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由来---先秦诸子百家系列6

作者:宅中老查  于 2020-4-29 22: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当时才艺又称道,或称术,也连称道术或道艺。在周朝,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也叫六术,通称道艺,或道术。艺术这个字就是从这来的。这六种道艺是小学必修课。数就是算数,书是认字,写字;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礼是各种礼仪。孔子这些道艺样样精通,射箭非常准,驾车也是把好手。这些都是小学生必须的,这些道艺对孔子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除了道艺外还有德育课,德是三德三行。所谓三德是:一至德,即中庸之道;二是敏德,就是顺应天时行事;三曰孝德,尊敬祖先孝顺父母。三行是孝行,亲爱父母;友行,敬重贤良之人;顺行,尊重师长。 

以上都是小学生所学的,到了大学,学习课程提高了,道艺中有诗、书、礼、乐。书不是认字写字了,而是《尚书》,诗就是诗经里的诗,但那时孔子还没有删减诗,诗的数量是庞大的,据说有三千多首。诗其实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一些简单易懂,到了大学则是长篇的,大雅,颂这类的诗。音乐舞蹈更是深入广泛的学了,开始学六代舞蹈。礼也是更深化了。

德当然也学深了,三德三行变成了六德六行。按着《周礼》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这六行六德的含义我们无需深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够了。

道艺,道术就是才能,德就是德行,品德。我们现在讲德才兼备,其实周朝就已经开始讲德才兼备了。以后的人才选用都是依靠这两条,但却很少能兼备,举孝廉看的是德,才被忽略了,科举考的才,德被忽略了。真正有才又有德的人很少。

德才是否兼备且不管,我们看看教授才和德的教师怎么称呼,教授道艺的被称谓保,教授德行的被称为师。这是小学叫法,大学里就叫大师,大保了。师仍教德行,保教才艺,后来保这个称呼不用了,用“师”“教师”“老师”来称呼这一职业,从称呼的转换可以看出我们对教师的认定重在德上,所以才对教师有“为人师表”这样的心理期盼,身为教师就该比普通人在道德上高人一等,否则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呐?这其实是传统文化对教师造成的一种人为施压。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并不表示在道德上就高人一等。来到加拿大才发现我们对教师的传统要求很不合理,看到《周礼》上对教师的分工才知道我们对教师的这种奢望并不符合我们原始文化。所以我们要回到文化的源头正本清源,看看我们的原始文化究竟什么样。 

师和保除了教学还有另外一项职责,即担当朝廷命官,成为天子的辅臣,两者又有分工,师氏主要是正面引导天子治理天下,保氏则充当谏官,对天子的过错及时劝谏修正。故师氏中德高望重资深者,可成为天子的太师,保氏中有威望者,则被选为太保。天子的继承人太子从小有自己的专门老师,称为太傅。太师,太保,太傅遂成为王朝的三公。 

说了这么多,那么儒是从哪来的呐?儒是保氏和师氏的合二为一者,即懂道艺又有德行,这就是儒。《儒行目录》曰: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但在最开始的时候,儒者都是精通道艺的人,即是首先以懂道艺知名,孔子就是先以道艺出名,人们知道他也是以他博学多才为闻。故此有儒者出自保氏这种说法,后来才以德行赢得声誉。 

既然儒者是出自保氏,后来又有好德行,等于师氏,那么为何不称为保或师呐?为何叫儒呐? 

保和师都是官方称号,也即是学校里的职称,而儒者在官办的学校中没有职位,他们是一些民间学者,有些官员比如大夫们组织什么活动比如祭祀了,典礼了,一时找不到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于是把他们请来帮忙。这就是儒者最初的作用。所以儒就是人之需也。有求必应的人,给人帮忙的人。孔子一开始也是这样被看中的。孔子从小就在家里练习礼仪,祭祀礼,射礼等等,是礼学专家。到了庙里,不懂就问,每事问。人家质问道谁说孔家那小子懂礼,到了庙礼什么都问。孔子说这才是知礼呐。孔子最开始是被鲁国的卿大夫孟僖子看中,就是因为孔子懂礼,是个礼学行家。孟僖子有病不能相礼。国君出行访问别国,或有什么重大活动都有一个懂得礼仪的人在旁帮助安排礼节程序,这个人就叫相。孟僖子身体有病不能相礼,他环顾身边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他知道孔子很在行,于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跟孔子学礼。 

儒者也不能叫师,师除了是学校的职位外,也是职业匠人的称呼,医师、巫师、舞师,农师,工师,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称为师。《周礼正义》对此有个很好的解释:“师则泛指四民之有德行才艺,足以教人者而言。上者国学,乡遂州党诸小学,以逮里巷家塾之师,固为师而兼儒;下者如嫔妇有女师,巫医农工亦皆有师。儒则泛指诵诗书,通该术艺者言。” 

不管什么人凡是通一艺者皆可称师,但是通晓诗书礼乐的人称为儒,而不称师。这是为了避免与其他的什么师相混。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的师并不代表老师的意思,而是效法,鉴别之意,翻译为镜子更为准确。因为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中必有一个人可以作为参照物的,如果那个人有优点就学,如果从那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就改正。所以这里的“师”并不是老师的意思。 

把有知识有德行受人尊敬者称为师,或大师,那是后来的事。当时对这些大师的称呼不是师,而是子,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那么“子”这个称呼又是怎么回事呐?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宅中老查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5 22: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