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记忆— 我的左邻右舍 ( 二 ) [2023/11]
- 我的同桌 [2023/09]
- 55+社区新居琐记 [2024/04]
- 阿尔巴尼亚纪行 [2024/08]
- 重游苏州 [2023/12]
- 麦琪的故事 (7)冬季里的艰辛 [2023/08]
- 麦琪的故事 (8)命运的转折 [2023/09]
- 访波恩—贝多芬故居想起的…… [2023/09]
- 悔恨的往事 [2023/10]
- 儿时的记忆 — 我的左邻右舍 (一) [2023/11]
- 儿时的记忆 — 我的左邻右舍 ( 三 ) [2023/12]
- 奇特的数学教授 [2024/05]
- 苏州话 苏州人 苏州城 [2024/04]
- 友情两代人 [2024/03]
- 抄家劫难记 [2024/11]
- 童年趣事 [2024/11]
- 江湾五角场记忆 [2024/05]
- 新旧家具的联想 [2024/02]
- 端午节—外婆的粽子 [2024/05]
- 童年记忆—与爸爸一起印照片 [2024/11]
- 青葱岁月里的荒唐事 [2025/02]
- 北京游记 [2025/01]
本游记记录于2017年,现在整理了做个纪念。由于本站不能插入照片,可至另一网站浏览。
这次是我有生以来第三次去北京。第一次是在1981年,第二次是在1996年。当时已经游览过那些著名的景点:故宫、长城、天安门、颐和园等。如今再访北京,我的计划相对随性——根据天气、体力和兴致来决定行程。而且,与闺蜜的相聚似乎比游览景点更为重要。
出发那天,由于桃子白天还在上班,所以我们选择从上海站(昔日上海北站)乘坐连夜卧铺火车前往北京南站。12小时的车程相当舒适,与桃子一路畅聊,一觉醒来火车已抵达北京南站,出站就见玫瑰已经在站外等我们了。
当天的最高气温高达35摄氏度,炎热的天气让人在户外难以久留。不过玫瑰有车,于是我们决定去离住所较近的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距市中心约五十公里。从1409年永乐七年起,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共230余年间,这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以及一座太监墓。陵区埋葬着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以及多位嫔妃和太监。
以前我去过十三陵中的定陵和长陵,这次便只在周边转了一圈,并在神路的大宫门外拍了几张照片。
接着我们前往附近的十三陵水库。然而,水库水已干涸,或许是因炎热天气或长期缺水的缘故。随后,我们又去了旁边的蟒山森林公园。不巧的是,抵达时公园已经关闭,只能在门外留影。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颐和园。这是我第三次游览这个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清朝皇家行宫和大型皇家园林,占地297公倾。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重建于光绪年间。它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1998年,颐和园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从万寿山后门进入,沿着长廊欣赏湖光山色,别有一番韵味。园中的苏州园林很是引人注目,景点还包括无梁殿、石舫、十七孔桥、昆明湖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午后,我们前往圆明园,恰逢“世界遗产日”,门票全免。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此园建于1709康熙四十八年,不断改建至嘉庆朝,道光帝时还用来避暑狩猎。1860年被八国联军烧毁。1996年来北京时我曾来过这里,当时园林尚未修复,而如今的圆明园已初具规模,有些区域仍在修整中。园内的荷花池塘生机盎然,昔日残垣断壁与休整的建筑交相辉映,让人感慨历史的兴衰。同时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的园林,已成为了人们可以休闲游玩的地方。
到了北京,总要去清华大学看看。校门口的当年国学导师四君子铜像: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
第三天,亲戚建议我们去怀柔的雁栖岛。这里曾因国际会议而修建得极为精致,如今岛上设有别墅和酒店,但需预定相关服务才能进入。岛上的雁栖塔,以宋代绿彩绘装饰,古朴典雅,雁栖湖则风景如画。虽然午餐简单,但价格不菲。
晚间,玫瑰带我们去了国家大剧院,这是我首次参观。剧院建筑十分精美,我们欣赏了北京交响乐团演出的【轻歌曼舞】,以西方华尔兹和轻音乐为主,优雅而动听。
第四天,我们游览了2008年奥运会场馆。鸟巢气势恢宏,水立方的内部改建令人印象深刻,训练室如今被租给游泳学校,但比赛场则改成了表演舞台,感觉有点可惜。
下午,我们走访了南锣鼓巷,体验胡同风情。以前对北京人住的巷子,胡同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在书本中或是电影里看过,这次倒是有了真正的体验,南楼鼓巷不失为游客的观赏点。闲逛时,顺便参观了帽儿胡同的一座四合院,主人已将其改造成旅馆。随后,我们在后海边享用晚餐,湖畔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北海公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中心,毗邻故宫。辽、金、元时期,这里曾是离宫,明、清两代则成为帝王御苑。北海公园以其清静优雅著称,尤其是荷塘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离开北京前,我们还去了大栅栏,采购了一些北京的土特产。
返程途中,出租车司机一路抱怨时下的不良社会现象,倒也成了旅途中的一段插曲。北京南站现代化设施完备,我们乘坐时速325公里的高铁,仅用5小时便回到了上海。
五日北京之行虽然时间不长,却很充实。我们探访了许多未曾到过的地方,也品尝了不少地道美食。相比上海,北京的景点更多,而美食种类相对略少。不过,如今的我早已不再嘴馋,更注重健康饮食。
最珍贵的是友情。四十多年与闺蜜的来往实属不易,这次还能跨国结伴旅游,更是难得。期盼下一次再相聚!
(初写于2017年7月,2025年1月修改,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