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村镇处有高阳——许晏骈

作者:量子在  于 2017-9-5 05: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非小说类出版物|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许晏骈, 高阳红学, 诺奖旧梦

有村镇处有高阳——许晏骈

    有村镇处有高阳——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许晏骈。

    正因为有“最后一位”这四个斩钉截铁的字眼表明后无来者,可以说在历史小说的领域里划上了句号,再也无人能够超越了。

 

高阳其人其事

 

    高阳(1922-1992),浙江杭州人,本名许晏骈(一说原名许儒鸿),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他出身钱塘望族,其家世系历代官宦,亦是世代书香。许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甚而官至兵部尚书、内阁学士之类的官职,高阳童年所居祖屋门上便悬挂着皇帝赐予的匾额。传至高阳的父亲许宝朴亦曾任浙江财政司官员,但不幸于1930年病逝。此时高阳年仅八岁,其后家庭由治家有方的母亲支撑。

    高阳大学肄业,未曾毕业即入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当上了一名空军军官。1948年高阳离开一直生活了26年的杭城,随军开往台湾。因忠诚可嘉文才出众,他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1962年年届四十时,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对于这部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的历史小说,许先生他自己拟文“历史•小说•历史小说”——写在《李娃》前面。文中细致中肯地阐述了他写作历史小说的要旨:

    历史与小说的要求相同,都在求真。——明确提出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以虚构的人物,纳入历史的背景中,可能是历史研究与小说写作之间的两全之道。——虽然他自谦(也是确实)虚构历史人物的不容易,但是由于获得了小说作者对人物处理完全的自由,这恰恰是历史小说得以生动活泼起来的唯一途径。  

历史小说应合乎历史与小说的双重要求,小说中的人物,要求其生动、突出;历史小说中的人物,还得要求他或她能反映时代的特色……——如果在五光十色的历史背景之下,相去千百年的人物,表现了同样的人生哲学、同样的感情状态,乃至于同样的生活习惯,那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尽管不及一一列举道尽个中奥妙,凡此种种,足以说明何以高阳能用精美的作品把自己和许多后来所谓的历史小说作者严格地区分开来了。在高阳笔下,李娃是李娃,红拂是红拂,小玉是小玉,她们的不同绝对不仅仅是服饰的不同,她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全都与她们所在的那个时代相吻合。于是,一个完全不受《曲江池》、《绣襦记》影响的长安名妓李娃就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读者的面前。说到当时全国最有名望的“五姓”之一荥阳郑生,那关于唐朝葬仪长长的篇幅结合故事实情加以必要且详尽的铺陈,读者更是仿佛真的被高阳他引领着一起神游在唐朝的长安。尤其值得欣赏的是——(高阳所言)“原作的结局,落于俗套,我不能不动一动“手术”。由此,《李娃》这部不惑之年的处女作不单一炮打响,同时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

《李娃》这第一部历史小说连同后来的《慈禧全传》——卷一:《慈禧前传》、卷二:《玉座珠帘(上)(下)》、卷三:《清宫外史(上)(下)》、卷四:《母子君臣》、卷五:《胭脂井》至卷六:《瀛台落日》共六卷八册;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和《灯火楼台》;《乾隆韵事》、《丁香花》、《安乐堂》以及本章节要重点介绍的“红楼梦断”红曹系列等著作无可争议地确定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逼真营造,而且由于众多虚拟人物的有机纳入,事事跌宕曲折,个个栩栩如生。高阳历史小说最令人着迷之处正是在于强烈的“历史现场感”——通过对史实的精准描摹和细节的合理虚构,鲜活地呈现历史中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令阅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高阳先生因腹笥极宽,尤其对清代的人物掌故、风土人情、诗词文集、典章制度烂熟于心,胸中丘壑藏,笔下风雷起。故有论者称其“擅长工笔白描,注重墨色五彩,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高阳还有一部分作品介乎历史小说与严肃的历史考证之间。比如《明末四公子》、《清末四公子》和《清朝的皇帝》等。在《明末四公子》代序“历史公案惟有历史能裁判”中,高阳写道,“不仅‘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的诗句可以证明中国向来有褒贬古人的言论自由,而且在世受人误解,而居心行事有自信者,往往亦表示,‘身后千秋付史评’。”高阳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研究的态度可见一斑。高阳常言:“学问乃天下之公器。”他的历史小说写作,诗史互证的方法,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姑且不论,这种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实在是值得我辈好好学习的。同样,《高阳说诗》也充满着对诗作背景的诠释,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高阳一生三十年间著作凡九十余部,约105册。世称“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在这里比附说句笑话——随着农家井水使用面不断萎缩城镇化都市文明日益侵蚀,富有成年人童话之美誉的金庸武侠小说终究不如历史小说内涵之遂达,毕竟前者大致虚妄后者万般翔实。有井水处津津乐道的是赋予武林绝技的鸳鸯蝴蝶,尤其是当代西门庆——韦小宝唐伯虎式的左拥右抱;性•爱加上眼花缭乱的高超武功组成了一部部葵花宝典。有村镇处可贵在于决不专注于花间月下的狂蜂浪蝶,展示的是一幅幅厚重历史的明媚景点。

