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发生了多起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事件,中国公民在日本安全环境持续恶化。
近日,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而日前,上海赴日旅游男子在日媒镜头前声称:我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我自己的自由,我认为日本很安全。
这话一传回来,立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网友8号探密人说的好:自由这个理儿是没错,但也不能啥都不管不顾了吧?政府的提醒,那能是随随便便说出口的吗?那都是有事儿根据的。
出门玩图的是个开心,可这开心的底线,那得是平平安安。更何况,风险已经明明白白的摆在那了,在国外媒体的镜头前,说这种“不在乎”的话,这不就把咱们政府基于实际情况发出的善意提醒,给架空了嘛。
咱们得弄明白,真正的自由是啥,自由不是无所顾忌的为所欲为。那不是自由,那是任性,是糊涂。
国家发出提醒,那是操着老母亲的心,怕自个儿的孩子在外头吃亏受委屈。这可不是小事情,它关乎个人的安危。你把国家的警示当成耳旁风,还在外人面前高声说“我不听”,这话听起来活像一个任性、调皮的孩子!这样说话对得起你自己吗?
再说,在一些大城市, 有些人就专门盯着中国人使坏,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摩擦,那边的气氛确实不像以前那么平和了。
出去的人心里大都有一个情结,知道出了国门,自己就不仅仅代表自己,言行举止都得掂量着点。而他的行为,让人的反感的地方在于他在一个不合适的场合说了一番不合时宜,不分轻重的话。
笔者以为,通常来说,一个人从幼儿就开始形成自我意识,逐渐懂得了如何辨别善、恶、美、丑,并形成了个人的责任意识。孔融四岁让梨于兄弟,司马迁七岁能砸缸救人,都是责任意识的范例。同时,这种“责任感”也是一个人步入社会起码的准入证,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社会 都不能离开这个起码的责任感,它是我们社会的基石。
现代社会,人们在千方百计追求个人利益时,也应该想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因为它和你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公民,不管你心里有怎样的个人情绪,国家利益从来都是至高无上的。对国家的提醒,得多一份敬畏和信任,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小事情!因为这背后是我们沉甸甸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