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当过枪手

作者:量子在  于 2018-1-4 17: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俚曲乱弹|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不是别的,是拿起笔作刀枪。

全文如下,重点部分,原先只字全无。

绝对本人添加完成。

为保护起见,不提这个论文作者的姓名。

**********************

“个性与共性”

——谈越剧小生与小旦对越剧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越剧  个性  共性  小生  小旦 

 

小旦与小生是不同行当的区分,行当是戏曲程式化所形成的表演体制,为中国戏曲所独有。越剧行当不像京剧、绍剧等剧种那么完整,表演程式也不如京剧、绍剧等剧种那么完备、严格和齐全。越剧早期,由于演出剧目多为演绎农村爱情婚姻题材的小戏,行当以“二小” “三小”为主。后来随着表演题材的扩大,变为以演古装大戏为主,逐步发展成小生、小旦、老生、小丑、老旦、大面等六个行当,行内称之为“六柱头”。由于越剧多演儿女情事的才子佳人戏,故小生小旦两个行当特别发展,剧目相当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如:《红楼梦》、《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何文秀》等等,其他行当只是色彩陪衬,而且大面行当还逐渐演变为“反派老生”。由此我们看到了小生、小旦行当在越剧中的重要性。两个行当之间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是独立的更是相互依存的,是不可分割的。

一、从人物客观存在环境看小旦与小生的共性

1同一的年龄层次

小旦和小生虽然都是舞台人物形象,归类于不同行当,但他们都是同一年龄层次中人。一般小生指的是青少年男子,形象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满腹经纶。一般小旦是指年轻美貌、窈窕淑女,琴棋书画的青少年女性形象。而事实上舞台上的小生和小旦其实就是源于生活中的俊男靓女。

2共鸣的思想情感

越剧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根据生活的一般规律,捕捉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体现他们因为年轻所以要积极上进,因为年轻所以情窦初开,因为年轻所以憧憬美好的爱情的特点。越剧艺术风格的形成,越剧女子化表演形式的创立,越剧题材多为才子佳人的倾向性选择,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广大青年男女共通的思想情感。这样一来,就逐渐形成了越剧唯美,抒情,典雅,清纯的风格。

3、分类的相互对应

越剧小生分为:巾生,又称风雅小生,头戴秀才巾,解元巾,主要饰演儒雅潇洒、文质彬彬的读书人,表演特点是洒脱庄重、温文尔雅、富有书卷气;穷生,又称鞋皮生,因脚拖鞋皮、身穿百衲衣而得名,主要饰演穷愁潦倒的落难公子和寒家子弟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带有穷酸气和迂腐气;官生,主要饰演古代官员、显贵一类角色,头戴乌纱,身穿官袍,表演带有一定功架和气度;武生,主要饰演有武艺的青年男性角色,表演特点是英武挺拔、能参加武打场面。

越剧小旦分为:闺门旦,专饰名门闺秀,千金小姐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举止端庄,文静大方,唱工和做工并重;花衫,饰演古代青年女子。表演介于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闺门旦的大家风范和端庄大方的仪态,又有花旦俏丽活泼的举止;悲旦,专饰命运悲惨的中青年妇女角色,类似京剧中的“青衣”,以唱功为主,做工为辅;花旦,专饰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青少年女性角色,表演以做工取胜,动作灵活轻快;正旦,主要饰演做了母亲的中年妇女一类角色,穿着素净,动作稳重。武旦,主要饰演有武艺的女性角色,表演中以武功武戏见长,兼有京剧中“刀马旦”和“武旦”的特色。

从以上行当的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同一行当很多不同的分类,其实小生、小旦行当也有其共通之处。比如小生的巾生与小旦的闺门、小生的穷生与小旦的苦旦、小生的武生与小旦的与武旦。他们的之间有许多地方是充满共性的。他们在表演上有好多技巧和手段可以共同借鉴和融合。

二、从人物的舞台形象看小旦与小生的个性与共性

传统戏曲表演,历来是以行当来扮演角色的,因为行当是戏曲表演的一种主要程式。而新越剧的表演理念有了变化,演员和导演都追求人物个性化和人物形象的不可重复性。演员演戏的最高目标是成功地创造出独特个性的舞台形象。因此会突破行当表演的局限。

1、         性别区分是形成个性的先决条件

越剧舞台上形象是由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的人物组成的。然而越剧女子化的表演形式决定了台上男性角色都是由女子充当的。这样一来,性别区分就成了塑造人物个性的先决条件。比如:通过不同的化妆,不同的服装,不同的表演形式肢体语言,不同的造型从外部来确立人物的外部形象。通过不同流派的唱腔设计,不同的念白技巧和手段来确立人物的内在思想。达到内外的统一,形成生、旦鲜明的个性特征。

2、性别转换是舞台表演的重要形式

越剧艺术在短短的百年里程中,通过不断的吸收各大剧种的精髓,取长补短,在唱、念、做、表、舞等方面逐渐完善了自我,表演形式上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特别在剧目建设上更是丰富多彩,有些优秀剧目在呈现人物时,运用了演员夸行当的表演技巧,小旦反串小生,小生反串小旦,用人物双重表演来丰富人物的多侧面。例如:《梁祝》中的祝英台,从行当来对照这个人物属于小旦分类中的花衫,但又属于小生分类中的巾生,在表演中既是大家风范,端庄大方,俏丽活泼,又是潇洒端庄,温文尔雅。着重体现祝英台热爱生活,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一面。再而是《孟丽君》中的孟丽君、《谢瑶环》中的谢瑶环,这两个人物的双重性是小旦类的闺门旦、小生类的官生。孟丽君是一国之相,谢瑶环是不屈宦官,这两个角色跨越行当的表演技巧复度更大。特别是《谢瑶环》中的谢瑶环一角,其实涉及了两个行当,四个类别,闺门旦、巾生、官生、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谢瑶环的第二场是微服私访,穿戴的是巾生服装,那么演员在表演时也要结合穿戴、情景,表演手段可以借鉴于小生中的巾生。第四场公堂上身份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江南巡按,那就完全可以借鉴小生中官生的表演特征来塑造刻画,第五场花园则是脱下官袍,还了她的女儿身,这里就是本行当中的闺门旦形象出场,稳重端庄,妩媚秀丽的大家闺秀。到最后一场大公堂,表演上在官生的基础上可以借鉴一点武生的眼神,目光炯炯有神,形态坦荡沉着。被奸臣来俊臣、武三思严刑逼供,“谢瑶环”忠心赤胆、宁死不屈,面对酷刑,不屈不挠,痛斥群奸,将生死置余度外。我们在唱腔处理上适当借鉴小生唱腔的豪放,铿锵有力,刚柔相济,激越奔放,在肢体语言上注重力度、气度和功架,采用了小生甩发技巧,来营造场面的气氛,充分体现了谢瑶环的大无畏思想,使这个人物激越中不失柔美,豪放中蕴含了细腻。把谢瑶环激愤和蔑视权奸的内心思想刻画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越剧艺术表演中不仅小旦反串小生的角色较多,还有小生反串小旦的也有。如《王老虎抢亲》一剧,周文宾一角就反串了小旦,这种表演形式的出现使这出戏增加不少的喜剧色彩和舞台效果,这种讽刺幽默的表演形式被深深地刻在观众心里。所以说行当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对的依附性,也有它的双重性,更有它的借鉴性和融合性。

三、从越剧市场看小旦与小生的重要性

 (以下从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8 07: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