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寿未敢忘忧国——资中筠博文印象

作者:春花秋月何时了  于 2019-1-25 07:0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米寿未敢忘忧国——资中筠博文印象                     
   
   
    资中筠,女,1930年生于上海,资深学者,国际政治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
    屈指算来,今年恰逢资老的米寿之年(88岁),看到老人家身心愉悦,可喜可贺。
    作为一位权威学者,社会精英,她完全可以养尊处优,置混沌世道于度外。然而,社会学者的良知与责任感却让她欲罢不能。透过今天中国社会的浮躁与奢华,面对着当下享受宽裕的物质生活而付出难以承受的社会成本,像巨石压在的她心头。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洞察、辨析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作出理性的论证与判断成为她当仁不让的的选择。
    她有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变革历程的切身体验,也有在西方国家的工作生活经历。两种社会制度的反差,两种价值观的撞击引发了她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新中国60多年风雨兼程的洗礼以及近年来的“改革开放”,都让她内心无法平静。
    她的博文以深刻,翔实的笔触,抨击了新中国知识分子,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漫长岁月中被折磨、被摧残的罪恶。揭示了作为社会进化先知先觉者的新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政治斗争的打压下被挟持的历史教训。
    她说:“进行全体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把对是非的判断权全部收缴上去。以一人之是非为是非,愚民政策臻于极致。读书人失去独立思考的权利,逐渐成为习惯,也就失去了思考能力和自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整肃中,逐步被培养成为领袖意志的“驯服工具”。
    事实上,在政治的高压下沦为“驯服工具”的岂止知识分子。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千百年来,老百姓总有一种情结:总希望能有“明君治世”、“天下太平”。美好的愿望使得人们满足于在旧传统中乞天佑人,循规蹈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委曲求全的惰性思维,即“惰性文化”。这种“惰性文化”正好与当权者维护旧体制和既得利益相得益彰。“依法治国”成了“望梅止渴”的噱头。
    资中筠目睹了文革中的学术界,多少硕学大儒否定自己积几十年学而思、思而学之所得。放弃“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是被迫还是自愿?这种情况是怎样形成的?她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进行了探索。让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于现代是如何被劫持,又重新打扮的历史痕迹。读其文能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切肤之痛。
    面对中国人钱袋鼓起来而精神却趋于空虚的严峻现实,人们哀叹: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看到不少人沉溺于“在歌舞升平中苟安于一时”的现状,她深感忧虑。
    在“中共高层应当直面的六个问题”一文中,她直言不讳的写到:“现在确实有人不喜欢共产党领导,而且近年来,不喜欢的人还在增多。然而,要承认,除了极少一部分人,时下很多现在不喜欢共产党的人,原来曾经是非常热爱共产党,真心实意地高呼过共产党万岁的。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衷心拥护共产党的人(其中不乏不同时代入党的共产党员)离心离德,逐渐地不喜欢共产党,甚至希望换一种政治力量来领导中国?对此,我们大家都要想一想。共产党人,特别是共产党的高层,更应当想一想,有没有党自身的原因?不要动不动就把反党的帽子扣在人家头上。”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思想文化领域,往往是有一点进步,立刻就以种种理由打回原位,动辄扣上“资本主义复辟”的帽子。近年来则多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名大兴问罪之师,可见社会进步之难。
