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往事 (连载三)

作者:麦琪儿  于 2024-8-24 02: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西蒙先生所在的部门来了几个新人,他们分别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被分配到不同的课题组,与研究人员一起做研究工作。马田组里的新员工托马斯来自德国南部地区。由于大家经常和马田交流技术问题,而且也会一起去餐厅用午餐,很快就和托马斯熟悉起来。

   
托马斯毕业于德国南方一所名牌大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读博士的机会。在读博士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一些非政府组织发起的环保及和平运动,由于精力分散,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课题。工作合同到期后,他不得不暂时离开教授的课题组。后来经教授推荐,他申请到为期一年的出国交流奖学金,最后选择去芝加哥大学,在那里继续完成博士论文。

在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团队中,托马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活跃学术气氛。充满自由的工作环境让他感到心情舒畅,与同事们的交流开拓了学术视野,在短短的数月中,课题研究上就有了明显的进展。在那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位来自德国东部的女留学生玛丽娜,二人情投意合,不久便结为连理。

托马斯完成一年的交流计划后,玛丽娜也恰好完成了建筑专业的学习。为了积累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经验,她在一家建筑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工作,而托马斯则注册了一家公司,做起了计算机编程的服务工作。

 “9·11事件发生后,他们预计这一事件会对美国未来几年的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经济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处理了多年积攒的书籍、家具等物,卖掉了汽车,退了租房,带上几件简单的行李离开了美国。回到德国不久,托马斯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后经指导教授推荐来到研究所工作。玛丽娜也一起来到荷兰,不久便加入了几个年轻人在阿姆斯特丹合伙开办的一家建筑事务所,从事老城区的旧建筑改造工作。
也许在美国逗留期间受到和平主义的影响,托马斯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对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颇有微词,而大部分同事则认为必须用战争手段才能消灭恐怖主义。在午餐桌上,大家经常就时政发表各自的意见,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都能理性地讨论问题。这方面的意见交流无疑给午间休息增加了活跃气氛。
一天,托马斯用电子邮件发来了生日晚宴请柬。到了周末,按请柬上的地址开车前往阿姆斯特丹。他家位于中心的一个老居民区,在沿河的一幢三层楼房的顶层阁楼中,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阁楼被装饰得非常舒适。那天到场的客人中,除了女主人的几位建筑事务所同事,还有研究所的几个与托马斯关系密切的年轻人。当主人开始致欢迎辞时,研究所的一个小青年调侃道:对不起,你请我们来听报告,还是来吃饭?一阵哄笑后,大家便自取食物,自由交谈起来。过了一会儿,托马斯用投影放映法国音乐家古诺(Charles-Francois Gounod1818-1893)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场的年轻人似乎没有欣赏古典歌剧的雅兴,一阵反对声后,主人改放了当时正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热恋中的莎士比亚》。


不久后,德国南方一所大学有一个教授职位空缺,托马斯的求职申请通过了第一轮评议。按照校方要求,他需要在第二轮评议中做一次科研报告。几个与托马斯关系良好的同事分别提供了各自的科研成果,大家都希望以此助他一臂之力,能够顺利得到这个教授职位。然而,事与愿违,托马斯最终收到了未能受聘的通知,对此大家都感到有些惋惜。有人曾私下里分析原因,认为托马斯的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但他的外表和举止,例如一头粉红色的染发和鸟窝般的发型,会让南德地区的保守派人士看不上眼,而且走路时弯腰弓背、一副跌跌撞撞的样子,也会给人留下缺乏自信的印象,这些都有可能是未能得到教职的原因。


几个月后,研究所的许多项目下马,按照后来先走的规则,托马斯不得不离开研究所,去了一家咨询公司。几年后听说,他在荷兰一所大学得到了一个教职,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与科研生涯。虽然多年来没有再和他来往,但在偶尔翻看当年的工作笔记时,仍然会想起和他共事时的一些趣事,也很想知道:他现在还是那么不修边幅,留着染成红绿色相兼的乱草堆发型去给学生上课吗?

 

来自意大利的小伙子名叫弗朗切斯科,他有着意大利人的典型外表特征:结实的中等身材,一头乌黑的卷发。他特别注意衣着仪表,喜欢穿黑色的西裤、紫红色的衬衣,并在胸前衬衣口袋中插入一块白手绢,让手绢的尖角显露在外。

 弗朗切斯科来自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大学毕业后在德国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同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他的指导教授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学生们必须定期报告研究进度,而且在每次报告会上,教授都会提出一大堆专业问题。四年合同到期后,弗朗切斯科并未完成毕业论文。来研究所工作后,他被安排在一个项目组,在法国人米歇尔的指导下做一些研究工作。

 米歇尔来自法国南部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父亲年轻时曾经是军队的下级军官1954年的越南奠边府战役中受伤后退役,之后在家乡开了一家小公司经营一点小生意。在米歇尔的成长过程中,他从父亲口中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中学期间,他受到信奉和平主义的老师影响,逐渐成为主张自由选择的和平主义者。而弗朗切斯科则是个坚定地社会主义信徒,在讨论社会问题时,他们两人之间经常会发生激烈的争论。米歇尔常常在公众场合讥笑弗朗切斯科的社会主义理念是一种胡说”,认为建立在这种理念之上的制度是催生社会寄生虫的温床;弗朗切斯科则批判米歇尔的资本主义理念,称其本质是少数“吸血虫”对劳动者的“剥削”。