    高阳迁居台湾后,于1971年与郝天侠结婚,两人共同生活十年,生有一女,后于1981年协议离婚。1983年与少妇吴菊芬一起生活,直至病逝。高阳少年时即喜好阅读文学杂志,如《礼拜六》、《红玫瑰》等,此后一直钟情于诗书。相应于北宋隐居处士林逋(和靖)有梅妻鹤子一说,高阳曾有一方闲章上面刻着“酒子书妻”,由此可见其嗜好之一斑。除诗书阅读写作之外,酒亦是高阳一生所好。有人说高阳之名即来自“高阳酒徒”,高阳本人虽未承认:“我用‘高阳’为笔名是因其为本姓郡望”,但亦颇感适意。自谓“未饮先醉”。此外,尽管著作等身版税可观,高阳一生疏于理财,颇有点纨绔的味道,即至病逝,尚背负一身债务。

 

自成红楼一家言

   

    高阳作品系列中与红楼相关的文字如下:

      《红楼一家言》目录

      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构想

      我看红楼

      曹雪芹年龄与生父新考

      红楼人物与曹家亲戚

      曹雪芹生平

      我看“中国文学史上一大公案”——谈乾隆手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的收藏者

      红楼倾谈——酬答赵冈教授

      我写《红楼梦断》

     附录

      中国文学史上一大公案——关于乾隆手抄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稿》

      再谈程排本《红楼梦》的发行经过

      赵冈 程伟元的画

      张寿平 有关《红楼梦》的新发现红学史上一公案

      潘重规 程伟元伪书牟利的检讨

    《红楼一家言》这书名就起得很有味道。既是谦虚,不过就是一家之言;又是自豪,这是自成一家的文字。就事论事,不因人废言,不违心作论,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归入哪一家门派。

    《高阳说红楼》目录

      没有学术哪有自曲

      附录 推荐高阳先生有关红学的一篇重要著作

      大陆红学界的内幕

      附录 曹雪芹的两个世界

      假骨董——“靖藏本”

      我写《红楼梦断》

      横看成岭侧成峰

      时录 遥指红楼

      曹雪芹以副贡任教正黄旗义学因得与敦氏兄弟缔交考

      《红楼梦》中“元妃’系影射平郡王福彭考

      高鹗何能解曹雪芹所制的谜

    高阳先生根据原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找到了一把打开迷宫的“钥匙”。从而他对后四十回的作者和红楼梦的其他问题,有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精辟有力的推论,台静农先生许之为“一家之言”。

    这就是饶有兴趣的“对称说”。在金陵十二钗中,两两对称相关。一、终身误  宝钗——枉凝眉 黛玉;二、恨无常 元春——分骨肉 探春;三、乐中悲 湘云——世难容 妙玉;四、喜冤家 迎春——虚花悟 惜春;五、聪明累 凤姐——留余庆 巧姐;六、晚韶华 李纨——好事终 可卿。

并有“宁国府即李家一说”,在红学范畴中可谓发现了一片珍贵的处女地。由此,高阳在他的红曹系列小说便以《秣陵春》苏州织造李家开场——所谓“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即是此意。

    《红楼一家言》和《高阳说红楼》辑录了高阳有关《红楼梦》研究的若干篇文章,就红学研究中历来争议颇多的问题及《红楼梦》与曹雪芹家世的关系等等。内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既有严密的考辨,又有大胆的想像,实为红学界颇有影响的一家之言。凡是对《红楼梦》、《红楼梦》的作者、时代背景及红学有兴趣者不可不读此书。

高阳先生认为;做红楼梦的考据,只是研究红楼梦的必需准备工作,而非研究的本身,因为红楼梦到底是一部文学名著,不是一部史书。就算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以及曹雪芹的家世考证得明明白白,对于红楼梦在文学上的价值,好在何处?坏在哪里?这些文学研究上最主要的课题,仍旧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高阳他以丰富敏锐的小说创作经验来读《红楼梦》,来揣摩着曹雪芹的创作心理,以对八旗制度及人物的广泛知识来谈红楼梦是这本红学著作的最大特色。同样必须指出的是,凭藉高阳先生他自己对满清八旗制度的烂熟于心,尖锐地抨击了红学领域一些人不懂装懂的信口开河——比如毫不客气地批评周汝昌所说“据说靖本原藏者的先人八旗某氏,因罪由京迁扬”,此真是奇谈之尤了。鞭鞑之痛快溢于言表,理由敬请读者自行查阅原作。

高阳先生不仅否定了“三十八号”是曹雪芹故居,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其故居既不在所属八旗营区也不在附近民居社区。曹雪芹故居应该是一座简易的独立性建筑。同时极其宝贵的一条结论是提出曹雪芹离群索居的缘由是为了争取创作的自由,而这自由的获得当是已经摆脱了“包衣”的身份。

