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故事

作者:麦琪儿  于 2023-7-31 00: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中学毕业以后,哥哥被分配到黑龙江的林场工作。二月初的一天,天上下着小雪,母亲和我去上海火车站送行。当汽笛拉响的瞬间,月台上送行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了一片哭声。母亲是个坚强的女性,她不能理解那些送行的人们,转过身来轻声对我说:“这些人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哪,当着孩子们的面哭什么嘛?”哥哥在窗口不断向我们挥手,列车缓缓开动了,母亲和我不断向哥哥招手,看着他的身影渐渐远去 ...

到了年底,父亲终于在结束了两年之久的干校劳动后,回来与母亲和我团聚了。按当时的规定,干校劳动的期限为一年,由于一些落井下石的无耻小人作梗,尽管父亲已经重病在身,仍然被罚延长一年劳动期。他在回来不久后的一次体检中病症被确定,单位立即联系了医院治疗,不久后哥哥请假回上海照顾父亲。

连续几个月,哥哥每天去医院陪同。父亲在住院中给我们讲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名篇,其中有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父亲热爱生活,渴望在结束干校的劳动以后复出工作。而现在,他却因病魔缠身,因在有生之年已无法继续工作感发了“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奈

 几个月以后,在治疗结束后,哥哥不得不回单位工作了。

 到了夏天,父亲的病情加重,我们计划着让哥哥请假回来,但又担心那里的领导不准假,于是发了一封“父病重望速回”的电报。那天我去接哥哥,他一见到我便一脸焦虑地问道:“爸爸的情况怎么样了?”听完我的解释后,他才略微放下心来。

 为了争取一线希望,我们常常拿着熟人推荐的中医开出的药方四处奔波,去为久病的父亲买药。

 夏日过后,父亲被送入医院观察室。在那段时间里,母亲和哥哥白天在医院陪同父亲,晚上则由我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

 哥哥在那段时间里借助字典翻译了德国作家施笃姆Theodor Storm)的小说《晚开的玫瑰》和《茵梦湖》的片段。

 秋天过去,父亲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担忧和恐惧之中。就在那段时间里,哥哥在一次交给外公的德语作业本后写下了一首五言诗:

 久虑乾坤事,常悲父病沉,苦读德意志,以此报国人。注:(这里的“德意志”是指德语。)

 外公在批改完作业后感慨万分,也留下了一首五言诗:

日月依时转,有升自有沉。挥涕批作业,新人胜古人。

令人担忧的那一天最终还是来了:深秋的一个晚上,父亲陷入了深昏迷,尽管主持救治的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抢救,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

父亲去世后不久,哥哥又不得不回黑龙江了。由于林场发不出工资,林场知青都被转到电力公司基建队当了电业工人。在林场时期,知青们每天在冰天雪地中坐着雪橇往返于林区,中午啃点干粮充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现在虽然仍然是露天作业,但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改善。

电力公司的工作主要是建造发电厂。哥哥他们转去的那会儿,公司正在佳木斯建造一个发电厂,在完成了那里的建设项目后,基建队搬迁到了哈尔滨市。

哈尔滨是父亲1950年代中期学习俄语的地方,当年那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多个高校的青年教师。在俄语强化学习中,俄罗斯籍教师一直称赞父亲的俄语发音纯正。

这座父亲生前最喜爱的、有着东方莫斯科美誉的城市会给哥哥带来什么样的好运呢?

在没有希望的年代,电厂的知青们下班以后经常聚在一起,他们用会餐、抽烟、喝酒、打牌来消磨时间,哥哥从不与他们为伍。他离开上海的时候带上了英语、日语、德语教科书以及两本中学的数学课本,用这些书籍打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埋头自学外语和数学,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思考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他曾经在给我的信中以林则徐的诗句“歧路又岐空有感,青史凭谁定是非”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曾以“自强不息,奋斗到底”自勉自励。

哥哥从小学起就受到母亲的严格管教,为了培养哥哥的学习习惯,母亲要求他每天写日记。那时父亲的学校工作繁忙,业余时间还要为一位同事校对俄语的译著,但他仍然每天抽出时间阅读日记,改正日记中错别字和病句。在小学期间,哥哥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喜欢阅读《儿童时代》和《少年文艺》杂志以及《唐诗一百首》、《十万个为什么》等少儿读物,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分。严格的家庭教育为他的中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期间,哥哥的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写作特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被电厂的宣传部门调去工作,从此便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宣传部门工作期间,他在工作之余仍然在学习外语,曾经翻译过费正清(J. K. Fairbank《美国与中国》中的章节和一篇日语的《癌症的秘密》(作者不详)。部门领导曾经推荐他上大学(那时叫工农兵学员),但因名额被上级领导给了有关系的人而未果,部门领导为了安抚他的情绪给了一个中专名额,但他谢绝了部门领导的好意。

197610月那个金色的秋天,拨乱反正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哥哥在1977年底的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进入哈尔滨市的一所大学。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支持哥哥 那是远在天国的父亲,他一直都在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后来,哥哥考上研究生,毕业后去国外工作,在国外的大学担任教授。

外公晚年在他的回忆文章《我的两个外孙》的结尾处写道:“苦难会使人沮丧沦落,也会催人发奋图强。人的一生由多种因素决定 素质、环境、机遇、努力,而四种因素中,努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才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正是凭着自强不息的信念,哥哥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之后,实现了他的人生目标。

 

20237月 本文由远帆提供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 23: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