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的文化

作者:春花秋月何时了  于 2025-7-18 11: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进入20世纪,发生在1919年前后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文化革新的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口号,在百年之后的今天,仍然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走俄国的路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
    自孔子以来,中国历史上就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士”阶层及其“士儒文化”。延续二千五百余年,至今流风余韵不绝。“士”志于道,追求君子、圣人人格,某种意义上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在传统的社会中,士儒文化扮演着稳定社会,弘扬社会道德的重要的角色,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
   士儒文化崇尚厚德载物,追求个人品德修养在社会的示范性。其中就包括了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体系。
     上个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的政权更迭,使马列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的士儒文化受到冲击乃至颠覆。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红色文化,即“造反文化”。从中国共产党造反起家的那一天起,100年来这个“造反文化”就一脉相传,始终没有变。 
    既然是造反,就意味着推翻原来的国家机器,进而改朝换代。所以,造反通常不需要设置什么“底线”,越彻底越好,直至肉体消灭。所以杀人就成为了最便捷、最彻底的革命手段。所以,改朝换代大都是流血的文化。
   在新中国,毛泽东先生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前苏联为榜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上世纪的50年代,随着政权的日益巩固,共产党人对原有的社会生态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清剿和整肃。为了在思想文化方面排除隐患,逐步实现了对社会以及个人精神的全面掌控,重构一元化的国家机器。伴随着对个体人格的打压,做“党的驯服工具”理念应运而生。进而成为了大陆社会的主流文化。阶级斗争理论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最有力的武器。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消除隐患为目的的历次政治运动,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改运动、镇反运动、反右运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运动,都是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为指导方针的严酷的流血革命运动。令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难怪有人在私下里痛斥,“共产党,杀人党”。
   传统的士儒文化被贴上了反动的封建主义标签。始终是众矢之的。历经数十年的围剿,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让我们得以摆脱了阶级斗争的魔咒。政治环境的宽松虽然释放了人们心理上的压抑感,但是,马列主义造反文化对于中国大陆传统伦理道德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几十年来,在极左政治环境中形成的“融化在血液里”的思想意识,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更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将是我们道德重建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新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都是为了刻意强化无产阶级专政即“造反文化”的革命权威,重塑中国文化。籍以削弱以传统道德为核心的士儒文化的影响力,打压其存在的空间。因此可以说,尽管30年来我们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几十年就实现了西方上百年的理想,科技发展,生活富足,恍如隔世。但是,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并没有真正站起来,时至今日仍然是匍匐状态!
   明年就是“文化大革命”60周年了,拨乱反正不了了之,正本清源无从谈起。僵化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大政府,小社会,导致民主监督形同虚设。士儒文化的日益凋敝引发社会道德的沦落,致使社会文化混沌不堪。
    民主是个好东西,有时候也难免会被坏人所利用。例如,所谓“文化大革命”就是有人为达到个人的目的,巧妙的利用了“发扬民主”的手段,搞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所谓“四大”,就是以革命的名义,人为制造的政治动乱,令国家和社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留下的创伤在今天,甚至于若干年之后,仍然会隐隐作痛。文化大革命却革了文化的命!
   从上个世纪初至今,是中国近代最为惊天动地的一百年。毛泽东先生是在剧烈变动的时代中一个叱咤风云的巨人。
    毛泽东鉴于前苏联领导人频繁更替的严峻现实,为了巩固其领袖地位,发动和领导的一次又一次清除隐患的所谓“路线斗争”。清剿了无数个的“反党集团”。严重的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进程。
    反观他执政的20多年中,“无产阶级专政”长期以来对亿万人的迫害与摧残,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令人发指的法西斯暴行,不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损失殆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让中国人本应享有的温饱生活推迟了几十年,给不止一代人留下终生难忘的遗恨。
    回首“风雷动,旌旗奋”的毛泽东时代,连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都没能解决好,谈何“战无不胜”。纵观其二十多年的“英明领导”,从理论到实践,基本上是失败的。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付出了昂贵的社会成本。
    对于毛泽东的评价,我以为应该实事求是。不赞成所谓“功过相抵”的包容态度。
    一个嘴里喊着“人民万岁”的“伟大领袖”,却在他执政的20多年里,为了所谓“共产主义事业”,屠杀了数以百万计手无寸铁的无辜人民,罪在不赦!天理难容!我想假如毛泽东先生还健在,他应该关在监狱里伏法。而不是躺在纪念堂里尊享粉丝们的崇拜。
    当然了,相信会有人不赞成我的观点,那些已经把”毛泽东思想融化到血液里”的人们会极力反对,也是可以理解的!
