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东海洋三省自驾游(游记暨攻略) [2022/08]
- 我的家乡 之十一 感恩和道歉 [2020/03]
- 我的家乡 [2020/02]
- 我的家乡 之十二 疫情中的多伦多(2) [2020/03]
- 我的家乡 之七 对死亡的一点思考 [2020/02]
- 父母的封城生活 [2020/02]
- 多伦多市中心的节日夜景 [2019/12]
- 我的家乡 之 继续居家隔离 [2020/02]
- 我的家乡 之二十二 封城日记 [2020/04]
- 我的家乡 之 武汉的天气 [2020/02]
- 多伦多的湖心岛 [2018/06]
- 我的家乡之六 全封闭管理和持久战疫 [2020/02]
- 我的家乡 之十六 疫情中的多伦多(4) [2020/03]
- 2020的下半年 之四 节日来临 [2020/12]
- 我的家乡 之二十五 全市核酸普查 [2020/05]
- 高考---一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2018/06]
- 2021的上半年 之二 再次紧急 [2021/01]
- 2021的上半年 之三 一年了 [2021/01]
- 2024年武汉的这场雪 [2024/02]
- 全民免疫 [2022/12]
- 2020的下半年 之三 疫苗 [2020/12]
- 我的家乡 之二十 武汉重启 [2020/04]
- 龙年大吉 谈龙说龙 [2024/02]
- 开博一个月 [2018/06]
- 我的家乡 之 普通人的声音 [2020/02]
我的家乡之二十五全市核酸普查
从2月8月开始写第一篇有关武汉疫情的文章时,当时武汉封城已16天,我以为那一切会很快结束。谁也没想到会演变成全世界大流行的今天。这五个月以来,打了惊恐和担忧的上半场,又置身于紧张和糊涂的下半场,矛盾重重中渐渐麻木。随着各国的经济重启,各行各业的恢复,又发现或许还有加时赛,也或许这场战疫只会减弱拉长时间而不会消失。
我的家乡这个名字已不太适合文章的内容,但听上去总比病毒的名字要好听,也更详和,还是姑且任之吧!
4月8日武汉解封的同时,北美和欧州的疫情正严重着,国内黑龙江由于输入病例暴增,开始关闭边卡,建立方舱,各方媒体的焦点开始远离武汉,武汉的一切开始慢慢地恢复正常。
虽然武汉的同学出差去外地还是要配齐各种核酸检测报告、绿码、各项证明,去有些省份还是要隔离14天。但武汉总算是成为低风险区了。
年迈的父母还是过着尽量居家的生活。只有两次爸爸穿戴口罩手套防护罩帽的全副武装出小区,去药店帮妈妈买回了又足够三个月的重症常用药。
封城前从不网购的父母开始享受网购的乐趣。爸爸隔三差五地下楼到小区门口领回网购的日用品、副食、肉类、餐食、早点。小区仍然只开一个大门进出,但后来送快递的都可进小区,有的直接送到楼下或上楼来。
妈妈的头发长长了,也没有染,全白了,已近五个月没下楼,笑说都不会走路了。想去理发,想想还是先尽量不去,等学生们开学上课了,就说明都安全了,可以安心出门了。
五一假期,尽管限制人数,武汉的景点和商店总算有了许多人气。特别是本地人爱去的东湖,湖光山色绿草鲜花之间终于有了人类的生气。
武汉的天气热起来了,30度以上,年轻人穿上了短裤短袖裙子。封城进屋时是厚厚的冬装,在家是睡衣便装,再次出门便是轻凉的夏装。
全市高三年级已于5月6日开学,初三也于5月20日开学了。结束了网课,回到了校园,校园新诗谣笑侃:“一月放假五月回,童音未改人愈肥,同学相见不相识,笑问小胖你是谁?”
