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届长篇小说第二部:乱云飞09,转正

作者:量子在  于 2018-8-2 07: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小说长短篇|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09,转正

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在于有知识有头脑的人们充满疑惑勇于思考,而是无知无识的人们盲目跟随坚信不疑。但看2016美国大选。

九一三破除了四个伟大的神话,必须及时收拾人心。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批林批孔运动开展的同时,实施大学生从工农群众身份的转化。

整整五年,积压下来算一大批---文革期间这积压两字并不稀奇了。让老五届大学生列入工人编制一直发放实习生工资的待遇得以调整——要说是调整也并不准确,应该说纠正纠偏才是。

到底从熟练工到技术员——卢恩晖他也不用再跟卡车当搬运工了,直接调厂部技术科。技术员才不过是头衔,是名。还加工资长了一级,是利。干部身份扯淡,增加将近十块钱是真正的实惠,尤其是卢恩晖这样负担重的穷学生。他以前每个月将工资的一半汇款回家贴补家用孝敬父母,现在照例邮寄那么些钱手头也宽恕多了一点,关心他个人私生活的科长对他说:你该谈朋友了。

数以万计散在全国各地基层的老五届大学生个个高兴顺利转正。连带着好些挂起来的都因此得到宽大处理。郑红梅的未婚夫黄孜予因为是清华团派井冈山头目,不予分配留在校内办学习班。黄孜予他这样还算好的,没有像工程化学系蒯大富那样分配到宁夏青铜峡铝厂之后又揪回学校接受审查。黄孜予学习班检查通过,周总理接见学习班成员,关心地问道有什么要求。黄孜予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听候党中央处置,只有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保留政治生命保留党籍。学习班结束,黄孜予分配到山西汾西矿务局煤矿下井,并很快转了正。

黄孜予解决了,可他的未婚妻郑红梅在转正问题上遭遇挫折——很可能她是独一无二的例子。

新社会的知识分子按照毛主席教导,大多夹紧尾巴做人。尤其注重那两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特别是出身不好的更是。

山西汾城纺织印染厂动力车间仪表组组长在老五届大学生转正表格的班组意见一栏填上评语,其中劈头一句就是不能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知识分子不能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这可是一个大罪名。组干科办理此事正是从哈工大分配到七机部又在九一三之后大批转业打发回汾城老家的66届大学生搞政工的连天喜伤透脑筋。

    整个转正过程是组干科发表,填表,班组讨论上交,厂部盖上大红印章,再上报地区一级,就此华丽转身。 

    连天喜看着动力车间交上来的转正表格——用苏州话评弹腔讲出来,就是耐末真叫做响勿落哉。 

    本来,满容易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正好表现表现办事能力,谁知道出了幺蛾子。 

    全厂二十几个老五届大学生转正行列中,居然有一张表格由仪表班组交上来,上面赫然写着的是——不能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那是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代,这还了得! 

    毛泽东时代,这样的一位知识分子,肯定相当于判处革命的死刑。那还能转正当干部?哪怕只是技术干部。 

    转业后来厂第一次担当重任,连天喜他头疼死了。显然,不能如此上报,一来上级责怪肯定不批——说不定都暂缓,二来突显汾城纺织印染厂政治思想工作差劲。 

    必须灭火。连天喜他给很谈得来也正在等着转正的裴铭海看了那张表。裴铭海冷静地说那你就只好从根子上拔起,放野火的是谁,赶紧救火,免得搞僵。 

    原来,仪表组工人全都看不惯这位女大学生,自认为自己北京清华,一向高傲。确实有点不能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不算太冤枉。不像窦元任沉到底,就是长车蓝龙出布,没有丝毫架子,早早和班组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了,特别是小八辣子一大棒弟兄们。 

    于是,擒贼先擒王,连天喜苦口婆心劝说班组长马金栋师傅,动力车间书记主任也协同出马。最后,组长老马师傅不好意思不松口同意放郑红梅一马。

    其实,因为一体转正,这是拦不住的,除非有特殊情况比如犯法。而这所谓不能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也上不得台面。那些老师傅主要是班组长马金栋本来也就是乘机出出气,故意来这么一下子。 

