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免疫

作者:Smilingsnow  于 2022-12-31 13:2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日志|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6评论

                                     全民免疫

(一)

十二月中旬,和居住在武汉的父母通话,得知他们都病倒了,发烧、咳嗽,全身无力。

至此,居住在加拿大的我们一家,美国的亲人,以及武汉的父母和亲戚们,在这一年里,从西半球到东半球,整个家族几乎无人幸免的全都中了新冠Omicron的招,阳过了。

三年前的2020年初,武汉封城76天,我遍布武汉三镇的几十口亲戚们没有一人染病,平安度过。这两年,国内各地疫情此起彼伏,武汉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求居民天天查核酸保持绿码,才能自由出入各种公共场所。虽然让人不厌其烦,牢骚满腹,但武汉一直是相对安全的。

今年十月份开始有零零星星的认识的人染病的消息传来。各生活小区相继封控管理,父母居住的养老院更是一直严格封闭管理。后来大家吃饭也不能去食堂了,各种集体活动也取消了。

十二月初,在武汉的同学和亲戚们纷纷发烧咳嗽核酸阳了病倒了,坏消息不断地传来,连一直封闭管理的养老院也没能幸免。

养老院的护工们又开始穿上了防护服。尽管老人们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基本上都全天待在自己的房间,但疫情传播得很快。

128日,在一片要求放开管控的抗议声中,政府公布了新十条政策,各地全面放开。以前养老院每日必做的核酸检测不需要做了,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做了,是不是阳性也不重要了,只要老人发烧咳嗽,就吃药,打吊针。病重的则隔离到顶楼集中治疗。

养老院发烧的老人和护工很多,每天都有三四十人需要打吊针。养老院的护士护工、厨师、工作人员全都忙不过来,人手不够,每日的下午茶、自由娱乐活动时间都取消了。只勉强维持着简单的水平下降的一日三餐。而护工们被传染上后,打几天吊针,再继续坚持工作。

爸爸从1213号开始发低烧,自己吃了泰诺,连睡三个下午后,不发烧了,但一直咳嗽,还有清痰,食欲不振,全天几乎不吃饭。

很少生病的爸爸以为和阳过的我们一样熬几天就好了。在我和妈妈的一再要求下,找养老院的医生看了,这才在咳嗽七八天后开始在自己房间里打头胞吊针,吃养老院医生开的药,还有止咳糖浆。打了一周吊针,症状减轻了很多。

妈妈是在爸爸发烧三天后开始不舒服的,嗓子疼,头几天也是一直在自己吃泰诺。可能是妈妈每天吃的冶疗心脏病高血压的药都有消炎的作用,妈妈的症状相对较轻。不发烧很少咳嗽,只是嗓子疼,难受。而且常年生病的妈妈一直在强迫自己按时吃三餐和多喝水,所以看上去气色尚好,还能和我长谈。但因嗓子疼不见好转,又是长期体弱老人,也被医生要求打了几天吊针。

似乎是一夜之间,病毒传遍了大江南北,多伦多的华人朋友和同事们在国内各大城市的父母家人们几乎全都发烧咳嗽核酸阳了。

到了十二月底,在武汉的亲戚们基本上全都病了,只是症状的轻重不同。尤其是老人们,症状都比较重一些,而且大多持续一二十天都不见好转。

因为买不到发烧感冒咳嗽的药,网上各种土方奇方频出,黄桃罐头、梨子花椒水、蒸橙子,煮黄豆汁,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退烧药布洛芬被推上了神坛,一药难求。据说武汉有些地方开始给每人发6颗布洛芬,分发到居委会。

这个半年前还不被中国大多数人熟知的布洛芬,谁知道是不是下一个莲花清瘟胶囊?