一种评论说是自胡适《红楼梦考证》问世以来,高阳先生的相关红学文章在红学史上最为重要。理直才能气壮——高阳先生还自谓:他的论据一定站得住;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挑战。但他同时声明:学术上的质疑辩难,必须彼此对问题的了解是在同一层次上,方能进行。如果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保留不作答复的权利。其气势果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红楼一家言》读者评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摘录如下:

    ——觉得高阳先生治学是严谨的,考证也是独辟蹊径的,就像书名一样,在红学领域,这一家之言,自有其灼灼光华。

    ——一直就喜欢高阳。惊叹于他对《红楼梦》的解读,角度新颖,独到。《红楼梦》的魅力就在于此,书好看,书以外的解析同样精彩。

    ——人民群众爱红楼,红楼也是大家的,高阳的一家言又另有味道和境界,好看,有意思。

    ——内容不多,但很精!将红楼仅仅看做一本小说,不过多的牵引附会,反倒可以看清里面的事!

 

酒逢知己千杯少

 

高阳先生嗜酒如命。即便酒后不停咯血,也仍是要喝。他说:“人生几何,对酒当歌,喝酒不能尽兴,生有何欢?”与三五好友饮酒谈天,便是他最为享受的时刻。而高阳最终的病故,据说也是酒后出血所致。

是不是这样子痛饮,就如诗仙李白一样,斗酒才能诗百篇呢?若是果真如此,我们在痛惜酒能伤身以致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过早仙逝的同时,还得感谢杜康帮助他肆意挥洒,留给了后人这等洋洋大观的历史小说丛林。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曹雪芹的朋友敦敏、敦诚兄弟对他的描述:“燕市悲歌酒易醺”(《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敦敏《赠芹圃》);“接篱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敦诚《寄怀曹雪芹(霑)》),“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敦诚《佩刀质酒歌》),“步兵白眼向人斜”(敦诚《鹪鹩庵杂记 赠曹雪芹》)。在《佩刀质酒歌》的注中,敦诚写道:“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这样的情景描绘,不会是小酌只能是“举大白”。曹雪芹嗜酒、痴狂、清流的名士之风如在眼前。

高阳八岁丧父、其母治家有方;他的人生轨迹,与曹雪芹犹颇为相似。他们均早历繁华,此后饱经人世沧桑;满腹锦绣文章,却同样“无才可去补苍天”。“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同嗜杯中之物,最后穷困潦倒而终。高阳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不似今人,倒与古代士人更为接近,是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古人”。“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的历史定位和文学评价,既是莫大的赞誉又使人倍感凄凉。正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高阳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对古人心境的体认,无疑更为贴切。

鲁迅先生所言:“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不止一次地引述在此,大家不妨从高阳红学文字生发一起来感受一下他是如何体味曹雪芹在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中所拥有的呼吸领会。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一首诗或许正可以借用来描述两位杰出文人——

        少年哀乐过于人

        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

        童心来复梦中身

    手里倘无金刚钻,哪敢去揽瓷器活。高阳红学的一个最最精妙的成果正就是他能以对清史海量掌握的才干胆识从曹雪芹的思想立场地位角度创作了脍炙人口备受推崇的红曹系列小说。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前去领略关于曹雪芹的海量文字。

 

《朱楼梦》vs.《红楼梦》

 

高阳在《我写红楼梦断>》一文中说:“曹雪芹如何创造了贾宝玉这个典型,比曹雪芹是不是宝玉这个问题更来的有兴趣。” 敢于挑战这部妇孺皆知的名著,写出它“背后”的故事,是高阳学术自信文笔自信的充分体现。

    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草鞋脚》中写道 :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这跟后面会提及张爱玲说错了“下一代不能欣赏《红楼梦》”,那是因为她无法预测比如我们这个时代诞生有西岭雪一个样,鲁迅生前又哪能知道后世会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呢。更不用说华人作家堆里接连出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高阳先生的旷世巨作红曹系列小说计有——

        《红楼梦断》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12月版本

        秣陵春      25万字

        茂陵秋      36万字

        五陵游      31万字

        延陵剑      34万字

                                   小计126万字

        《曹雪芹别传》  44万字 三联书店20011月版本

        《三春怎及初春景》63万字     同上

        《大野龙蛇》   75万字     同上

                                   总计308万字

    既然从《慈禧前传》到《瀛台落日》可以统称为《慈禧全传》,那么,为什么不能把高阳红曹系列小说来一个集合书名呢。作为一名高阳红学推手,笔者大力推介并呼吁出版界定名一个相应的书名:《朱楼梦》!(出典就是那位真真国女孩子五言律诗的第一句:昨夜朱楼梦。 以下文字会尽力采用这个书集总名来指代高阳红曹系列小说。)

对照《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4月版本99万字,《朱楼梦》就单以整数三百万字计算,篇幅就已经相当于三部红楼梦!扣除业已肯定并非曹雪芹所著的后四十回,那末《红楼梦》的字数大致上有66万字。《朱楼梦》更是远远超出,达到前者的四五倍之多!高阳先生笔力之雄厚,可见一斑。

