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加拿大得到的幸福:苦栗子和甜蜜的回忆 [2019/08]
- 章莹颖用命换来的教训,你要当回事 [2019/06]
- 生活在温哥华:我在这里见过的最美女人(1) [2018/07]
- 美国新移民法案,华人将是最大受益者(2) [2017/08]
- 在温哥华吃野菜:马兰头 [2018/05]
- 我就是因为“不孝”,才有今天的幸福 [2019/06]
- 西雅图警察抓嫖,背后的东西很多很深刻(之三):为什么大多数嫖客是码农? [2017/09]
- 习大大开始反攻了,川普你能怎么样? [2019/07]
- 美国人揭开了加拿大房产的弥天大谎 [2018/07]
- 多伦多枪击案,又一个大谎言被戳破了 [2018/07]
- 中印已经在这里开战了(之五) [2017/07]
- 看看美国受贸易战的影响有多“严重” [2018/07]
- 在这件事情上,华人就是比别人聪明 [2019/06]
- 为什么亚裔男不讨人喜欢?看看各自的“总统”的德行就明白了 [2019/08]
- 中餐馆为什么不做早餐?(2) [2018/07]
- 大罢工的香港工人阶级是什么样的? [2019/08]
- 美国遭遇“耻辱”是件好事,免得它成为“圣母婊” [2019/07]
- 香港正在被世界抛弃,台湾已经取而代之 [2019/07]
- 温哥华的这些中国人:落寞的海军之花 [2018/03]
- 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在美国爆发了 [2019/06]
- 川普必须是流氓,才能赢得战争 [2019/07]
- 香港人每天上街“闹”,原来都是一个诉求,就是“做人的尊严” [2019/08]
- 美国如果不伟大,美国人民就不爱她了 [2019/07]
- 香港人伟大,就是因为“自私” [2019/06]
- 移民北美,中国的孩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之一) [2017/08]
- 移民北美,中国男人变好了还是变坏了(1) [2017/09]
刚刚过完加拿大国庆节。看到网络上各式的应景文章。关于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又一次被一些人谈起。有些文章让人看了实在是不舒服,因为太高高在上了。有些人,就是装扮出一副关心你的样子,告诉你如何去融入主流社会,其实就是让你也去融入他已经融于了的那个圈子,好让他觉得心里舒服。
这个情形,让我想起当初我被中共纪检的人调查的时候,一帮子人过来关心你,其实只是为了看清楚你是如何落到井里去。等你一切安好的时候,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关心你了,只在心中骂你是个王八蛋,让他看走了眼。
其实,融入主流社会哪里有这么复杂?
我们作为一个新移民,来到这片新的土地上,能够生根发芽存活下来,不就是融入了吗?我们在这个新国家,努力工作,尽我们一个居民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纳税,我们不就是在这个社会里面了吗?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我在这个国家所从事的一切合法事业,包括经营一家中餐馆,不就是在为这个国家的文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光彩吗?难到还一定要去认识什么特定的人群,一定要是从事什么特定类别的工作,一定要去喜欢某些特定人群喜欢的什么爱好吗?
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去到美国,遇到那么多的美国人,听说我在温哥华,都说你太幸福了,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问他们,去过温哥华吗?在西雅图的美国人几乎个个都到过温哥华。问他到过温哥华什么地方?回答都是列治文,再说一遍,是列治文,不是什么温哥华DOWNTOWN,或者什么ROBSON STREET。问他为什么是列治文?回答都是因为那里有好吃的中餐馆。看看,这就美国人眼中的加拿大。列治文就是加拿大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其实,我在半年前,已经写过一篇系列文章,讲融入主流社会这个问题。我不想再费时间去扯这个空洞的话题,因为这种东西,就算是讲的天花乱坠,对普通的老百姓,也没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倒是便宜了那些吃饱了撑着的。以下就是我半年前写的东西,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人,希望你看完之后,对你有帮助,让你有自信在加拿大,按自己的意志去自由的生活。
这些年,包括我自己在内,几乎每一个来到加拿大的中国人,不管是留学还是移民,或多或少都会被别人问起“融入主流社会”这个问题。那么,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概念中,究竟怎样才算是“融入主流社会”呢?
“社会”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身处任何一个国家,我们所能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社会”,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中国人“融入了主流社会”的时候,除了表示这个人已经习惯了加拿大或者北美生活之外,更主要的是指他交了加拿大朋友,进入了加拿大本地人的社交圈。
但是光有本地朋友似乎还是不够的,如果你交的朋友都是在加拿大的的印度裔、亚裔、拉丁裔,那么很多中国同胞仍然不觉得你融入了加拿大的主流社会,因为这些什么什么裔人的圈子,在他们眼里也并不代表“主流社会”。所以,确切地说,只有进入了以白人为主的社交圈,才是很多中国人心目中真正“融入了主流社会”的标志。姑且不论这种判据是否涉及种族歧视等问题,如果真的以此为标准,中国人要“融入主流社会”有多难?
显然,移民到加拿大的年龄越小,融入就越容易。这个融于,其实就是适应和改变的意思,关键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根据我自己在加拿大工作和我儿子上学的经历,在那些高中毕业之后来到加拿大的年轻的中国人里面,真正能和本地白人打成一片的,也不是多数。大部分中国学生,依然喜欢凑在一起做作业,自由组队的时候,中国学生必然扎堆坐在一起。中学生尚且如此,那些在国内读完大学,再来加拿大读研的人,就更难和当地人深交了。我自己有一个系列文章《移民,中国的孩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讲到了我对我儿子在加拿大所发生的变化的观察,讲到了他是如何适应和改变的。
有人可能会说,那你至少可以在办公室和当地白人交往交往吧。其实,在办公室,同事之间的聊天也好,讨论也好,除了专业问题以外,倒是聊起各国文化差异的时候话相对多一点,平时也就是随便寒暄应酬几句。在加拿大,通过工作关系建立私人感情,并不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更何况,在温哥华这里,主流的经济就是房地产和国际教育,在这两个领域,华人本身就是绝对的主流,只有白人适应华人的,没有华人适应白人这一说。
到是我自己很自卑,觉得都出了国了,也只能和自家人混在一起,是不是很失败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