网上又开始出现各种吐槽、报怨和争议,比较中西方的疫情政策,争论管控与放开的时机与政策,吐嘈中国的疫苗,流传各种治病良方偏方。

远在加拿大的我对父母的病情无能为力,只能用自己阳康的经历去安慰他们,给他们一点点精神上的支持。


(二)

这三年疫情期间几乎天天上班的我,和居家办公的高薪者或者因各种原因拿政府疫情补贴的人们,或许,从心情和心态上是不太一样的。

三年前,疫情刚开始在欧州大肆传播的恶劣形势下,英国的卫生大臣提出了全民免疫的概念,被全世界政界与媒体炮轰。可后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实情就是放弃了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在疫苗还未普及的时候就已经惨烈地渡过了第一波疫情。

而如果不是因为加拿大的总理夫人去欧州开会被传染了新冠,总理果断地一纸令下,加拿大全国从2020年的312日开始全面封控,不知当年的多伦多是不是会像几个月后的纽约一样病毒泛烂而又依旧生机盎然?既是天堂又是地狱。

但无论如何,当年严格封控下的上班簇,还是在小心翼翼的生存环境中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安全感。

整个2020年,因为加拿大和安大略省政府的严格管控,还有公司强制性佩戴口罩的政策,直到圣诞前夕,我上班的公司里才出现了有两个阳性患病的通告。当时的政策是患病者和密接者都需要隔离一至两周,再凭核酸阴性证明回岗上班。当然,这两周是可以拿政府发放的Covid-19 特殊补贴的。

2021年全世界疫情很严峻,起起伏伏,安省和多伦多的防疫政策开开封封,已记不清更改过多少次。实施了严格的疫苗接种措施,出入任何公共场合都需出示两次疫苗接种证明。

公司里相对太平和安全,又也许只是因为公司里不再发布员工得新冠的通告,我不知情而已。这一年我知晓的感染者更多的是女儿的同学和朋友,或者其他的年轻人,而且大多数是去美国得的新冠,但年轻人们似乎并不在意。而且在见识过众多的轻症和更多的阳康者后,人们出行旅游或聚会的胆量更大了。

2021年的圣诞节起,公司里就开始零零星星传着有人得病的小道消息。到了2022年三月底,得omicron 的人突然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时的多伦多已处于半开放状态。

在保护个人隐私的自由世界里,是不能随便议论是谁病了,更不能直接询问当事人病症是什么,如何治疗隔离的,怎么痊愈的。公司更是多次发邮件通知强调这一点。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八卦,有满天飞的小道消息。

有人没来上班,不确定他是在家上班,还是在休病假?病了?是新冠还是其他疾病?阳了回来上班,转阴了吗?会传染吗?和他接触有危险吗?

一切的疑问都没有肯定的答案,要从八卦和小道消息中猜测。而谣言和小道消息让各种信息更加地混乱和人心惶惶。

公司里不时从某处传来咳嗽声,和同事交谈经常听到哑声和鼻音。

但哪怕有人在你身边咳得快要晕倒,然后一脸镇定地告诉你他只是感冒了而已,你也不能询问他的病因详情,只能淡淡地来句“Are you ok”, 然后悄悄用手掐紧了鼻梁上的口罩夹片,默默地走开。

以至于今年6月中,在多伦多全面解封的前夕,当我看到眼前的Covid-19 自测棒显示阳性时,竟然没有一丝三年前的那种紧张和害怕,只仿若一枚久埋的地雷终于爆了,那是中招后的一种释然,意料之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幸运的是,我的症状不算太严重,没有发烧,只是嗓子如刀割般难受,说话的声音哑哑的,口里发苦,吃了泰诺,在床上躺了几天。前前后后折腾了约两周才感觉到自己恢复了一些元气。

这时政府的政策已经从自我隔离五天缩短为三天就可以回岗上班了。但阳过的人都知道,三五天是转不了阴的。五天就转阴说明你早在五天前没测的时候就已经阳了。可见平日里我们周围有多少正阳人

我不清楚自己是何时何地感染的,想来大概率是在公司组织的BBQ时被传染的。

不幸的是,我很快传染了全家人。还在没有症状又不自知的情况下无意中传染了朋友。

我请了五天病假后,又居家上班了五天,隔离了两周才回到四面咳声的公司。但老公只在家休了三天后,就被公司一通电话催着上班去了。

朋友连续高烧三天,吃泰诺也退不下去,打电话给家庭医生和急救中心,被告之要自我隔离,不要出门,不要来诊所。没有开任何处方药,没有任何检查。让人无语也无可奈何。好在五天后终于退烧了。但病毒已传给了全家老小。