    诚然,任何领袖人物都不能回避时代的局限性。纵览中国历史上那些改天换地的风流人物,虽各领风骚,但也大同小异。谁能是一贯伟大、光荣、正确的完人呢?所以,理性客观的评价一个领袖人物,需要我们客观而又实事求是的包容态度去理解和谅解。因此也可以说,包容既是实事求是也是客观需要。
    有时候我常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而且也完全应该,用同样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评价与毛同时代的另一位领袖人物蒋介石先生呢?
    如何以尊重时代背景与历史事实为原则,客观的评价蒋介石先生,在今天,已经是我们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上世纪的30年末,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民族危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先生作为党国领袖,曾领导国军将士浴血抗战,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殊死搏斗,为国捐躯,可歌可泣。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坚持反共的立场也是意在维护旧政权的稳定等等。摒弃刻意的诋毁和丑化,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蒋介石先生的一生 ,肯他的历史贡献,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到过日本的人,大都对日本的社会风气赞许有加,公共设施整洁有序,日本人诚实好客,彬彬有礼,甚至在公共场合没有人大声喧哗。置身于这样的公共环境中,感受到和我们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令国人感叹不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早在汉唐时代,就传播和辐射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士儒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东亚文化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余脉。即便是在今天的日本,许多地方能也看到中国文化的遗迹。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80年来中日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在许多方面赶上或超越了日本,其中也包括生活方面,“舌尖上的中国”享誉世界。但是对于传统的士儒文化,尤其是礼仪文化的尊崇与坚守则是天壤之别。
    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封、资、修,破四旧,在横扫一切的口号下,给我们本来就脆弱的社会文化,留下了毁灭性的创伤。有于缺乏拨乱反正的彻底清算,时至今日其恶劣影响仍然和我们如影随形。
   造反文化张扬我行我素的无产阶级个性,往往对循规蹈矩的公序良俗不屑一顾。放眼社会上的一些丧失基本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无不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造反理念息息相关。实践证明,新时代的社会文明更是少不了士儒文化,它是滋润和引导社会和谐稳定的雨露和阳光。
    “造反文化” 强调政治的实用性和随意性,冲淡乃至破坏了文化的权威性。因此 “士儒文化”难以与其同吟共舞。其匿而不彰也自在情理之中。正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差异,使得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变得遥遥无期。
   今天,当我们的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大国时代,享受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成果,但是,在社会文化方面却仍然逗留在毛泽东时代。
    例如,在毛泽东时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过“三忠于、四无限”的口号,是竭力推行个人崇拜最典型的口号之一。“三忠于”指忠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四无限”指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都要“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这些口号张扬了当时狂热的中国社会政治的主旋律。而今天倡导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虽然内容有所更新,但其文化内涵并没有变。仍然属于“匍匐文化”的范畴。
    适当留一些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并不是坏事,但是,历史证明对其过度的迷信和神话,就会走向反面,从而贻害我们的社会。
    经过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强大了,但是,中国文化并没有形成相对应的尊严与影响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缺少具有民主色彩的竞争基因,限制了社会的活力及其影响力。仍然把封建社会的忠君爱国作为社会文化的主基调,只有忠君才是爱国,才是正道。一个“忠”字千百年来,像一座大山一样,不知埋没了多少英雄豪杰。培育了多少忠顺奴才。在现代“忠”字被贴上了马列主义的标签,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混账逻辑登堂入室。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的文化更新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变化。导致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现实严重背离。道德领域的溃败与文化根基的侵蚀正日益成为困扰民族精神健康的顽疾。中国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与道德困境。 
    而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又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一面是高铁穿梭、数字红包飞驰的现代图景,一面是祠堂香火、家书手札的情感牵系。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与碰撞,构成了点缀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别样风景。
     愚公移山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为了能在大山中修出一条路来,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精神,鼓舞过一代代的中国人。受此影响,愚公精神也时常让我对一些看不见希望的事情,却不肯轻言放弃。      
   当前祖国的文化复兴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伟大目标,都面临着开山铺路的重要历史抉择,愚公精神将让我们对这些理想永远充满期待。也希望我的博文能够成为走近这些理想的又一锹土!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0 11: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