    问题还远不止此。

一,百科全书

红楼爱好者大都津津乐道这一部古典长篇写了多少多少人物。清嘉庆年间姜琪统计共488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其他人物共262人;二者合计共收983人。近年,徐恭时作出全新统计:合计: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

    《朱楼梦》全集字数远非《红楼梦》可比,出场脚色亦然。单单就《红楼梦断》四卷本已自相匹敌。仅仅在数量上互作比较绝非主旨,在涵盖面广博浩繁这一点上尤其需要格外强调。除开警幻仙子渺渺真人茫茫大士这些极其虚妄的红楼专属神仙不可能出现在高阳笔下,可以说许许多多《红楼梦》中未曾出现的人物一个个在《朱楼梦》中络绎登场。特别需要看重的是在《朱楼梦》中毫不避嫌浓笔彩墨呈现了封建社会的两极:一头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头是底层江湖的漕帮。写到皇帝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一网打尽。说到漕帮这样的江湖人物不但有翁钱潘三位当时辈分最高的老太爷,还有下面的一个个基层群众跑跑龙套,甚至于包括上达乾隆宠臣军机章京浙江巡抚方观承。

    出场的历史真实人物已然不计其数,虚构人物无论脚色大小个个栩栩如生。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居然还照样穿插出现了一位八洞神仙吕洞宾。可以信手拈来几个例子以烛照出人物形象的精彩——季姨娘对比赵姨娘,锦儿vs.平儿,春雨pk.袭人;等等等等。

    故事场景更加不是以大观园为主场景,而是上自隆宗门北屋军机处圆明园“九州清晏”到大内九重宫阙,下至张家湾琉璃厂石虎胡同大酒缸还有天喜班妓院金桂堂书寓在在不同。并且处处事事切合现实氛围。此外,无论服饰色彩居室环境经营管理都描绘得异常丰满多姿多彩,更不必说高层内幕的政治斗争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了。这种种在纸面上活泛起来的文字,让同样在有生之年想要写完一部曹雪芹小说来的端木先生和另一部曹雪芹为第一主人公的戏曲电视连续剧相形失色,简直可以说有云泥之别。

如果说参照《红楼梦》被毛主席亲口许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末《朱楼梦》更是一卷把文笔触角遍及封建社会各个方面的大百科全书。

二,天子万年

    起因于封建时代文字狱的残酷,《红楼梦》多有碍语,这一点丝毫不必奇怪。因此,通篇被红学人士津津乐道仅有两处揭露封建皇帝的文字每每被提及。一是元妃省亲的哭诉;一是林妹妹表示不稀罕时说的“什么臭男人拿过的”。红楼作者特地声明无朝代年月可考,即是力度避免文字狱惩罚的可怖。 

到了《朱楼梦》写作,时代环境迥然不同。高阳先生凭借扎实的清史功底深刻描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室。曹家从曹玺孙氏起始,仕途浮沉即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密不可分。详情不再细述。这里只看《朱楼梦》的反封建直接反倒皇帝头上的范例之一二。 

“皇帝背后骂昏君”,《朱楼梦》直言不讳。在锦儿提出疑问把亏空补完“何必非抄家不可?”时,震二奶奶说:“你这是跟谁讲理?跟皇上讲理吗?你也未必想得太天真了!”跟皇上是没法讲理的,理都在皇上那儿,皇上永远都有理——雷霆雨露莫非皇恩。

破尘居士行乐图就是雍亲王的画像。宋人服饰,手拈一串佛珠,戴的是一顶浩然巾,鬓间露出的是他与众不同的卷发。面貌是眼小眉细,一张瘦削的脸,配上薄嘴唇,长且小而扁的鼻子,和两撇自唇角下垂的八字胡。用书中人的话来说,那面相令人难以亲近,再加上三角眼,岂是王者相!雍正为人性格是多疑且气量狭窄。预先布局,这在后来乾隆接位后与十四叔交谈过程中就透露出雍正力荐年羹尧到十四阿哥大将军行在当副手作为卧底,此事连得刚刚得知详情的亲儿子都觉得乃父阴险。

军机大臣汪由敦对皇后的兄长当朝国舅爷傅恒分析乾隆皇帝外派衲亲为经略大臣经略四川军务的上谕。汪由敦他告诉傅恒的心得是——“用人用其长,不用用其短”,这是皇上得自先帝秘传的心法。“用人用其长”,发挥其长处这自然是正理。不用其长,难道用其短?可是,心得后半句就是不用用其短。这意思就是不想用一个人的时候,就得用其所短。为啥呢?傅恒起先还想不明白,思考良久方始回味过来——非如此不能名正言顺地“欲加之罪”。明知道其人所短,却偏要把这个人安放在这个不适当的位置,正是让他自爆其短。然后就可以横加罪名,而有所不用——甚至于抄家杀头都可以师出有名。