在多伦多的熟人一个接一个地病倒。大家在微信群里交流各自的病情和自测自治的经验,相互鼓励打气,陪伴着逐渐康复。

我和同事朋友们都是在家用Covid-19测试盒自测为阳性的。像我们这种自测阳性的患者,是不包括在政府统计和公布的新冠数据里的。

今年夏季,多伦多彻底全面开放,各种体育娱乐活动比赛聚会全部恢复。到了十月的感恩节,十一二月的圣诞季,各种聚会更是达到了三年的顶峰,几乎恢复成疫情前的状态了。

十二月初,在世界杯的狂欢声中,在武汉的亲朋好友相继病倒的同时,我们公司也是突发疫情严重。十几位长期居家办公的同事因一次培训聚集而先后得了Covid-19,而另一些人因圣诞前的一晚party而纷纷咳嗽生病请假。以至于人事部又一次发邮件呼吁自我感觉不适的人居家办公或请假,上班的人尽量佩戴口罩。

根据政府的防疫政策,现在测试阳性的人也不用自我隔离,可以照常上班。所有的疫情福利补贴也早已取消。

在巳经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状态的多伦多,现在还没有阳过的人真是如大熊猫一样珍稀。不管是自测还是不测,不管是新冠还是流感,每个人都见识过身边的人阳过,阳康,甚至重阳过。大多数人都没有造成重症,见多了,亲历了,也就无畏了。

听着公司各个角落时不时传来的或轻或重的咳嗽声,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做到面不改色,熟视无睹了。

政策和制度都只是一种免责的条款。相比正常的生活,没人再在乎这个折磨人的病毒,从政府到个人,全员躺平地接受一切后果。


(三)

近日中文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疫苗的段子:

疫苗的作用首先是免疫,如果打了疫苗还能感染,感染以后到重症时才能起到缓解和保护作用,那就不应该叫疫苗。

疫苗的作用就应该像套,戴着它为的就是不怀孕,而不是为了做人流的时候不那么庝。

所以说,这帮砖家不光是蠢,还他妈坏!

这段话据说是王朔说的,真假不知道,但的确犀利,一针见血。也成了很多人吐槽国产疫苗的引用语,争抢着要打美国辉瑞的疫苗。

其实,在美国和加拿大,打了辉瑞疫苗的人一样得Covid-19,得两次三次的人也比比皆是。在多伦多,我身边阳过的人们,哪一个没有打过两针疫苗?Pfizer-BioNTech辉瑞的,Moderna莫德拉的,其中还不乏打过三针四针的。

不知道国内的人们在知晓这样的实情后会不会多了种失望?

这三年病毒不断变异,从2020年初发现新冠病毒至今,已经经历了阿尔法(Alpha)、贝塔 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以及如今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0micron)多个变异体。且不说病毒的变异导致接种的疫苗失效,就是当初大规模的强制性接种辉瑞疫苗也是在临床实验数据并不完善的紧急情况下特批准许的。

2020年初的武汉封城没有错,如今各国的全面放开,恢复经济恢复正常的生活也是必然的。可怕的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是一种极端到另一种极端的突变,是把治病防疫利益化的组织和制度,是没有审时度势地调整政策,没有科学地对待最终人与病毒共存的自然规律。

这三年里,见过太多的翻手覆云,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河东河西的转变周期从俗语的三十年缩短为如今的三年,疫情初时的抗疫英雄如今被人怀疑指责争议不断,当初温暖人心的医生护士成了如今被人嫌弃的大白,救命的核酸检测成了无良心者的谋利手段。

这三年里,文化和观念的碰撞,科学与谣言的较量,正宗医学和民间偏方的拉锯,政治和资本的推波助澜,无一不让人眼界大开,叹为观止。

中国的政策朝令夕改,层层加码,防疫抗疫的结果与官员头顶的乌纱帽相连,人心惶惶;核酸检测、隔离制度与可观的政府补助金额变成了一些人发财的机会,救人的措施成了无良的产业链。

加拿大政策的制定首先顾虑的是免责。就如加人从小就熟知的幼儿园、托管中心、学校、夏令营组织集体活动之前,家长必须鉴的免责协议一样:参加活动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至于政策措施公布后,具体的实施与执行,那是另一回事。没有官员会被结果牵连,也不会有任何人真正关心和负责。

世上本没有救世主。

国情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不同,作为平民百姓的工薪簇,无论何时何地,一切只能随大流听天命求自保,无可奈何也无能为力。