    针对“无论是威望和执政能力,我国还没有任何党派和力量能够取代共产党”之说,资中筠心平气和的写道:“我也希望共产党永远地强大下去,长期执政,永远执政。但是,共产党不应为此反对、限制、打击中国社会其他也想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其他社会组织和力量。”
    她尤其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与进步,对错误思想对青年人的误导痛心疾首。并破除迷信,勇闯禁区,大义凛然予以澄清和纠正,是晚辈们难得的良师益友。
    她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简单的拍着年轻人的肩膀说:“你们是早晨的太阳,祖国的未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然后便“德高望重”起来。而是以社会科学家的高瞻远瞩,处心积虑,唯恐在晚年有失一位老学者的社会责任。毅然决然的为人们做出了振聋发聩的提醒。
    资中筠说:“最让人忧心的,除了腐败,还有从幼儿园起就“摧毁”人的糟糕教育”。她说:“中国大学,特别是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名牌大学,招收的是中国最聪明的学生,却用充满谎言的伪史谬论来毒化摧残他们的大脑。让中国真正的思想种苗断后绝育,葬送中国的希望和明天。是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这是伤天害理的行为!这是我忧虑得非常深的一个问题,有时一想起来,真是忧虑得我经常晚上睡不着觉。”
    如资老所说:“随着改革开放,封闭的国门再一次打开,中国人与百年前的先辈一样,又一次“睁眼看世界”,又一次受到震撼。”
    面对当前的中国社会,她一针见血的指出:“弥漫性的的腐败从官场已经渗入各个领域,包括本该是净土的教育、文化领域;行业失范,食品、药品都可以下毒;各种伤天害理之事,乃至荒诞剧层出不穷。”
    多么深刻的警示啊!她的博文称得上是痛陈直谏的“万民折”,建言献策的“陈情表”,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真希望我们的领导人能仔细的看一看,想一想。
    改革开放让国人享受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经济腾飞掩盖不了中国社会日益严峻的政治、经济及多方面的社会矛盾。政府官员的权力之手随心所欲,导致公信力与社会认同感的每况愈下;道德的滑坡导致敢于负责任,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而我们的媒体却热衷于“报喜”,鲜于报忧,更无自责。这也是资老经常忧虑的事情。
    面对诸多腐败乃至伤天害理的乱象,社会根本没有制衡能力,一切由领导人随意而为,缺乏制度的监督与保障。老百姓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宪法中写的公民民主权利,只能是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人们不禁感叹:“没有选票,权力怎么能被关进笼子里!”。
    据资中筠的女儿陈丰披露:母亲曾接受单位党组织的“约谈”,“给我妈念了三条错误”:其中一条竟是“大肆鼓吹宪政”,闻之令人瞠目结舌。倡导“宪政”居然是犯了“错误”,那什么是正确呢?按领导人的“旨意”鹦鹉学舌才是正确吗?
    说道“大肆鼓吹宪政”,让我想起了晚清“戊戌变法”的风云人物梁启超,因“大肆鼓吹宪政”,变法失败后,为逃避清王朝的追杀,逃亡日本。而今天的资老太太只是受到“约谈”,真应该感谢党了!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网络对冲破禁锢,活跃思想的作用,构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但是,面对着腐败的弥漫与渗透;面对着把“社会主义”嫁接到专制王朝的历史惯性;宪政缺位,极左回潮导致的改革倒退;对正义感与理想也为现实的功利所淹没的忧虑;对普世价值的追求;还有拒绝遗忘,追寻和揭示历史真相的努力;这些在资中筠的博文中体现的尤为强烈。
    “乱世出英雄”,也为习近平“笑傲江湖”提供了契机。但是民选制度的废止,使中国社会的民主制度倒退了一百年,一下子回到了“袁世凯”时代。国人的基本民主权利成为子虚乌有,社会的监督功能更遥不可及。腐败严重的侵蚀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得“宪政”离我们渐行渐远。把江山社稷押在一个人身上,犹如让国家走上了“独木桥”,其隐患不言而喻。
    社会的发展进程缺乏民众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缺乏社会成员认同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缺乏透明度的社会是危险的。
    资中筠质问:“反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卫老百姓的利益,还是为了借几颗脑袋稳住民众之心,以保住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甚至只是为了保住祖传的社稷?”可谓掷地有声!