看到美国加拿大政府都在发钱,有人提议国家发钱给个人。国家的政策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武汉100个大项目复工,其中之一就是地铁扩建复工。
其实这次疫情中国花了一千多亿用于抗疫和治疗:两个重症医院和十几个方舱的建立,省内外十几万医护人员的临时工资加补助,几万病人人均每天100元的免费伙食,抢救一个重症病人花费20万-70万。武汉救治的最长者是108岁。
解封后,武汉市政府想出了用消费卷刺激经济的办法:从4月19日起至7月,发5个亿刺激消费。结果第一批两千万消费卷一发,引来网上骂声一片。因为消费卷需要在网上抢,手慢抢不到,真正需要补助的年长者和低收入者抢不到。抢到的也用不起不想用,因为消费卷是必须亲自去超市商场消费时才能用,如满100用10元,不花钱不能用。
爸妈说:我们有退休金,疫情期间收入一点都没受影响,现在也不去超市餐馆,就不参加这个了。
4月份,全国海外输入病例增多的时候,居委会要求每家登记是否有海外亲戚,近期是否会回来。5月初小区又开始排查:春节到现在是否发过烧,是否检查过。
5月10日,一条新闻打破了武汉连续35天无新增病例的记录:武汉东西湖区发现确诊病例。首例是一位89岁的老人,核酸和抗体检测双阳。老婆单阳属无症状感染者。女儿双阴没感染。患者所在的三民小区重新封闭,一天之内紧急排查小区约5000人,共5人确诊。
东西湖区属武汉的偏远地区,小区外来人口多。随后几天的重点排查,东西湖区7万人查出13个人无症状感染,从低风险区又重新变为中风险区。几天后,东西湖区几位领导被撤职处分。
一下子,武汉的气氛又紧张起来。新闻与谣言又满天飞。
网上流传一段视频,配上武汉又现新冠肺炎倒地而亡的抓人眼球的标题。后证实这名男子在汉口中山公园锻炼时,因戴口罩造成休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5月11日,市政府决定在武汉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免费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十天大会战”。预计所需费用约20亿元人民币。
而此前一个月里,由于解封和复工,教师、医务、公共交通服务人员以及很多单位都组织过核酸检测。
武汉全市普查核酸,一千万人十天查完,是不可能的。而全民检测是否必要,争议反对声很大。
中央电视台白岩松采访国家卫生部门专家,表示武汉人人检查不必要,在出现新疫情苗头的重点地区可以人人排查。
但市民中也有很多支持全民检测的声音。
有的小区行动很快,立刻组织起来。
但随后两天,网上、微信群里出现了各种质疑和担忧的反馈,主要问题都是:全小区下楼排列,人群聚集,象个大型感染现场。采样员全身防护周全,但连续采样多人不换手套,不怕交叉感染吗?
看到网上和武汉群里的图片视频和议论,我很是担忧:妈妈近五个月没出门没下楼熬过了疫情期,如果因下楼检测传染了,那才冤呢!
和父母通话,把担忧和应对措施告诉他们:到时多拿一双手套和消毒液,请求采样员换上。
妈妈也很担心,但也无可奈何:小区网格员已通知,不做普查,十天后绿码变黄码,而且以后后果自负。
但现在网民的呼声还是有些作用的,随后几天各区普查的方式方法有些改进了,除了6岁以下儿童不检测外,一个月内检查过的也免查。两三天后,网上的各种反馈好了起来:采样员会更换或消毒手套,居民也尽量错开时间排队。
5月16日,轮到父母住的小区核酸检测。小区里约一千来户,共设3个点,从早7点半到晚8点,一天查完。先测着急上班的人,再一个楼栋一个楼栋按网格群通知下楼检查。
爸妈约12点下楼,去时整个楼的人都快查完了,是上午午餐前的最后一拨。
队伍看着长,但很快。先排队登记,用身份证生成一个临时条形码,贴在瓶子上,自己拿着去前面取样。采样员检查完前一人,不换手套,但往手上喷了点消毒水,然后熟练地一手用压舌板,一手用长棉签伸入口中采取咽拭子。动作太快,几乎不到一分钟,爸爸带的备用手套和消毒液都没用上。
全市核酸检测,由各个行政区自行出台方案,其它区都是只检测核酸,只有武昌区同时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据说是有老板赞助了查抗体的费用。
但全市普查这十来天,各种消息、争议、谣言一直不断。
网上不断流传全市检测结果数据。其实,早有通知:核酸检测三日内有结果,可上网查。若阳性,第二天就会电话通知,无论有无症状,立刻隔离。官网上也并没有公布全市普查结果。
有些人反映检测作假,十来个样本随意装在一个塑料瓶内。随即就有人解释澄清:有些长期无疫情低风险小区,采用混检方式:10人样本混检,若阴性,则全阴;若阳性,则这10人再做第二次单人排查。这样才能在十天内完成最多的检测。
5月18、19日,不知何故网上不能查检测结果,于是各种消息谣言又起,但21日又可以查到了。
父母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虽然这是心里确知的结果,父母和我还是觉得安心了,仿佛一件大事办完,应该可以平静地再生活一段日子了。
只是这几个月的遭遇让我只想用武汉话感叹一句:历经折腾,武汉人真遭业!
愿家乡人逃过今年这个大难,必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