严苛与冷漠只是两个极端,没有谁比谁更好。没有哪个政策哪个制度是真的完美,也没有谁真的战胜了病毒,人类和不断变异的病毒最终是要妥协共存的。

当北美和欧洲敞开国门,对疫情不再防控时,当世界杯在卡塔尔狂欢时,中国处于严控状态。而当中国宣布将从202318日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强制隔离时,西方开始了对中国的入境管理和核酸检测。中西方的步伐始终不一致。

作为移民,这种娘家和婆家的不和谐甚至对立是我们最为痛苦的事情。

世界和平不仅仅指的是没有战争。自由也不仅仅是行动或言论上的畅行和畅言。就如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性格的人和家庭关系,什么时候,东西方文化能和谐交流包容,各种政策体系能和平共处发展,这个世界才是真的自由博爱和包容的,人类才是幸运的。

虚伪也好,无能也罢,事实就是,从2019年底至2022年底,整整三年,全世界的疫情终以心照不宣的全民免疫而全面放开了管控,可能,就要结束了?

可这个全民免疫并不是全民接种疫苗免疫,而是真的病毒性全民免疫。

三年的疫情,是一场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疫情的试验品和牺牲品。

又到年尾了,真心地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新年快乐!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3 回复 浮平 2022-12-31 22:28
您的文章读起来舒服,描述细致,层次清楚,观点也能看得懂。简单的说几点 ---

1)关于疫苗,刚看到这篇文章对不同的疫苗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您可以看看是否感觉客观 https://www.npr.org/sections/goatsandsoda/2022/12/30/1143696652/chinas-covid-vaccines-do-the-jabs-do-the-job

2)关于政策和制度,当影响了每个人的生存生活质量(程度不同)和产生大幅度社会效应时,特别是互为影响时(全球化,地球人概念),一定会有比较,分析和批评。如果这些思维和表达的活动能够具体,细致,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因果关联,找出问题所在并相应的解决方法,也许就更能实现您希望看到的 【什么时候,东西方文化能和谐交流包容,各种政策体系能和平共处发展,这个世界才是真的自由博爱和包容的,人类才是幸运的。】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一党专政的制度里不允许人们自由表达政府不想听到的,关于现实问题的观点。这是制度的根本区别。您生活在加拿大,才有可能得到这种平等表达的权利和机会,可能达到共识的方面就深入,不可能共识的观点也能共存。这是现代文明和谐的基础?

3)【当北美和欧洲敞开国门,对疫情不再防控时,当世界杯在卡塔尔狂欢时,中国处于严控状态。而当中国宣布将从2023年1月8日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强制隔离时,西方开始了对中国的入境管理和核酸检测。中西方的步伐始终不一致。】

基本属实。 是否说明以下:既反应出不同观念,制度和方法不仅在哲学价值观层面的应用,即决策的依据方面不同(抽象意义和绝对意义上的参照标准), 也反应出相互影响的程度变化(相对意义)。因此,综合导致决策错位的现象,同时反应出产生不同现象的本质因素区别。

4)您多处提到免责二字。 【政策和制度都只是一种免责的条款。】 是的。这正是平等哲学观在制度设计以及立规立法立策过程中的方法应用。 管理阶层与被管理阶层在具体事项中牵涉到影响程度时的方法共识。就连使用网站也有 terms and conditions 的双向认同的免责签字,称为契约精神和实践,不同于极端不透明的政府单向决策发号施令,或者等级观应用中容易产生的勉强,强制,压迫的方法。
3 回复 红杉 2022-12-31 23:15
俺家在武汉的人也羊了
1 回复 jchip 2022-12-31 23:27
地球人不肯一起牺牲2个月把病毒捂死,1声叹息。
1 回复 Smilingsnow 2023-1-1 01:14
浮平: 您的文章读起来舒服,描述细致,层次清楚,观点也能看得懂。简单的说几点 ---

1)关于疫苗,刚看到这篇文章对不同的疫苗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您可以看看是否感
谢谢!
1 回复 Smilingsnow 2023-1-1 01:15
红杉: 俺家在武汉的人也羊了
希望你的家人早日康复!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回复 红杉 2023-1-27 09:08
Smilingsnow: 希望你的家人早日康复!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谢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0 22: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