 除了情绪化的言辞外,他们在争论中也会使用明显带有政治立场的术语或俚语,比如米歇尔常把提高生产率把蛋糕做大这类的词挂在嘴边,而弗朗切斯科则使用意思完全相反的提高购买力公平分配蛋糕一类的词。实际上,他们都没有太多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双方的政治立场几乎都是来自家庭的经济背景。

马田喜欢在一旁看热闹,在他们语言交锋时火上浇油。有一次,两人争执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性,米歇尔认为社会主义的失败主要是制度上的原因,社会主义的绝对平均理念完全就是乌托邦;而弗朗切斯科则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优越制度,它的失败并非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外部条件造成的。此时,马田讲了一个曾在东德流行的政治笑话。当年,随着东德社会主义制度日渐衰落,有人总结出了社会主义的四大敌人,它们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这个笑话引起了在场人的一阵哄笑。把制度上的弊病和建设中的失败归咎于老天,这是东德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

 弗朗切斯科似乎对自己的业务工作没有太大的热情,而喜欢在研究所里建立各种人际关系。他经常在工作时间到各个部门串门,找认识的同事聊天,与不熟悉的同事搭讪。有一次,在一个项目进展研讨会上,弗朗切斯科当着在场研究人员的面,对一个技术问题发表了一通意见,口若悬河地讲了一大堆“应该”和必须”的措施。他的张扬态度让在场的人感到不悦。马田忍不住怼了他一句:“这个技术问题不是你这个‘公关博士’能理解的。”马田的这番话让弗朗切斯科下不来台。从那以后,他再也敢不懂装懂,在众多专家面前大言不惭地班门弄斧了。

 过了几个月,弗朗切斯科在完成实习后得到了另一个部门的工作合同。他平时在所里东游西晃,付出的公关努力最终有了回报。而与他同时期的几个实习生,包括指导他工作的米歇尔,无论业务能力还是行为举止方面,都比弗朗切斯科更适合在所里工作,只因为缺乏活动能力,不得不在合同到期后离开研究所,去别处寻找工作。

  一连几天,人事变动成了午餐桌上的热议话题,发表意见最多的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为叙事方便,姑且称他为马蒂森。

 马蒂森来自德国北方的一个港口城市,这位物理学博士的专业是实验仪器的设计和操作。他是个对工作极端认真,但对他人的工作错误毫不容忍的人。由于他为人尖刻,尤其对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充满不屑,在研究所里,他的个性似乎与团队合作的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有一次,那个自以为是实习生在午餐桌上说大话,引起了在场人的不快。马蒂森当着实习生面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德国大学中,博士研究生退学无非有两种原因:要么业务不合格,要么人品不合格。他询问实习生为何无法完成博士学业,是业务不行还是人品有问题,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他讥笑那个读博士半途而废的实习生“除了花费,一无所获”,甚至略带鄙视地称他为“肄业博士”。在德国,一个人要么是博士,要么不是博士,半途而废的所谓“肄业博士”不过是“loser失败者的同义词。大家对这个实习生没有什么好感,也都觉得应该适当敲打他一下,让他收敛张扬的个性。但谁也没又想到,马蒂森的语言竟然如此尖刻,完全不给实习生留一点面子。马蒂森的话使得谈话气氛骤然凝固,这时实习生尴尬地推说有事,灰溜溜地走开了。从此以后,实习生再也没有出现在德国同事的餐桌上。

 一次,研究所请来一位科学家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当科学家提到他的团队最新得到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马蒂森敏锐地感觉到实验中的问题。在报告后的提问环节,马蒂森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提出了几个比较关键的疑问报告者的回答并未解开马蒂森的疑惑,于是马蒂森用不客气的口气说道:“年轻人,回去以后先检验实验装置的测量误差,免得测出不可靠的垃圾数据,从而得出过于乐观的荒谬结论。”尽管他对实验装置的担心有些道理,但如此直言不讳,而且言辞尖锐,不仅令客人感到难堪,也让报告会的组织者和在场的听众感到尴尬。

 马蒂森喜欢在谈话时挑对方的刺,这个吹毛求疵的习惯很让人讨厌。一次在讨论环保问题时,马蒂森对德国环保党的极端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由于他的措辞过于情绪化,一位新来的德国同事好意提醒他保持冷静,讨论问题时不要因个人情绪偏离主题。马蒂森变得有些不悦,开始挑剔这位同事每句话中的措辞,不给对方发言的机会。这位新同事平时心高气傲,哪受得了这般戏弄,只听他突然大喝一声:“Fischkopf(鱼头)!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他便拿起桌上的调料瓶,往马蒂森的餐盘里猛撒了一堆调料,随即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这位同事口中的“鱼头”是马蒂森出生地的俚语,意思是“Dummkopf(笨脑瓜子”。从此以后,只要马蒂森出现,大家在饭桌上都尽量避免谈论时事政治。

 马蒂森在德国人眼中是个情商不高的“书呆子”,虽然精通自己专业领域的业务,但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似乎不怎么感兴趣。一次在聊天中了解到,他参与股票交易已有数年之久。当时正是全球性的股市低迷时期,他投入的一笔资金暂时无法解套。他是个既聪明又固执并有些贪婪的人,也许正是聪明、固执和贪婪的组合导致了投资损失。在那段时间,他经常向炒股经验丰富的同事讨教对策。然而,在遇上股市低迷周期,即使股神来了也难在短时期内扭亏为盈。

 行云流水 文(未完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8-24 02: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