    在“颂圣文化为何一枝独秀六十年”一文中,资老写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赖走向市场经济和向外开放之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只是现在已经到了拐点,可持续性发生问题;政治改革步履维艰,始终迈不出关键的一步;而文化,包括精神文明,则破坏大于建设。”这是她对当下的中国社会现状实事求是的概括。
    她指出: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非是自称的“马克思加秦始皇”,其实与马克思的学说关联甚少,而是“斯大林加秦始皇”。
    所谓“颂圣文化”于现代,其实就是以个人崇拜为导向的,忠君爱国的封建文化。毛泽东及其思想作为现代“颂圣文化”的代表,对它的迷信,上个世纪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事实上,从“毛泽东思想”造反起家到建国理政的历史脉络中 ,我们不难发现在“马列主义”的标榜下,“毛泽东思想”集封建传统于一身,就是现代版的帝王文化,亦可称之为“井冈山文化”。改革开放就是在吃尽了“井冈山文化”的苦头,交了昂贵的学费之后的一个进化。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某种意义说,是因为我们摆脱了“毛泽东思想”桎梏;摒弃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导向,否则就不会有今天改革的成果。而把今天经不起经济利益诱惑的腐败堕落归咎于背离了“毛泽东思想”,从小说是庸人自扰,往大里说是思想认识的倒退。
    在历史已经步入21世纪的今天,又有人在高喊要“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实际上是在否定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成果,重树“井冈山文化”,把已经取得的进步又一次打回了原位。
    如果我们把资老“先天下之忧”的家国情怀只当一道风景来看一看,激动一番,然后会心一笑就走开了,未免愧对了老人家的一片苦心。一位米寿之年的老人,仍在为唤醒迷茫的人们,力挽社会沉沦之颓势而奋力呐喊,这种魄力彰显了她锲而不舍追求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这种慨然担当的勇气不应该引起我们震撼吗!
    她的博文不仅为活着的中国人树立了一个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榜样,也为当权者的“平安无事”敲响了警钟。
    经过改革开放,今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并不比西方国家差,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向往西方世界,为什么?是因为西方民主、开放的社会制度对习惯于祖祖辈辈守土为家,任劳任怨的中国人来说具有吸引力。殊不知人家在追求社会文明的进程中,无数“殉道者”所付出的,甚至是血泪的历史代价,才走上了今天的社会民主之路。
    “既无殉道者,何来大道”;而新中国成立以来,追求社会民主的“殉道者”者以百万计,却始终未能修成正果。到西方去享受现成的公平民主的社会环境,体现一些人失望的心态。
    但是,远涉重洋,愿意去异国他乡感受西方生活方式的人毕竟是少数。尽管困难重重,一些坚持对中国社会民主的追求,义无反顾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开拓者”仍然在前赴后继。你看,又有一位米寿之年的老人健步走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蕴育了一方文化。西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没完没了。美国没有固步自封的“伟光正”,与之相比,中国大陆文化主要特点就是“垄断”,皇权式的垄断。在这样的体制下,不允许有竞争者的存在,因为竞争者在这里被视为隐患,对高枕无忧的“垄断机制”构成威胁,是绝对不允许的!
    半个世纪以前,人们还担心“市场经济”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在饱受了几十年“反复辟”的折磨之后,上世纪的80年代,中国人终于挣脱了“阶级斗争”的精神枷锁,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个成绩绝对够不上“好学生”。在物质生活丰富而社会道德溃败的今天,国人又开始了对“依法治国”的向往与追求,渴望“宪政”成为众望所归的期盼。衷心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闯过这道坎儿,争取成为“好学生”!
    面对着当今中国社会充斥着的急功近利,以及浓厚的投机氛围之中这个基本现实,资老的博文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我们雾里看花中辨析是非的利器。不为繁华的表象所迷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爱看资中筠的文章,用事实说话,以情理服人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她的博文中我看到了一位社会科学家勇于担当的强者风范,彰显了经历过曲折时代而不断咀嚼、反省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不甘沦落的思索、奋斗与牺牲。她闪烁着理性的思想光辉让人从心里感到震撼与诚服,让人们看到了真理与正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让已经习惯了与世沉浮,习惯于在大是大非面前安于沉默的汝我之辈感到羞愧!
    在“颂圣文化一枝独秀”,领袖指示奉若神明的今天,我们来欣赏资中筠先生犀利,美妙的博文,一睹老思想家的文采当然是乐事了。

                             
                                                                                                                            2018-12-1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21: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