    组干科特意再安排这位不能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的女大学生,在班组检讨一下骄傲情绪,表个态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 

    班组挖空心思给郑红梅她写了个优点: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那张表推倒重来。 

    轻松过关。 
    
林彪摔死在外蒙古,极左思潮并没有消退,反而批判形左实右更上层楼。

汾城纺织印染厂请来柳林晋剧团演出新编现代剧《三上桃峰》。大礼堂演出人山人海,座位上坐不下加座不算很多工人都站着观看。由“卖马”“追马”“还马”“赠马”等场次组成的剧情展现了大队书记纠正一起欺骗行为的高风亮节。王晋龙权相均抢先拿到了好戏票,坐在台下看得拼命鼓掌。

山西省晋剧团看好,接过本子将男书记改为女性由晋剧皇后王爱爱扮演。恰在此时,“四人帮”的亲信借此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上桃峰》事件”。于1974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初澜的文章——《评晋剧〈三上桃峰〉》,称《三上桃峰》是《三下桃园》的翻版,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在文艺上的反映”,是“要为刘少奇翻案”。3月30日于会泳在文化部批林批孔大会上的讲话中更进一步说:“《三上桃峰》为刘少奇翻案并非无意,而是有人支持、有人批准、精心策划出来的。”调演结束后,还专门将山西晋剧团留下来,继续让他们演出以供全国批判。为批判而让演员演“毒草戏”,这也是旷世奇闻。演一段叫停开始批判,批判完这一段继续往下演出。演员们在演出中根本无法进入剧情,被逼得在舞台上哇哇大哭,直至戏无法演下去。

牵涉到一匹大红马,竟闹出戏曲史上如此奇闻,甚至于把桃园的那匹马也活活折腾致死。曾经现场观看的蔡正同王晋龙印象深刻确知这是一台好戏,却敢怒而不敢言。

时间转眼到了1976年。文革十载,众所周知的一开年便是敬爱的周总理因身换患癌症不幸逝世。然后是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其实,早在1975年就曾爆发一场洪灾。地点在中国中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在一次猝然降临的特大暴雨中,包括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在内的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数十座小型水库、两个滞洪区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至于死亡人数,官方公布的数据是2.6万,一说超过8.5万,民间普遍认为超过10万。后来,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和陆钦侃都在文章中揭露,板桥惨案死亡人数达23万人。

分配在河南新乡的魏省身其时正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往南向武汉进发去出差,亏得司机眼尖觉得前方白花花的一片似乎有钱塘江潮那样的水墙推过来赶紧掉头,这才逃过一场劫难。否则,就要因公牺牲了——或许连尸首还找不到呢。
 
         终于,哀乐传来,伟大领袖毛主席撒手尘寰,大地震动,万众流泪。 

         也便是柯云路京都三部曲第二部《衰与荣》中,描述女主角顾小莉这当口有这么一段文字:一九七六年,她十六岁了。中国的伟人毛泽东主席逝世了。中学的追悼会上,到处是黑纱,白花。整个操场被悲痛笼罩。面对着毛泽东遗像,人们痛哭流涕。班里开的追悼会上,上台发言的人都泣不成声。可她太聪明、太敏锐,发现许多人的悲痛是夸张的。夸张就带点假,人哪能不死呢?不符合自然现象。她也满脸泪水地发了个言,放学回家就洗澡、洗衣服,哼着歌儿下厨房炒鸡蛋了。                         

    很惭愧,齐秉宪一点都哭不出来---他不惯作假。齐秉宪心知肚明,好多伤心落泪的多半有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齐秉宪没有一滴眼泪原因,是他马上想到这次调动又要泡汤了。 

    为什么? 

    每逢大事不是有静气,而是要冻结。冻结干部调动,冻结人员进出。 

    好像,小小地方小八蜡子的调动会影响大局似的。 

    这是惯例了。历史上,就是九门紧闭全城戒备。 

    最后,收场的不出所料,而且更加富有戏剧性的是同意齐秉宪调入的朱厂长属于四人帮时期上台的,就是所谓三种人。既然是他签字,齐秉宪就被认为必须退档。 
        
        真是进了娘子关,莫想把家还哪。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3: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