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里的荒唐事

作者:麦琪儿  于 2025-2-2 02: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4评论

在我们青葱岁月的记忆里,正逢“文革”时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不得不被卷入许多“革命”实践,如拉练、学工、备战备荒等。如今回想起来,尽管当时觉得无奈甚至荒唐,但这些经历却成为人生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部分。  

“备战备荒”做泥砖

“文革”时期,有一段时间全国上下都被动员参与“备战备荒”运动,F大学的教职员工及其家属也被要求响应号召,每家都必须制作并上交一定数量的泥砖。那时,宿舍里的大人小孩纷纷投入这项“生产任务”,尽管大家都是生手,但左邻右舍互相探讨经验,在摸索中学会了制作泥砖。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父亲先是找来木材,亲手做了一个泥砖模具,又用竹片和铅丝做成了一把弯弓。我们拿着铅桶到指定地点挖土,再将泥土运回家,倒入大盆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直到达到合适的黏稠度。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泥浆倒入木模,用铅丝弓刮平表面,接着拆开模具,一块砖就这样成型了。在操作过程中,不免有时会泥太湿或太干,或者拆开模具时把砖碰坏,以至返工多次。当时没有手套,因此一天下来由于接触湿的泥土时间太长,感觉双手的皮肤干燥不已。至于每家的任务量是多少,我早已记不清,只记得那几天里,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

几年后,我下乡插队,在农村又一次接触到制砖工艺。那时,大队里为了增加收入,办起了一些副业,其中之一就是制砖烧窑。不过,那时已引入机器制作泥砖,但进窑、出窑的工作依然要靠人力完成。每当需要往窑里搬运砖坯时,我们必须排成一长队,每人手中传递四五块砖,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泥砖极重,搬运一天后,两只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而出窑时,虽说烧制后的砖相对较轻,但灰尘弥漫,弄得满身都是黑灰。每当看到彼此灰头土脸的模样,大家都会忍不住相视大笑,似乎这样便能冲淡劳动的艰辛。  

拉练:五十里路的挑战

“拉练”——这个词对今天的年轻人而言,可能已完全陌生。可在那个年代,学生被要求进行长途徒步训练,以锻炼“革命意志”。  

刚入中学时,我就经历过几次拉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长途拉练,我们在外住宿了两晚。为此,老师特意教我们如何打背包,把简易被褥折叠成适合背负的形状,牢牢地捆绑起来,然后背在背上,称“行军包”。母亲帮我准备了一个军用水壶,还特地为我买了一双球鞋。外婆则做了一些“炒米粉” - 先将米粉和芝麻粉一起翻炒至熟,冷却后拌上糖,装入一个小罐中,随时可以取出,用开水泡着吃。  

那天,天公不作美,出发时就下着毛毛细雨。我们背着背包,跨上军用书包,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起初,大家兴致勃勃,精神抖擞,边走边聊。可走到中午,脚步就开始沉重了。如今已记不得午餐吃了什么,只记得快到目的地时,天色已近黄昏,道路因雨水变得泥泞,走路开始打滑。裤腿被雨水打湿,感觉有点阴冷,鞋子也湿透了,而脚底的磨泡更是疼得钻心。  

终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一个生产队的大仓库。地上铺满了稻草,我们就在这简陋的铺位上休息。脱下鞋袜时,我发现脚底已起了好几个水泡,火辣辣地疼。更糟糕的是,有几个女生因劳累过度而哭了起来,其中一位同学还因突如其来的生理期而崩溃大哭,我们急忙帮着她去找人相助。幸好我们的班主任是女老师,赶忙帮着她安顿下来。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带着一点炒米粉,也有同学带了饼干。那一夜临睡前,大家互相交换和分享了自己带来的食品。我用外婆准备的炒米粉泡了一碗热腾腾的米糊,香气扑鼻,似乎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了片刻的慰藉。  

学工:拖拉机厂的流水线体验

那时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并不多,我们经常被派往工厂“学工”。有一次,我被分配到拖拉机厂的装配车间,与另外三个女同学一同进入流水线作业。  

当时车间里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拖拉机的一些零部件仍需要人工装配。我们负责的是一个小零件的安装,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验速度。流水线上的拖拉机部件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必须迅速拿起零件,精准地放置到指定位置,再用榔头敲紧。起初,我们的手法生疏,总是跟不上节奏,导致流水线堵塞。每当这时,车间的青年工人们便会跑来帮忙,毫无怨言地替我们补位。

我们四人之中,数小马动作最快,基本能跟上节奏。我和另一位叫小盛的同学总是慢半拍,每次都让流水线停滞片刻,时间一长,留置的部件就会影响其它步骤的继续。我心里还很着急,但有时越是着急越是会出错:装上去的零件没有完全放准位置,或是榔头敲下去没敲准等等。车间里的师傅们倒是没有责备我们,有位比较年长的师傅看着我们总是一边摇头一边说:“学生应该待在课堂上,跑来工厂里做这些活,实在是莫名其妙!” 如今回想起来,他的话何其有理。

工人们对我们这些中学生充满善意。休息时,他们会与我们闲聊家常,知道我们的父母都在大学工作,更是对我们格外体谅。有时,他们甚至主动替我们顶岗,让我们休息片刻。那段时间的学工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体力劳动的艰辛,也对那些工人们的淳朴善良心生敬意。  

结语

那几年,我们经历了太多荒唐的事:备战备荒时做泥砖,拉练时徒步五十里,学工时在流水线上手忙脚乱……当时年少,总觉得劳累、无意义,甚至有时有些怨言。可如今再回首,那些经历已深深镌刻在记忆里,成为了青春的一部分。尽管其中有辛酸和无奈,但也正是这些“荒唐事”,塑造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在日后的生活道路中,更懂得珍惜,更能迎难而上。

2025年2月,美国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1 回复 8288 2025-2-2 18:05
回复 麦琪儿 2025-2-3 02:32
8288:
谢谢光临!新春快乐!
回复 Wuming123 2025-2-4 01:55
其实孩子们多接触,参与真实的农民劳作,工人生产,没什么坏处!无论如何比滑手机,打游戏好!
回复 七把叉Archie 2025-2-5 09:06
文革伊始,1953年生人习近平失学,从此再未正经读过书。工农兵学员成天搞斗批改,基本上什么学不了。假如习近平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而不是二百斤不换肩。哪一个习近平更适合领导国家。毛泽东自己一生手不释卷,却鼓吹读书无用论。把一群低智商毛粉唬的一愣一愣,毛粉们不明白,毛泽东凭什么忽悠他们团团转,而不是相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2-5 09: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