《朱楼梦》通过曹雪芹的表哥平郡王之口说明弄权是会上瘾的。平郡王说了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他小时候有一天在花园里玩,无意间摘了一朵芭蕉的花搁在嘴里,吸了一下发现花露是甜的。当时大为惊奇。不过光有一丝甜味自然心有不足。于是,一朵一朵摘,一朵一朵尝,一百来朵芭蕉花,都让他糟蹋尽了。平郡王使用小孩子家家的例子来表示自己的失悔,也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人发现自己有着那么大的权力,尝到甜头不肯罢休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罢不休。弄权上瘾,这四个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帝皇内心世界的一种滥施淫威的原始推动力。

眼下清宫电视剧热门要角四爷和十四爷的生母德妃由真太后变成假太后,她才迟迟不肯受尊号;尤其是不肯移居寿宁宫。突然暴亡的变故到了颁布的上谕中写做“非故为推诿”等字眼真是像大义觉迷录一样越描越黑。而且没有脉案,并无病重先兆。

乾隆朝的孝贤皇后一样死于非命。那也在哀诏的字里行间透露消息。“今在舟行,值此事故”“忽遭变故”,既称“肤疴”,何以暴亡?未曾请脉同样也没有病重先兆。谜底就是这位大行皇后也是刻意自裁。凡自杀者都有不能不死,一死了断胜于苟活在世的原因。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何况是以天下养的太后和母仪天下的皇后!

宫闱丑闻在高阳先生笔下昭示天下暴露无遗。贵为天子,照样丑陋照样卑鄙!而且这是红楼梦作者绝对无法秉笔直书的事儿。那样子的隐晦那样子的直率,时代毕竟不同了。假如曹雪芹先生生活在高阳的同期,那么我们就能看到一部更为坦白的红楼梦不用去胡猜什么哑谜。好在,我们读者有了高阳先生的朱楼梦也就能更好地体味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
    更不必详细列举《朱楼梦》里揭露宫廷斗争中的那些肮脏情事——雍正因“马上风”而去世,乾隆命平郡王篡改玉牒继而“狸猫换太子”把生母迎入宫中偷梁换柱等等。如果提高透明度,把真相一一摊牌,揭示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封建皇帝还当得下去吗?

三,“琏”二奶奶

众所公认,《红楼梦》中写得最为出色的人物既不是宝哥哥也不是林妹妹,而是琏二奶奶王熙凤。无独有偶,《朱楼梦》中写得最为出色也是与之两相对照的震二奶奶马凤英。王熙凤的人物故事已经足够精彩,不必一一列举。而在高阳先生笔下的马凤英的精彩实在压倒了王熙凤。

——叔叔睡到侄儿媳妇房里去了

    《红楼梦》是暗写到底发生了什么,《朱楼梦》则是明写。李鼎表叔(从老公夫家称呼)和表侄媳妇凤英一夜情的精心布置。

先是刻意打扮,只见震二奶奶已自迎了出来。她穿一件玄色宁绸暗花的薄丝棉袄,同样颜色质料的散脚裤。裤脚与大襟下摆都镶着猩红色的“栏杆”。头上还簪着一朵极大的名种茶花。打扮得不单单是俏皮,而且红黑两色衬得她的皮肤也更白了。 这身“老早想这么穿可又不敢穿出去”的打扮让李鼎入目一亮,不住眨眼。那种观感绝对不是太刺眼,而是觉得眼睛一亮,很开朗很舒服——就像阴雨连绵的天气忽然看见太阳从云端里钻出来那样。高阳先生笔下的细致形容恰到好处,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这么亮丽的服饰,而且别具匠心的配上一朵“极大的名种茶花”,既具身价又不落俗套——本来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穿起来照镜子,可又没意思;今天便终于找到了一个亮相的机会。 

    再是大快朵颐。震二奶奶请吃宵夜。嘴上说“可没有甚么好东西请你”——恰恰相反,四个冷盆碟子:紫酱色的是醉蟹;鲜红如胭脂的是云南宣威火腿;淡黄色的是椒盐杏仁。第四样李鼎根本没见过没听过——色白如雪平滑软腻的薄片:这叫荤粉皮。冷盘之外外加一个火锅四样炒菜两道点心,另外还有一锅香梗米粥。喝酒尽兴,眉目传情。 
    震二奶奶笑着低下头去——“你别这么紧盯着看。”再追加一句“你那双眼睛!”“我这双眼睛怎么了?”李鼎砰然心动,故意这样问道。 

    说到正题。边吃边谈“替舅太爷补亏空,我可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而且,我这笔钱,也只能借给你。”“是是是,借给我,借给我!”李鼎一叠连声地说:“我领表姐的情。”(这里说的表姐从李鼎妻房娘家称呼。)“你这么说,我就大大地放个交情给你。”“表姐,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了?恨不得把一颗心交给你!”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一切明了心知肚知。震二奶奶安排贴身丫环锦儿指点迷津外加打接应迎送。曲径通幽,神出鬼没,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和鼎大奶奶相比,震二奶奶来得丰腴,来得柔腻。顶顶不同的是她有股鼎大奶奶所没有的热乎劲儿,就像条蛇一样缠在他身上。就这样文雅的性生活描述也非常形象地体现了“凤辣子”的性格为人。

