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加拿大得到的幸福:苦栗子和甜蜜的回忆 [2019/08]
- 章莹颖用命换来的教训,你要当回事 [2019/06]
- 生活在温哥华:我在这里见过的最美女人(1) [2018/07]
- 美国新移民法案,华人将是最大受益者(2) [2017/08]
- 在温哥华吃野菜:马兰头 [2018/05]
- 我就是因为“不孝”,才有今天的幸福 [2019/06]
- 西雅图警察抓嫖,背后的东西很多很深刻(之三):为什么大多数嫖客是码农? [2017/09]
- 习大大开始反攻了,川普你能怎么样? [2019/07]
- 美国人揭开了加拿大房产的弥天大谎 [2018/07]
- 多伦多枪击案,又一个大谎言被戳破了 [2018/07]
- 中印已经在这里开战了(之五) [2017/07]
- 看看美国受贸易战的影响有多“严重” [2018/07]
- 在这件事情上,华人就是比别人聪明 [2019/06]
- 为什么亚裔男不讨人喜欢?看看各自的“总统”的德行就明白了 [2019/08]
- 中餐馆为什么不做早餐?(2) [2018/07]
- 大罢工的香港工人阶级是什么样的? [2019/08]
- 美国遭遇“耻辱”是件好事,免得它成为“圣母婊” [2019/07]
- 香港正在被世界抛弃,台湾已经取而代之 [2019/07]
- 温哥华的这些中国人:落寞的海军之花 [2018/03]
- 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在美国爆发了 [2019/06]
- 川普必须是流氓,才能赢得战争 [2019/07]
- 香港人每天上街“闹”,原来都是一个诉求,就是“做人的尊严” [2019/08]
- 美国如果不伟大,美国人民就不爱她了 [2019/07]
- 香港人伟大,就是因为“自私” [2019/06]
- 移民北美,中国的孩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之一) [2017/08]
- 移民北美,中国男人变好了还是变坏了(1) [2017/09]
1,做一个清醒的买家
我移民加拿大十二年了。落地加拿大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英语好、人际沟通能力强,曾经想做一名房屋中介,也很快就通过了UBC商学院地产中介的学习和考试,但是后来因为其它一些原因放弃了这个计划。
尽管我自己已经不再有心做一名专业的经纪人,但是冥冥之中,我似乎一直都与房地产这个行当有不解之缘。我在温哥华买过一次联排屋、两次独立屋,又在美国买过买卖过两次公寓,还在波特兰和西雅图参与过旧屋翻修和小型开发。至于帮助熟人朋友推荐就不计其数了。
我这个人相对比较勤于思考,也比较善于思考,对房子这个事情总结了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平时,在我的朋友圈中,大家都愿意找我询问关于买房子的各种建议。我还有一个自己的YOUTUBE频道叫“王博谈美加”,里面也讲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现在又到了房屋买卖的高峰季节,我相信,对于到底如何才能买到好房子,很多人都是非常有兴趣的,我不妨把它写出来,让大家都可以分享到。
关于房子,平时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看中的地方房源特别抢手,卖家让我们报价,只有一次机会,价高者得,我该怎么办?
通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些中介会强调房产买卖中的某些谈判技巧。例如,永远都往低了报,也就是英文中说的lowball offer,卖家不同意就换下一家。还有人说,美国人有写信的传统,你可以尝试给卖家写封信,讲讲你的故事,让卖家把注意力仅放在一个数字上,好像美国人个个都超级感性似的。
其实,就我来看,所有这些,虽然都算得上是一些技巧,但是都只是被动的反应,不是真正的谈判技巧;真正的谈判技巧,在于如何从一开始就掌握谈判主动权,而不是被人牵住鼻子。
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就是,你买房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WHAT IS YOUR REALLY WANT。这一条非常关键。你越清晰,你越能掌握主动。
比如说,你买房子是为了自己住,那么,你以市场价,甚至高于市场价买到房,那都没有问题,因为从长远计,高出的那一点价格,分摊到每一年并不会很多,更重要的是,这笔钱很快就会被房价的增长以及每年的通货膨胀抵消了。
而且,因为是自住,所以你在选择房子的时候,即使是受到一些房价以外因素的影响,也属于正常,并无大的妨碍。比如你看到一栋房子的花园特别好,一下就喜欢上了,那这个时候你就不仅仅是在考虑价格因素了,为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付出一些代价,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值,但在你自己的心里,却可能是十分物有所值的。
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做投资,而不是自住,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不仅不能让情感因素左右我们的判断,而且还要争取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拿到房子,各种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成为我们判断问题的唯一标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