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集(1)哲学,美学及诗歌

作者:bingshi  于 2017-6-21 23:2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化随笔|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语言文字是文明之门,文明越悠久者其语言越丰富。

从美学之角度,语言之美蕴含在文学中,在音乐中得到升华。也就是说,越具有音乐性的文字,越具有审美性。不过文字是基石,音乐是建筑。没有文字的启蒙,音乐只是音符的堆积,只是鸟鸣般的声息。

当思想枯竭时,听一段音乐,或许能激发起一些写作之灵感,其实这是音乐中无形的文字性在起作用。

古人在没有割裂诗和歌的时代,创作的诗歌是文字也是音乐。在这点上,文字和音乐相生相随,音乐就是文字的影子,文字也是音乐可以解读的灵魂。

西洋绘画的起源是记录事件和记忆的,故和音乐并文字完全是不同的路径及轨迹;而中国绘画则是书法的衍生,和诗歌的本质最接近,是艺术,不是科学!

文字的产生最早是为了预测未来(占卜),不过却不知觉地成了历史的记录。最文学最审美性的文字作品,应该是现在时。让人进入当下和此在性。如同经典的老情歌,让人一直咏唱的根由就是把“过去”的记忆能重现为“现在时”。

美学也是哲学的影儿,离开系统的哲学体系,美学是无法建立的,最多只是艺论。

任何研究美学的人,康德的三大批判是路径,读懂了康德哲学,当代美学的方向也就一目了然。

哲学和文字的关系,不言而喻,无文字就无哲学,无哲学文字照样继续,也艰奥的哲学,文字反而简单。哲学家死了,诗人却诞生啦!西方的没落实际是哲学的没落,美学的没落。

当哲学和宗教融在一起时,就变成了神学;而只有当哲学和诗歌汇合时,生命之流才重新奔流。“采到了花瓣,却得不到花的美丽”。离开诗意的哲学和神学都是冷峻的,没有生命般的温暖和气息。

语言文字也是文明的墓门,文明越悠久者其语言编纂的谎言也越多。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16: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