和李鼎表叔只是一夜情,和曹震的侄儿曹世隆可是闹出天翻地覆的大事情——不仅造成曹震意图休妻,而且婶娘侄儿的秘密勾当还直达天庭成为曹家被抄的一个诱因。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震二奶奶在抄家时的运筹帷屋胸有成竹更令人拍案叫绝。除了平素谈吐事务应对等方面表露的聪明机智之外(详见最早发表于红楼艺苑的“她比王熙凤还王熙凤”一文,亦参看目录),最为震撼真当得起巾帼英雄的故事——涉及拯救危亡的那一段辉煌文字,就在高阳先生《红楼梦断》第四卷“延陵剑”的最后一百六十八页中逐一展示。 
    事情是从半夜三更一封京里来的特快专递开始铺开。那是一封为汗水浸渍既皱且脏的信。上面写着——“内阁奉上谕:杭州织造孙文成年已老迈,李秉忠着以按察司衔管理杭州织造事务。江宁织造曹頫审案未结,着隋赫德以内务府郎中职衔,管理江宁织造事务。钦此!”
    曹震是第一个看到这封信的,他的反应为:“出事了!”,再想下去,为何三家织造独独是四老爷审案未结,只怕还有别的案子吧——“那就更麻烦了!怎么办呢?我都没有主张了。”第二个看到这封信的是曹震的通房大丫头锦儿。她不禁失声:“完了!上下担心的事,到底没有能避掉。”锦儿陡然发觉,自己的肩上负荷加重。但如何料理这场麻烦她也心中无数。于是,“这会儿你该知道了吧,咱们这一家子,还真少不了二奶奶这么个人。”
    接着震二奶奶看到这封信之后,便是爽快的决断:明儿只能告诉两个人:一个是太太就是曹雪芹的母亲马夫人内里的一家之主,另一个是曹太夫人的心腹丫头秋月。秋月是第四个知道这件事的人。她相当沉着,但也只是震二奶奶的帮手——震二奶奶不管怎么样马夫人离不开秋月也得把她留下来呆在金陵一起应付这场家难。秋月算震二奶奶的一个臂膀,而锦儿只能算半个。如今内里就全靠她们三个,真正挑担的只有两个——震二奶奶安慰秋月:你不必客气也不用怕,要你挑也得要你挑得起。所以就是秋月也只不过是打接应,而不是真正的主将。 

第一个念头是替丈夫曹震还赌帐。倒问问他,还有多少亏空?——虽是赌帐,也得搞清楚。墙倒众人推,自己脚跟不松动,别人就不容易推了。现在要曹震出面应付各方,门面上的事自然是爷儿们!——当然要让他站稳脚步。锦儿由衷地佩服震二奶奶,见识毕竟高人一等! 
    你把当票检一检,听说太太那里也有几张,也去拿了来。——能多弄几张当票摆着,也许能减点儿罪过。果不其然,最后雍正皇帝接览两江奏报,见有‘查出历年当票数十纸’字样,抚然久之,谓“不料曹家贫乏如此。”——此为恩旨之所由来。说起来,这就是震二奶奶的远见卓识。震二奶奶把握住的原则是——事情要往远处去想,可得往妥当的地方安排。 
    如今最重要的是两件事:第一,别让太太受惊,芹官也是。所以赶紧让马夫人母子俩北上——反正要撵回旗去从此告别金陵。芹官他是咱们曹家一根苗,独苗哦。将来长大成树,让全家遮荫,都指望他。当然要格外看住。第二,是务必不能惹出闲是闲非来。咱们曹家破家不要紧,得要买人家“可惜”这两个字。若是落到头来,惹得人家说一声“活该”,那就完了,别想着再翻身了。 
    于是,对第一条,连夜想好对策。因为京城夜半三更急报,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特快专递实际内容;就此谎称京城马家外老太太急病。所以要女儿马夫人和外孙曹雪芹急着收拾进京见上一面。一来先期撤退二来遮人耳目。第二条更加关键。我每次看到这里,联想到为人处事,谁不有个急难,谁不有个倒霉的时候,若能买得可惜,那就和被人说一声活该,境况天差地远。公道天理自在人心,这儿的重点就是即使落难,一样也还要收买人心。 
    急脉缓受——这四个字说得多好!“往后风波不知要有多少?”马夫人一走,内里只有震二奶奶秋月锦儿三个人撑着,得沉住得气!震二奶奶通前想后仔细想过——“事情也不至于糟得不可收拾。咱们家跟大舅太爷的情况不同;大舅太爷是跟八阿哥九阿哥都有往来,当今皇上早就讨厌他了。四老爷为人忠厚老实,皇上也知道的。如今不过是亏空,办事也不怎么漂亮,把亏空补完自然没事。”说得在理,语气从容坚定。有分教,确实是和前苏州织造李家不同——“咱们跟李家的情况不同,李家是皇上跟他过不去,谁也不敢马虎。”咱们呢:“人家多少看着王爷的面子,只要认了罪,对上头有了交待,事由就算过去了。”
    终于抄家了!曹家担着织造名义以及实际负责的叔侄俩都束手无策。最后事态的发展果真就如震二奶奶接到京报当场的判断。亏得了有一个震二奶奶! 
    震二奶奶命人送来一张手绘地图——画明进出方向,注明堆存箱笼的件数,十分清楚明白。何处何物,数目多少。可说查封一事,毫无麻烦。至于箱笼橱柜里面各有何等样财物,另有清册。哇哦,可见准备工作做得多么细致!抄家过程越是清楚明白,越是显得内情并不复杂。事情的明朗化也就越来得快捷。 

