
- 七絕 題照(8)大爺能否許同床 [2017/06]
- 七言古風 百年百首詠史[10]西安事變 [2017/06]
- 七絕 題照(166)殺千刀的老師 [2018/02]
- 七絕 題照(299)別後自知牛逼大 [2018/07]
風凄凄 雨瀟瀟,變相勞改路迢迢 (2)毛賊借刀倒劉鄧 (3)覆手掀起下鄉潮,
千座城市萬家哭,悲慘如投奈何橋,赤縣千年無此恨,茫茫天地路一條 (4)
暗裏吞聲強忍泣,人前沒口頌舜堯(5)我們也有兩隻手(6)不在城裡樂逍遙,
車站人頭攢鎮日,江山萬里紅旗飄,青梅竹馬分天際,爺娘依依别獨苗,
汽笛一聲肝腸裂,不知如何度今霄,列車電掣過千山,無期徒刑幾時還 (7)
白晝背天破黄土,夜夜思親淚潸潸,大野開荒滿手泡,缺衣少食苦千般,
田鼠鳥雀掘羅盡,糜子野菜不成團,人生追求惟果腹,最高理想飽三餐 (8)
夏日驕陽灼裸背,入冬朔風刺骨寒,土牆崩壞衾如鐵 (9)長夜輾轉入睡難,
終年勞作無餘粒(10)不報爺娘恐心酸,斗轉星移數年過,猶是陰陽形影單,
此生斷無出頭日,只盼回城侍爺娘,驀地滇池狂飆起,雲開見日現南疆 (11)
兄弟姊妹同敵愾,若要回城當自強,瘴癘傷人如虎豹,領導視我若羔羊,
姊妹有姿強薦枕(12)弟兄無故罹禍殃,日復一日如走肉,年復一年徒悲愴,
既然活著都不怕 (13) 何吝一死博豺狼,千人萬人齊長號(14)不惜頭破撞南牆,
昊天垂淚山河慟,魔頭怵惕回鐵腸,江山社稷幸猶在,不可貿然激孟姜,
石破天驚南牆倒,苦命兒女打行裝,幾年青春徒空擲,幾許白骨埋異鄉,
嗚呼,縱罄南山之竹西江水,書不盡千萬下鄉知青累累心頭傷。
凡四韻,起句至度今宵為蕭韻,至苦千般為刪韻,至形影單為寒韻,餘為陽韻。
註(1)1968年,紅衛兵運動已經持續兩年多,儘管毛澤東等領導人已經一再呼籲「復課鬧革命」,震盪和混亂仍然無法制止。到1968年暑期、大學仍不招生,工廠仍不招工,六六、六七、六八3屆高中畢業生共400多萬人呆在城裡無事可做,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毛澤東在夏天也訓斥了北京的5名紅衛兵代表聶元梓、蒯大富、韓愛晶、譚厚蘭和王大賓,上山下鄉被再度提起。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隨即開展了全國範圍大規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1968年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屆學生,後來被稱為「老三屆」),幾乎全部前往農村。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人數達到1600多萬人,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來到了鄉村。
這是人類現代歷史上罕見的從城市到鄉村的人口大遷移。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沒有一家不和「知青」下鄉聯繫在一起。
上山下鄉的目的地很多,包括雲南、貴州、湖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政府指定「知識青年」勞動居住的地方,通常是邊遠地區或經濟落後、條件較差的縣。這一做法很快就成了既定政策。但同時,一些幹部子女通過參軍等方式避免了去上山下鄉,或者到諸如北京郊區這樣的地方落戶。
註(2)很多學生都把下鄉稱為變相勞改。
註(3)毛利用學生充當打手清洗了劉鄧,學生已無利用價值,造反成性的學生聚在城裏容易出亂子。
註(4)除了有背景的幹部子女外,絕大多數學生只有下鄉一條路。
註(5)在公開場合,誰也不敢發牢騷,個個都在表演極力擁護毛的決策。
註(6)“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閒飯”,是當時假借學生之口的口號。
註(7)學生對下鄉的前途普遍悲觀,把下鄉稱為‘無期徒刑’。
註(8)‘人生追求惟果腹,最高理想飽三餐’是下鄉之後知青的哀嘆。
註(9)有一女知青,在北大荒的土房睡覺時臉對著牆的裂縫,被寒風把嘴吹歪了,終生不愈。她是我姐姐的同學。
註(10)很多農村,一個年輕人一天的勞作掙一個工分,折合人民幣不到一角錢,買糧食吃都不夠。
註(11)1978年,雲南發生了數萬下鄉知青下跪請愿,要求回城。
註(12)全國各地發生多起女知青迫於淫威,被幹部性侵的事,為平息民憤,槍斃了幾個幹部。
註(13)‘我們活著都不怕,還怕死嗎?’這句話在知青中廣為流傳,可見在毛治下,要活著比赴死需要更大的勇氣。
註(14)數萬知青集體下跪請愿,并在鐵路臥軌阻止火車,震動全國。
國人所謂反抗,不外是以頭搶地,大放悲聲而已,統治者尚覺大逆不道,鐵石心腸不能喻其堅。我雖為老三屆,卻蒙恩準留京當工人,拙詩所述均从同學朋友口中得知,未免有隔靴搔癢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