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从今天起我要给大家讲讲诸子百家。为何讲诸子百家呐?有四个主要原因,第一,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的源流。我们能背几首唐诗宋词,我们还学过几篇古文,我们看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我们还知道很多中国历史故事。这些文学作品都有诸子思想,比如李白的诗充斥着老庄思想,讥笑儒家,“风歌笑孔丘”,杜甫的诗充满忧患意识,很有儒家忧国忧民之情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敢于承当天下重任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很有墨家痕迹,但却与道家“不敢为天下先”相违。梁山好汉,瓦岗寨英雄都是墨家行侠仗义思想的标本。西游记讲儒道合流,《红楼梦》表现出来了儒家思想的衰败异化。这些都属于支流末梢。诸子百家是主流,是主干,其它的各种文化都是从主流分离出来的支流,从主干上长出的分枝,如果不了解主流,主干,那么对支流,分枝就不能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想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必须从根源上了解,必须从诸子百家入手。而更重要的是第二点,诸子百家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直到今天这些思想仍然存在,它们已经植根于我们的头脑里血液中。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都在受诸子百家思想的左右,只是我们习以为常不知道而已。
以前我们都有个传统思维,以为我们中国文化是以儒家为主,一谈中国的传统思想,肯定是指向儒家,其实我们脑子里的思想可谓是五味杂陈,不仅仅有儒家思想,还有道家的,墨家的,还有兵家,纵横家,法家,什么都有,只是你不知道哪种思想归于哪家而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一味认为我们脑子里装的都是儒家,是孔子那一套,其实不然,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儒家思想?儒家最重要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我们全都丢了,我们曾经号称礼仪之邦,现在我们还配得上这个称号吗?所以我们自认为我们奉行的还是儒家那一套,但儒家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思想其实早已丢了。儒家思想丢了,我们还剩下什么呐?这就是为何讲诸子百家的第三个原因。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指范围,精深是指程度。范围很广,但程度并不一定就深。一味赞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很少做深刻的反思,这样会对文化本身造成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会带来误判。我们应该有个客观的态度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身上所存在的中国思想,先不要说这种思想遗存是好,还是不好,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看看。不管好不好,反正这些思想已经注入我么血液里,骨髓里,是中国文化或是中国精神的遗存。有些东西不能用好或不好这个标准来衡量,因为它的长期存在已经演变成一种习惯,习俗。比如孝道,中国人讲孝道,西方人不怎么讲,你能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文化充满仁爱,而西方人不厚道吗?当然不能这样评价。孝或不孝是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习俗,这就不能用好与坏,优或劣来简单区分。
思想不能用好与不好简单分类,但却可以做价值判断,我们通过清理各家思想做出价值判断,哪些思想在当时很合情合理,现在不适应了,哪些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而却被我们抛弃了。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诸子百家的第四个理由,通过分析诸子百家对中国文化做一次深刻反思。
关于诸子百家的讲座有易中天讲的,有鲍鹏山讲的。这是我非常尊敬的两位学者,他们俩讲得都很好,但限于百家讲坛,大会场这样的公众场合,他们的演讲考虑到受众对象,考虑到上面的限定,考虑到时间的限定,总之会受到各种限制,有些东西发挥不出来,有的不便讲。我这个讲座不受限制,可以更开阔些,更随意些,特别讲一些两位学者没有讲到的东西。如果各位先把易中天和鲍鹏山的讲座看完了,再看我写的东西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本人所做的只是梳理各家思想,难免粗陋浅薄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