“王熙凤力拙失人心”,后四十回的有关文字和这个回目标题一样不得劲。当然不能怪罪曹雪芹——这已经是高鹗的笔墨。说实话,在《红楼梦》里盛赞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只靠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协理宁国府毕竟还有些牵强不足。 

    最后,面对行贿买官的抄家官员百般刁难,马凤英的对付办法是你会剥皮我会抽筋。结果,抄家官员魏剥皮落入震二奶奶早就设置好的圈套,铸成一个在对方逼迫之下无奈一刀毙命的局面。震二奶奶用她如花朵般的鲜活生命一殉曹家的家难,在力挽狂澜的同时以死拚搏,这才使“马家的女儿成了曹家的罪人”的罪过整个儿翻盘。成了“马家的女儿完全对得起曹家! 

类似的大事故和《红楼梦》两相比拟的还有“可卿之死”和“不肖种种”。天香楼情事被删,已不可考。而高阳先生从清史中发掘——“宁国府”苏州织造李家的风流逸事及其严重后果,弥补了“遗簪”“更衣”的缺损。曹雪芹被责打,引发轩然大波。《朱楼梦》披露了“贾母”“贾政”之间真实关系和母子猜忌,也解释清楚了《红楼梦》中的曲笔。

四,曹公雪芹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拍摄排演《红楼梦》,编导演碰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无过于贾宝玉这样一个男一号。由于人物性格的特殊性以及读者心理观众心态的适应性,大多数剧种无不选择女小生来出演——比如徐玉兰曹银娣钱惠丽郑国凤马兰何云石筱英,甚至于电影话剧也是由林青霞夏钦何韵诗等来担纲;影视中凡是男性扮演的则是很带有女气的欧阳马天宇等为观众们所认可。

曹雪芹在这一点上和贾宝玉并不一致,他在高阳笔下是一个十足的男子汉,根本不需要坤生来妆扮。在京剧屏幕上扮演曹雪芹的言派嫡传言兴朋风度翩翩端庄儒雅,绝无半点娘娘腔。电视剧中的庹宗华音乐剧中的云飞都是英俊男小生。曹雪芹文才出众,正白旗里少有的才子,他敢于担当,为朋友为挚爱能两肋插刀,他能诗会画,画石尤其出众,等等等等。那么,他和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宝二爷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如同贾宝玉一般的无事忙,先以三清茶这样一件小事为例子——富贵闲人炮制所谓三清茶成分乃是梅花、水仙、雪水,前两者是花瓣,后一种和妙玉烹茶一样的品味:雪水胜过雨水。再是逛一趟隆福寺,买回来一片青磁又一片铁券——地道名士风流。

    曹雪芹重情。他从小被周围的莺莺燕燕唆使,喜欢吃人家嘴上的胭脂;他十二岁上处男破身,是和贴身大丫环春雨;因为一句调笑的过失害得楚珍跳井而引出一场遥祭;他卫护有点个性的丫头诸如闹出“庵堂相会”的小莲,为之唱“探亲相骂”的四儿;甚至于为了绣春不慎怀孕愿意替她顶缸遭致震二哥一记耳光。一句话,就是“专会在不相干的女孩子身上用心。”

而自己的大事却从不上心。曹雪芹厌恶八股喜欢杂学,特别不愿在仕途上求上进,始终是个白身。甚至于当乾隆情妇傅太太要帮他搭登天梯的时候还是并不动心。拿乾隆生母圣母老太太的话来说,就是绍兴徐文长一类的人物。

科举没兴趣,在内务府往上爬更不甘愿。连得护军营茶膳房等差使都避之犹恐不及。不想当笔帖式,更不想当哈哈珠子。有一次,曹雪芹差点被宁郡王选中去当伴读,把他吓得不轻。八旗子弟官学书读出来,不能不当差,就看中了最没有油水相对最自由的闲差御书处打杂在武英殿刻板印书。

    不错,曹家出过王妃,但那是恩典不是常例。身份所限,包衣终究是包衣,踩你在脚底下,算不了一回事!没有凭借像现在农村户口书包翻身高考出线走上所谓正途,奴才毕竟还是奴才!
    震二奶奶知道芹官做不来那低三下四的奴才活计,在一刀自裁断气前的最后一句遗言是——“把这把刀给芹官,上面有我的血;要他记住,读书上进,别,别让我白死。” 
    马凤英不单是以一死殉曹家的家难,而且我以我血荐轩辕,给曹雪芹提出了不容忽视的人生目标。才十三四岁的曹雪芹哭湿了枕头,心里只是想着震二奶奶的这句遗言。当时他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不让震二奶奶白死,但他知道,他这辈子在有任何作为的时候,都不会忘记这句话。 
    一方面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方面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或许,曹雪芹在编写《红楼梦》的时候,就是想要有所作为不让自己的二嫂子白白送死。 

五,草蛇灰线

《红楼梦》为红楼读者和红学大家极力称道的一条便是浩瀚长篇,始终有迹可寻。换句话说,草蛇灰线蛛丝马迹先后呼应俯拾皆是。伟大的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如是,伟大的当代白话小说《朱楼梦》更是如此。

升官图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游戏,也体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熏陶。吃过年夜饭后,开始掷骰子。四个红是四德,封衍圣公;掷赃是儒士,还可以入正途;掷个良、由,去当末入流的典吏;掷出三个两点,出身天文生进钦天监供职;曹雪芹凑大家的兴趣,想来一个“鸿博”,结果未能如愿反而是“停科”一次,最后掷出个双五以“官学生”告终。

《红楼梦》中提到扶乩,但没有展开。“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扶乩直到戏曲剧本《贾雨村别传》问世才道之其详。而在《朱楼梦》里扶乩成为涉及乾隆帝座宫廷斗争的重要一幕。“自古帝王宅,相残骨肉多”——老衲应文降坛。然则一句判词“万年以后无多日”预示了理亲王最终的失败。

类似的事例多多。震二奶奶的结局为云龙子算命算得一个准——“伤官见官,其祸百端”。是年,马凤英大运是伤官格,岁运并临,因而大限已到,出不了这个月。既有暗示,把读者的心吊了起来,但还不知道究竟逃得过逃不过,如果逃不过她又会是怎么个死法。

    平郡王的判词是“岁在龙蛇贤人嗟”。果不其然,在镶红旗张敬斋受亲鞫被斩首之后,作为镶红旗旗主,福彭大受刺激,终于以“猝然卒中,痰吼如潮”英年早逝。

    再重点谈谈福彭身后——“平郡王也是个福薄之人。”皇帝叹口气,“我原想重用他的,哪知道他也太忠厚了。” 忠厚就不能重用?言下之意这忠厚仿佛是一种恶德。“处世待人要忠厚,为国家办事就不同了。忠厚乃老实之别名,老实乃无用之别名。”“平郡王天性很厚,从小在上书房就看得出来。......后来派他带富尔丹主持北路军务,就显出他的无用来了。当年除了献马筑城两事之外,可说一无表现。”
    “敏则有之,贤则不足。” 实质上是平郡王对于坐稳江山的乾隆已经一无用处。什么上书房儿时救助,什么玉牒馆偷天换日,什么宗人府摆平弘皙,什么忘言馆迎回圣母,统统都已时过境迁。“三春去后诸芳尽”,连带着曹雪芹全家开始又一轮的没落乃至走向末途。

曹雪芹之子曹承祖小孩子家家拿“秋深黄叶斋”应对“春满桃花坞”,早早呈现了不祥之兆。在“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之时,曹寅一支就这一个亲骨血也已夭亡,照应了真人真事——“孤儿渺漠魂应逐”。

为曹頫因和亲王府着火获罪,曹雪芹母亲马夫人亲自去烧香求签。签语为一首诗“闺怨”,其中一句“尺书五夜寄辽西”。预示了纵然千方百计求情,最终乾隆金口玉言拍板:“完赃减罪”到“破贪囊消灾”,即日就道。

    《朱楼梦》最后结尾——叔侄俩泪如雨下。泪水滴入酒杯,却都又吞入自己腹中。“断肠人在天涯”,这自然可以看作是作者为以后续书留下的方便,然而,不也是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曲有余韵的感受么?

“有梦常为客,无家尚忆归。故园风物变,杨柳应未稀。”《朱楼梦》的命运恰似《红楼梦》,总成一双断臂维纳斯。在再次家破人亡之际,二十五万两银子能否筹措,曹頫他是回转京都还是流放在彼老死他乡,曾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烈烈轰轰的曹家如何进一步破败下去,表叔李鼎是否真的入了漕帮,曹雪芹怎样遇到了他的表妹李筠等等也都成为疑案。

高阳一再重复、一再提醒读者的话:“如果以读《红楼梦》的心情与眼光来看《红楼梦断》,将不可避免地感到失望。”这是提醒,也是自谦,更是防备——不愿类比。作为一名高阳红学推手,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越读越感到如果其他古典小说对于《红楼梦》只能望其项背,那末《朱楼梦》这一文坛卓笔峰更加让后来者难以超越。

最后一位旧式文人,名至实归,无人能够替代。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6: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